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是法国国王路易14世到路易16世的王宫,经过数代建筑师、雕刻家、装饰家、园林建筑师的不断改进、润色,三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欧洲王室官邸的第一典范。
简介
气势磅礴的凡尔赛宫位于法国首都巴黎西南部18公里的凡尔赛镇,是一座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古典主义皇家建筑群,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按法国人的说法,没有参观过凡尔赛宫,就不算真正到过法国,可见凡尔赛宫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崇高。
凡尔赛宫原是一个小村落,是路易十三1624年在凡尔赛树林中所造的狩猎宫。1661年,由路易十四改造成一座豪华的王宫。该宫于1689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广义的凡尔赛宫分为宫殿和园林两部分,宫殿指主体建筑凡尔赛宫,园林分为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三部分。庞大恢宏的宫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中轴线两侧分布着大小建筑、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宫殿顶部摒弃了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的是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中轴线上建有雕像、喷泉、草坪、花坛等。宫前广场有两个巨型喷水池,沿池伫立着100尊女神铜像。一条长1650米的运河引来塞纳河水,600多个喷头同时喷水,形成遮天盖地的水雾,在阳光下展现出壮观美丽的七色彩虹。
凡尔赛宫殿
走进宫殿内,可见大殿、小厅超过500间,里面陈设着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最为著名的是位于中部的镜厅,也称“镜廊”,是凡尔赛宫最辉煌的部分。它呈长方形,长73米,宽14米,400多块镜片分别装在17扇落地窗和四周的墙壁上。拱形天花板上绘着描述中世纪人们生活场面的巨幅油画(多为表现路易十四在1661~1678年执政期间的战争、外交、经济和行政改革等方面的重大功绩)。这些颂扬国王的艺术增添了皇位上的光环,这是路易十四刻意要追求的。站在厅堂中央,人们可在各角度的巨镜中,看到自己一连串由大而小的影子。当年皇室贵族尽情欢乐、豪华奢靡的生活由此可见一斑。镜厅建在国王房间和王后房间之间的阳台上,是王室专用的通往教堂的过道。镜厅主要用来庆祝节日、举办婚礼、接见特殊使团等。玻璃窗门一面开向花园,白天阳光普照,厅内明亮,花坛、水池、草坪、树林等美好景致倒映在镜内,幽雅壮观;当夜幕降临时,烛光摇曳,经镜面反射,整个大厅成为金色的海洋。另外镜厅内还有八尊罗马皇帝的雕像。
宫殿园林
凡尔赛宫的园林在宫殿两侧。园内的花园由人工大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宫组成,是法国式园林的经典之作。园中古树参天,绿色的草坪和平静的湖水及各式花坛错落有致,布局和谐。千姿百态的大小雕像或静立在林荫道边,或沐浴于喷水池中。青青的小松树被一律剪成圆锥形,布局匀称,有条不紊。
园林占地100万平方米,花园成几何图形。凡尔赛园林最显著的特色是喷泉瀑布。花园中所有的道路都是严格的几何形,并且分级对称,有统一的主轴和次轴。从建筑者的意图看,这种严谨、理性的园林,既是一种园林艺术的新创意,使自然状态的植物人为地更具审美情趣;又是一种体现国王权力的园林设计,具有中规中矩的政治含义。
凡尔塞花园被认为是法国最美的花园,它以绿毯大道为中心大道,连接着公众的喷泉、水池、跑马道、花坛、河流、假山、亭台楼阁与雕像。使凡尔赛宫的园林成为欧洲最具古典主义风格的园林艺术杰作。
每年盛夏,人们都要在这里庆祝凡尔赛节。人们古装打扮,骑马佩剑,在水池边演出古典戏剧,再现昔日宫廷的种种生活场面。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加节日庆典,庆祝活动往往通宵达旦的进行。
建筑特色
凡尔赛宫的外立面,可见其横向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划分,凡尔赛宫的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曾引起奥地利、俄国等国君主的仿效。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而修建。
但是,凡尔赛宫过度追求奢华与宏大,居住功能却不完备。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路易十五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
历史的见证
凡尔赛宫作为近代史的重要见证而闻名于世,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与凡尔赛宫有关。1783年1月28日,英、美在此签订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1815年法兰西共和国在此宣告成立。1870年,普鲁士军队占领凡尔赛,第二年德皇在此举行加冕典礼。也是在1870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1871~1878年,法国国民议会设在这里。1875年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法兰西共和国。1919年6月28日,法国及英国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