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一到公司,就感觉头上像有一个紧箍咒似的,提不起精神。只要碰到不顺心的事,心里就感觉压了一块石头。回到家,又常常自我感觉很委屈,自己呆在租来的一间房子里,会莫名的大哭一场。随着心情的恶化,她的睡眠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入睡困难,晚睡早醒,并且经常做噩梦?
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成为工作的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激起创造力,但是如果压力过度,不但会带来物质损失,还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苏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工作紧张的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不亚于吸烟。
据统计,与工作压力相关的心理、生理方面的疾病已经成为员工缺勤、停工、跳槽、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办公室的工作压力对人的健康极为有害,有可能会引发心脏病和中风,如果一个人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一半时间面临着压力,那么他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会增加25%,死于中风的可能性会增加50%。
心理自助术
既然工作压力给上班族们带来的伤害这么大,并且有不可避免性,那么,我们只有自己想办法来减轻压力。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1.办公关系,和谐为准
与同事建立愉快的合作关系,和上司建立有效的支持关系,争取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办公室气氛,工作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会使人如沐春风,忘记烦恼。
2.突发事件,沉着冷静
工作中,当遇到上司突然交给棘手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保持冷静,沉着思考,然后用理智去攻克突发事件带来的令人措手不及的压力。
3.见缝插针,娱乐休闲
不要老想着或看到工作给你带来的负担,在工作之余试着见缝插针,适时、适度地搞点娱乐休闲,使身心放松。或者想想工作的好处,把它当成一种娱乐,告诉自己:在这种“娱乐”中,我可以不成为一个闲人,可以解决我的温饱问题等。
4.心平气静,做点细活
大家知道,要想将一项细活做好,就必须集中注意力,所以,做细活也可以使你烦躁的心平静下来。据报道,东京就成立了一家“缝纫俱乐部”,专门请男士下班后到这里做一会儿针线活,没想到门庭若市,很受欢迎。光顾这家俱乐部的大多是白领男士,据称他们是为了释放一天的工作压力。
5.脱去正装,学打拳击
下班后,脱去束缚自己一天的职业套装,换上一身休闲装,戴上拳击手套和保护套具,尽情地发泄、释放自我。如今“白领拳击”已经在全美风靡。
6.下班路上,欣赏“风景”
被困在办公室一天的人们,看到的尽是工作上的人或事,令人厌倦,那么下班后,就可以在公车上或者自驾车中望着车窗外的风景,欣赏着自己喜欢的音乐。
7.换个活法,做做农民
忙碌了一周或一段时间后,到农家换种活法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不但可以变换生活环境,改变心情,还可以亲近大自然,何乐而不为呢?在美国,到农村去“换个活法”在白领中已悄然成风。一些上班族周末就会到乡村开拖拉机、剪树枝、浇地、饲养家畜等,这个群体被称作“周末农民”。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释放工作压力的减压方法,只要心态摆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你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上班族。
三、灵活多变,缓解环境压力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辩证的性质。从人类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这种辩证性质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
——何中华《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我们周边的环境,例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但是,这些环境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头痛的压力。
可以说环境的压力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有机体感受的真实情况,可以分为现实的环境压力和潜在的环境压力;根据有机体反应的不同表现,可以分为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根据环境刺激作用的时间长短,又可以分为长期压力和突然或短时压力等。无论何种环境压力,都可以归纳为一下三个方面:
①生态学方面的压力。它是由外部环境中物理事件所产生的压力。
②社会学方面的压力。它是由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个体的影响所造成的压力。
③个人自身方面的压力。它是因个人人格特点、生活方式所致,也包括自愿摄入所导致的压力。
生态这个大环境给人们造成的压力与危害早已引起世界的关注,而社会学方面的压力虽然也会时刻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因此会产生更大的危害。例如,经常承受交通压力的人们,更容易成为“怨妇”,即使是稍不顺心的事情,也会牢骚满腹,甚至背后中伤别人,用消极的态度干扰正常生活;不良的风俗习惯,又会使人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严重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等。
北京的交通堵塞在全国是出了名的,而魏先生工作的公司就在交通最繁忙的枢纽地段,因此,每天到公司的前半个小时都能听到同事们的抱怨声:“该死的交通,害我迟到两分钟”、“北京交通太差了,谁能来管管啊”?听到这些,魏先生也开始发牢骚了:“即使再好的心情,也会被他们的唠叨所同化的,我也像他们一样想唠叨了。”
随礼之风在农村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绊脚石,成了最令农民朋友头疼的事情。一对年轻夫妇,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双方父母双亡,他们辛辛苦苦靠打工挣来的一年收入几乎全部用来随礼了,所以日子很拮据,不随吧,别人会冷落自家,但是只随不收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于是小两口灵机一动,借死去的先人“发家”。于是他们就先后给死去的父母过五年,给过世的爷爷奶奶过十年二十年?这样下来,收入确实客观。
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人们造成压力。例如,高温会使人神经系统减弱,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使人产生烦躁情绪;在气候变动较大且频繁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更容易烦躁;临床显示,在冬末春初,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所上升;精神病人的症状也会出现波动,病情加重等。
随着一系列的环境变化或者环境自身带来的各种压力,各种症状如“交通恐惧症”“办公室恐惧症”“过节恐惧症”“随礼恐惧症”“季节变化恐惧症”等相应出现,正是这些不同环境产生的不同症状,才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不能放松自己,压抑自己。
心理自助术
由于环境压力的发生源不同,所以我们在减压时要根据不同的压力实行不同的减压方法。以下几种仅供参考:
1.行程时间,充裕为佳
给自己的行程安排充足的时间很重要,因为天气、修路或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如果时间宽裕,你可以半路变换其他的交通方式。
2.运用“笔头”,写作释放
“把烦恼写下来”是心理学家们推荐的一种比较好的减压方法(其实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克服其他压力)。在遇到各种环境压力时,不妨抽出时间,把心中的不顺全部倾诉出来,在写的过程中或许你会发现有些压力不是仅仅光顾自己,这样心理可能会平衡一点。其实,你在自己的空间内发发牢骚,只有自己看到,不会影响你的人际交往,可以说,这个方法是一劳多得。
3.和谐人际,助你放松
实践证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情愉悦的重要保障之一,而心情愉悦又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心理压力。所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4.办公区域,整齐干净
干净整洁,绿色装扮的办公区域,不但从视觉上给人清新的感觉,还有益于身心健康,从而减轻办公环境的压力。
5.不计小利,不拘小礼
有时我们会听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请帖下”。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随礼恐惧症”的表现。随礼,或许是为了攀比,或许是为了从众,但是关系的深浅并不是通过随不随礼,随多随少表现出来的,只要意识到这些,“随礼恐惧症”就会有所减缓。.
6.转移环境,寻找安静
一定要把自己的爱巢收拾的温馨一些,当遇到外界环境的较大压力时,回到家中能够感受到温暖与舒适,这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法。或者经常到文化气氛比较浓的环境中,寻找文化带来的放松与惬意。
7.跟随季节,变换生活
有些人或有些疾病受季节影响的变化比较大,因此,根据季节进行心理调适非常重要。例如,春季气候变化多端,忽冷忽热,人们的精神记忆波动大,所以,出去踏青郊游,登山玩水是不错的选择;夏季烈日炎炎,高温逼人,人们不仅是情绪波动比较大,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所以应该培养有计划的工作,有节奏的生活;秋季气候干燥,冷暖交替,易诱发消沉的心绪,此季节适合多运动,多吃一些有健脑活血作用的食物;研究表明,冬季是抑郁症的多发季节,这可能和冬季日照时间短暂、阳光强度不够影响分泌有关,所以,要多晒太阳,加强营养,加强体育锻炼等。
8.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我们的心中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了,但是,为了减轻我们生活大环境的压力,在此,还是需要再提一下的。
面对不同的环境压力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减压方法,在正确心态的前提下,凡事看开一点,保持一颗愉悦的心,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减压方法,相信你定会成为一个快乐的社会中人。
四、保持乐观,消除疾病压力
人吃五谷杂粮,焉能不得病。
——中国俗语
常听人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但是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呢?生病后,人们都会有身体上的不适,进而影响心情。同时,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致穷甚至是没钱看病在家等死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这些都常常使人们陷入了一种强大的疾病压力之下。
其实,疾病不是随意发生的,更不是恶报的结果,它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异常刺激下,破坏了机体与环境的相对平衡,影响了生活和劳动能力。但是有些病人或家属,在疾病到来时,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例如,病人自身在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随之,心理压力也开始增加,出现许多容易被人误解的心理问题以及行为举动,他们或许会脾气变坏,不好伺候,或许会有轻生的念头。而病人家属,在忍受病人的各种非正常的言行外,还要照料病人,承担各种医疗费用。
看着家徒四壁,范女士含泪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她实在不忍心看着整个家都毁在自己的病上了。
家在农村的范女士,年轻时身体素质就很差,有什么流行病她都能赶上,经常不想吃东西,一开始没当回事,实在不舒服就在村里的诊所买点药治治就算了。由于她身体不好,地里的农活都是丈夫一个人完成,从来不让她进地。由于丈夫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没有什么能力,所以他们靠几亩田地支撑家用,地里收割的庄稼仅够日常所需。
随着三个孩子的依次出生,范女士的身体越发的感觉不适,但是她是能瞒就瞒,不想让丈夫为她担心。纸包不住火,她的症状逐渐表现出来,饭量大减,面黄肌瘦,头发日渐减少,稍一活动就气喘不息。丈夫干脆什么也不让她干,里里外外全是丈夫张罗,范女士很是心疼,但是不争气的身体却越来越差。
在丈夫的劝说下,他们去县里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是胃癌,需要手术,做化疗,并且让他们准备几万块钱。范女士一听是“癌”就傻了,她强烈拒绝治病,并且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上天给她的报应。
回到家后,丈夫四处借钱,家里能卖的也卖了,但是1万块钱都没有凑够,丈夫急了,范女士也开始烦恼了,她不敢和亲朋来往,恐怕别人说她坏话,于是,整天在家胡思乱想。就在丈夫再次外出借钱的时候,她给三个孩子打扮干净,让他们出去玩,然后自己在家想想面前的事情,默默流泪,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
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将注意力转向自身,心中总是想着自己的病,对于身体的一点点变化也特别敏感,因此,他们看什么都不顺眼,总想发脾气,好生闷气。有时,他们还神经过敏,疑虑重重,给人一种不近人情的感觉,同时,他们自身也有一种无名的自卑感,不想和人接触,这样,就形成一种循环,最终病人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在这种消极情绪的影响下,病情会越来越重。
就像例中的范女士,其实她很清楚,她的病会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她的痛苦是双重的,在忍受身体不适的同时,还要承受疾病带来的心理上的压抑和痛苦,因此,很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心理自助术
如果说,疾病本身折磨人,倒不如说是疾病压力下的心理失衡更容易使人失去自我,失去生存的勇气。因此,我们可以说,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心理承压能力不够大,不懂得如何调节这样的心理压力。对此,心理学家给我们的建议是这样的:
1.改变认知,病并不重
研究发现,任何身体上的疾病对主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主体自身的认知做中介的。即是说,有些疾病本身可能并不能伤害到我们的身体,关键是,自我意识中扩大化的疾病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所以,当疾病来临时,应时刻告诫自己,这种病其实并不重,只要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就能治愈的。
2.相信科学,百病可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的改进,诊断、治疗技术的大幅提高,很多原来被认为是绝症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据有关调查发现,被确诊患癌症开始,5年后依然存活的概率,男性为65%,女性为78%;大部分的器官移植手术术后的存活率达到90%?通过这一系列的数字,我们应该相信,什么病都有被治愈的可能。
3.看淡费用,相信政策
近年来,我们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农民也有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前那种看病贵、看病难的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所以,疾病患者不应该被眼前的医疗费用压垮,让自己的生命因费用太大而终止。
4.乐观开朗,转移注意
得了疾病的人,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对身体的细微变化都能感受到,并且非常敏感,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身体会更加糟糕。这时,我们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培养一些个人爱好,多和家人沟通,多去亲近大自然,让自己的心情时刻保持开朗,那么,疾病带来的痛苦会越来越小。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和重大的事故相比,小小的疾病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们要正视疾病,时刻保持乐观一点,主动一点的生活态度,将疾病驱出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