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03200000062

第62章 义务与行动(2)

以上的反省尚不太重在想去理清所引的福音书中的命令,以便去阻止关于“爱上帝”方面的宗教的狂热,但勿宁是在想直接就我们对于他人的义务,准确地去界定这道德的习性,并且去抑制,去阻止纯然的道德的狂热,此道德的狂热感染了许多人。人所处的道德阶段是尊敬道德法则。“在服从法则中他所应当去有之”的那习性是从义务去服从它,不是从自发的爱好去服从它,或者说,不是从一种由喜欢与自愿而扬起的努力去服从它;而他总是能够存在于其中的那恰当的道德情况就是德性,即在奋斗中的道德习性,而不是神圣性,那“通过激励为高贵的、庄严的、豪迈的,而被注入于心中”者没有别的,不过就是吼叫的道德的狂热与夸奢的自满自大,通过这种激励,人们被导入于幻像,即:那“构成他们的行动的决定原则”者并不是义务,即,并不是尊敬法则人们遂幻想那些行动从他们身上被期待,并不是从义务而被期待,只是当作纯粹的功绩而被期待。因为在依据这样的一种原则以模仿这样的行为中,不只是他们不曾丝毫充尽了法则的精神,不只是他们使动力成为感性的,而不是道德的,而是在这一种路数里,他们产生了一种徒然无益的、高度飞扬的、幻想的思路,以心的自发的善性来谄媚他们自己,因而忘记了他们的义务,即此义务才是他们所应当想到的,并不是功绩是他们所应当想到的。实在说来,所有的那些行动,自“以伟大的牺牲而作成,而且只为义务之故而作成”的那些行动,可以被称赞为高贵而庄严的,但也只当有一些迹象足以暗示这些行动被作成完全是由于尊敬义务而被作成,而不是从激发起的情感而被作成,它们才可这样被称赞。但是,如果这些行动置于任何人面前,以为须被仿效的范例,则“尊敬义务”必须被用来作为动力,它决不允许我们的徒然无益的以感性的冲动去在功绩性的价值中骄傲。现在,只要我们探求我们将可对于一切值得称赞的行动找到一个义务的法则,此义务法则在命令着,而且它不听任我们去选取那“可以对于我们的爱好为可愉悦的”东西。这是表现那“能给灵魂一道德训练”的东西惟一的道路,因为只有这道路才可容许有坚实的而又准确地界定了的原则。如果狂热的说,是对于人类理性的限制的有意的越过,则道德的狂热便是对于实践的纯粹理性,置于人类身上的限制的有意的越过,依这限制,纯粹实践理性禁止我们去把正确行为的主观决定原则,置于任何别的东西上,但却不置于法则本身上,或去把那“通过正确行动主观决定原则——道德动力而被带入于格言中”的意向,置于任何别的东西上,但却不置于“尊敬法则”处;而因此禁止,纯粹实践理性命令我们去把义务的思想,取来作为人们中一切道德的最高的、有生命的原则,这义务思想击灭了一切傲慢自大,以及徒然无益的自我贪婪。

如果这意思没有错误,则不但是小说家或热情的教育家甚至是最严格的哲学家,如斯多噶,也曾被带进道德的狂热中,但却未被带进一种清醒而明智的道德训练中,虽然斯多噶的狂热是比较更为英雄气,而小说家以及热情的教育家的狂热则是枯燥乏味,柔弱而无丈夫气;而我们如果没有伪善,那么对于福音书道德教训可以这样说,即:它首先通过它的道德原则纯净性,而同时它的原则适宜于有限存有的限制,把人们的善行置于一种“明显地摆在人们眼前”的义务训练之下,这种义务不允许他们放纵于想像的道德圆满梦想中;而且我们对这也可这样说此自大与自我贪婪两者很易于去错乱人们的限度。

义务!你这庄严而伟大的名字!你这名字并不拥有什么妩媚或谄媚性的东西,但只要求服从,然而你却又不想去通过那“必会引起自然的厌恶或恐怖”的什么威吓性的东西来动摇意志,你只紧握着一个法则,此法则即以其自身找到进入心中之路,而且又得到不情愿的尊敬——这一个法则,在它之前,一切爱好黯淡无光,如聋如哑,纵使这些爱好暗地在反抗它或阻碍它,它们也仍是黯淡无光,如聋如哑:值得称义务这个名字有什么根源?你的这高贵家世,从你的高贵家世而被引生出的一个根,即是“人们所能给与于自己”的惟一价值不可缺少的条件,你这样的高贵家世之根从那里得见?

这根或根源不啻是这样一种力量,即“把人升举在他自己之上”的这样一种力量,此一力量把人连系到一种“只有知性才能思议之”的事物秩序,把人连系到这样一个世界,与此全部感触世界连同在一起的时间中,人经验地可决定的存在与一切目的之总合。这个力量没有别的,不过就是人格性,即是说,不过就是自由与“独立不依于自然机械性”的独立性,但此自由与独立性却又须被看作一个“服从特殊法则,即服从那‘为其自己的理性所给与’的纯粹实践法则”的存有机能;这样,就如属于感触世界的个人,由于其属于智思界,他隶属于他自己的人格性。人,由于属于两个世界,也必须只以敬意来顾看他自己的本性,在关涉于其第二而又是最高的品质中,并且以最高的尊敬来顾看这最高品质法则,这是不须惊异的。

那“依照道德理念而指表对象之价值”的许多表示基于这个根源上。道德法则是神圣的。而人是很不神圣的,但也必须视其自己人格中人性人义为神圣的。在万事万物中,一个人所选取的每一东西,以及一个人有任何力量所能控制的每一个东西,可用来作工具,只有人,以及跟人一起的每一有理性的被造物,是在其自身即是一目的。通过他的自由的自律性,他是神圣的道德法则的义体。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每一意志,甚至每一个人的个人意志,在关联于自己中,它是被限制于“与理性的存有的自律性相契合”这条件的,那就是说,它不是要被隶属于任何一个“不能与法则相一致”的目的的,目的须与相一致的法则可从“被动的主体自己”的意志而生出,依此,此被动的主体从不能被用来只当作工具,但也同时须被用来当作其自身即是一目的。我们甚至很正当地也可以把上句所说的条件归属给神性的意志,就着世界中的各种理性存有,即作为神创造物的各种理性存有,而把这条件归属于神性的意志,因为这条件是基于各种理性存有的人格性上的,只通过这人格性,各种理性存有才能在其自身即是一目的。

这种鼓舞起尊敬的人格性之理念,即“它把我们的本性的庄严置于我们眼前,而同时它又把‘我们的行为的缺乏与它相一致’表示给我们,因而它击灭了我们的自大”这种鼓舞起尊敬的人格性理念,甚至对于最普通的理性也是很自然的,而且也是很容易被观察出的。

甚至每一普通的君子也有时见到:虽通过在其他方面无害的谎言,他可以使他自己脱离不愉快的事,或甚至可以为心爱而又值得受奖的朋友获致某种利益,然而他却避免了这谎言,他之所以避免这谎言,只是为的怕他在自己眼中秘密地轻视他自己:有时还见到这一点吗?

当一个正直的人处在极度困穷中,只要他忽视义务,他就可以避免这种困穷,可是他岂不是通过以下所说的意识而强忍着吗?即:他已在自己的人格中以人性的尊严而维持了“人”义,因此,他没有理由羞辱自己,或去担心或恐惧自我反省,他岂不是通过这意识而强忍着吗?

这种慰藉并非幸福,它甚至不是幸福的一最小部分,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有致此慰藉机缘,甚至或许也没有人愿望一个在这样境况中的生命。但是他活着,而他也不能忍受他在自己眼光中为不值得活着。因此,这种内部的安和,就那“能使生命愉快”的东西说,只是消极的。事实上,它只是避免人格价值方面沉没的危险,它是对于“某种‘完全不同于生命’的东西”的尊敬结果,这某种东西即是“在与之相比较并相对比中,生命连同生命的一切享受显得全无价值”的某种东西。他仍然活着,这只因为“活着”是他的义务,并不是因为他在生活中找到了任何愉快的东西。

以上所说即是纯粹实践理性的真正动力的本性;它没有别的,它不过就是纯粹道德法则本身,因为此道德法则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超感触的存在之庄严而且主观地说,它在“人们也觉识到他们的感触性的存在,以及因此感触性的存在而来的那‘感性地很易感染的本性’的依存性”这样的人们中,产生了对于人们的较高本性的尊敬。

现在,如此多的妩媚以及生活的满足可与这动力相结合,以至于单为此种妩媚与满足之故,甚至是一合理的伊壁鸠鲁派的人之最慎审的选择,也必然会宣称他自己是站在道德行为一边,而同时去把这生活愉快享受景色,连系于那“早已其自身即是充足的”最高动力上,这甚至也是明智的;但是这情形只可当作一种均衡看,也就是对于“恶行在反对面所能去展现之”的吸引、诱惑而起一种均衡作用以抵制之,而不是想去把这真正的动力,即使是这动力最小部分,置于这生活享受景色中,当论及义务时。因为若真是想把这真正的动力置于这景色中,那也就是等于想去染污道德意向在其根源方面纯净性。义务的崇高无所事事于生活的享受;它有它的特殊法则以及它的特殊法庭,虽然义务的崇高与生活享受这两者聚在一起,混合得十分好,就像一对药剂一样,以之给于病人,这从未很容易地被摇动过,然而它们双方不久就要各自分开;如果它们不分开,则义务的崇高将不起作用;虽然物理生命可以在强力方面得到一点什么事,然而道德生命则必不可挽回地枯萎下去。

同类推荐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对着皎洁的月光,默默的品味思想,让精神与心魄碰撞出一次次火花,迎接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思想浪潮的冲刷。”……诸如此类精彩的话语,在亚瑟·本森的著述中俯拾皆是。立足精华读本,本书精选了亚瑟·本森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著述编译成集,在书中,亚瑟·本森结合自身经历,以理性的思维和生花妙笔,对于人生各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希望这些穿越古今的经典话语,能激励浮躁世界中的我们静心思考人生并反思内心。
  •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热门推荐
  • 青梅别逃,竹马要抱抱

    青梅别逃,竹马要抱抱

    她跟他相处十七年,却得知自己不是他真正的未婚妻,她一次又一次悲惨的跑掉,他一次一次的出现在她面前,“你还有我”她窝在他的怀里毫不要脸的问他:“你喜欢我什么呀?”他满头黑线答道:“就喜欢你这股不要脸的劲!”“哼。”她转身要走!他霸道抱住她,在她耳边说道:“谁准许你走了,只要我有一口气在,你就别想逃出我的视线。”
  • 9O后网恋到实恋

    9O后网恋到实恋

    都说网事如风,真的就风过无痕了吗?不,网恋,虽短若昙花一现那样,却也美的虚无飘渺,置身于其中,也如是仙境般让人迷恋沉醉...网恋..也只是一场梦而已...!
  • 当元素点燃之时

    当元素点燃之时

    元素,是每一样生灵都拥有的能量。元素掌握着这片大陆的生长,以及寿命长短,元素和我们一起降生也与我们一同逝去。元素便是这里的所有,我们便是元素的所有。这片大陆,被世人称为——风叶大陆。这个故事将在这篇大陆上展开。
  • 正义的杀神

    正义的杀神

    考古界泰斗人物意外穿越异界大陆,将死废体突然能够修炼,变成天体,步步杀戮一步步迈向修炼巅峰。追寻那唯一成仙契机。人送外号急速杀神在这莽荒的世界里有一切你所想不到的天庭?神话?轩辕?蚩尤?一个个踩在脚下
  • 秘密恋人:总裁妹妹有点呆

    秘密恋人:总裁妹妹有点呆

    “哥,我怕我配不上你。”“哥,妈说我配不上你。”“哥,我们结婚好不好?”“哥,我只要做你的情人就好。”“哥,不要不要我。”他曾将她如宝贝般捧上天空,他也曾将她如垃圾般丢在路旁。当所有的爱被仇恨覆盖,当所有的宠溺都已不在,她是否还会卑微的爱?{敬请期待,兄妹的娇宠虐爱。}作者QQ2260187298
  • 乱世崛起:杂技笑面女

    乱世崛起:杂技笑面女

    她,丢失了五岁之前的记忆,不知亲生父母是谁,被四大家族之一的袁家收养,从小便学不会武功,受到同家族人的欺辱,就在她将死的那一刻..........
  • 重生之废材魔尊降于世

    重生之废材魔尊降于世

    自从她遇到他就再也没有淡定的时候了,深吸一口气。不生气,对,不生气,真的不生气……(偷偷透露一句:最后她还是生气了)冷忧殇:……
  • tfboys之命运让我遇见你

    tfboys之命运让我遇见你

    一个平凡的女孩,只因去了重庆上学,就发生了很多事
  • 玄帝灯仪

    玄帝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变奏曲:谁的青春不懵懂

    青春变奏曲:谁的青春不懵懂

    暖男校草顾逸轩对梁依墨一见钟情,大胆表白却遭到拒绝!但梁依墨从此陷入了女生们的闲言碎语之中。梁依墨和何天凌两情相悦,殊不知何天凌温暖的笑容下隐藏着怎样的阴谋?何天凌借着许初静对自己的感情,导演了一场背叛的戏码!当背叛的谎言被揭开,丑陋的事实摆在眼前,失去的记忆再次追回,他们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