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斯阿斯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他的这一要求被告知了国王,国王感其诚孝,决定让皮斯阿斯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斯必须找到一个人来替他坐牢。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
但茫茫人海,就是有人不怕死,他就是皮斯阿斯的朋友达蒙。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斯回家与母亲诀别。人们静静地看着事态的发展。日子如水,皮斯阿斯一去不回头。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斯也没有回来的迹象。人们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斯的当。
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之时,围观的人都在笑话他的愚蠢,幸灾乐祸的大有人在。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经套在达蒙的脖子上。有胆小的人吓得紧闭了双眼,他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深深地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斯。
但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斯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这真是人世间最感人的一幕!大多数的人都以为自己在梦中,但事实不容怀疑。这个消息宛如长了翅膀,很快便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听闻此言,也以为这是痴人说梦。国王亲自赶到刑场,他要亲眼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斯松了绑,并赦免了他的死罪。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能被别人信任,那份心情的确会跟平时不一样。
男人、女人,相识的、不相识的,当对方真诚地说出一句“我信任你”时,被信任者会有一种崇高的感觉在心中升腾,觉得自己受到他人的信任很光荣,内心很欣慰、很自豪,这是一种对人格的慰藉。于是,被信任者会像珍惜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一样珍惜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达蒙即使被送上绞刑架,他也信任朋友皮斯阿斯;而皮斯阿斯惦记着朋友对自己的信任,所以才会在最后关头日夜兼程地赶回来。他们最终感动国王,使皮斯阿斯获得赦免。
我们可以把信任看做是一棵长在心里的常青树,站在这棵大树下,人的心灵被生命的绿意滋润着,感到心与心之间并没有遥远的距离,感觉彼此之间走得很近,这样可以使朋友间的友谊更为亲密和坚固!
4.感恩朋友患难中的真情
患难见真情,真正的友谊往往在一个人有困难的时候会被无限放大,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前有两个情同手足、生死与共的朋友,可上帝不相信人世间会有这样一份牢不可破的友情,便设计考验他们。
有一次,这两个人在穿过一片沙漠时,水尽粮绝,临近死亡的边缘,这时上帝指点他们说:“前方有一棵果树,上面长了两个苹果,吃了小的只能解燃眉之急,吃了大的才可以给你足够的力量走出沙漠,远离死神。”这两个人谁也不肯吃那个大果子,一直僵持到深夜。第二天天刚亮,其中一人醒来后发现他的朋友不见了,他疑惑地朝前方的果树走去。果然,果树上只剩下一个小小的苹果,朋友的绝情使他心灰意冷……他吃下那个小果子后继续在沙漠中艰难地走着,走出没多远,他看见他的朋友晕倒在地上,手里还紧握着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比他刚才吃下的小了整整一圈……还有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汤姆有一架小型飞机。一天,他和好友库尔要乘飞机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飞机已经飞行了两个小时,再有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了,可是这时汤姆发现飞机油箱漏油了。两人一阵惊慌,过了一会儿汤姆说:“没关系,我们有降落伞!”说着,他将操纵杆交给同样会开飞机的库尔,自己去取降落伞。
汤姆在库尔身边放下一个盛有降落伞的伞包。他说:“库尔,我先跳,你在适当时候再跳吧。”说着,没等库尔答应,他就跳了下去。飞机上只留下了库尔一个人。
飞机仪表显示油料已尽,库尔决定跳伞。他抓过降落伞包,一掏,大惊。包里没降落伞,是汤姆的旧衣服!库尔咬牙大骂汤姆,但也只能使尽浑身解数,驾驶飞机能开多远算多远。飞机无声息地朝前飘着,往下降着,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库尔彻底绝望时,一片海岸出现了。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飞机贴着海面冲到海滩上,库尔晕了过去。
半月后,库尔回到他和汤姆所居住的小镇。他拎着那个装着旧衣服的伞包来到汤姆的家门外,发出狮子般的怒吼:“汤姆,你这个出卖朋友的家伙,给我滚出来!”汤姆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跑了出来。库尔很生气地讲了事情的经过,但汤姆的妻子说汤姆一直没有回来。后来翻查伞包时,汤姆的妻子从包底拿出一张纸片,只看了一眼,就大哭起来。
库尔一愣,拿过纸片来看,纸上有两行极潦草的字,是汤姆的笔迹,写的是:“库尔,我的好兄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必死无疑。不跳,没油的飞机会很快坠海。我跳下后,飞机重量减轻了,肯定能滑翔过去……你大胆地向前开吧,祝你成功!”
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很少看到这种超越生死的友谊了。把生的希望留给朋友,把死的恐惧留给自己,我们不能单单只用“伟大”这两个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两个故事的救人者都用一种别人不能拒绝的方式去帮助朋友,使朋友的生命得到延续,这种友情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
5.感恩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印度有一句谚语说:“朋友是抵抗忧愁与恐惧的卫士。”朋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一个词。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功成名就,但是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朋友。
朋友有很多种,有点头之交的朋友,有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有因共同利益捆绑而成的利益朋友……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可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驱赶精神上孤独的朋友。当我们遭遇不幸和痛苦时,他们可以和我们一起分担;当我们孤独无助时,他们可以日夜兼程、不远万里,向我们伸出一双坚实的大手。我们在他们面前可以无拘无束、毫无戒备,大家可以常聚在一起侃大山、聊家常、谈事业,说什么都会非常愉快。
但是,随着学习和工作压力的递增,人们已经被一层一层的习惯和世故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心态浮躁,他们期待朋友、期待友情,但是却以种种理由不肯经营友情。他们抱怨:“我们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哪儿还顾得上维系友谊呢?”他们不主动和朋友联系,却抱怨人情越来越冷淡;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却抱怨没人愿意走进他们的内心。
一项调查显示:87.5%的人感觉“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反映了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潮流中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45.3%的受访者承认,在自己的众多熟人中,真正称得上朋友的不到5个;另外,有34.3%的人表示,自己的朋友仅有为数不多的6~10个。换句话说,80%的受访者认为,算得上朋友的人不到10个。与此同时,30%左右的受访者称自己的熟人数目在51~100个之间,另有26%左右的人认为自己的熟人数目超过100个。
“朋友越来越少”反映出了现代生活中的人情冷漠,这对我们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十分有害的,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不可能离开其他人单独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亲人和爱人,因为亲人总有离开我们的时候,爱人也会有闹别扭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朋友的安慰、支持和帮助。他们会帮助我们渡过难关,鼓励我们继续生活。然而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你真正的朋友?
明代名士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曾经这样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和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意思是说:“在道义和学业上相互激励,对错误或过失直言相劝的朋友是畏友;平时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以心相交,关键时刻能生死与共的朋友是密友;只知道用甜言蜜语相互吹捧、吃喝玩乐的朋友是昵友;而那些平时与你称兄道弟,在你有困难时却背弃你的朋友则是贼友。”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多朋友,同学、同事或者通过其他关系结识的人,我们都称其为朋友,然而,这其中能够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的人居多,而能陪伴你一起共渡难关的人却是少数。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便足以说明,真正的朋友少之又少。
一个女人失去了丈夫,许多人前来慰问。大家来了,送上礼金,安慰一些话,然后就走了。有一个人,是他们家多年的好友,来了,并不多言,却把这家人的鞋子——包括那女人的鞋子、孩子的鞋子全部拿出来洗擦干净。
别人不解,问他。他说:“她家里既然出了这么大的事,她一定会到处奔波,一定会穿鞋。可她现在这状况,根本不会有精力去顾及到这件事。我把鞋帮她擦干净了,她穿起来会舒服、方便。”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感动。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承担别人的生活,别人也无法承担我们的生活。在你成功的时候为你捧上一束鲜花,是每个人都非常容易便能做到的;但是在你身陷困境时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却只有你真正的朋友。
纪伯伦曾经说过:“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这个和你一起哭的人,就是你真正的朋友。他不介意你飞得有多高,他也不要求你能带他飞,甚至他不介意你是否还在飞。但他会关注你有没有能力起飞,他会想到你在飞行的时候会不会累,他会告诫你不要让自己飞得太累。即使他什么也做不到,他仍会为你擦好上路的鞋。
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在旅途中的一把伞,为我们遮挡太阳,遮挡风雨,给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这份友谊从始至终洋溢着纯洁和高尚。他们有着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1848年的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一家迁居到英国伦敦。这时他们几乎一无所有。恩格斯对马克思一家的困难处境是十分关心的。为了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使他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撰写理论着作,1850年,恩格斯毅然决定重返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当店员,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工作。从这时候起,恩格斯就常常寄钱给马克思。恩格斯常常帮助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修改英文稿件,有时帮助马克思把他用德文写的稿件译成英文。恩格斯还常常替马克思还债,给马克思的孩子们买礼物和食品。马克思对此深为感动。
朋友多是因为有共同语言才走到一起的,如果不是恩格斯和马克思志同道合,恩格斯对马克思所从事的事业充分理解和支持,他们不会在长达近40年的合作中,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起草共产主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生活贫困的时候,正是由于恩格斯的慷慨相助,马克思才有可能长期坐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里,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大量材料和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而且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花费了十多年时间帮助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使《资本论》
二、三卷得以问世。可以说恩格斯给了马克思物质上和精神上极大的帮助与支持,给了他在事业上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