1.诤友让你看清自己的不足
忠言逆耳,很多对我们自身发展有益的话往往比较刺耳,听上去可能不太舒服,但这些话可以像一把刷子替我们扫去思想上的污垢,使我们的大脑保持清醒,而不致被厚厚的灰尘遮掩住。也因此,“诤友”经常会被我们误解,甚至可能葬送友谊。
正所谓“甜言蜜语,百听不厌”,然而,良药虽然苦口,却能治愈身体的疾病,忠言虽然逆耳,却可以帮你扶正自己的修行。
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非常纯净、非常虔诚,天天只是在大树下思维、冥想、打坐。
一天,他打坐感到昏沉,就起身在林间散步,偶然走到一个莲花池畔,看到莲花正在盛开,十分的漂亮。修行人心里升起了一个念头:“这么美的莲花,假如我摘一朵放在身边,闻着莲花的芬芳,精神一定会好得多呀!”
于是,他弯下身来,在池边摘了一朵,正要离开的时候,听到一个低沉而巨大的声音说:“是谁?竟敢偷采我的莲花!”
修行人环顾四面,什么也看不到,只好对着虚空问:“你是谁?怎么说莲花是你的呢?”
“我是莲花池神,这森林里的莲花都是我的。枉你是个修行人,偷采了我的莲花,心里起了贪念,不知道反省、检讨、惭愧,还敢问这莲花是不是我的!”空中的声音说。
修行人的内心升起了深深的惭愧,就对着空中顶礼忏悔:“莲花池神!我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痛改前非,绝对不会贪取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修行人正在惭愧忏悔的时候,有一个人走到池边,自言自语:“看!这莲花开得多美,我该采些去山下贩卖,卖点钱,看能不能把昨天赌博输的钱赢回来!”那人说着就跳进莲花池,踩过来踩过去,把整池的莲花摘个精光。莲叶全被践踏得不成样子,池底的污泥也翻了起来。然后,他捧着一大束莲花,大笑着扬长而去了。
修行人期待着莲花池神会现身制止,斥责或处罚那摘莲花的人,但是池畔一片静默。
他满心疑惑地对着虚空问道:“莲花池神呀!我只不过谦卑虔诚地采了一朵莲花,你就严厉地斥责我,刚刚那个人采了所有的莲花,毁了整个莲花池,你为何一句话也不说呢?”
莲花池神说:“你本来是修行人,就像一匹白布,一点点的污浊就很明显,所以我才提醒你,赶紧去除污浊的地方,回复纯净。那个人本来是个恶棍,就像一块抹布,再脏再黑他也无所谓。我也帮不上他的忙,只能任他自己去承受恶业,所以才保持沉默。你不要埋怨,应该欢喜,你有缺点还能被人看见,看见了还愿意纠正教导你,表示你这块布还很白,值得清洗,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呀!”
修行人顿时醒悟了,他连忙向莲花池神道谢,再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行,让自己保持纯净的本性。
朋友那些逆耳的忠言可以帮你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口蜜腹剑,生活中赞美的声音并不一定是发自赞美人的内心,那些敢于当面指出你的缺点的人,才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所谓友谊,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陈毅同志也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诗:“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那些敢于当面指出你的错误或缺点,敢于当面批评你的人,便是你这一生的诤友。诤友像一面镜子,让你更清楚地看清自己身上的不足。
乔治·罗纳曾在维也纳当过多年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变得一文不名,急切地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说能写几国的语言,希望能在一些进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在这些回信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你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什么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需要,也不会请你这样一个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的人。”
乔治·罗纳看这封信时,气得发疯。他也写了一封信,想气气那个人。
但他冷静下来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得不对呢?瑞典文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如果真是如此,想要得到一份工作,我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他用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意味着我没有错误。因此,我应该写封信感谢他才对。”
于是,他重新写了一封感谢信:“你写信给我,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尤其是在你并不需要秘书的情况下。我对自己将贵公司的业务弄错一事表示歉意。之所以给你回信,是因为听他人介绍,说你是这个行业的领导人物。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而自己却无法自知。我备感惭愧,而且十分难过。现在,我计划加倍努力去学瑞典文,改正自己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不断地进步。”
不久,乔治·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回信,并且给了他一份工作,两人还成为很好的朋友。
缺点和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天敌,而诤友的作用,便在于帮你指出缺点,并引起你的警觉。只给你鲜花和掌声的朋友,是你的普通朋友;给你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的朋友,才是你的诤友。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诤友提出的批评意见。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诤友的批评,那么你就永远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永远无法改正,也就无法获得成功。
千万不要把诤友善意的批评当成是对你的攻击,也不要把诤友的意见当成是给自己难堪。拒绝了诤友的批评,你便是为自己关上了成功的大门。
2.友谊最可贵之处在于雪中送炭
我们身边有很多种朋友,一种朋友就是在我们鼎盛时蜂拥而至,分享荣誉、快乐、华服、美食;另一种朋友不会时常和我们在一起,在我们最灿烂的时候身边没有他,但落寞时不离不弃的脚步一定属于他。就像臧天朔的《朋友》中唱的那样:“朋友,如果你正享受幸福,清你忘记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
有一个人,他是一个特别喜欢浪漫的人,所以手机里存着许多风花雪月的短信。但他存得最久、直到现在都舍不得删的一条短信却与风花雪月完全无关,那是一句如果不明前因后果甚至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话:“需要资金吗,今天,我去给你送钱,三千够吗?”
发送短信的日期离现在已是3年了。3年前,他得了一场重病,停掉手里的一切工作,做手术,住院。那时他才换了工作不久,又刚交了半年的房租,住院押金加治疗所花杂费几乎令他立时捉襟见肘。他又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从不在朋友们面前诉苦,自以为没人看得出来。
就在用钱最紧张的时候,一个平时交往很好的朋友来看他,“缺钱不?”他只当他是普通的客气,所以很随意地答:“还好啦。”朋友又叮嘱说:“如果真缺钱就告诉我啊!”
他笑着点头,却并没有认真地去记着朋友的话。过了几天,他忽然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需要资金吗,今天,我去给你送钱,三千够吗?”他心里一震,眼泪都快出来了。“朋友是认真的啊!认认真真的,实实在在的,想要帮助我。”朋友知道他不会主动开口,所以特意再发短信来问他。所谓患难之交,这就是了吧!
友谊的最可贵之处不在锦上添花,而在雪中送炭。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像一支拐杖,总是在我们走入泥泞道路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失意时、痛苦时、受挫时、无助时,他们总是坚定地站在我们的身后,用同样柔弱的肩膀与我们一起承担,哪怕我们已经是穷困潦倒,依然能安慰、体贴、关怀、抚慰我们,让我们心生感动,让我们倍感温暖。
有两个女孩A和B,是大学里同窗四年的好友。她们都勤奋好学,希望将来能够考上自己心仪学校的研究生,所以一直互相鼓励,交流学习。
但是两个人都家境贫寒,还要供弟弟妹妹读书,所以毕业那年,两个女孩都决定先工作一年再考。
由于收入不高,还要寄钱给家里,所以两个女孩也没有多少积蓄。第二年,女孩B为了备考,辞掉了工作,复习的几个月里没有任何收入。可是突然有一天,得知女孩A的母亲生病急需4000元钱,女孩B二话不说就把钱借给了女孩A,而自己已经所剩无几。在最艰难的两周里,她每天三顿饭都是白菜面条。
纪伯伦说:“你的朋友是你的有回应的需求。他是你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田地;他是你的饮食,也是你的火炉。当他静默的时候,你的心仍要倾听他的心。”当然,朋友的真正含义并不是物质的索取,而是精神上的皈依,但朋友一定是在困难的时候肝胆相照。
越战期间,越南一个村庄的学校被炸。有一个小女孩受了重伤,必须及时输血。负责抢救的一个越南护士和两个美军医生到处寻找血型相同的人,但都没能找到。这时候,小女孩由于失血过多,生命已经奄奄一息。
与小女孩一起的还有几个没有受伤的孩子,他们惊恐地看着担架上即将死去的小伙伴和束手无策的医生。突然,有一个男孩举起了手,小声说:
“我愿意为她输血。”美军医生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迅速给小男孩验了血型,正好与小女孩的血型相符。
于是,小男孩的血缓缓流进了小女孩的身体。他躺着,很紧张,眼睛恐惧地看着身旁渐渐恢复生机的小女孩,一声不吭。后来,他实在忍不住了,终于发出一声细微的呻吟。
美军医生安慰他,但他还是非常害怕、非常痛苦。越南护士给美军医生翻译了小男孩的话,原来,他害怕自己的血会被抽干,自己会死掉。
这时候,美军医生不解地问:“那你为什么还愿意给她输血呢?”
小男孩依然小声地说:“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这个关于友情的美丽故事让人很感动。小男孩认为自己一旦被抽血就会死亡,可他最终还是举起了手,因为小女孩是他最好的朋友,他甚至愿意用整个生命去帮助他她。
当我们需要为了朋友付出巨大代价时,我们是否还能紧握朋友的手,一如既往?生死与共,需要勇气。
真正的友情虽然不一定要用生死与共来证明,但它是一颗埋藏在内心的小小种子,既需要别人友情的浇灌而长大,也需要给予别人绿荫而长大。
3.友谊,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友情是一盏黑暗中的明灯,是一支照亮你心灵的蜡烛,它好似潺潺小溪边生长的野花,零星的、散落的,但却是芳香的、天然的、浓郁的、悠长的。
曾经有一位傲慢的记者讽刺一个衣着寒酸的人:“请问您觉得自己有多富有?”这个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一个富翁,一个比国王还要富有的的富翁,因为我有朋友!”一个人有了朋友,就好比有了一大笔财富。
有人说过,所谓幸福,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和一帮可以信赖的朋友。
朋友间需要的就是信任。因为信任是做朋友的基础,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就失去了做朋友的前提。信任也是打开我们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用金钱买得到,也没有人可以用利诱和武力争取得到;它来自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在灵魂里的清泉,可以拯救心灵,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信。
公元前4世纪,在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斯的年轻人触犯了国法,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