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4900000005

第5章 国内外产业理论综述(4)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在20世纪30年代论证了不同产业的区位结构之后,将规模经济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就任何一种产业来说,都有:(1)单个区位单位(工厂、商店等)的规模决定的经济;(2)单个公司(即联合企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3)该产业在某个区位的集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而这些经济各自得以达到最大值的规模,则可以分别看作是区位单位最佳规模、公司最佳规模和集聚体最佳规模。产业集聚存在一个最佳的规模,如果集聚企业太少、集聚规模太小,则达不到集聚所能产生的最佳效果,如果集聚企业太多,则可能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使集聚区的整体效应反而下降。

区位理论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的空间选择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论,它是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区位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两个阶段。古典区位理论产生于19世纪初,代表人物是冯·杜能(vonTh俟nen)、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克里斯塔勒(W.Christaler)和廖什(A.L觟sch)。现代区位理论的形成是以艾萨德(Isard,1956)的《区位和空间经济》和贝克曼(Beckman,1968)的《区位论》的出版为标志。

1.古典区位理论

(1)冯·杜能(vonTh俟nen)的”孤立国“区位理论。许多区位理论的研究者把杜能视为区位理论研究的鼻祖,他的”孤立国“区位理论是西方区位理论产生的主要标志。他的理论主要研究单一运输因素,并以运输因素确定其配置定向,同时依据运输距离的远近确定最佳配置点,形成了”杜能环“的区位理论。

(2)威廉·劳恩哈特(WilhelmLaunhardt)和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的工业区位理论。劳恩哈特利用几何学和微积分,将网络节点方法应用于工厂的布局,第一个提出了在资源供给和产品销售约束下,使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厂商的最优定位问题及其常识性的解法。他因研究运输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而建立了”劳恩哈特漏斗“,为解决异质双头垄断问题而建立了后来被称之为”劳恩哈特霍特林“的解法。韦伯在1909年的出版的《工业区位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工业区位理论的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著作。韦伯理论的核心,就是在工业配置时,要尽量降低成本,尤其是要把运输费用降到最低限度,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由此,韦伯的理论被人称之为”最低成本学派“。韦伯的区位集聚理论认为,影响工业地方性积累和分布的因素除了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外,还有集聚要素和分散要素,分散要素是集聚要素的相反倾向而已。所谓集聚要素是使某一点集中产生优势,或成本降低的集聚,而分散要素是使生产分散化产生优势的要素。并且一般原因对于工业集聚比特殊原因起更加重要的作用。韦伯以后的区位理论研究者在分析韦伯理论的缺陷的同时,都给予韦伯理论以极高的评价,认为韦伯在西方区位理论研究中起到了奠基作用。

(3)沃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Christ覿ler)的中心地区理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经济发展于经济增长、城市大小与区域结构的学说。在中心地区理论中,克里斯塔勒提出了”中心地“、”中心度“、”中心货物与劳务“等概念,并提出要有效地组织生产和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区域市场结构,并说明了优越的区域结构对产业集聚会产生强有力的拉动效应。尽管中心地区理论因过于严格的模型假定而受到批评,但克里斯塔勒毕竟首创了以城市聚落为中心进行市场面与网络分析的理论,因而受到理论界的重视。

(4)奥古斯特·廖什(AugustL觟sch)的市场区位理论。廖什在克里斯塔勒和韦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市场需求,建立了一种精致的经济活动区位理论。与韦伯不同的是,廖什从最大利润原则出发分析区位问题,并将这一原则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结合起来。与杜能、韦伯相类似,廖什也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运用抽象和演绎方法探讨了企业区位的决定因素。他认为,如果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么其合理区位主要是由产品的需求量大小决定的。如果企业建在能够吸引足够数量的消费者的地点,有足够的消费需求,企业就能获得利润;反之,这样的地点就不能成为合理区位。他还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消费者需求量的种种因素。廖什主要突出了需求因素对企业最优区位的决定作用,因而被称为区位理论中的市场学派。他还将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于空间,从区域均衡的角度分析整个区域产业的配置问题。同时,廖什在其市场区位理论中,提出了区域产业集聚和点集聚的问题。他的产业集聚和点集聚的提出以及产业地带和产业区的划分,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区域产业和市场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2.现代区位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空间相互作用模式、各种规划模式网络和扩散理论、系统论及运筹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使区域论获得迅速发展,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性、总体性研究促使地域空间结构理论、现代区位论逐渐形成。

现代区位论的区位决策目标不仅包括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而且包括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战后区位理论的发展主要是由美国学者推动的,其中,艾萨德(Isard,1956)把古典区位论动态化、综合化,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要求,把研究重点由部门的区位决策转向区域综合分析,建立区域的总体空间模型,研究了区域总体均衡及各种要素对区域总体均衡的影响。

现代区位论使区位研究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区域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推导,发展为建立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同时,使区位决策的研究对象扩大到了第三产业。

1.新经济地理学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克鲁格曼(Krugman)、沃纳伯尔斯(Venables)、瓦尔兹(Walz)、藤田(Fujia)、森(Mori)、马丁(Martin)等。他们都对产业集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克鲁格曼认为,企业和产业一般趋向于在特定的区位集中,然而,不同群体和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地方产该模型从一个地区需求结构变动对产业链条的扩展影响角度解释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隔等原因,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了现实中产业区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

瓦尔兹(Waltz,1996)则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和创新产品的区域性集中,区域经济增长源于产业部门的地理集中及由此所产生的持续的生产率提高。

沃纳伯尔斯(Venables,1996,1999)把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作为区际贸易新类型的基础。他通过研究发现,在高收入的工业”核心区“与农业”外围区“的分化过程中,市场规模扩大的驱动远远超过区域一体化增长的驱动力。此外,沃纳伯尔斯还把运输成本纳入赫克歇尔俄林的区际贸易模型(HeckscherOhlinmodel),发现贸易方式和生产成本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和要素密集度,而且依赖于运输成本,后者与国家或区域的地理位置有关。新贸易活动的区位选择相对于已有的贸易活动密度而言,依赖于要素密集和运输密集度。

藤田和森(FujitaandMori,1997)研究了多制造业经济体系中的运费与规模经济差异,认为经济体系会自动发展为一个中心地体系。他们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构建基础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后,发现人口增加会引起新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在一个长而狭窄的经济体系内产生,并沿着一条线逐渐向外扩展,形成多城市空间。与古典区位论一样,这些研究都强调经济活动聚集所带来的外部经济对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所不同的是,克鲁格曼更强调由经济活动聚集所带来的、与市场供求相连的金融外部性的作用。

马丁(Martin,1999)研究了聚集经济条件下的区位竞争问题。他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在最初的区位竞争中获胜的区域对其他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参与最初区位竞争的第一个企业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激励,但随后的其他企业却能够从该区域的产业聚集所形成的外部竞争中获益。对在区位竞争中获胜的区域而言,更重要的利益在于为随后进入的厂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同一区位的厂商数目会随着外生的相对成本优势和内生的聚集优势的增加而增加。

2.迈克尔窑波特基于企业竞争力的集群理论

迈克尔·波特将产业集聚嵌入到一个包含了成本战略、差异战略、静态的效率以及动态的升级和创新等更为广泛的动态竞争理论中,他认为世界是由全球要素和产品市场组成的。波特将集群看作是一个自我增强的系统,这一系统刺激了集群内企业的竞争战略以及集群本身的竞争力。他认为,这些过程部分地依赖于人际关系、面对面的交流、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所以集群理论将网络理论与竞争联系起来。他认为,企业竞争就是集群竞争,就是国家竞争。

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他认为产业集聚需要需求环境、要素条件、关联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竞争与战略四大要素的相互促进与配合。产业的地理集中可以使产业的生产率和创新利益进一步放大,一个国家要提高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国内创造最有生气、最富有挑战性的创新环境,建立地区内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机构结成的研究和开发合作网络,推动产业聚集,减少企业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波特从竞争经济学家的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其成果”竞争三部曲“①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引发了产业集聚研究的热潮。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可以看作是增长极理论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结合形态,对知识经济增长极理论起了奠基的作用。

2.基于知识创造的产业集群研究

分别来自德国、瑞典和丹麦的经济地理学教授贝谢尔特、马尔伯格、马斯科尔(Bathelt,MalmbergandMaskell,2004)从知识创造的角度研究了集群。他们认为,知识的创造不仅需要本地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知识交流,而且需要建立全球的交流渠道。梅拉特(Mailat,1991)也提到,在一个地方环境中的行为主体应该和外界信息资源建立系统的联系,以保证外部的重要市场和新技术信息流入该环境内,否则,该环境会有淤塞的危险。布热斯那翰、加姆巴德拉和萨克森尼安(Bresnahan,GambardelaandSaxenian,2001)进一步发现,在集群的最初发展阶段,外部效应、集聚因素和结网协同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而显著的企业家活动、他们对承担风险并建立新企业的愿望、他们进入现有技术和市场新领域的能力,对于这些集群的产生是决定性的。

五、产业竞争力理论

产业竞争力是一国的某一产业能够比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各国同产业或同类企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从一国特定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该产业相对与外国竞争对手比较生产力。在现实经济中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来对产业竞争力理论进行综述。

最早解释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世界上各国生产成本最低的是出口品。一个国家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个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更高或生产成本更低,那么,该国就在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但亚当·斯密是从完全的自由贸易角度去阐述的,而现在各国都在实行关税以保护本国生产,实现自由贸易还比较遥远,所以绝对优势理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李嘉图后来将其发展为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市场机制会把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到那些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的产业中去。一个国家即使所有产品均不具备绝对优势,但仍然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而实现贸易利益,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但该理论没有指出相对优势的来源,国家间的差异性越大,则贸易的可能性越大,比较优势原理主要用来解释不同国家进行产业间贸易的原因,是从各个国家的生产率差异来解释成本和价格的差异。

同类推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线索;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提高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处理好对内经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 现代促销理论与实务

    现代促销理论与实务

    促销是企业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的一系列说服活动。本书对促销组合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包括总论、人员推销篇、广告篇、公共关系篇、销售促进篇五部分共十八章内容。
  • 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广义虚拟经济论文集1

    这是本观点比较标新立异的虚拟经济论文集,共收论文17篇,具体内容包括:单边主义把世界引向何方;虚拟价值的人类活动论依据;从生活价值论解读财富属性;广义虚拟经济概论十题;基于不同视角的虚拟经济观点综述等等。
  •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颠覆性技术与商业趋势

    过去30年,"中国制造"靠的是便宜的资源、便宜的劳动力和便宜的价格,创新的动力不足,如今,中国身处一个新的时代,低成本优势渐渐难以维持,且企业面对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激烈。那么,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引擎是什么?这本书将以相当大的篇幅探讨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
  • 源与流:西方文化中经济观念的演进

    源与流:西方文化中经济观念的演进

    本书是一项有关西方经济学前史的研究成果,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古希伯来、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这些文化基因中去寻找“劳动”、“价值”、“看不见的手”、“交换”这些观念的历史根据,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哲学变革中去寻找经济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方法。从古希伯来人的宗教典籍到近代早期的重农学派,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亚当·斯密以前西方文化和经济观念交织生成的思想风貌。
热门推荐
  • 绝世神女:天下归善

    绝世神女:天下归善

    她,心地善良,父母尽亡,被叔婶收养的她,受尽折磨而死,来到异世大陆,在破败的小茅屋中,感受到久违的温暖,在她沉迷的时候,她的父母告诉她,他们并不是她真正的父母。当她回到她那个真正的家的时候,她体会到了世界的肮脏,品尝到了人心的险恶,她的心境开始改变,可是,与此同时,上天将一个重担交给她,柔弱的身躯究竟是否能扛起……
  • 沧海皇朝

    沧海皇朝

    一统天一个下的理想,沧海,辰风,流云,千林,星月,雪域,昭明,这片大陆上的七个皇朝,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卫天,一个身世坎坷,命运飘忽的少年,会在这纷纭乱世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道不尽的情意,说不完的情长……
  • 蚀血煞眼

    蚀血煞眼

    家?早已不在。父亲的叛国,给我带来的是无数人的鄙视和无尽的耻辱,母亲被逼自杀,仇恨之路,却得知并非如此,身份扑所迷离,我到底是谁?
  • 蒹葭痕

    蒹葭痕

    有一段故事十几年来一直萦绕在心间,她三渡阴阳,叱咤了小镇风云,爱怨交加的平凡过后,轰轰烈烈,催君泪下......
  • 三界风云纪

    三界风云纪

    盘古和女娲联手创立三界,又共同进入三界。而后三界动荡,盘古化身补天石被女娲用来拯救三界。从此,盘古身死,只留下一块“娲遗石”,而女娲亦不见踪影。……而此时,三界大战爆发在即!后羿作为仙界“天选之子”成为仙界的“种子”!而娲遗石被冥界至尊魁拔带到冥界,成为“冥界之子”,正是“齐天大圣”!
  • 落日云烟

    落日云烟

    迷雾团团,身世之谜,生死大爱,至诚至纯。
  • 女人与猫

    女人与猫

    有的人是狼,还是个白眼狼,你对他再好,也喂不熟他。有的人是狗,还是自己养的那种,不管你怎么对他,他都死心塌地的对你好。有的人是猫,是家猫也是野猫,你必须对他好,他才理理你,可是他永远不会为你主动付出。猫是最没心没肺的动物,女人亦如此。
  • TFBOYS之你我的曾经

    TFBOYS之你我的曾经

    2023年。她,从美国留学归来;她,环球旅行结束;她,恢复记忆。他们,还是以前的他们,只是都成长了。自从五年前的那次,他们不再联系,以前的形影不离都随着时光飘散;五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还会回到以前的快乐时光吗?(推荐我和莹写的小说《tfboys之盛夏符号》)。
  • 潇潇慕宇

    潇潇慕宇

    一个普通的学校,有着普通的学生,但他们却不那么平凡,一个追星狂热,性格多变,时而冷时而热,时而倔强时而软弱,一个也是追星狂热,可更多的是现实的情感纠葛,外表的倔强,内心的软弱。一个可爱呆萌,腹黑慵懒,有着一段段情感的她丝毫没有被影响,反而是四人中最快乐的。还有一个,外表高冷安静,没有感情的牵绊,其实深陷其中。他们就是这所学校的女神,算不上校花,但有着美貌,和最真挚的心。(虽然剧情不真实,但有很多是在落落身边发生的,我们是四个好闺蜜,却时而合时而散,但最终,友谊万岁,爱情大吉,事业狂欢啦)(也算是时代姐妹花的另一版本吧)
  • 上古世纪之英雄与神

    上古世纪之英雄与神

    英雄永远都是和神最接近的物种,如果他们也算物种的话。但英雄又和神有本质的区别,他们一个是神,一个是人。英雄也是人,哪怕他们是一个兽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