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9800000004

第4章 、相声表演类别

(一)按演员人数分类

1.单口

(1)单口相声

单口相声是相声演出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一位演员进行表演。它从民间笑话、神话故事、评书等民间艺术中吸取精华,通过说笑话或滑稽问答的形式吸引观众,因其故事性强、情节丰富、人物生动等特点,往往使演出妙趣横生、出奇制胜,赢得了广大相声爱好者的好评。

(2)单口相声与评书的差异

评书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也是中华曲艺的一部分,由于和单口相声的表演人数同样都是一个,所以很多人将它们进行比较,下面我们通过简单介绍评书,来看看两者异同之处。

评书主要采用北方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来进行演说。古代称为说话,以口头讲说为主要表演形式,在语言运用上,常通过第三人称进行情节叙述、人物景色描写、模拟事理评说,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范式。传统的评书表演一般含有“定场诗”“开脸儿”“摆砌末”“赋赞”“垛句”或“串口”等程序。即先讲述一段小故事,以此进入正式表演,介绍故事的主要人物,并将其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一一描述给听众,随即讲述故事发生的场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常会通过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来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如说演到故事的紧要关头,又往往会使用排比重叠的句式以加强语言表达的气势,突出演出效果。在故事的编排上,为了吊起听众的胃口,常常采用“关子”和“扣子”等结构手法来制造悬念,从而使整个故事离奇曲折、险象迭出、前后呼应、扣人心弦。

既然都是讲述故事,自然在表演过程中都会插入些许评论,但两者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差异的,通过品读一些相声和评书段子,我们尝试比较两者不同之处:

第一,包袱是否一定存在。相声之所以为相声,其灵魂就是包袱,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以“抖包袱”来出奇制胜,单口相声也是如此,因此单口相声往往必含包袱;而一个评书作品很有可能从头至尾都没有使听众发笑,只是围绕某个历史故事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述,有时候就不必一定要有包袱。

第二,表演中是否有赞。有句老话叫“听书听的是赞儿”,指明了“赞”是评书中的重要内容,非但如此,“赞”更是评书中的必有内容。相比之下,相声主要讲究“说”“学”“逗”“唱”,为的是让听众发笑,所以单口相声中“赞”就不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了。

第三,讲述故事的详略和侧重。通常评书对于“故事”都进行较为细致的叙述,而单口相声则相对“潦草”,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曲艺的表达目的不同。单口相声的主要任务是逗乐,因此侧重于包袱在整个叙述中的位置以及包袱周围的铺垫,这样也就决定了它没有必要在故事情节上赘言。观众听的是里面的笑料,故事即使描述得粗糙也是可以接受的,它的一切叙述都可以说是为笑料的抖出服务的。评书要尽量讲贴切故事,单口相声对这一点的要求则相对宽泛。有时候单口相声在故事讲述的贴切程度上没有评书那么高,甚至可以有明显的“假”的地方或者说是故意“假”的地方,这种“假”即是为了抖包袱而做的铺垫。听众并不关注故事的细节讲述得是否到位,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玩笑,一个包袱,既然当“笑话”来听,其他方面就不会有那么多苛求。因此听相声的很少有人对故事的详略程度有什么异议,或是为故事的情节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而辩驳,因为对于笑话,无所谓合不合情理。如果一切都中规中矩,按寻常编排,相声的演出效果可能将受到影响。

第四,穿插的评论是否客观。评书的“评”,虽然也夹杂一些俏皮话,但一般较为客观;而在表演单口相声时,为了制造笑料,往往需要表演者通过凭借一些主观感受来调动听众的情绪,得出的评论相对不那么客观。

2.对口

对口相声,旧时也称作“双春”。一般为两人对讲的形式进行表演,演员为一捧一逗,男女相声,也是对口相声的一种。

双口相声是对口相声的别称,在早期的相声表演中,演员都在北京天桥等场所露天演出,也就是“撂地”。不同的表演形式,顺序也有先后之分,先出现的是“单口相声”,后来由于“逗哏”“捧哏”分工的出现,当时两个演员可以隔着一张桌子,各扮演一个角色,面对面地坐着说,故称“对口相声”。但是对口相声中,“逗哏”的话是应对“捧哏”的,而不单单是针对观众而设计的,所以在表演时常常要注意对方的反应,而适当地应对。随着相声社会地位的提升,表演者渐进入堂会、茶楼、剧场,演员从站在观众中间变成了站在舞台上,表演形式也演变成了两个演员都面向一侧说,因此又有了“双口相声”的说法。

对口相声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贯口

对口相声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也叫“背口”。“贯口”的“贯”字,是一气呵成、一贯到底的意思。演员在说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语气的迟缓、顿挫,尽量保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既要带动听众的情绪,又不能太快而引起听众心理的躁动。常见的段子如《报菜名》《地理图》《挖宝》等。

(2)文哏

相声表演风格之一,起源于先前俳优的“优孟衣冠”“言非若是”和西汉东方朔的机智巧辩,以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的段子,以叙述为主要表演方式,说起来比较文雅,传播一定的知识信息。马三立、苏文茂的很多作品都属文哏,如《批三国》《大办喜事》《论捧哏》等, 著名相声演员苏文茂以其精湛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相声界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哏作品,因而被赋予了“文哏大师”的美誉。

(3)平哏

一般以叙述某事或谈论某一事为主,一般都是一头沉的叙述方式,捧哏起辅助作用。中间没有大段的贯口,不涉及太多的包袱,也没有激烈的冲突,主要依靠铺平垫稳的叙述来推进情节,展开包袱,包袱一般位于结尾处。常见的作品有《万人迷》《批生意》等。

(4)子母哏

指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代表作品有《百吹图》《蛤蟆鼓儿》。

(5)倒口

倒口是相声里的说功,指相声演员模拟特定人物的家乡方言,以反映当地的风俗人情、地方风貌等,对于相声演员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较高,要通过各地语音特色来展现当地方言,从而显现地方文化。经典段子有《绕口令》《找堂会》《拉洋片》等。

(6)柳活

相声中学唱类型的段子,一般学唱戏曲叫“戏柳”,学唱歌叫“歌柳”。具体来说,它属于相声说、学、逗、唱中“学”的范畴,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晚期的“全堂八角鼓”。经典段子有《杂学唱》《戏迷》《学歌曲》等。

3.群口

群口相声,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的相声,过去叫“三人活”,解放后称为“群口相声”“多人相声”。其经典作品有《四字联音》《五官争功》《四管四辖》等。

群口相声从左往右名称依次是:逗哏(使活的)、腻缝儿的、捧哏(量活的)。在群口相声中与其他相声表演形式不同的是,除去逗哏演员和捧哏演员外,还有一种演员叫腻缝儿的,这个演员的任务是平息逗哏和捧哏之间产生的矛盾纠葛。如群口相声《扒马褂》,逗哏是借出马褂的,捧哏是跟他聊天儿的,而腻缝儿的就是借人家马褂的。在群口相声表演中,要求演员在学会逗哏的基础之上,把握好所演人物的性格、剧情中人物的关系,使故事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同时也要掌握好段子中包袱的尺寸、筋劲儿,恰如其分地铺平垫稳,抖响包袱,这就需要腻缝儿演员有深厚的相声艺术表演基础、功底以及临场发挥能力。

(二)按内容功能分类

1.讽刺型

相声艺术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是幽默讽刺,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在内容上以揭露某些社会的黑暗面、上层社会的奢华腐败以及底层贫民的困苦生活等为核心,囊括社会百态和不同人物的人生起伏,以讽刺的手法贯穿表演内容始终。讽刺型的相声占据了相声的很大部分,其经典段子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等。

2.歌颂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客观形势和艺术发展的需要,相声界也开始形成新的表演类型。各地相声演员纷纷上山、下乡、下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掀起了第一个歌颂相声的高潮。

1958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集中体现了这方面的成就。会演以后,将编选曲艺节目结集出版。当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小立本的《社会主义好》、老舍的《试验田》、海政文工团的《水兵破迷信》、中国广播说唱团集体创作的《活动之家》、李维信与于世德、赵春田的《天上与人间》。

这样,进入新的时代,以歌颂为主的相声不断涌现,歌颂逐渐成为相声的三大功能之一,确立了与讽刺、娱乐型相声并驾齐驱的地位。其经典作品有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侯耀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的建设者)等。相声演员马季和夏雨田在歌颂型相声创作方面,所作的贡献及产生的影响比较突出。

歌颂型相声创始之初,相声界存在着不同看法。马季认为,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不仅要熟悉生活,而且要分析生活,他强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此长期以来坚持深入基层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探寻创作相声的题材与灵感。随后他又通过研究、丰富相声理论,将其与实际创作紧密结合,自学探索,百折不挠,并大胆开创,将新生事物融入相声表演,终于开创了歌颂型相声的路子,为相声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既有创作成果,又有理论建树,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夏雨田是相声界不多见的具有大学学历的艺术家,理论知识扎实,并培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这些都为其创作歌颂型相声积累了有利条件,其创作的《女队长》《公社鸭郎》等代表作品在相声界享誉颇高。对于这两篇作品,王先霈在《真善与“丑”的结合》一文中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指出:“从《女队长》到《归国记》,主要是歌颂性的,但已不只是一般的歌功颂德,而是把真善和“丑”结合起来表现,这就使他的作品具备了一种现代意识,比较符合现代意识,比较符合现代审美特征。也使作品更加真切自然,富有人情味。”何祚欢对于夏雨田的创作也曾给出评价:“夏雨田创作看似轻松、顺手拣来,实际上他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从事曲艺创作之前和同时,已有对各种艺术的尝试,因此在创作上有非常强的复合性,使他的作品既是曲艺又不是曲艺,是用曲艺的包装,运用其他艺术手法最后完成的作品,这是很值得曲艺创作者借鉴的。”这样,在夏雨田孜孜不倦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成果颇丰。

3.娱乐型

娱乐大众是相声的主要功能之一,过去的娱乐性相声大致可以分为技巧类和笑话类。技巧类相声凭借超凡的相声功底娱乐大众,主要集中于“学”和“唱”,同时也通过运用绕口令、一气呵成的铺陈等语言手段和技巧,增强娱乐效果。笑话类常常依靠高度夸张的语言和赏心悦目的幽默,出奇制胜。当然并不是完全依仗诙谐、滑稽的表演,也涉及歌颂和讽刺,如高英培、范振钰表演的相声小段《钓鱼》,则将三种相声类型结合一体,创造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与旧时代相声一样,新时期的相声依然通过灵活运用语言手段进行相声编辑,同时侧重所述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和戏剧性,在继承相声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新时期的娱乐型相声逐渐展现出自己的特质和风貌。

(三)按著作年代分类

1.传统型

解放前产生并表演的相声作品,我们一般视为传统相声,大致保留了三百多段。

传统相声一般反映的是市井生活的点点滴滴,由于相声演员自身大都来自于生活的底层,所以其所关心的生活热点、描绘的生活领域、揭发的美丑现象、判断的是非功过以及赞扬和嘲讽的对象,不仅指向贪官污吏、封建皇帝,还集中于展示市民阶层尴尬处境、世态炎凉和市侩行径等。这些作品甚至可以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媲美,都深深地打上了阶层社会的烙印,相声表演的内容也由此具备了强烈的群众性特点。

2.新相声

1949年之后,所有反映新政权、新生活的相声被我们视为新相声。

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相声从旧相声中逐步脱离出来,在旧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营养、茁壮成长,依据新时代的新生活、新观念、新趣味,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貌,以崭新的作品和全新的笑料,进一步赢得观众的喜爱。

在旧时代,相声演员的出身相对不高,其文化水平有限,而进入新时期,相声演员整体素质大大提升,自觉地把知识性引入相声,在相声表演中也会探讨学问,宣讲知识。不再自谦为“记问之学”;同时也开始涉及科学方面相关内容,如侯宝林根据同县业余宣传队改编的《种子迷》,即开创了科学相声的先锋,令人耳目一新。在技巧上,新时期的相声也逐步提升到精、新、绝、巧的新高度,为广大相声爱好者创作了更好的相声作品。

3.当代相声

根据年代划分,当代相声一般指1980年后的相声作品,这与我们目前的生活更为贴近,大家对这一段的相声名段也较为熟悉,在此我们不作过多的介绍。

同类推荐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瓷之源:上虞越窑

    瓷之源:上虞越窑

    本书介绍瓷器最早的发祥地上虞越窑的起源,发展,窑址的分布,瓷器器物种类,器形特征,花纹装饰,瓷器业兴衰原因,专业运输销售等。还附有各种陶瓷小知识以及大量精美的图片。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在对其作历史性的挖掘梳理与整体性的研究推进,第一次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三代海派书画名家的经济形态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考证其市场运作与商业推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三代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进行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考察,对海派书画领袖及名家亦作了独到而具体的研究,探幽抉微,新意迭出。
  • 京剧·灯谜·典故

    京剧·灯谜·典故

    本书汇集的灯谜,皆以京剧剧目名称,或著名京剧艺术家,或耳熟能详的经典唱词为谜底。并介绍与谜底相关的典故和知识。
热门推荐
  • 圣贤三公主与三王子

    圣贤三公主与三王子

    六个性格迥异的少男少女碰撞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最后他们是选择在一起还是成为互不相干陌生人呢
  • 消失的蘑菇

    消失的蘑菇

    本书以我为叙述主线,讲述“我”和朋友去神秘的玛卡里山谷找寻孤身一人探险而失踪的朋友,还为了解开玛卡里民族之谜。在那里众人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恐怖而又灵异的生死关头,事情越来越扑朔迷离,泛着血腥味的恐怖一波波的袭来,另一个奇异的世界慢慢的浮出水面,谜一般的世界,谜一般的冒险。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凤倾天下:腹黑七小姐

    凤倾天下:腹黑七小姐

    她,21世纪顶级园艺师,一朝穿越,异界强者为尊。她并不想卷入大陆纷争,奈何遇上了他——终是,一把剪刀,剪出繁华世界;一柄薄剑,舞出凤之血采。“为了救你,我愿双手沾满鲜血,与世人为敌。”她说。“为了护你,我宁愿违背神之道,与天神抗衡。”他说。
  • 佛道无心

    佛道无心

    一个一柱擎天捅破了天的男人,世人称其为夫子。夫子著《道德经》一部,告之世间生灵,得道而有德方能成正果。人有善恶,道无正邪,恶之得道者纵使悔之,也已遁出天地之外,无从干预世间之事。世间诸多求道者,见从恶而无德者,亦可证道遂学之。天地大乱,生灵涂炭。一个经历了世间诸般苦难的少年,求道有成,却舍弃飞升。发下大宏愿:吾不开花不结果,只止恶行.愿以已身受世间诸般恶果.恶自我而终.不行创造不施毁灭,只接善缘.夫子你为众生得道飞升,我愿为众生永留人间。吾名大日如来.
  • 龙王令:妃临城下

    龙王令:妃临城下

    大婚途中,她跌入冰窟墓穴,邂逅沉睡千年的神奇男子,一双深奥的眸光,让她冷入骨髓。她是穿越女,南戈国人品无下限的九公主,貌美,有钱,有权,唯独没有真功夫!他说,他想要一个人,可那个人不是她,她说,她也只想要一个人,那个人一定是他,他笑得风轻云淡,她笑得妩媚狡猾。
  • 网王之爱不会绝迹

    网王之爱不会绝迹

    关于网球王子的同人希望大家喜欢,基本上走剧情,偶尔脱线请大家见谅,关于人物性格我会尽量模仿原作,要是有地方扭曲请大家无视吧,~~o(>_<)o~~
  • 重生娱乐圈之女神也男神

    重生娱乐圈之女神也男神

    本文的真实名字可以叫做《重生之请叫我学神》,《女神的魅力日常》,《女神的傲娇你不懂》。网文界第一大神是谁?安莫。歌界百变小歌后是谁?安莫。影视界双栖影后是谁?安莫。......网友:我知道你绝非常人,拜托再普通点,求活路。求可爱哒小甜心哪位会制作封面啊?我其实也做过,不过......还有,楼下的别刷广告了,我每个都去删太烦了。
  • 强制宠爱:腹黑总裁轻点吻

    强制宠爱:腹黑总裁轻点吻

    “酒后乱性,睡了个不好惹的男人,怎么办!在线等!!!”林盈呆滞的看着满口要负责的男人,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但是让她陪吃陪喝……陪睡她都可以勉强忍了,但是要赔他个孩子是什么鬼啊……外面的烂桃花满天飞,明明两个人都是半斤八两,凭什么他每天变着花样的折腾自己?“女人,第一次都给了你,你要是敢朝三暮四就可以试试!”
  • 天降鬼夫:将军太磨人

    天降鬼夫:将军太磨人

    李阮殊的情敌很特别,地位是冥界的判官,性别可男可女可攻可受,长相惊为天人,逼着李阮殊跟男人争男人,跟女人争男人,争来争去这个人竟然喜欢上自己,搞得自己的男人跟他来争自己。鬼夫宠妻,穿越千年宠爱你,宠妻的人不少,宠妻的鬼你见过吗?安凛夜贵为冥神,在宠妻的方面却一点儿也不含糊,你不喜欢我,好,那我就先把你变成我的妻,床也上了,娃也生了,生米煮成熟饭,然后一点一点用温柔吃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