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0200000052

第52章 附录(1)

主要人物表

同治皇帝(1856-1875)——即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第十代皇帝。咸丰帝与慈禧太后子。即位时年仅六岁,由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实由慈禧太后掌权。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亲政,无所作为,却以颐养太后为名,下谕兴修圆明园。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病死。庙号穆宗。

光绪皇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代皇帝,醇亲王奕譞子。

同治帝死时无子,由慈禧太后做主,将他过继给咸丰帝入继大统。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再出训政,他被幽禁于瀛台。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先慈禧太后一日病死瀛台。

庙号德宗。

慈禧太后(1835-1908)——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

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选入宫中,封兰贵人。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得怀龙珠,次年即得一子名载淳,得封懿妃,次年进懿贵妃。四年后,咸丰得病死于热河行宫,六岁的载淳即皇帝位,年号祺祥。她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同时被尊为皇太后。

在热河行宫居丧期间,慈禧因住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故又被称作西太后。是年度,她联合恭亲王奕发动宫廷政变,将把持朝政的肃顺等赞襄八大臣逮问,遂改年号为同治,她自此与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并渐独掌实权。同治帝死,她又策定奕譞五岁子载湉入继大统,改年号为光绪,她继续听政。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她撤帘归政,实际还掌着实权。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她再次发动宫廷政变,幽禁光绪帝于瀛台,由她执掌朝政。她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

奕(1832-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封恭亲王,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被罢职,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复授都统,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授内大臣。奏请改变清政府的外交、通商制度,设立总理衙门并受命主持工作。咸丰帝死,受命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成为清廷中支持洋务的首脑人物。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因受慈禧太后猜忌,被罢去议政王等一切职务,旋复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中法战争期间被罢去一切职务。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被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旋又命督办军务,节制各路统兵大臣,并任军机大臣。

奕譞(1840-1891)——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封醇郡王,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受命在内廷行走。咸丰帝死,因参与“祺祥政变”,得慈禧太后信任。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进封醇亲王。同治帝死,由慈禧太后做主,由其子载湉入继帝位(即光绪帝)。中法战争期间,先是空喊主战,继则惊慌失措,转而求和。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受命主持总理海军衙门事务,挪用海军经费供慈禧太后修颐和园。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刑、工等部侍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丁母忧回籍,奉命帮办团练,后练成湘军。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授协办大学士。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三月,病死南京两江总督任所。谥号文正。

荣全(?-1879)——满洲正黄旗人,关佳氏。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袭一等威勇侯爵,十一年(公元1861年)出任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伊犁参赞大臣。

奉命与沙俄会商,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任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次年调任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签订《乌里雅苏台界约》。

十三年(公元1874年)兼署伊犁将军,旋实授。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因功进京,出任护军统领,右翼前锋统领。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学者称为养知先生。早年游学岳簏书院,与曾国藩、左宗棠、刘蓉相交往。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期未满便丁父母忧回籍。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底,随曾国藩办团练,曾国藩注重湘军水师,实由郭发其端。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授编修,次年入直上书房。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授苏松粮储道,迁两淮盐运使,次年升广东巡抚。因与两广总督瑞麟不合,被黜。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授福建按察使,未到任,命在总理衙门上行走。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被派赴英国对“马嘉理案”表示“惋惜”,并首任驻英公使。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兼驻法公使,不久被撤任回国,再未出。

曾纪泽(1839-1890)——湖南湘乡人,字劼刚,曾国藩长子,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晚清外交名臣。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父、母忧服除,袭侯爵,次年出任驻英、法两国公使。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兼驻俄公使,奉旨与俄改约成功,与俄签订《中俄伊犁改订条约》。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任满回国,帮办海军事务,旋为兵部左侍郎,命在总理衙门行走。后病殁,谥惠敏。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捐班出身。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经官绅杨宗濂推荐,入李鸿章幕,以行营内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深得李鸿章信任。累官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天津海关道等。积极协助李鸿章办洋务,是比较有名的官商。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底,授邮传部尚书。武昌起义爆发后被革职,亡命日本。

曾国荃(1824-1890)——曾国藩弟。字沅甫,号叔纯,贡生出身。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随曾国藩作战,自带一军称吉字营。积功累官知府、道员、按察使。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授浙江按察使,迁江苏布政使。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擢浙江巡抚。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旋以病开缺回籍。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升陕甘总督,次年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署礼部尚书,调署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榜出身。曾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后以四品京堂随曾国藩襄办军务。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奉曾国藩命编练楚军,赴江西、浙江前线与太平军作战,次年任浙江巡抚。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迁闽浙总督。在任内与沈葆桢在福州设马尾造船厂,旋任陕甘总督。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讨伐阿古柏,收复新疆。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任军机大臣。中法战争期间,马尾船厂被毁,他奉命赴福建会办军务,后病死任所。谥文襄。

杨昌濬(约1814-1897)——湖南湘乡人。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以附生随罗泽南练乡勇,旋随湘军对抗太平军,转战两湖、江西。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攻陷江西德兴、婺源,擢知县。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初,随左宗棠入浙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占杭州,累迁至浙江布政使。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署浙江巡抚,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赴宁波筹办海防,旋因“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遭御史弹劾,被革职。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任甘肃布政使。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授漕运总督。中法战争起,受命帮办福建军务,授闽浙总督。次年兼署福建巡抚,于台湾防务多所建议。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调补陕甘总督。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被革职留任,旋开缺回籍。

刘典(约1815-1878)——湖南宁乡人,字克庵。以诸生随左宗棠入浙,累官直隶州知州、知府、擢浙江按察使,后随左宗棠入陕,初授甘肃按察使,旋赐三品京卿帮办军务,署陕西巡抚,后病死兰州。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字少荃。晚清重臣。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随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入曾国藩幕,襄办军务。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奉曾国藩命编练淮军,悉法湘军。次年率淮军调上海,升任江苏巡抚,不久接替薛焕兼署通商大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金陵收复后,封为一等肃毅伯。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署两江总督,次年,继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节制各军专办“剿捻”事务。先后在弥河和徒骇河镇压了东、西捻军。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成为洋务派首领。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调文华殿大学士,仍留总督任。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底病殁,谥文忠。

刘松山(1833-1870)——湖南湘乡人,字寿卿,行武出身。湘军着名将领。初在老湘军王錱部下为卒,因作战勇猛拔为哨长。后随曾国藩出省作战,得曾赏识。累官游击、副将、总兵、提督,成湘军名将。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随左宗棠入陕甘作战,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战殁。

刘锦棠(1844-1894)——湖南湘乡人,字毅斋,监生出身,湘军名将刘松山侄。晚清边务名臣。青年即随松山转战各地,因功晋道员。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刘松山战殁,上赏京卿衔接统老湘军。出关后,总统关外各军,对阿古柏作战。收复新疆后,因功赏戴双眼花翎,晋男爵。新疆改设行省,出任首任巡抚。

景廉(约1823-1885)——满洲正黄旗人,颜札氏,字秋坪。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进士,由翰林院七品编修五选至二品内阁学士,擢礼部侍郎。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授伊犁参赞大臣,十一年(公元1861年)授叶尔羌参赞大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遭劾罢职,遣往宁夏军营效力三年,期满授头等侍卫充哈密帮办大臣。累官乌鲁木齐都统、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正白旗汉军都统、都察院左都御史、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等。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遭劾去职,十一年(公元1885年)授内阁学士,旋卒。

金顺(?-1885)——满州镶蓝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字和甫。初授骁骑校尉,随多隆阿在湖北、安徽同太平军作战,因功晋协领。陕甘回民起义,被穆图善奏调至陕甘作战,因功授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出任宁夏副都统,八年(公元1869年)暂代宁夏将军,十年(公元1871年)擢乌里雅苏台将军。不久因过褫职。出关后,累官正白旗汉军都统、乌鲁木齐都统、伊犁将军等。

张曜(1832-1891)——直隶大兴人,字亮臣,号朗斋,行武出身,不通文墨。初在河南固始参与办团练,后自募一军,因功得授河南布政使。同治(公元1862年)初,御史刘毓楠参劾其目不识丁,将其由文官改为武职,以总兵加提督衔,被降格使用。张曜从此发愤读书,始通文墨。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为与捻军交战,河南巡抚李鹤年募军两支,一为豫军,一为嵩武军。其中豫军由宋庆统率,嵩武军则交由他统率。七年(公元1868年),率嵩武军赴直隶、山东“剿捻”。捻平,授广东陆路提督,派往陕西,参与收复新疆战事。累官广西、山东巡抚。

黄万鹏(1832-1898)——湖南宁乡人,字搏九,刘锦棠麾下大将。黄万鹏初从曾国藩之弟曾国荃,因作战勇猛,颇得曾国荃赏识,擢营官。江宁平,黄万鹏由都司晋总兵,赐号力勇巴图鲁。随刘松山入陕后,因功赏加提督衔。新疆全境收复后,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旋乞归。越二年,晋头品顶戴。新疆设立行省后,出任提督。

余虎恩(?-1905)——湖南平江人,刘锦棠麾下大将。余虎恩初随曾国藩为勇,积功至副将衔统领。同治(公元1862年)初随刘松山入陕,因功擢提督衔总兵,后随刘锦棠出关。全疆平,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统兵驻防乌什、叶尔羌、和阗,十六年(公元1890年)授喀什噶尔提督,未到任,留统武卫中军十营。

董福祥(1839-1908)——回族,字星五,甘肃固原人,刘锦棠麾下大将。同治(公元1862年)初,陕甘回民教主马化湰率众起义,董福祥与张俊、李双良响应之,拥众达十余万,占花马池一带地方称王。刘松山随左宗棠到陕甘后,董福祥累败于手,遂降之。刘松山挑回军降兵三营仍交董福祥统带,号董字营,亦是老湘军唯一的回民营,余皆遣散。董福祥作战勇猛,积功至都司。随刘锦棠后,奋勇如前,积功至副将,擢总兵,渐得刘锦棠信任,所部兵勇也由最初的三营增至六营,终成老湘军独挡一面之大将。全疆平,论功赏穿黄马褂,赐号阿尔杭巴图鲁,率军驻叶尔羌、和阗。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擢喀什噶尔提督。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入觐,调防京师,命领武卫后军。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荣禄、刚毅的指使下围攻各国使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被指为元凶革职,后卒于寓所。

崇厚(1826-1893)——满州镶黄旗人,完颜氏,字地山,一榜出身。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底,任三口通商大臣署直隶总督。后创设北洋机器局,曾在天津组织洋枪队,由英国人薄郎任领队,在烟台和减地河北岸,与捻军作战。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中法关系紧张,任出使法国大臣,赴法“谢罪”。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任驻俄首任公使。伊犁交涉事起,受命与沙俄谈判。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擅自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丧失伊犁之外的大片领土,受到舆论谴责,被逮捕入狱,定斩监候,旋免。后病死。

胡雪岩(1823-1885)——安徽绩溪人,名光墉,字雪岩,捐班出身。初在杭州设银号,得巡抚王有龄支持,经理官库银务。后入左宗棠幕,以“熟谙洋务”着称。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主持福州船政局“延洋匠、雇华工、开艺局”等事务。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办理采运,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左右,为西征代借内外债达一千二百余万两。在江、浙、湘、鄂等地开设当铺二十余处,又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在杭州开设庆余堂中药店,并经营出口丝茶业,是有名的红顶商人。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受洋商排挤,破产。

同类推荐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八月盛宴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八月盛宴

    小小说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符合读者需要、很有大众亲和力的文体。它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历经20年已枝繁叶茂的小小说,也被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当做“话题”和“现象”列为研究课题。
  • 一世长安:纤弱女子江湖情

    一世长安:纤弱女子江湖情

    一场大火,将叶家小姐叶倾晨的记忆全部抹去。家族落败后,她只想在这个世上求得一方立锥之地,奈何命运的齿轮将她推到风口浪尖上。只有六岁的叶倾晨被“江湖骗子”樊鹤翁收留,从此跟着这个骗子师父游戏江湖。幼年时皇帝亲定的姻缘,命叶倾晨嫁给全天下最有权势的千羽家族。从此,叶倾晨成为了千羽氏掌门人千羽寒的未婚妻,她和千羽寒的相遇是命中注定。两人在一番波折中相知、相恋。然而,叶倾晨没想到,在平静无波之下,却步步暗藏算计与杀机。 太子妃、皇后,乃至最后的女皇,满眼的繁华又如何能人叶倾晨的眼?她不过是想守着自己的爱人,一直到白头,一世长安。 看一个小小弱女子,在血雨膛风的江湖中,如何走上权力和爱情的巅峰!
  • 笏山记

    笏山记

    《笏山记》六十九回,是清末长篇小说中的一部奇书。主线是一位叫颜少青的才子如何建立笏山王国,成为笏山王。笏山是小说虚构的一块与世隔绝的地域。本书兼有侠义、言情、公案、战争、理想等类小说的成分小说的吸引力在它曲折离奇的战争故事,以及在战争中夹杂着颜少青与十五位女子之间的爱情纠葛。
  • 吴越咒1:寻找古越女

    吴越咒1:寻找古越女

    "考古专业大学生蔡子安突然得到了一笔巨额遗产,原来被谋杀的蔡氏集团的董事长蔡建波正是他从未见过的父亲。而刺杀蔡建波的凶器竟然是一把青铜古剑!一把公元前5世纪的古剑怎么会出现在血案现场?刺客究竟是何方神圣?从一次被袭击开始,蔡子安踏上了解开父亲遇刺之谜的征程,然而这条路艰辛且漫长。蔡子安带着自己的朋友王琼等人,很快发现了一个接一个的线索,原来兴华党、莫干行会、日本魂组这些神秘组织与这件事有着莫大的关系。真相伴随着危险渐渐剥离出来,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蔡子安的妈妈静妃是兴华党的七大堂主之一!
  • 此岸的时光

    此岸的时光

    《此岸的时光》本书收录了安庆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热门推荐
  • 三国之乱世传奇

    三国之乱世传奇

    一朝穿越,身为顶级杀手的男主成了轩辕世家的长子,手握神器,身带战神系统,一统三国乱世!(本部小说夹杂了一些三国历史、神魔历史和游戏系统,很新颖呢!)
  • 王者荣耀之大圣归来

    王者荣耀之大圣归来

    S4赛季已到,无耻的主角开始了装逼之路。他,叫刘帅逼。从一个极品的猥琐男屌丝,到踏上年度总冠军的终极王者。那个曾经用孙悟空一局之内三次五杀的人,便是大圣。而大圣,已归来!一周二-三更。
  • 绝对超脑

    绝对超脑

    正常人的脑细胞约140亿~150亿个,但只不足10%被开发利用,其余大部份在休眠状态,更有研究统计认为有98.5%的细胞是处于休眠,甚至有专家认为只有1%参加大脑的功能活动。所谓天才,只是大脑区域开发的比一般人多一些罢了,那当人的大脑开发并激活到100%时,他是人?还是神?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高原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高原

    本书主要介绍高原的形成、特征、分布、以及世界各国的特色高原等。
  • THE SONNETS

    THE SONNE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娇妻萌宠:一不小心恋上你

    娇妻萌宠:一不小心恋上你

    她,印筱潼,本该平平淡淡的一生,却因为他而转变。“我为什么要回国?”“因为能遇见我。”“可是我不想遇见你,怎么办?”“凉拌。”“以前我无法掌握命运,现在我要控制它!”“现在我先控制你。”“混蛋,顾御宸,你放开我!”......宠文+虐文
  • 热血江湖之邪剑传奇

    热血江湖之邪剑传奇

    这是一个普通人拿着一个半成品的游戏头盔站在游戏顶峰的故事。因为,他在游戏中的名字叫做——裸.奔也是一种美。
  • 拽妃不吃窝边爷

    拽妃不吃窝边爷

    她穿越到古代开女人坊,指导瘦身兼传授驭夫之术,宣称不能成贵妃娘娘,混个豪门贵府也不成问题。不过对饭票型美男具有长期依赖性的她,还是经不起公子王爷的猛烈纠缠,对她倾心的美男太多,这是个问题!
  • 网恋77天

    网恋77天

    简介:该书是一本以QQ为题材的网恋校园的浪漫爱情故事。这里没有武侠里的刀光剑影,这里没有玄幻里的斗气魔法,这里没有科幻里的天马行空,这里没有历史里的源远流长,这里没有后宫里的勾心斗角,这里没有悬疑里的扑朔迷离,这里也没有灵异里的毛骨悚然……这里只有毫无营养的对白以及淡淡的故事结构筑成平淡无奇的小说。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