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到过法国巴黎,人们也能从图片、年历上看到塞纳河畔那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在世界各国人眼中几乎成了巴黎的标志。
简介
埃菲尔铁塔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西区,临塞纳河的左岸。是一座建在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露空结构铁塔,高320米。埃菲尔铁塔是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和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而修建的,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5月15日建成,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埃菲尔铁塔得名于它的设计者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离奇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罕见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埃菲尔铁塔共分三层,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打造之外,其他部件都由钢铁构成。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分别在离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处建有平台。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居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铜质塑像。
钢铁杰作
埃菲尔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高320米,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250万颗铆钉,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共花去740万金法郎。另外,每隔7年会对塔身油漆一次,每次用漆约52吨。这一钢铁杰作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埃菲尔铁塔设有上、中、下三个望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三个望台各有不同的视野,并带来不同的情趣。
最高层望台离地面276米,这里最宜远望,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
中层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瞭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
最下层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
居斯塔夫·埃菲尔
亚历山大·居斯塔夫·埃菲尔1832年出生于法国东部的第戎城,1923年12月27日逝世于巴黎。他的父亲是军队的文职人员,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埃菲尔从小就养成了善于独立思考、喜欢大胆设想、处处勤学好问的好品格。这为他日后成为一个出类拨萃的工程师奠定了基础。
埃菲尔12岁进入当地的一所皇家中学学习。刚开始他的学业并不好,中学毕业也没能考上著名的巴黎理工大学。但他并未灰心,努力补习功课。就在他20岁那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培养工程师的技艺学校。在那里他租下一间单身宿舍,经常挤在桌子和火炉中间通宵达旦地埋头读书。不久,便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工程师的毕业文凭。
技艺学校毕业后,埃菲尔经朋友介绍进入西部铁路局研究室,担任建筑工程师。从此踏上了一个设计建筑结构的工作道路。
1856年他拿到了第一个主要的工程委托,建造法国波尔多的加隆河铁道桥,任务是将长达500米的钢铁构件,架设在跨越吉隆河中的6个桥墩上,同时他使用高压空气来驱动桥墩的技术是当时法国工程界的一大创举。这项巨大工程的完成,使埃菲尔在整个建筑工程界的名声大振。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建造了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的框架(纽约自由女神像的内框结构即是埃菲尔铁塔的形状,外观为铜制雕塑)。
埃菲尔肯钻研、敢革新,他为设计铁塔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仅设计图纸就有5000多张。这些宝贵的资料,至今仍被人们妥善地保存在巴黎。
从非议到赞美
埃菲尔自设计铁塔开始,面对的不仅是创新的技术难题,更没料想到会就此引发一场社会争议。虽然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宣称“法兰西将是全世界唯一将国旗悬挂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国家”,但一时无法说服各阶层的反铁塔人士。
巴黎杰出的哥特建筑学派专家认为,从数学角度考虑建造铁塔是不可能的,他们甚至计算出铁塔建造到228米时就会发生倒塌。以至一部分在铁塔周围居住的居民不久便搬离了这个区域。
不少贵族和文艺界的显赫人物,联名写信反对修建埃菲尔铁塔。有些报纸也推波助澜,群起鼓噪,说铁塔破坏了巴黎的美丽,损害了它的盛名等等。在信上签名的有音乐家古诺,小说家莫泊桑、小仲马等。
即使在铁塔落成之后,批评的声浪也并未停息。有人甚至向政府请愿,希望把它拆除;还有人在路过铁塔时立刻另择路径,以避免看见它的“丑陋”形象。一时间,由埃菲尔铁塔引发的风波席卷了整个巴黎城。
由于铁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线电通讯联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据说破译了不少敌人的密码),这才使反对它的呼声逐渐平息。从此,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城内有了一个正式的地位,它逐渐被喜爱、被接受,最终名正言顺地上了画家们的画布,还悄然走进了诗人的诗章中。
第二章 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