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在其他地方也曾经提出治国务在“安民”的观点。他在《过秦论》中写道:“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这里所强调的“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政治观点,体现出具有积极历史文化意义的治国思想原则。
治国务在“安民”的主张,是儒学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贾谊《新书·大政上》写道:“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他又指出,“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民为邦本,民众虽然至贱至愚,却不可以简慢,不可以欺压。在任何时代,敢于与民众为敌者,或早或晚,最终将为民众所战胜。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应当落实于使民众得到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有效政策上。对于这样的主张,贾谊是这样表述的:“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也就是说,执政者成功的政绩,应当表现为使民众“富乐”。
《汉书·食货志上》说,“文帝即位,躬修俭节,以安百姓”,对于当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所谓“为富安天下”,在实现“文景之治”的时代,已经成为汉王朝的基本国策。
汉初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对于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农耕的发展,使得粮价普遍降低。楚汉战争时,曾经有“米斛万钱”、“米石至万”的记载。而汉文帝时,谷价至于石数十钱。据《史记·律书》记载,当时粮价之低,甚至出现达到每石“粟至十余钱”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