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不但创造出逼真的现实感,还成功地创造一种乌托邦式的意识形态幻觉。书中那套扎扎实实的现实描写背后有一种非常光明乐观的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书中一个个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安排(孙少安、孙少平不断获得善人帮助、大人物赏识、润叶、田晓霞等高干女儿“七仙女式的爱情”)都是基于这种信仰,这给了读者极大的心理满足和阅读快感。
书中写到“在我们亲爱的大地上,有多少朴素的花朵默默地开放在荒山野地里”,我们能体会到“亲爱的大地”这句话所表达出的真挚感情。因为作者真实地体验、付出真实的感情而写出的作品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小说接着写到“孙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一块紫一块,伤痕累累!”这是一个没有社会和物质基础的平凡人在残酷世界中的拼搏。肉体上的折磨算不了什么,完全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得的满足感是他精神上的追求,而在闲暇之余的再学习是他精神境界的进一步升华。
小说描述了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从高中毕业后少平回乡教书,晓霞在家待业,到他去黄原揽工,她考上大学,再到他去了煤矿,她当上省报记者,他们的交往越来越深,越来越发现对方的与众不同,一个正直、忠实、坚强,一个美丽、大方、善良,更重要的是两人都有理想,有抱负。后来他们彼此都深深地爱上了对方,尽管地位是越来越悬殊了,但高尚的爱情是可以超越一切。然而就在快到他们相约好会面的时间的一个雨夜,田晓霞自告奋勇,外出采访报道洪灾,由于救一个小女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从而宣布孙田爱情的毁灭。
孙少安是这本书中让我们感动的众多人物之一。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有文化,头脑活络。生活的贫困迫使他早熟,十三岁回家务农,二十一岁当上生产队长,岁月过早地把他磨砺得稳重、现实。他不像孙少平那样富有理想主义,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只关心日子怎样过,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给予他的一切。自然爱情也成了他的奢侈品,他不敢想,也没有空去想。润叶的表白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小说写到润叶说“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他头晕目眩,激动地在公路上哭起来,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眉开眼笑。但这种感觉瞬间就消逝了,他马上否定了:不可能的。一个公办教师,一个泥腿子;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农村;一个家道殷实,一个一贫如洗。他把这份爱痛苦地埋在了心里。最后,孙少安由于家庭困难拿不出钱,无奈到外省娶了个不要一分钱彩礼的媳妇;田润叶含泪嫁给并不喜欢的李向前。
孙少安夫妻俩同舟共济,一起撑起这个家庭。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加上政策的好转,他们的生活慢慢地好了上来。孙少安头脑灵活,又烧起了砖窑,办起了砖厂,生活向小康方向奔去。然而小说在这里峰回路转。就在经过“点火仪式”闹剧后不久,他的砖生产出来了,由于请错了师傅,全都砸了。命运再一次给他以无情的打击。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不可能再翻身了的时候,他历经千辛万苦,四处奔波,重新办起了砖厂,并越办越红火。一切都明朗起来,孙少安的腰包慢慢地鼓了起来,他捐建了一所小学。就在新小学落成典礼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上,在接受所有人的敬意而表示感谢的时刻,孙少安的妻子贺秀莲因积劳成疾,口吐鲜血,昏倒在地,诊断结果为肺癌。
小说里的另一个女人田润叶嫁给李向前以后,始终拒绝李对她的爱,因为她心中只有孙少安一人,除了他,她谁都不爱。直到后来李向前因她而酒醉出了车祸,才使田润叶担当起一个妻子的责任。从此也过上了让我们感到遗憾的幸福生活:丈夫李向前因车祸被截了双腿。
小说中的一个个女人,或者幸福,或者不幸。这些生活在黄土高原的普通女姓,她们并没发现自己的渺小,也不觉得自己的伟大,她们只知顶着生活给她们的压力,同命运作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而正是这样的女人才成就了孙少平、孙少安,在这个平凡世界中,他们是真正的大地之子。
12.生的寂寞,死的单调——萧红《呼兰河传》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呼兰河传》是中国诗化小说的精品开山之作,萧红以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的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儿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沉醉其中。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一年之中,他们很有规律地过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这些热闹、隆重的节日,而这些节日也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样多么单调而呆板。
“慈祥而犹有童心的老祖父是我唯一的伴侣;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清早在床上学舌似的念老祖父口授的唐诗,白天缠着老祖父讲那些实在已经听厌了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邻右舍的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如果这样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冒起来的浪花,那也无非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病了,老胡家又在跳大神了,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那也无非是磨倌冯歪嘴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而后来,老婆又忽然死了,剩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
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他们有时也许显得麻木,但其实他们也颇敏感而琐细,芝麻大的事情他们会议论或者争吵三天三夜而不休。他们有时也许显得愚昧而蛮横,但其实他们并没有害人或害己的意思,他们是按照他们认为最合理的方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地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还有那个老光棍的二伯,性情非常古怪,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他最怕别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地大哭起来。“磨官冯歪嘴子”受尽了冷嘲热讽,虽然难过老婆的去世,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大街小巷,每一茅舍内,每一篱笆后边,都充满了唠叨、争吵、哭笑,乃至梦呓。一年四季,依着那些走马灯似的挨次到来的隆重热闹的节日,在灰暗的日常生活的背景上,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
阅读萧红,要有“身为女人”的一些阅历才能读懂她,她对家乡、对生活、对人和事的情意,她的为情所伤、为爱所累……不都是一个女人一生要一一经历的吗?即使生活就是这样的重复单调,即使丝丝入扣的痛楚像钝刀磨着女人的肉体和心灵,但让我们庆幸的是,我们曾经思考过这样的生活,丰满了这样的生命体验。
13.爱上你的心——雨果《巴黎圣母院》
“如果他已经死了,为什么你还劝我要活下去呢?”
“如果我不能拥有,我就要让她毁灭!”
“天啊!这就是我曾经爱过的一切。”
雨果是法国19世纪的文豪,古典浪漫主义的首推作家,写作手法富于感情,想象奇瑰,人物大多激情四溢。他的《巴黎圣母院》写于1831年,是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长久以来,书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一直都影响着我们。
雨果通过爱斯美拉达与四个男性人物的相互关系,以及彼此的强烈对照,展示出四种不同性质的爱,表明了雨果对真善美的鉴别准则及其爱憎态度。“有比较才能鉴别。”从表面看,副主教克洛德、诗人格兰古瓦、畸形儿卡西莫多以及侍卫弗比斯,他们都爱过爱斯美拉达,但其中有真有假,有善有恶,有内在美丑和外在美丑的矛盾;正是在如此清晰的对比里面,给人们划清了爱情、婚姻、情欲的美丑,高下的界限。
爱斯美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由于从小被吉卜赛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她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三十六岁的克洛德是巴黎教会的副主教,宽厚人道的教会戒律并没有能消除他内心的本能欲望,反而使这种本能欲望在极度的压抑下变得更加激烈和疯狂。他对爱斯美拉达一见钟情,指使他的养子卡西莫多——一个体残、胸凹、背驼、眼突、耳聋、脚跛、被父母和社会遗弃的二十岁男子,在深夜里去抢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被皇家卫队队长弗比斯所俘获,之后被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他渴求围观的人群给他一点水喝,却无人理睬。眼见着他快要晕死过去的时候,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给他水喝的人,正是这位天使一样的爱斯美拉达。
爱斯美拉达的以德报怨深深震撼了外表畸形而丑陋的卡西莫多,从此以后爱情的种子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而弗比斯却在这次行动中对爱斯美拉达一见钟情,天真的爱斯美拉达并没有想到他不过是一个整天周旋在上流社会之间、不学无术、卑鄙无耻的家伙。就在他们幽会时,克洛德将弗比斯刺伤,爱斯美拉达当时晕倒,却在醒后被作为嫌疑犯送上法庭,被判处绞刑。弗比斯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以解救爱斯美拉达的生命。在狱中,克洛德利用种种卑劣手段想强迫爱斯美拉达接受他的爱情,爱斯美拉达宁死不从。就在爱斯美拉达将被绞死时,卡西莫多将她救下,并带入教堂避难。国王的卫队要冲进圣母院抓住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虽尽力阻止,但寡不敌众。混战中爱斯美拉达最后被埋伏的军队所杀。卡西莫多看见爱斯美拉达的尸体,悲痛欲绝,他转身将真正的杀人凶手克洛德神父从圣母院的顶楼扔了下去,随后找到爱斯美拉达的尸体,并与其紧紧拥抱在一起,抚尸殉情,多年之后一起化为尘土。
在小说中,“美”的化身是爱斯美拉达,她不仅拥有美丽出众的外表,更拥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这是作者的审美愿望,也是天下人对美的理解。但书中对“丑”却拥有更多的阐释。卡西莫多,外表畸形而丑陋,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强烈爱心和感情。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同样也是美的,是那种让人心怀敬意的美,上升到美德。而另外两个人物,花花公子弗比斯,在外表上称得上仪表堂堂,心灵却无比丑陋,自私自利;克洛德主教则是外表丑陋,内心更是肮脏,背信弃义,趁人之危。四个人就是“美”与“丑”的对立:爱斯美拉达心美人美,克洛德人丑心丑,弗比斯人美心丑、卡西莫多人丑心美。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的一美一丑就像中国八卦中的阴阳两极,完全不同却互补,完成了美的最终定义。
小说最为悲剧的是结尾对美丽的摧毁,他们双双死亡;但同时也是美的永恒保存,因为是死亡让他们超越了外表丑陋的界限,真正地在灵魂上融为一体。
挑选爱人,女人们应该知道一个人的外表并不决定一切,内心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不能过分追逐外表美,心灵的纯洁、真诚才是我们一生需要具备的。衡量一个人也要从他的内在品质出发,不能以貌取人。因为在丑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颗火热纯真的心灵;英俊美丽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龌龊可耻、卑鄙扭曲的人心。擦亮你的眼睛,让巴黎圣母院与你同在,见证你的选择和真爱。
14.爱和欲的煎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她爱海只爱它的惊涛骇浪,她爱草只爱废墟间的草地。她必须从事物中得到一种切身利益。凡没有直接帮助她情感发泄的,她就视为无用之物,弃置不顾——因为她多情善感的天性,更甚于艺术的气质,她寻找的是激情,而不是风景。”
《包法利夫人》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它的艺术形式也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从《包法利夫人》问世以后,小说家知道即使是小说,也要精雕细琢。这不仅是一部模范小说,也是一篇模范散文。
小说很简单。年轻美丽的爱玛是个完全沉醉于中世纪的幻境之中、极力寻求刺激、追求爱情的少女,她因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式的教育,又生性好幻想,渴望一种带有传奇色彩的浪漫爱情,后来嫁给乡村医生查理·包法利,希望能过上传说中那种贵妇的生活。但婚后那种稳如磐石的安定,那种心平气和的迟钝,使爱玛大失所望,极力要摆脱这种平庸的生活与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寻找梦想的幸福,来满足自己感情上的需要。而后她参加了侯爵家的PARTY,豪华的气派、高雅的客人以及珠光宝气的舞会场面使她着迷。而后爱玛搬离小镇来到城市,被庄园主罗道夫勾引,被占尽便宜后抛弃。爱玛心伤神碎,竟在散心之际遇见以前心仪的青年实习生——赖昂,两人开始幽会,被狡猾的服装商人勒内发现后,爱玛不断地遭到勒索,终于家产挥霍一空。当爱玛求助两个情人的时候,赖昂利用谎言先稳住了她,然后躲得无影无踪;在罗道夫那里,一句“我没钱”,让爱玛彻底绝望。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爱情不过是梦幻中的游戏,当与利益相交关的时候,它就萎缩了。痛苦的爱玛最终选择用砒霜离开这个世界,而她身后的家庭也走向了毁灭。
在法国,爱玛已经成为一个欲望与虚荣的代名词,但她同样是悲哀的,当教育、幻想与现实不符的时候,她选择了一种典型的“白日梦”,通过幻想的激情达到陶醉以引起情感上的享受。她一无顾忌地预支着热情,任那热情引领她走向不可变更的命运深渊中。尽管她试图把她的梦境现实化为爱情,但那些爱情最后摧枯拉朽般地毁灭并以极端残忍的方式嘲弄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