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不只是揭露社会病痛,它更重要的是在指明道路——年轻的巴威尔没重复父辈的人生,他生活在工人运动发展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帮助下,他和工人们学习革命理论,培养阶级意识,并在日后的“五一”游行时向群众宣传革命理论。巴威尔在法庭上演说是整篇小说的高潮,这篇演说体现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真诚。母亲尼洛夫娜是俄国革命群众的代表,小说通过这位底层妇女的觉醒过程,表现革命理论教育人、改造人的力量,表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深度和广度。母亲形象在小说视觉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所有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是通过她的眼睛、感受来描写的。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了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一个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以及他的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在“沼地戈比”事件以后,母亲为了搭救儿子出狱,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此后,她常装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贩,带着传单奔走于市镇和乡村。在小说结尾,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母亲勇敢地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母亲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在小说中,尼洛夫娜的母爱有一个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最初,她的母爱同一般劳动妇女的母爱没有什么区别。经过一系列事件的教育,她的思想达到了新的境界,她坚信儿子真理在握,必然胜利。因此,她在散发儿子的演说稿时才能表现得那样镇静和勇敢。尼洛夫娜的母爱之所以那样崇高和伟大,就是因为她跟儿子以及他的同志们已经是“志同道合的”,所以她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也许在与孩子的相处方面,我们再也不会有“革命友谊”的机会,但我们不能忽视感情的相互教育,也许在和孩子的接触过程中,你会发现新鲜的事物,做一个理性分析、热情对待的母亲,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8.跳来跳去,你跳得出生活吗?——契诃夫《跳来跳去的女人》
“奥莉加·伊凡诺夫娜回想她和他的全部生活,从头到尾,包括所有的细节,这才突然间明白过来,他确实是世上少有的不平凡的人,跟她所认识的那些人相比,可以说是伟大的人。”
契诃夫,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最擅长从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本质。《跳来跳去的女人》——一个“小市民”形象的杰作,将契诃夫用“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的风格完美地表达出来。更令我们想象不到的是,伪小资——这个在如今社会风靡的身份和词语,早已在契诃夫笔下进行了深刻入骨的描写。他对人性的挖掘和艺术思想的高度再次展现,一个世纪以后同样影响着我们。
奥莉加·伊凡诺夫娜,以虚荣代替人格的尊严和骄傲的伪小资标本之作,本是个颇有些才气却毫无成就的普通女子,却因为热爱所谓的艺术,将结识名流、舞文弄墨作为日常生活的内容和追求。她认为日常生活是空虚无趣的,只有艺术生活才能昭示人世间有一种崇高而永恒的幸福;她的目光始终集聚在那些风度翩翩、谈吐文雅的名流身上;在她的客厅里总是有这样一批座上宾:画家、作家、诗人、议员、富商……她在这些人中间俨然是一个中心,听着他们故作倾倒的奉承之词,她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心满意足,好像万物皆备于我。而当这些人物各自回家,又好像什么也没有给她留下,他们是他们,她还是她。一个空荡荡的客厅里,她的身后却始终有着一个爱她、顺她的丈夫——戴莫夫,深沉而敬业的医生,他正直善良、温和憨厚,在医学界是受人尊重的年轻专家,前途无可限量,却能包容奥莉加·伊凡诺夫娜无聊的苛求、娇蛮的任性和不知深浅的幼稚。
奥莉加·伊凡诺夫娜在独自度假的时候,她疯狂地爱上了画家里亚博夫斯基,她认为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伟大的男人、天才、上帝的宠……她忘记了婚姻、戴莫夫和家庭晚会,全情投入到“伟大的爱情”中。然而艺术家的阴晴不定,让奥莉加·伊凡诺夫娜大悲大喜。他们初期的快乐慢慢地被画家状态不好的绘画过程所影响,画家将自己投入到绘画中,将奥莉加·伊凡诺夫娜当成一个过客。她再次回到了丈夫的身边,丈夫并没有责怪她,而是希望她有一天能对他说出真相。可是这个被“爱情”迷住双眼的女子,竟然还留恋在情夫的身边,并把她丈夫对她的宽容说成是:“这个人拿他的宽宏大量来压我。”就在她一人偷欢时,戴莫夫——她的丈夫,为了救治一个患传染病的病人,染上了病而不治身亡。多少曾经受益于这位伟大医生的人们,不胜痛惜,而这个生活在他身边跳来跳去的女人,对这一切却仿佛闻所未闻,对她来说,医生是最熟悉的又是最陌生的,而正是他,是最爱她又最值得她爱的男人。一切她曾仰慕、惊羡的名流,与她丈夫的人格、尊严、才智都无法相比,最后她才知道最值得珍惜和关注的人就在身边……
女人,不要再去欣赏那些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的虚无人生,脚踏实地去过自己想过的人生,不要被那些肤浅的繁华所迷惑,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也许她就在他的身边,“跳来跳去的女人”这个名字不属于你!
9.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苏雪林《棘心》
“我以我的血和泪,刻骨的疚心,永久的哀慕,写成这本书,纪念我最爱的母亲。”
苏雪林,这个传奇女人,她的文字和趣味有着区别于冰心、张爱玲、苏青的坚硬质。阅读苏雪林,并不是亲近她,了解她的过程,相反,却越来越觉得她神秘:她对待感情的方式,她的学术入世和遁世,在她看似金刚怒目和铮铮铁骨的文字背后,有着难以察觉的悲凉与寂寞。自传体小说《棘心》成就了她,同样也为世人打开了这部难以读懂的大书,这个内敛而隐晦的谜。
《棘心》的面世,使苏雪林一跃成为蜚声文坛的女作家,《棘心》之名取自诗经“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棘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小树,木初生称为棘心,世人多以此比喻人之成长,需要慈母的深情养育,故称人子思亲之心为棘心。因此说《棘心》既是一本自传小说,也是作家为她的母亲而创作的。苏雪林在本书的“前言”中写道:我以我的血和泪,刻骨的疚心,永久的哀慕,写成这本书,纪念我最爱的母亲。
《棘心》共十五章,在这部长篇中,她以自己留学法国的经历,再现个人、家庭、社会乃至20世纪初的动荡时局,以如诉如泣的文字,抒写一位出自旧家庭同时又接受新思想的“五四”人,在时代变迁中的苦闷、彷徨与追求,展现“五四”后知识女性面临人生抉择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个体信仰的艰难思考,尤其是作品主人公杜醒秋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和对慈母的眷念之情,鲜活感人,读来催人泪下。
书中的主人公杜醒秋是一位“五四”时代的女性,她内心充满了痛苦、矛盾、失望和悲愤。她相信科学,却又皈依宗教;她追求爱情的甜蜜,却又遵从父母之命。作家围绕着这位平凡女性的内心搏斗展开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画面。其中有顽固家庭的崩溃,有农村民不聊生的惨剧,有少年的爱国悲愤,也有青年男女的彷徨和苦闷。整个故事贯穿着一条爱的主线,有对母亲的爱,对异性的爱,对自然的爱。
但本书真正的主题,杜醒秋的故事尚居其次,首要的实为一位贤孝妇女典型的介绍,这位妇女便是醒秋的母亲杜老夫人。她是一个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妇女,一个大家庭制度和旧礼教观念的牺牲者。她一生所受的痛苦,正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妇女所受的。
本书的主旨在介绍一个生当中国政局蜕变时代,饱受“五四”思潮影响,以后竟然皈依了天主教的女性知识青年,借她故事的进展,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家庭、社会、国家及国际各方面动荡变化的情形;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烦恼、苦闷、企求、愿望的状况;更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于恋爱问题的处理,立身处世行藏的标准,救国家救世界途径的选择。
小说把时代大轮退转到20世纪的初期,而后顺着时序,像放映电影般,将那些情情色色的景况,一幕一幕在银幕上显出。苏雪林在《棘心》中是以鸵鸟式的自欺欺人,让女青年醒秋在父母安排的婚姻内臆想爱情幸福。叙述者、作者与主人公立场一致,共同沉醉于矛盾、妥协、调和的梦想中。
10.有时候,钱也是安全感——亦舒《喜宝》
“我走到哪里去?世上只剩下我一个人。提着华丽的行李箱,箱子里载满皮裘,捏着一大把珠宝,然而我走到什么地方去?”
富家女勖聪慧热情地邀请刚认识的剑桥高才生——姜喜宝参加自己的订婚家宴,是有意制造机会以撮合她和哥哥勖聪恕。在家宴上,聪慧的父亲勖存姿,为喜宝的才智、谈吐以及美貌所征服,于是也向喜宝展开追求。喜宝在其父亲、儿子的双双夹击下,非常现实地选择了父亲,于是她得到了想得到的一切,甚至更多。喜宝虽然得到了金钱与物质上的满足,但却耐不住感情与生理上的寂寞和空虚,她需要的是更为实在的爱情和属于自己的生活。勖存姿发现喜宝另有所爱,竟冷酷地当着喜宝的面,枪杀了她的男友。喜宝绝望了,但她怎么也逃不脱勖存姿的牢笼。几年后,勖存姿去世,喜宝变成最富有的女人,但她明白,她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一切,青春、爱情、生命力……
亦舒和她故事里的女人都很厉害,聪颖圆滑如水滴,又有金钢不坏之身。就如喜宝,她是个清楚自己要什么的女孩,但她心里又有许多的空白,像她说的,要很多很多的爱才可以填满。如果没有爱,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那么至少她还有健康。看,她是多么骄傲、富足、美丽的女孩。
她在飞机上认识美丽善良、毫无心计的富家女勖聪慧,然后不知不觉的,聪慧的爸爸爱上她。她为着他的钱财将自己赠与勖存姿。无疑,他是个老人,比起她,很老很老。但是他有钱,并且爱她。他为她付学费,给她一切她要的。他温柔地唤她“小宝”,他到英国来只为看她,他半夜悄悄到她的房间看她,拖她去结冰的湖上散步,他亲笔给她写信,甚至肯因她的一句话为她置一整座堡垒。在心脏病发作的时候,他只要见她。当然他也是冷漠骄傲的,为着太有钱的缘故,他会嫉妒,会杀死与喜宝情合的男人,他的权力至高无上。
喜宝变成他的女人,所以有生以来第一次学着讨人开心。他的儿女与家人痛恨她,鄙视她,她无所谓,她是那样无畏的女孩,最后赢得某些的尊重和某些的热爱。因为他爱她,她越发高贵。她如此渴望爱,他给她这许多的爱,还附赠更多的钱。他们互相温暖,很好,不是吗?有时候,钱也是安全感。勖存姿终于死掉,他太老了,喜宝拥有花不完的遗产。
其实喜宝的矛盾是我们每个人的矛盾,总要付出自己现有的去换自己想要的。换回来后却因为种种原因一点也不快乐。喜宝的痛苦可能是每个人的痛苦。为目的我们忘了过程,而没有正确过程的目的,有时实在不如没有。可是有的目的实在不能通过“正确”的过程达到,我们如何选择?《喜宝》探索了人生存在的意义:金钱、爱情、健康,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东西?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加充实快乐?对这些问题,作者最终并未给出答案。事实上,关于人生的答案,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说得清楚,也正是因此,对生存的思考才能成为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就如亦舒文章里表达过的意思,有些事物需要一颗老心,才能品尝。
没有一个细节能够超越亦舒小说中的魅力,包括这个叫喜宝的女孩子。
11.一切只是私人生活——陈染《私人生活》
“时间是一个画家,我是一张拓片图画,是山峦的形状,岩洞的轮廓,在我来到人世之前,这幅图画已经被画出。我沿着这条时间的水渠慢慢行走,发现了我与这幅图画的关系,我看见了这幅拓画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全部女人的生活都绘在这里。”
这是一部个人化写作的经典文本,是一部女人的心灵史。
《私人生活》这部长篇小说所展示的是女主人公倪拗拗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史,也是女性成长中的精神演变史。倪拗拗的这个名字符号就暗示了其个性及命运的喻义:执拗乖张,逃避现实,患有严重的心理幽闭症,“是一个残缺的时代里残缺的人”。倪拗拗的“私人生活”是一种对自己的“战争”。幼时的她顽皮地把自己的手和脚称为“不小姐”和“是小姐”,天真烂漫。她的父亲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军人,动辄迁怒于年幼的拗拗,使她没有能享受到父爱。生活在父亲阴影之下的拗拗变得腼腆而胆怯,父亲的粗暴以及最终导致的婚姻解体,使女儿失去了与男性沟通的天然条件。父爱缺席,是女儿心理成长的终身遗憾。在这样的家庭里,母亲与拗拗相依为命,将压抑的情感转化为对女儿加倍的关爱和控制,衍变为对拗拗的窥视与反窥视、控制与反控制。这样一来,恋父、弑父情结,恋母、仇母情结就成为陈染小说主人公主要的心理情绪。
童年的倪拗拗由于同学的原因,对女人和男人有一点儿朦胧的了解。她在心底不断地呼唤父亲,寻找父爱,选择着“父亲”式的恋人。高中时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她的老师因爱她而不能得到她,便处处刁难、报复她,使她深感男人的可憎,等到老师向她表达爱意,又使她迷惑不解、惶恐不安,于是两人发生模糊不清的性关系。直到男友的出现,她才知道爱一个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可是当她对未来满怀憧憬时,接连的打击使她精神上承受了无法承受之重,终于滑落到另一个混沌的世界。
男友出国离开她、从小到大的好友因为失火而死去,可爱的母亲也撒手西去……倪拗拗无法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从医院回来的她只是觉得母亲并没有离开她,只是身体渐渐失去了活力,精神依旧活着。她依旧如母亲生前一样每日早晚殷勤地与母亲的衣服打招呼,并不时与母亲的衣服聊天说话……
倪拗拗的成长是一次癫狂而难以自制的旋转,她一次又一次地通过T先生、尹楠、禾寡妇认识到“这个世界是通过欲望来控制我们的,当我们走很长的道路时才会翻然大悟,只是这时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
在陈染的小说中,性爱经验或爱欲的表达实际与欲望无关,以第一人称自我表白式地叙述女性的爱欲困扰,它使陈染的叙述总是不断地回到女性自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