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69900000011

第11章 捭阖第三(3)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五月,当晋国联合众诸侯意欲大举伐齐的时候,齐国朝野上下惊慌万状。正巧在这时,齐庄公和大贵族崔抒的夫人棠姜私通的事,被崔抒知道了。于是,崔抒决定乘机杀死庄公以向晋国解说。这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叫大臣们前来坐陪。崔抒称病未去;齐庄公不但未加责怪,反而暗自欢喜,他又能去会见棠姜了。席罢人散,齐庄公以探病为由去崔抒家与棠姜私会,旋即被预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杀,丢了性命。晏婴听说齐庄公被崔抒所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庄公。晏婴来到崔抒家门前,他身边的下人担心地问他:“您将为国君而死吗?”晏婴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应该为他而死?”手下人又说:“那么我们何不逃跑呢?”晏婴说:“难道国君的死是我的罪过,我要逃跑”“那么我们还是回去吧?”晏婴说:“国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为万民之主,难道只是为了利用他的地位来高跨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只是为了获取俸禄?应当保卫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下就应该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臣下就应该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为自己的私欲而死,为个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现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说罢,晏婴径自闯进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起身离去;崔抒的左右欲杀掉晏婴,崔抒对晏婴也早已恨之入骨,但转念一想,对身边的人说:“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杀了他,我就会失去民心。”

崔抒杀死齐庄公后;便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一起,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白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为了巩固权势;树立威信,他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驱赶到太公庙上,派上千名兵马内外把守,逼迫大家宣誓忠于并服从他。稍有违迕,即被处死。已经杀了七个人,气氛十分恐怖。

轮到晏子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晏子。只见晏子从容地端起滴过血的酒杯;义愤填膺地对天悲叹道:“可恨!崔抒无道弑君王。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便一饮而尽,怒目而向崔抒等人。崔抒恼羞成怒,恶狠狠地用剑顶着晏婴的胸膛,要他重新发誓。晏婴毫不畏惧,厉声回答:“不管你是用刀砍头,还是用剑穿胸,我晏婴决不屈服!”崔抒怒火中烧,眼看就要下手。这时,身边的一个心腹悄悄地对他说:“千万使不得!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您如果杀了晏婴,那可就麻烦了。”崔抒无可奈何,怒视着晏婴离去。

齐景公即位之初,对晏婴并未重用,只是让他去治理东阿(山东阿城镇)。晏婴一去就是三年,这期间齐景公陆续听到了许多关于晏婴的坏话,因此很不高兴,便把晏婴召来责问,并要罢他的官。晏婴谢罪说;“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机会,让我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齐景公同意了。三年后,齐景公果然听到有许多人在说晏婴的好话。景公大悦,决定召见晏婴,重重赏赐他。谁知晏婴却推辞不受,景公好生奇怪,细问其故。晏婴便把两次治理东阿的真相说了出来。

他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人。臣修桥筑路,努力为百姓多做好事,结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的富绅们的反对;臣判狱断案,不畏豪强,依法办事,又遭到了豪强劣绅的反对;臣表彰和荐举那些节俭、勤劳、孝敬师长和友爱兄弟的人,而惩罚那些懒惰的人,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徒自然对我恨之入骨;臣处理外事,送往迎来,即使是朝廷派来的贵官,臣也一定循章办事,决不违礼逢迎,于是又遭到了贵官的反对。甚至臣左右的人向我提出不合法的要求,也会遭到臣的拒绝,这自然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这样一来,这些反对臣的人一齐散布我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接受。”

齐景公听完晏婴这一番话;才知道晏婴的确是个贤才,而深悔自己以前听信了谗言,错怪了晏婴。于是,齐景公将国政委以晏婴,让他辅佐自己治理齐国。

有一次,齐景公召来晏婴请教如何兴国安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复先君(指齐桓公)的伟业,重振雄风,晏婴沉吟片刻,说道:“臣陪大王微服察访一下民情,回来后再议兴国大计,如何?”这齐景公本来就轻国事而重享乐,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见晏婴要陪自己微服私访觉得很新鲜,便同意了。君臣二人来到京都临淄的一个闹市,走近了一家鞋店。鞋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鞋子,品种齐全,但却很少有人问津,生意清淡。景公有些不解,却见不少人都在买假脚。景公吃惊地问店主,店主神色凄然地说:“当今国君滥施酷刑,动辄处人以刖刑,很多人被砍去了脚,不买假脚如何生产和生活呢?”景公听罢,心中很不是滋味。回宫的路上,晏婴见景公闷闷不乐,,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对景公刺激不小。于是说道:“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树了丰功伟业,是因为他爱恤百姓,廉洁奉公,不为满足欲望而多征赋税,不为修建宫室而乱役百姓;选贤任能,国风清正。君臣戮力同心,才取得了雄视□□口□口的地位。如今大王亲小人,远贤良,百姓…”还未等晏婴讲完,景公打断了晏婴的话,说道:“相国不必说了,寡人已经明白了。寡人也要效法先君,光大宗祠社稷。”

又有一次,晏婴和景公及群臣到故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送给景公。那金壶的里边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景公理解深刻。晏婴在一旁默然良久后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景公有些不服,反问道:“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名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子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国却把名言放在壶里,不能经常看见,并且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景公若有所悟;频频点头。并对随从的大臣们说:“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八、刮目相看的孙权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他15岁从军,跟着姐夫邓当,追随“小霸王”孙策南征北战。邓当死后,他接替姐夫领兵,由于治军严谨,屡建奇功,在辅佐孙策的弟弟孙权的过程中,征伐黄祖,参加赤壁大战,拒曹攻皖,战功卓著,深得孙权的赏识。先后任别部司马、横野中郎将、虎威将军。行伍出身的吕蒙,最初文化水平很低,每次陈述军情,常常口授其词,由他人记录后,作为上奏的文书。为此,孙权曾劝他说:“你如今已经做了将军,不能不读书学习。”吕蒙却不以为然,常以军务繁忙为托辞。孙权说:“我并不是让你成为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你再忙还能比我忙吗?我坚持读书,很有收获。”吕蒙这才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利用戎马倥偬的间隙发奋读书。数年后,接替死后的周瑜到陆口,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嘉鱼陆溪口,领兵的鲁肃在赴任时路过吕蒙的军营。鲁肃出身士族,内心有些轻视吕蒙,曾想一过了之。有人劝谏鲁肃:“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著,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您应该去拜访他。”

于是鲁肃来到吕蒙的军营。酒喝到尽兴的时候,吕蒙问鲁肃:“您肩负国家重任,与占据荆州的关羽邻近,将采用什么计策谋略,以防备预料不到的事情呢?”鲁肃随口便答:“看情形随机应变。”吕蒙严肃地说:“现在吴蜀虽然联盟,而关羽占据荆州,总是吴国心腹之患,计策怎能不预先设定呢?”接着他给鲁肃提出了五条计策,鲁肃听后大惊,随即恭敬地走下席位,走近吕蒙,轻拍着吕蒙的肩说:“吕子明,我不知道您的谋略竟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你再也不是原来那个有勇无谋的阿蒙了。”吕蒙笑着回答说:“分别二天,就应该重新认识,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建安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17年,鲁肃病死,临终向孙权举荐吕蒙,接替自己到陆口就任都督。吕蒙果然不负众望,三年后,用计袭取了荆州,逼得关羽败走麦城。吕蒙一生对吴国最主要的贡献,就是策划和主持了夺回荆州的战役,为吴国政权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是与他勤于读书,发奋学习,从而胆识大增,谋略出奇,密不可分的。通过学习,吕蒙的人格也有提高,他关心部属,善待俘虏,举荐不计私怨,深受部下拥戴,这才有了袭取荆州的胜利,并被封为孱侯。但不久旧病复发,不治而死,死时年仅42岁。临终前,吕蒙嘱咐家人,将所有的赏赐全部上缴国家,丧事务必简单节约。孙权后来多次提到此事,深感钦佩。

九、负重而致远

公元210年,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在巴陵病死后,他的生前好友庞统十分悲痛,亲自赶到吴郡去送葬。庞统是湖北襄阳人,生于公元179年,他是三国时刘备的谋士,人称“凤雏先生”,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214年中箭阵亡。庞统博学多才,与诸葛亮齐名,史称“卧龙凤雏”。当时,吴蜀联盟,两家的关系还不错。因此,庞统一到东吴,很多名士就慕名前来拜访。这中间有东吴的大将陆绩、顾劭、全琼等人,很快他们便成了知交。庞统参加完葬礼后,就要回蜀国,大家赶来与庞统话别。他们在一起谈古论今,谈得十分投机。庞统善于识人,酒过三巡后,他便开始评论身边的几位朋友。他说,陆绩好比是一匹脚力很快的马,有超逸的才能;顾劭好比是一头吃苦耐劳的牛,能够负重致远;他又指着全琼说全琼虽然智力差些,也是当代一个人才。事后有人问:“庞统,在先生的心目中,是不是认为陆绩的才能胜过顾劭?”庞统并不直接回答,只是说:“马儿虽好,只能运载一个人;驮着重担的牛,它运载的岂止是一个人的重量。”

陆绩、顾劭等人都得到了孙权的器重,这几个人也曾向孙权推荐庞统,可是孙权不赏识庞统,后来庞统成了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待他仅次于诸葛亮,请他俩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辅佐自己争雄天下。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本书先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对比,而后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学文本,分别作详尽的评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进路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都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不管际遇如何,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不去为自己的人生打拼,则基本与成功无缘。雪莱的诗句有禅思,而本册书将精选出雪莱赞美希望、赞美新生的诗句,管中窥豹,使读者能够在诗意的语言中获得振奋的力量,实现自我激励。当你掌握了这些,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之时,内心就不会被一时的逆境所打垮,而是在品味雪莱的诗句中,用哲学从源头解决问题,锤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乐观、更强大!
  •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慈悲是一种爱,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尘世间一草一木的爱。本书源于贤宗法师的人生体悟、修行心得以及讲学录,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两个特色,一是“向下”,法师分享给我们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生活的智慧;二是“缓慢”,句句通俗易懂,紧贴内心,读来依依不舍。
热门推荐
  • 猎奇师

    猎奇师

    一半鬼命的我自幼便与鬼怪打交道,机缘巧合之下得到道家经典学会了正宗茅山道术除魔卫道但各种阴谋陷害也随之而来,在这世间最是可怕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人心难测。
  • 亿万总裁:完美追爱恋人

    亿万总裁:完美追爱恋人

    一个无心,一个无意,两条毫无相葛的平行线从此相搭,相连,爱恨缠绵,误会连连。??初夜付他,换回的却是他一句“只要是男人的床你都会爬?”初心付他,却被他伤得伤痕累累,支离破碎,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勇敢的奔向自己梦寐以求的爱情,却发现那一切都只是泡沫。?????????为了和他一起,她放弃一切,不顾一切后果,得到的却是他抱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转身离开的背影…爱恨纠缠,她早已心灰意冷,捧着一个颗曾一厢情愿,却伤得一败涂地的心。她决心一狠从此离开了他的世界,她本该不会输到如此地步,却只因贪恋那么一点点温暖,以为把心给了他,便是永远。原来,一切都只是以为而已!
  • 中国香港文学史

    中国香港文学史

    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由于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报业的发展,香港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生活节奏……都在向文学要求着快餐式的精神消费。随着香港商业化程度的提高,通俗小说也以一种超过严肃小说发展的速度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 退魔手札

    退魔手札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命运,即便过着再不相干的生活,也终会接触到属于自己的命运。有些事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些事,怕是此生用尽一切手段都无法改变。也许这就是人生。与魔物为伍,不平凡的人终究只能淘汰于正常的人群之中。
  • 成长的仪式

    成长的仪式

    《成长的仪式》内容简介:这部短篇小说集分为“人在他乡”“旧梦童年”“萍踪侠影”“故乡的云”“烟村故事”五个小辑。“人在他乡”收录的小说,被认为是“打工文学”,其《出租屋里的磨刀声》更被认为是打工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 秋月般澈白

    秋月般澈白

    他……是他……不是……她,额,澈白机械的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薛局。是他?澈白轻挑眉头。是他。薛局重重的眨了下眼睛。好吧。澈白深深的吸了口气。“你好,我叫丁澈白。”
  • 众神文明

    众神文明

    众神陨落,文明崩塌。一切都走向了终结。这是文明的末世,也是文明的重启!总有一天,我会带领众神回归,那时必定万物匍匐,顶礼膜拜!ps:本书偏向半硬科幻。
  • 贤者之塔

    贤者之塔

    主要讲贤者之塔的十三种白魔法和我遇到的大量邪恶生物以及无数的黑魔法,天使与恶魔、正神与邪神、人类、精灵、矮人等与兽人、魔族以及邪恶的不死生物之间的战斗,神谕指引我们穿越无数的阴谋和陷阱走向最终的弑神之路。
  • 红楼之近距离围观

    红楼之近距离围观

    现代普通女孩穿越成为红楼梦中林妹妹围观死宅到底的故事。有金手指,随身空间,没有七巧玲珑心,也不会做诗的林妹妹只有努力生活,争取寿终正寝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樊笼之仗剑征尘

    樊笼之仗剑征尘

    崛起一步一印的重来,寂寞一生一世的此生。恨!这天地蒙蔽了我的眼。恨!这人间欺骗了我的心。誓以用手中之剑,斩破这天地樊笼,但求观世界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