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良工作环境。如噪声、高热、有毒有害等也会扰乱职工心理活动,也是应激的来源。职业应激在心理上会产生负性反应,如对工作不满意、厌烦、无责任心、抑郁;在生理上,机体长期处于应激中,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在行为上可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率高、失误增多,还可导致一些危害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上下级关系紧张以及迁怒于家庭成员等。由此可见,职业应激对职工身体、心理存在不良影响,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也不利。
消除和降低职业应激应采取以下措施:
开展职业心理咨询
在企业内部设置职业卫生顾问,对企业提出可行的心理保健、预防应激因素致病的建议;对职工进行心理保健教育咨询,帮助处于应激中的职工度过危机期。
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中应考虑职工的个性、情绪、社会价值等诸方面需要,创造有利于实现其潜能的社会心理环境。
创造良好心理环境
造成一种上下级、同事之间相互理解、关心的融洽关系。这些无疑可降低职工的应激,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
12.有了厌职情绪怎么办
梦想少一点,计划多一点
考虑清楚有关自己理想职业的每一件事——从工作形式到工作环境,然后确定自己所追求职业的标准或目的。具体方法是,可把所追求的理想职业划分成尽可能短的各阶段。
如果发现自己目前正在任一个低级经理,或只是一名记账员,你就必须寻找一条能帮助自己达到另一职位的晋升之路。你可观察一下是否能调到另一部门,或者先谋个较低的职务,然后找机会进修;最低限度,也要找出妨碍你日后发展的不利因素。谨记,循序渐进是改变不称心工作的最好方法。
把自己看作自由人
想象自己是个独立的承包者,你的雇主是位大客户,然后合理分配你的时间,以达到不仅满足客户所需,而且还有余地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目的。例如,你的工作是负责起草各种报告式文件,用词的好坏,对你领导可能无关紧要,但对于你——一位独立承包人,你应认识到,你使用的措词技巧可能会开辟一个全新的销售市场。这表面上是取悦你的领导,实际是把你推到独立承包人的地位。
工作娱乐两不误
有些人上岗工作只知道拼命干。一开始在晚上加1~2个小时班,不久便整星期地加班,最后连周末也成了办公时间。
实际上,工作成了霸占他全部光阴的横蛮客。这类人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任何社交活动,这样时间长了,不免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反感。
寻找工作外的成功
把自己的爱好和业余活动当作本职工作一样认真对待,并同样引以为豪。今天,许多人只把来自办公室的成绩看成真正的成功,结果这些人唯有事业上春风得意时才会沾沾自喜,而一旦工作遇到麻烦,就感到羞辱不堪。如果你把自尊也系于你的职业努力之外,工作中受挫时,就容易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改变对待他人的态度
如果你每天早晨一想到上班就害怕,部分原因大概是你与周围同事相处不好。虽然你不喜欢与他们一起工作,但最低限度,也应该和他们积极相处。当你在电梯里对人微笑时,别人也会报以微笑,在办公室也是如此。以礼相待是人的本性。与不理不睬的人,一夜之间就建立亲密关系是不现实的,但若你真诚地去改善关系,你的同事迟早会感受到这一点。假如你对周围一切都心存厌烦——厌烦你的工作、你的领导……你就更要用一种积极方式与人交谈,谈些你喜欢的事,至少你可能会找到与同事的某些共同点。
总之,这个世界不会以你喜欢的公式待你,也不会以你不喜欢的公式捉弄你。信誉声望全靠自己争得,学会爱自己的职业,有百利而无一弊。
13.消除职场中的各种不良表现
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参与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既是一门社会学科也是一门技能,它的范围与个人的职业、性情、爱好及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有的人能够广结善缘,有的人却终生知己难寻。职业咨询师认为,究其原因是职场几种不良心态成为人际关系的绊脚石。
怯懦心理
一般常见于性格内向、敏感、不善言辞的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说话做事都畏首畏尾,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认为对的,也不敢据理力争。这种心理阻碍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往往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觉得受到伤害。
猜疑嫉妒心
职场卧虎藏龙之地,高手如云,偏偏有些人就是猜疑别人的成绩,嫉妒别人的能力,总认为自己才是最出色、最棒的,而别人的成功都是靠运气,甚至背后说三道四、捕风捉影。不克服猜疑嫉妒心,你将永远处在“隔离区”。
叛逆心
标新立异没有错,可就有的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不分是非曲直、青红皂白,总要发表不同的观点。人称“总有理”,俗名“不会错”,这种心理的人很容易令人产生反感。
贪财图利心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总是利用朋友来达到某种目的。这类人贪图财利、功利心太强,只要是认为对自己有利用价值、能带来好处的人便与之交往,称兄道弟,而当自己的目的达到后便“过河拆桥”。这种心理让人丧失了人格。
14.消除职业的恐惧情绪
职业的恐惧情绪有四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有人做事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的成功,就气急败坏,先从精神上“打败”了自己。
第二种: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丢了面子,于是就自责、自惭形秽,产生羞耻感。
第三种:缺乏多元化的观念,以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太笨,却不知一个问题的解决,其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有时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人们却常常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认为努力与回报不平衡,便埋怨社会不公平。
第四种: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和事物都是不好不坏,有好有坏,时好时坏,多侧面的特征各有其特色,怎可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对比的评价方式,常常会导致自己总是否定自己,贬低自己。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我意象”,每个人的个性、能力、社会作用等,都是他人不可替代的。可见,要排除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社交恐惧,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以及对职业的态度。
下面就介绍几种克服职业恐惧情绪的方法:
不要“看着别人活”,要“活给别人看”
要问一问自己: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都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在社会交往中,只要拥有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
学会合群是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摒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
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于解决任何问题都无济于事,要学会和运用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些克服社交恐惧症的精神良药。
经常性的自我反省
要想搬开社交中的“绊脚石”,需要经常审视自己的社交能力,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就像每天必须洗脸照镜子一样。
15.摆脱职业尊卑的世俗观念
当人们面临职业选择时,许多人往往把职业的社会地位置于第一位,总把眼睛盯在外交、新闻出版、医疗、科研、文艺等行业上,而对于饮食、服务、修理等行业则侧目而视。这种把社会职业分成三六九等的观念,并非始于今日,而是来源于封建社会的职业等级观。同时,还有我们今天对待职业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众人理想所归、趋之若鹜的那些职业,经常是最受社会重视、最受人们尊敬的工作。这些工作所创造的财富,对社会的贡献往往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而且常常是个性产品,如演员的表演、作家的作品、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等等。而另外一些服务性工作、集体生产项目,对社会的贡献不十分明显,因而使劳动者默默无闻。再加上传统观念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根深蒂固的影响,于是职业被人为地分成了高低贵贱的不同等级。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直到目前,职业仍是人们最主要的谋生手段。从事各种职业劳动,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因此,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工作都是高尚的。
社会是一个整体,由从事各种职业工作的人组成。不管是什么职业,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职业有层次高低的话,这高与低也并不意味着高尚或低贱。层次比较高的职业与层次比较低的职业,在知识结构和付出劳动的方式上的确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就其重要性来说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没有医生,我们生病之后就只能听天由命;如果没有清洁工,我们生活的世界将变成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场。所以,并不能说两种职业哪种高尚,哪种低贱。
职业的高低并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标准。看一个人是否生活得有价值,关键取决于他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只要辛勤地劳动,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获得丰硕的果实。正像人们常常说的那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