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2500000042

第42章 参考文献(2)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79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81页

〔34〕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361页

五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4页

〔2〕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2页

〔3〕密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2、199页

〔5〕理查德·布隆克,《质疑自由市场经济》,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93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六 参考文献:

〔1〕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33页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3〕马尔库塞,《单面人》,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页

〔5〕陈中立,杨楹,林振义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637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8页

〔7〕《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8〕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61页

〔9〕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第370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7页

〔11〕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3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81页

〔14〕同上,第63页

〔1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年,第66页

〔1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97页

〔17〕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年,第100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74页

七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8页

〔2〕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0页

〔3〕斯宾诺莎,《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页

〔4〕边沁,《政府片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15页

〔5〕安东尼·德·雅塞,《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6〕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50页

〔7〕安东尼·德·雅塞,《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52页

〔8〕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16页

〔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44—245页

〔10〕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0页

〔1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88—289页

〔1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36页

〔13〕同上,第176页

〔14〕同上,第323页

〔15〕同上,第52—54页

〔16〕同上,第82页

〔17〕同上,第83页

〔18〕同上,第12页

〔19〕海涅,《论法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37—338页

〔20〕转录自薛华,《自由意志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51页

〔21〕郁建兴,《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114页

〔22〕〔2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页

〔24〕同上,第258页

〔2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74页

〔2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65页

〔27〕〔28〕同上,第173页

〔29〕同上,第253页

〔30〕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页

〔31〕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8页

〔32〕同上,第29页

〔33〕同上,第30页

〔34〕同上,第130页

〔35〕同上,第141页

〔36〕转录自同上,第143页

〔37〕同上,第354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6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59—260页

〔40〕同上,第326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7页

〔42〕同上,第246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68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页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9页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17页

〔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4页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34页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44页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73页

〔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48页

〔52〕同上,第359页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0页

〔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67页

〔55〕同上,第267页

〔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63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08页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

〔59〕同上,第121页

〔6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3页

〔6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74页

〔62〕〔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45页

〔64〕卢梭,《爱弥尔》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676页

〔65〕卢梭,《爱弥尔》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103页

〔6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29页

〔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63页

〔68〕汉娜·阿伦特,《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页

〔69〕安东尼·德·雅塞,《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80页

〔70〕同上,第87页

〔71〕同上,第110页

〔72〕同上,第117页

〔73〕同上,第135页

八 参考文献:

〔1〕鲁品越,《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位一体”体系》,《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第1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8页

〔3〕〔4〕〔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页

〔7〕同上,第562页

〔8〕同上,第76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62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11〕同上,第14页

〔12〕同上,第8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77—378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页

〔15〕同上,第4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3页

〔1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33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 页

〔19〕王守昌,《西方社会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297—298页

〔20〕萨特,《存在与虚无》,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708页

〔21〕参见桑志达,《自由面面观》,《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1期,第66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4页

〔23〕〔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38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4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9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97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2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0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54页;

〔3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17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94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3页;

〔35〕同上,第221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76页

〔3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61页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3页

〔40〕《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20页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页

〔42〕同上,第24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3页

〔44〕《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70页

九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3〕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页

〔4〕参见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761页

〔5〕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42—143页

〔6〕同上,第411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页

〔8〕同上,第122页

〔9〕转录自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9页

〔10〕参见李火林,《实践方式与实践——精神方式》,《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1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6页

〔12〕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94页

〔13〕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页

〔14〕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43页

〔15〕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页

〔17〕郑家栋,《理性与理想: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5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0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7页

〔2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6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5页

〔24〕转录自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6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5页

〔26〕同上,第128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1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15页

〔29〕同上,第85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3页

〔31〕黑格尔,《美学》,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20页

〔3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33〕拉兹格,《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87页

〔34〕安信能成,《康德实践哲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9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35页

〔36〕同上,第436—437页

〔37〕同上,第437—442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页

同类推荐
  •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立足政治传播学,梳理评介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概况等。阐述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作为政治传播形态的政治新闻、政治宣传与政治的关联。并从传播符号角度对政治修辞、政治象征、政治形象进行研究。与同类政治传播著作相较有一定的创新性。
  • 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应急管理概述、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心理救援与心理干预等。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为创作本书,作者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作者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围绕战后的日本外交、对外政策和主要对外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战后20世纪50年代日本所确立的所谓“日美基轴外交”、“联合国中心外交”和“亚洲一员外交”,以及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对朝鲜半岛外交和对苏(俄)外交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外交的主要脉络及特点。作者对战后各个时期的中日关系和目前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评价。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文章讲述的是: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在省市党班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分析发展现状,把握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中小学骨干教师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既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又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长远之计。
  •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类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驱魔之审判者

    驱魔之审判者

    暗透了便望得见星光——JK·安。在千年伯爵操纵下,世界一片黑暗,有多少人望见了那黑暗中微弱的星光,闪烁着微小的希望.........
  • 魔幻手机之乖乖兔

    魔幻手机之乖乖兔

    2200年款手机穿越到了孙悟空大战时期,由于没电掉在了2014年李杨的背包里,看李良如何行侠仗义,破坏青牛精和蚩尤的阴谋,如何拯救地球····
  •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不回首:言夏之恋

    青春不回首:言夏之恋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悲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他和她从小青梅竹马,女孩灿烂的笑着:“冷哥哥要永远都不离开雪儿“,男孩浅笑的回答:“我答应你”......
  • 完美公主的爱情奇遇

    完美公主的爱情奇遇

    藤若熙,与哥哥藤若旋10岁便被父母送到美国,开始了他们在异国的生活。18岁那年,两人回国,莫名其妙的进入贵族学院学习。究竟,在这样奇怪的安排下藏有什么?而他们原本风平浪静的生活也因众人的闯入而打破,他们也在这不平凡的日子中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绚丽童话……
  • 雷霆战机之最后曙光

    雷霆战机之最后曙光

    一个罗伊死去,还有千千万万个罗伊,军魂不变,战机永存,一个死去的罗伊告诉自己,联邦已经覆灭,继承了原点宇宙所有科技文明的新生罗伊将会带领联邦如何走出黑暗,这是最后的曙光……(参赛作品)(战机硬科幻文,不熟悉雷霆战机剧情的可以当成寻常科幻文阅读,一些借鉴的专有名词会进行简单的解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 铃兰恋人之完美男神

    铃兰恋人之完美男神

    一次突如其来的撞船事件,让姚乐乐的“灵魂”直接进到了当红女星王薇薇的身体里,王薇薇人红貌美,最重要的是,她现在的男友是姚乐乐的偶像男神曲越恒。老天爷,我可以这样近距离的看我的偶像男神吗?他好像一点缺点都没有!
  • 皇室爱情之风铃摇

    皇室爱情之风铃摇

    三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男人,三份用生命去演绎的至真至纯的爱,面对这样截然不同的三份情,她究竟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