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氏。祖父野王汉元帝时曾官至大鸿胪。冯衍自幼有奇才,9岁便能背诵《诗经》,到20岁便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王莽篡位时,很多人举荐他出来作官,冯衍坚决不肯。
当时天下兵祸大起,王莽派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廉丹征招冯衍为官,并与他一起到了定陶这个地方。王莽的诏书追到定陶,诏书中说:“仓储已经耗尽,国库已经空虚,我非常愤怒,也非常着急。将军你受国家的重托,如果不拼死而捐躯于中原,就不能报答国家委于你的重任。”廉丹看后诚惶诚恐,连夜把冯衍召来,把诏书给他看。冯衍看后劝说廉丹:“我听说顺应潮流而成功的人是得益天道的辅助,逆潮流而成功的人只是暂时的胜利。所以你只是追求成功而不问成功的原委,既有悖于国家利益也不利于眼前的成败。战国时逢丑父代君而死的故事受到诸侯的赞颂,春秋时郑大夫祭仲立突公子废忽公子保全国家不亡的美名传颂一时。以自己的死换取君王的生,用变通的办法让要灭亡的国家得以生存,这是君子之道。力排众议,保存国家的安宁是明智之举。
所以《易经》中说:‘无路可走就要想到变,变了才能通,有了新的出路才能使成功持久,这是因为上天在辅助你,吉人自有天助。’如果你知道不能胜还要去战,破军残兵必败无疑,这对你的主人一点好处也没有,你身死之日便是你负义之时,聪明人不去干这种事,勇敢的人也不会打这种仗。我听说这事后也觉得你应该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张良的祖辈五代扶助韩国,秦始皇灭韩后,张良求得力士想把秦始皇打死在博浪这个地方,他的勇敢超过了古代的贲和育这两个勇士,他的名声高于泰山。将军的先辈是汉室的信臣,王莽的新朝建立后,你家族的功名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天下大乱,人民怀念汉代的功德超过了《诗经》中甘棠诗的作者思念召公的功德,何况他们的子孙呢?人民所拥载的,上天肯定会辅助它。
现在如果为将军考虑,还不如屯兵不动,占据一块地盘,安抚官兵,稳定军心,操练兵士,在方园百里之地摆酒设宴,接纳各路英雄豪杰,征询各种计谋良策,设法找络以后的人心,静观事态的变化,这样才能为民除害,与国与民有利,这样你的功德将流芳千古,你的名声将万民传诵。为什么要和军队一起败于中原,抛尸于野草丛中,落得个身败名裂,还使先祖蒙受耻辱呢?圣明之人应该能转祸为福,聪明之士应该能反败为功,希望你头脑清醒深思熟虑不要与俗人一般见识。”廉丹听不进去,发兵进逼睢阳,冯衍再次劝说廉丹:“明智之人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就应当预见得到,何况此事的结果已经清清楚楚摆在你面前!灾祸往往都起于细微的疏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旦兵败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公孙鞅说:‘有独到见解的高明之人能把事情最坏的结果摆出来’,你听信庸人之论而不信金玉良言;你染上了现今不好的风气,失去了高明的德行。当机立断是聪明人,优柔寡断者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这种时机不会有第二次了,你别再犹豫了。”廉丹不听,进兵无盐,最后在与赤眉军交战中身亡。冯衍逃到黄河东边去了。
四、孟达劝告刘封
刘封本是罗侯寇氏的儿子,长沙郡刘氏的外甥。刘备到荆州,因为没有后代继承,收养刘封为儿子。到刘备进人蜀地,从葭萌回击刘漳,当时刘封已有二十多岁,有武艺,力气超人,率兵与诸葛亮、张飞一起逆流西上,他所指挥的战斗都取得胜利。益州平定以后,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
当初,刘璋派扶风人孟达作法正的副手,各率兵两千人,去迎接刘备,刘备因而命令孟达统领他们所有的人马,留驻江陵。蜀地平定后,任命孟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命令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棋被孟达的士兵杀害。孟达将要进攻上庸,刘备暗中担心孟达难以独担此任,于是派刘封从汉中顺沔水而下统领孟达的军队,与孟达在上庸相会。上庸太守申耽率领全体部众投降,将其妻室儿女及宗族中的人送到成都拜见刘备。刘备加封申耽为征北将军,并像往昔那样兼任上庸太守和员乡侯,以申耽的弟弟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升刘封为副军将军。自从关羽围樊城、襄阳,多次招呼刘封、孟达,命令他们发兵救援自己,刘封、孟达以山地的郡县刚刚归服,不能动摇为由推辞,不接受关羽的命令。恰逢关羽全军覆灭,刘备痛恨他们。又加上刘封与孟达愤争不和,刘封不久夺走了孟达出行时的仪仗乐队,孟达既害怕因不去救援关羽得罪,又愤恨刘封的作为。于是上表给刘备告辞,率所统领的军队投降了魏国。魏文帝欣赏孟达的资才容貌,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为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孟达兼任新城太守。又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徐晃和孟达共同袭击刘封。孟达给刘封的信说:古人有句话“关系疏远的人不能离间亲密的人,新认识的人不能超过以前的好友。这就叫做君上贤明而臣下正直,说别人坏话的恶念不能施行。至于那些富有权谋机敏诡诈的君主,贤明慈爱的父母,尚且有忠臣建功而遭祸,孝子有仁德而遇难的情况,文种、商鞅、白起、孝已、伯奇,都是这一类人。他们之所以如此,不是至亲骨肉喜欢分离,亲戚乐于患难。有的是由子恩情迁移爱心改变,有的是因有谗言在其中离间,这样即使忠臣也不能改变君主的做法,即使孝子也不能使父亲改变态度。权势和利益加在一起,可以变亲人为仇敌,更何况不是亲戚呢?所以申生、卫伋、御寇、楚建禀承接受形体的元气,处于继立为太子的正位,还是如此。现在你与汉中王,不过是路上相遇的人罢了,说亲不是骨肉而你却占有权势,税义不是君臣而你却处于上位,出征时你有独当一面的威势,驻扎时你有副军的称号,这是远近的人都听说的。自从立阿斗作为王太子以来,有识之士都感到寒心恐惧。倘使让中生听从子舆的话,必定成为太伯;卫伋听从他弟弟的计谋,也不会被人讥笑为出父亲的丑。况且小白出奔在外,回国成为霸主;重耳翻墙逃命,终能恢复君位。自古就有,不只是今天才发生的。
聪慧的人贵在能免除祸患,英明的人注重及早通达,我揣测汉中王内心已打定了主意,对外边的人已产生了怀疑;主意定了心就固执,产生了怀疑心就恐惶,叛乱祸患的出现,没有不是由于废黜和扶立之类的事情。私人的怨恨和人情,不可能不反映出来,恐怕你左右的人已有向汉中王挑拨离间的了。这样怀疑既已构成、怨恨既已反映出来,那么发难就像踩在机关上一样容易。现在你身处远地,尚可暂时喘息一下;如果大军开进,你失去据守之地再退回时,我私下认为会给你带来危险的。以前微子离开殷,智果告别他的宗族,离祸避难,尚且都是如此。如今作背弃父母而成为人家的后嗣,这不能叫作和;知道祸患将到而留滞不去,这不明智;看见正道不走却怀疑它,这是不义。自己号称为大丈夫,却做出这不礼、不智、不义的三种事,有什么可贵之处呢?以你的才干,舍身东来,继承罗侯的后裔,不能算是背叛父母;作为巨下侍奉君主,以端正法度,不能叫做背弃旧约;发怒而不导致祸乱,以免除危亡,不能叫做徒劳。加上陛下新即王位,虚心招致贤才,以德行使远方的人归服,如果您很快归服曹操,不只是和我一样,享受三百户的封赐,继承罗国爵命,应当进一步把统辖大国的符节分给您,成为第一个被封的君王。陛下的大军金鼓震天,将把都城转移到宛县、邓县;如果不把两个敌手消灭,大军就不会回去。你应该趁这个时机早早定下良计。《易经》有“见到高贵的人物便有好处”,《诗经》有“自己去谋求幸福”,可以这样做了!现在您好自为之,不要使我像狐突那样关门不出。
刘封没有听从孟达的劝告
申仪背叛刘封,刘封军败逃回成都。申耽投降魏国,魏国让申耽代理怀集将军,移居南阳,申仪任魏兴太守,封员乡侯,驻扎在询口。刘封回到成都以后,刘备责备刘封欺侮孟达,又不援救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猛,换代之后终究难以驾驭,劝刘备乘机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杀。刘封叹息说:“我遗憾没有听信孟子度的话!”刘备为这事流泪。孟达本来字子敬,避刘备叔父敬讳,改为子度。
五、被诬陷的太子痤
先秦时代,宋平公十分宠爱妃子弃,和她生下公子佐。公子佐长得十分难看,让人一看就产生反感,但其心地却异常善良,性情十分温和。相形之下,宋平公的太子痤虽然生得英俊,但心地却很凶狠,对待臣下态度比较粗暴。正因为兄弟之间性格的这种反差,使得朝中大臣都比较喜欢公子佐,而讨厌太子痤,这其中也包括左师、向戌等一些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