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淤药是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简称为活血药。它包括红花、川芎、郁金、益母草、王不留行、月季花、穿山甲、水蛭等。引起淤血的原因有很多,如气行不畅、气滞血淤、寒凝血淤、风湿痹阻、经脉不通等。如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胸、腹、头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或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或风湿关节痹痛日久不愈;或内出血,出血时夹有紫暗色血块;或外伤淤肿、骨折疼痛等,均可应用活血化淤药,并随症加减,标本兼顾。自古医者还认为“气为血帅”“气滞血滞”“气行血行”,故在临床上,活血化淤药常常需与理气药配伍同用,才能增强活血之功效。另需注意,活血药易耗血动乱,孕妇慎用,妇女月经过多者忌用,无淤血者忌用。
又名:杜红花、金红花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亚油酸之王
在临床上,红花应用非常广泛,具有较好的活血祛淤之功效,兼有通经之作用。被各科均视之为活血之要药。《外台秘要》中记载,“治一切肿,红花,熟揉捣取汁服之。”《金匮要略》中又记载,“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花酒主之。”现代研究还发现红花中亚油酸的含量是所有已知植物中最高的,故也将红花称之为“亚油酸之王”。
“红花小档案”
红花又叫杜红花、坏红、川红花、草红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河南、浙江、江苏、四川、新疆等地。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药用部位为管状花,多在夏季花变红时采摘,除去茎叶,带头,阴干或晒干。现代研究显示,红花中含有红花黄色素、红花苷、棕桐酸、硬脂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花生酸、多糖、儿茶酚、新红花苷等。另有“红花子”油,由其果实“白平子”所得。
“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通经,祛淤止痛。
主治1.用于闭经,痛经,产后胎盘残留子宫腹痛,产后恶露不行,死胎等。2.用于症瘕、跌打损伤引起的血淤肿痛等。3.用于热郁血滞引起的斑疹色暗等。
“真伪鉴别”
西红花,属于贵药材,与红花作用相似,但疗效更强,因此出现了将红花掺入西红花中出售的现象。红花呈管状,花冠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部细长,先端五裂,裂片呈线形,聚合成筒状,柱头微露出花药筒外,呈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花浸水中水呈金黄色。西红花完整的柱头呈线形,顶端较宽大,向下渐细呈尾状,顶端边缘有不整齐的齿状,下端为残留的黄色花柱,紫红色或暗红棕色,微有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将柱头投入水中则膨胀,水被染成黄色,微有刺激气味。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易动胎气。2.有报道显示,部分患者服用红花会出现鼻出血、共济失调、月经延长或提前、嗜睡、委靡不振、口干、排粉红色尿液或过敏等不良反应。
“药膳养生”
1.养血,活血,调经
红花糯米粥:红花10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水煎,过滤留汁,加入糯米适量煮粥,分为2次服食。适用于月经不调者服用。
2.补气益血
黑豆红花汤:黑豆100克,水浸,小火煮烂,再加入红花5克、红糖适量,稍煮。适用于血虚气滞型闭经者。
3.行气活血,化痰软坚
红花橘皮紫菜汤:红花9克,橘皮45克,紫菜9克,水煎15分钟,调味食用。适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古今验方”
1.治疗慢性肝炎
杏仁6克,红花6克,菊花6克,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煮10分钟,再加入白糖适量。适用于慢性肝炎患者。
2.治疗冻疮
桂枝9克,红花9克,党参9克,黄芪15克,干姜9克,丹参9克,陈皮9克,桃仁9克,当归9克,水煎服。适用于冻疮患者。
3.治疗外阴白癜风
红花6克,补骨脂9克,菟丝子9克,僵蚕6克,白蒺藜9克,浸入120毫升白酒中,7日后,外涂患部,每日1~2次。
4.治疗高血脂症
红花5克,绿茶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适用于高脂血症患者。
5.治疗月经不调、痛经
当归30克,红花20克,丹参15克,月季花15克,研末,用纱布包,浸入1500毫升米酒中,7日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