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人大,我带着对大学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这个未知的世界。人们都说,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第一步,那么,人大究竟会带给我什么?经过四年的磨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稚嫩的理想是否能在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我一直认为,大学生是独立个体与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虽然未脱离学生的称谓,但已经具备了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如果不能始终怀抱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那我们的灵魂将会是空虚的。所以,我的信仰就是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还记得曾经在课本里学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当时年纪小,觉得这只不过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周总理的伟岸。敢于在小小年纪承担拯救中国的重任,敢于向这个世界呐喊出自己的理想,我想这就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理由吧!其实,现在社会上的思想复杂多样,其中不免掺杂拜金主义等消极因素,灯红酒绿的诱惑使越来越多的人渐渐迷失了自己,难以坚持最初的理想。当我们在偏离的航道渐行渐远时,是否还会在某个寂静的深夜问自己,我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现在为什么而活?我想,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没有信仰地生活,没有动力地被动生活。正如鲁迅的铁屋子理论,在密不透风的铁屋子里麻木地生活或许会平淡终老,但如果有人来叫醒他们,就会有打破束缚的希望。因为,信仰是拯救自我的绳索。
然而,要实现理想绝非易事,古来圣贤皆寂寞,要想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就要忍受普通人所不能忍受的孤寂。现在我们经历了寒窗十二载,来到这个实现梦想的起点,更需要付出不同以往的努力。大学的氛围是自主而开放的,埋首于学术研究不是唯一的任务,还需要我们开始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找准未来的定位;了解社会,才能真正完成改造世界的使命。还记得刚开学时,班主任就讲过曾经有一位成绩优异的学长,在大学毕业之际,大家都纷纷决定考研或出国的时候,他毅然选择参加工作,放弃用深造换取高收入的做法。他说,只有深入社会,才能了解社会,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社会需要什么。从一点一滴开始打拼的过程或许枯燥无聊,但是经历了深刻的沉淀以后,厚积薄发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
忍受寂寞的经历必须脚踏实地地奋斗,仅仅仰望星空是不够的。
我坚信,就算世界纷繁复杂,总会有一泓清泉缓缓流淌;就算前路荆棘遍布,也总会有开辟新路的勇者。我愿成为清泉,成为勇者,向这个世界发出挑战。社会是真正的大学,在这里,我相信我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能为未来的世界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因为信仰会支撑我走得很久,很远。
6.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2011级财政金融学院/王奕湛
信仰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说它远,是因为我们一般只说,我相信……比如我相信我会变得富有,我相信我能克服一切困难,我相信我能成功,我相信没人能打败我……这固然有那么点儿信仰的影子,但它们终究只是相信,而且很多时候只是我们或美好或简单的设想,随着时间的消磨会变成“曾经”,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不是信仰。但它又离我们很近,因为我们经常从师长那里听到,从党委书记那里听到,从影视作品里面听到这个词。
尤其是当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誓死保守秘密的时候,信仰就是对这一令人敬仰的形象的最有力的诠释。信仰似乎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讲述它的力量。信仰究竟是什么?我又有着怎样的信仰?为什么它会与我相关?什么才应该是我的信仰?
其实信仰这个词的含义在中国有些趋于单一化,因为我们所熟识的信仰大多与政治主旋律相结合,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但它不应是信仰的全部。信仰是超脱肉体以及物质世界的精神寄托,其实它的力量贯穿于我们一生的每一分每一秒,当我们身陷绝境时,信仰能让我们坚持地走下去。它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一旦在我们的精神家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就无时无刻不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作用。信仰的力量贯穿于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不一定能以惊天动地的方式出现,就像佛祖告诉世人的,佛就在你心中。
那么什么是我的信仰?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尤其是在这个价值多元的世界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去追随他们的所想。但是我确实拥有“相信”,比如我相信人应当勇敢乐观。人类虽然不是大自然中最强大的物种,可却成了万物之灵。我想这是因为人类有主观能动,可以让其在面对自然的不确定性时,鼓起勇气与想要毁灭他们的不利因素相抗争,抗争的动力就是勇敢和乐观。以基督徒为例,基督之所以可以感召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就是因为基督给了他们“天堂”——一个可以抵达人类所有美好愿望边界的地方,基督徒便把那份美好深深埋藏于心,与一切苦难坚定地抗争着。有人说,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欲望而缺少理想的时代。其实这就是信仰的缺失,从某种角度上讲,我羡慕那些虔诚的僧侣、基督徒或穆斯林,他们虽然生活在一种超越科学解释的奇特状态之中,但是他们的生活很安静,他们的精神不受纷扰。相比之下,也许是在所谓科学与世俗的抉择中举棋不定的人们,看起来更困惑。
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信仰?这个问题依旧是难以回答的。我只能从如何对待信仰的角度做出阐释。信仰的形式会有很多,但是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它的价值。也许有人崇拜以刚烈的方式对抗命运或者人性,这没关系,但是要看这种形式背后是什么样的价值驱动。比如希特勒,武力是他的手段。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也借助了武力,但是二者的信仰却截然不同。前者的信仰是违背人性的,对于历史来说没有价值,即便有,也只是负价值;但是后者的信仰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内代表着社会的主题,反抗人对人的压迫和束缚,实现人权和人的解放。所以说,信仰应该是什么样的,不用对其形式加以要求,只需要确定其形式背后的内容。所以,对于我来说,讨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信仰,不如明确应该怎么样评价信仰。面对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和命运的变幻莫测,当一种信仰的种子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抛开它的具体形式,而对其内容作评判,从而明确其是否是我们应当坚守的信仰。
7.信仰是一种自我约束
2011级法学院/申珠佩
如果问我,信仰是什么?以我初步的理解,它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份虔诚的态度。它可以是宗教、梦想,或者是一个简单的信条。总之,不论信仰以何种形态展现在你面前,只要你相信它,它便是一种精神的支柱。
信仰可以归结为几个特点。首先,信仰是神圣的,它有一种不可被侵犯的力量。源于现实,却远高于现实。其次,对信仰的信任是无条件的,换言之,虔诚的心是绝对的。能称其为信仰的,绝对不会被怀疑。最后,信仰具有一定的传递性。一般长辈的信仰会传递给下一代,例如整个家族也许都是基督徒或者伊斯兰教徒,从小的成长环境为信仰的传递创造了条件,不过事情也不尽然。
因为信仰最终还是个人的追求,是一种自我的心灵升华,是容不得强求的。
我的祖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们有很多的教规要去遵守,每周还有固定的时间去教堂诵经。从前,我总以为这些事情对他们是一种强行约束,是自找苦吃。多年之后,我慢慢体悟到,这是他们的信仰,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他们是幸福的。
我想,这也是我的祖父母为人那么善良、平和、勤劳的原因吧!
所有的信仰,其实都是一种对自我的约束,不过这种约束是自觉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约束,人们学会了控制自己性恶的一面,学会与人为善,学会感恩与知足。并且,因为心中有所向往而获得精神上的充实感,从而为生活找到重心。
然而,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有多少人根本没有自己的信仰,更有甚者,他们鄙视信仰。又有多少人,“信仰”的意义不过只是一个用来伪装高尚的名词,他们的内心没有坚守与虔诚,有的只是摇摆不定与知行相离。还有一些人,对信仰存在太大的误解,将其与迷信混淆。帕斯卡说:“信仰和迷信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一种不理智的甚至是错误的现象,而是以一种对我们的生活有正确的指导意义的价值观,注重的是自我心灵的反思与提升。前者是迷信,后者是信仰。
在这个物欲膨胀、运转飞速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时常地拷问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应该做到的不仅有圣人,更有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因为这是我们不断提高自我精神高度的必经之路。能够帮助我们做到反省的,是信仰。
信仰无所谓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坚持这种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托。信仰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假设。一位哲人曾说:“人,就其本身来讲没有意义,人的意义就在于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意义。”
8.心怀信仰,充满希望
2013级公共管理学院/万瑶
信仰于心,航向不偏。——题记
一幢幢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架桥的喧嚣蔓延,在如今这物资丰富、物欲见长的都市,又有多少人的心中始终怀揣着自己最初的信仰,并且一路追寻着,从未怀疑与放弃。
许多人眼中的信仰,无外乎是宗教信仰。我不信教,但我有信仰。
于我而言,信仰,不单单是对神明、教义的崇拜与信奉,更多的是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扞卫的根本信念。一个人,可以没有宗教上的信仰,但若心中没有一个坚持的根本信念,他的人生就如同无根的浮萍,无法自主选择生活的航向,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信仰的存在,像是人生茫茫海面上的灯塔,让你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辨别出前行的方向。
社会像一列高速列车,向着前方,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疾驰着。有些人,在不停地埋怨,速度如此之快,错过了许多美丽的沿途风景,曾经的美好都已不再。但依然还有一些人,他们不埋怨、不聒噪,他们相信前方的风景会更好,他们相信未来一定是光明的,他们时刻准备着捕捉遇到的一切美丽,微笑着看待一切。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也是两种信仰。我属于后者,我的信仰:随遇而安,心怀希望,尽力而为。
出生于90年代的中国,我感到很幸福,那是中国开始崛起腾飞的时代;身为一名炎黄子孙,我感到很光荣,我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传承人之一。纵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腾飞,社会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官场滋生腐败,市场缺少诚信,社会人情冷漠等。但,我依然对祖国充满信心。腐败之风不可怕,因为我们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整治;缺少诚信不可怕,总是有诚信的厂商来用行动告诉消费者,诚信仍在,政府总是从大众的利益出发,打击市场不良风气,提高市场诚信度;人情冷漠不可怕,年年的“感动中国”等一系列节目,告诉我们,人间总有真情在,正能量的传递,必然能让整个社会的风气昂扬向上。我对祖国充满希望,因为我看到了,那一群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热情、认真、负责,这让我相信,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身为一名中国人,祖国越来越强大繁荣,青年一代又怎能消沉?
于个人而言,我奋斗,为自己的美好将来;于国家而言,我奋斗,为了中国更繁荣的明天!我没有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干,但我会尽我的绵薄之力,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社会,尽力而为。
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管遇到什么,心中有信仰,随遇而安,心怀希望,尽力而为。
一生,足矣!
9.信仰的力量
2013级外国语学院/王思元
有一句已经流行了很久的话是这样说的:“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我相信这句话之所以能流行起来一定有其道理。
在人类文明发展数千年以后,人类的精神层次已经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信仰包含了人类文明的精华,是一种不止于物质甚至高于精神的层面,它代表了一个人在精神上到底发展了多少,走了多远,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拥有了信仰就拥有了更进一步的自我意识,更高层面的追求,甚至更智慧的眼界;而如果没有信仰,那么这一切都无从谈起,我想这也是这句话流行之久的原因。
当今社会我们都已经逐渐意识到了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并不局限于基督教所谓的神迹,佛教所谓的超度,伊斯兰教所谓的禁忌,而是从这些有信仰的人内心而来的共同的力量,是一种意识,一种信念,而意识是可以主宰很多事情的,信念也拥有控制很多事情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并不鲜见信念的力量成就的种种事情,在绝望的处境下充满希望的坚持,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发生的反常“可能”,甚至更多,都证明了信仰并不是一纸空谈,而是充满了能量的,这种能量即是信念力量的外在表现。
信念是建立在个人的相信上的,或者说是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中的。毋庸置疑,人的思想本身就充满力量,人的渴望和相信是非常有力的,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在他的着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中写道:“当一个人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帮助他实现愿望。”这句励志的话也正是信念的力量的证明,并同时说明了信念的力量是巨大到不可估量的。
而信仰的力量更具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其内在的影响,即在精神的更深层次实现个人的自我救赎。
这里提到的自我救赎,并非如同基督教中神之子耶稣对全人类实现的救赎,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约束,是一种个人的提高或者提升。救赎并非意味着你有罪,而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提高,是从内心出发的内在努力,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曾经说过:“诚实,真诚,淳朴,谦逊,真正的慷慨,不慕虚荣,愿意为他人服务,这些内在的特质是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做到的,同时也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没有认识到自我,自己的缺点以及错误,上述特质就不可能形成。不要忘记,所谓圣人其实就是不断努力尝试改进自我的罪人。”
我很认同“不断努力尝试改进自我”这个说法,这也是我以为的自我救赎的含义。只有不断地努力尝试改进自我,我们才能实现自我的更大价值,才能生活得更加有意义。自我救赎不意味着单纯的赎罪,而是指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约束和自我改进。或者说这甚至是自我修养的一部分,是信仰的内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