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75100000022

第22章 成为焦点人物

人生在世,必须善待处境,万不可浪费时间,做无益的烦恼。——马克·吐温

在旧金山,马克·吐温靠着稿酬,本来过着较为安定的生活。但是,由于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使得马克·吐温不得不离开。

一天夜晚,马克·吐温的朋友史蒂夫·基利斯跟人打架斗殴,把一个酒馆的老板打成了重伤,当即以犯有杀人未遂罪而遭到了逮捕。马克·吐温为了史蒂夫,主动到警察局具保,但史蒂夫在获得假释后逃跑了,没有到法庭受审。警察局追究担保人马克·吐温的法律责任,因此他被迫逃出了旧金山。

史蒂夫的哥哥詹姆斯是个老淘金者,在深山老林里修建了一座木板房屋,他得知总爱惹事的弟弟使马克·吐温受到了牵连而无处藏身时,就热情地邀请马克·吐温到他那里躲避一段时间。

于是,1864年12月,马克·吐温跟随詹姆斯去了内华达山区的采金小屋,过起了采矿工的艰苦生活。

马克·吐温白天和几个矿工在山坡上做些轻松的挖掘,晚上则在小屋里听詹姆斯和其他矿工讲故事。这些老矿工都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们叼着烟斗,坐在火堆附近,编造一些离奇、浪漫的故事。

詹姆斯收藏了许多好书,他擅长讲故事。到了夜晚,马克·吐温就喜欢跟他聊天,听他讲一些诙谐幽默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在猎户、农民和淘金者中,流传着一个“回声”的故事。故事中的“我”来到某地,看见远处巍然耸立的高山,由于相隔遥远,说话的声音到达山谷后又传回原地时,需要6个小时。为了不至于睡过头,只要在入睡前对着高山放声喊道:“该起床啦!”第二天清晨,回声就会及时地喊醒你。这个故事听起来真是有意思极了。

每晚,在摇曳闪烁的火光里,马克·吐温就默默地吸吮着西部幽默故事的乳汁。

马克·吐温后来在演讲中反复讲述的小故事《什么事难倒了蓝尴鸟》,也是在此时听詹姆斯讲的。说的是一只蓝尴鸟叼了一个橡子,落在木屋子,碰巧看到一块木板上有个节疤眼,它就把那橡子扔进去。谁知那个洞是直接通向屋里的,那只可怜的、天真的鸟却想叫屋里堆满橡子。

詹姆斯丰富的想象力,曾给他招来了很大的麻烦。有一天,一个印第安女人走过来,想向他们兜售大青梅那样的野果。迪克·斯托克住在这木屋里已经有18年了,他知道这种东西吃不得。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坏心眼地说,他以前从没有听说过这种果实。

然而,这句话对詹姆斯来说就足够了。他把这种鬼果子大加赞颂,说得是天花乱坠。他说自己吃过许多次了,吃起来只要加点儿糖煮一煮,在美洲大陆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个更美味的了。

迪克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他打断了詹姆斯的话。迪克说,既然果子这么鲜美,为什么没有在当地种一些呢?这一问,使詹姆斯张口结舌地站了好一阵子。但是詹姆斯不是那种甘心屈服或承认错误的人。他假装说,能有机会再一次欣赏上帝赠送的珍品,真是太好了。随后,他把这些果子买了下来,还笑眯眯地说,能有这个口福,他真是高兴极了。倘若迪克和马克·吐温不想和他一起品尝的话,他也不在乎。

随后,詹姆斯拿来了一只3加仑的煤油筒,灌了半筒水,放在火上。把十来个鬼果子倒了进去,等水一开,他便把一把红糖放进去。水还在开,詹姆斯时不时地尝一尝这糟透了的食物,这果子越烧越烂,越烧越软。他就舀起一调羹尝一尝,咂咂嘴,装得很满意的样子,同时还说最好再加点儿糖。随后,詹姆斯就把一把糖倒了进去,让它再开一会儿,一把糖又一把糖放进去。

詹姆斯一连尝了2个小时,迪克和马克·吐温在旁边一直在笑他,嘲弄他,可他则一点也不动声色。

最后,詹姆斯说果子烧好了,烧得非常好。接着,他给大家每人舀了一份。但是,大家发现那么多糖根本就没有改变果子可怕的酸味,酸得让人受不了。

大家尝了一下就都放下了,可是詹姆斯还在一点一点地喝,并且还一个劲儿地赞不绝口。到后来,连他的牙齿和舌头都发痛了。在后来的两天里,詹姆斯一点东西也没吃,牙齿和舌头痛得厉害,根本就碰不得。即便如此,詹姆斯仍在吹嘘那糟糕透顶的鬼果子,还一个劲地称颂上帝。

就这样,在不时发生的有趣的事件中,一个多月过去了,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找到金矿。为了找到金子,马克·吐温他们又迁到卡拉维拉斯县的安模镇去。

一月份的天气,阴湿且冷,淘金者只好去酒馆里聊天,讲故事,消愁解闷。在这里,马克·吐温又听到了许多奇妙的故事。

有一次,他听说了一只青蛙的故事。有个叫科尔曼的矿工养了只善跳的青蛙。他自知这是项了不起的本领,就找人赌输赢。这天,镇上来了个陌生人,科尔曼提出同他打赌。

可陌生人没有青蛙,科尔曼就把自己的那只交由他看管,自己去到一个水洼里捉来一只给他。科尔曼离开时,那人喂了青蛙一把铅弹。结果一比赛,那陌生人赢了。该文的妙处,与其说是讲青蛙,还不如说是揭示典型的遥远西部居民形象。

1865年4月,南北战争结束的消息传到西部的深山老林,马克·吐温于是从矿山小屋里走出来,回到旧金山,当起记者来。此时,他已经30岁。经过十几年的闯荡,他有了较为明确的人生目标。

纽约一位出版商想出一本阿特穆斯·沃德的短篇特写集,沃德建议马克·吐温也写一篇。于是他就把那篇青蛙的故事写下来寄去了。但是因为路途遥远,稿子寄到纽约时,那本集子已经编好了,于是它被推荐给《周末》杂志,并于1865年11月在该刊发表,这就是马克·吐温最有名的故事之一《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

在故事里,马克·吐温把科尔曼改名叫吉姆·斯迈利。斯迈利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要与人打赌。“别人乐意怎么赌,他就怎么赌,只要他能和人家打成赌,他就心满意足。”

“要是有人斗狗,他也要赌;有人斗猫,他也要赌;有人斗鸡,他也要赌。哪怕有两只鸟落在篱笆上,他也要和你赌哪一只先飞。”

斯迈利是故事的主人公,在他身上生动可笑地体现了一种西部淘金者的狂热和梦幻精神。故事的讲述者西蒙·惠勒,是位几乎被生活遗忘的老矿工,为人温和、朴实。他对有人来跟他聊天感到非常高兴。他坐在酒吧间火炉边的椅子上,从对方的问话岔开去,用一种西部特有的口吻讲述斯迈利的故事。

西蒙·惠勒是绅士风度与粗俗的西部人的融合,他的冷嘲热讽深刻揭示了故事的内涵。斯迈利是故事的主角,而西蒙·惠勒才是真正使这个故事不朽的人。

《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的问世,标志着马克·吐温文学事业的开端,是他一生中的又一个转折点。

1865年,马克·吐温还写了一个短篇,即《一个没受上帝惩罚的坏孩子的故事》。坏孩子吉姆做了许多件坏事,在家偷吃果酱,在外偷摘苹果,在学校里偷他人小刀却嫁祸于人等,但他却从未受到像学校教科书里所说的那种应得的处罚。吉姆长大后爱酗酒,还杀妻灭子,利用欺骗和无赖的手段发了财,当上州议员。

这则故事的玩笑背后,隐含着明显的寓意。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宗教教义麻痹了善良的人,飞黄腾达的人则是邪恶之徒。

此时,马克·吐温厌倦了记者乏味的生活,他需要充分地展现自己。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旅行演讲,把自己做记者和旅行中的故事讲给听众,介绍一些能促使他们深思熟虑的事实。

因此,马克·吐温又找到了一个新职业,即讲演人。后来他在讲演中又增加了滑稽成分。马克·吐温在全国各城市演讲时,总是习惯挟着讲稿,但他却从来没在演讲时翻过它,最后稿子散得到处都是,乱蓬蓬地不成样子,使人看了就觉得很好笑。

在纽约时,马克·吐温得知一家公司决定组织一次环球旅行,游客将游览希腊、意大利、法国、巴勒斯坦等地。马克·吐温想办法使自己以通讯记者的身份参加了这次旅行。

1866年3月,马克·吐温接受了《萨克拉门托联合报》的邀请,作为他们的特派记者去夏威夷群岛访问,条件是每月写4篇通讯,以报道在那里的所见所闻,每篇20美元稿酬。

夏威夷当时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之地,它那神秘的土著王国、迷人的草裙舞、四季飘香的花草、奇妙的火山等,令人着实神往。

马克·吐温骑马走遍了瓦胡、夏威夷、毛伊等岛,行程达300多英里。他观赏了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海拔3000多米的莫那洛火山喷发熔岩的奇景。马克·吐温从小就爱探险,他不顾向导的劝阻,竟然跟另一位胆大的游客,在火山底面步行了两英里。

他们到了长长的永不熄灭的熔岩火海附近,不慎中途迷路了。于是他俩索性就在那里欣赏烈焰翻腾的火海奇观,度过了一个兴奋的不眠之夜。

离开莫那洛活火山后,马克·吐温又登上了海拔3000多米的哈莱亚卡拉死火山,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周长约50英里。

就在此时,传来了“黄蜂号”客轮在太平洋上起火遇难的消息。于是马克·吐温马不停蹄,乘船在海上度过了40多个日夜,抵达“黄蜂号”船上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们所在地点,对幸存者进行深入的采访。幸存者只有15人,他们带了约10天的口粮,乘一艘小船在海上漂流43个昼夜后,抵达夏威夷。他们一个个看起来瘦骨嶙峋的。

马克·吐温在采访后,通宵达旦地写稿子,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极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他的稿子刚好赶上一条正要动身去旧金山的大帆船。这是发往加利福尼亚的唯一一篇详情报道。消息在报纸登发后,引起全国性的大轰动。报纸老板也深感得意,付给马克·吐温十倍的稿酬。

马克·吐温在夏威夷群岛游览了四个多月,他在当地土著民族人民的身上看到了许多很美好的东西。同时,他也发现美国正在企图吞并和控制整个夏威夷群岛。

几年后,马克·吐温写了一篇政论《为什么我们要吞并夏威夷群岛》,对他当时在夏威夷群岛耳闻目睹的美国的强盗行径予以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1866年7月19日,马克·吐温回到了旧金山。他发现自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以前马克·吐温不过是遥远地区的幽默小品作家,然而现在全国各地已有数以万计的人读过他的作品,他开始出名了。

一家戏院的主人托马斯·麦奎尔对马克·吐温建议说,如今是他发迹的大好时机,要趁热打铁,冲进演讲的阵地!于是,马克·吐温就这么干了,他宣布要就夏威夷群岛的事做一次报告。

马克·吐温租了一家剧场,张贴出海报,海报的末尾一句是:“门票1元,7时半开门,8点开始势将出现麻烦。”结果是,马克·吐温的预言还挺灵验,麻烦的确在8点开始了。因为马克·吐温发现面前只有一个听众,他吓得从头到脚几乎都瘫软了。这样持续了2分钟,让人感到非常难受。

但是,马克·吐温的冒险行动成功了。一开始的怯场心理消除后,他自如地在台上讲起来。听众也陆陆续续走进来,以至坐满全场。他天生的气质,以及他从沃德、赖特、詹姆斯等人的表演中学来的技巧派上了用场。他脸上始终保持一种天真无邪,甚至冷漠的表情,用一种慢条斯理的语调讲着一个个俏皮话,全场笑声雷动。

在幽默的领域里,马克·吐温认识到,重复的威力是很大的,几乎任何一个用词确切的习惯用语,只要每隔一段时间郑重其事地重复它五六次,最后总会逗得人家忍不住笑起来。

当马克·吐温在旧金山第二次试图作讲演时,他曾有意识地证实这个道理。第一次讲演,马克·吐温取得了成功,他很满意。然后,他准备作第二次讲演,但是自己又有点儿怕,因为开头15分钟并不幽默。

因此,马克·吐温觉得有必要开头就让全场笑一下,如此一来,就能和全场听众感情融洽起来,而不是听任场上逐渐凝聚起一种吹毛求疵的情绪。心里有了这个谱,于是马克·吐温就定下了一个方案,其大胆的程度,令马克·吐温后来回忆起来,还不敢相信自己当初怎么竟有那么大的勇气坚持下来。

在头场演讲成功后,马克·吐温又在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各大城市作了3个月的巡回演讲。他对演讲的信心越来越足,技巧也愈加娴熟,财源也滚滚而来。

马克·吐温到各地演讲旅行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伙伴。在组织演讲委员会的人把马克·吐温送到旅馆后,他经常有机会跟他们愉快地聊聊天。

演讲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马克·吐温采取了在加利福尼亚时遇到的一种介绍方法。那是在红狗村里,一个懒散的、体格壮实的矿工郑重其事地创造出来的。听众违反了他的意愿,坚持让他上台给马克·吐温作介绍。

这个矿工站在那里,想了片刻之后,说:“对这个人我不大了解,不过至少有两件事我倒是知道的,一是他从没有蹲过监狱;二是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这么演讲技巧一度效果很好,后来报纸登了出来,就没有味道了。以后,马克·吐温干脆把作自我介绍这一套,统统给取消了。

马克·吐温时常会遇到一些小小的冒险。有一天,他来到一个镇上时迟到了,委员会的人没有等在那里,也没有看到有雪橇。于是,马克·吐温乘着月光逛到一条街上,发现人们都朝着一个方向涌过去。马克·吐温由此判断,那群人应该是去听演讲的,于是他跟随着人群往前走去。果然,那群人正是往演讲大厅去的。马克·吐温庆幸他找对了队伍。到了大厅,马克·吐温想挤进去,可是让收票的人给挡住了。收票人说:“请把票拿出来。”

马克·吐温弯下身子,低声地对收票人说:“没有什么票,我就是作演讲的人。”

对方郑重其事地眯起一只眼睛,用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说:“不,你不是的。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有3个人进去了。今晚上,下一个演讲者要进去的话就得付门票。”为了不耽误时间,马克·吐温只好支付了门票钱,因为这是免得麻烦的最直接的办法。

还有一次,马克·吐温到一个小城市作演讲。他想找一家旅馆过夜,旅馆服务台上的职员请他将名字写到旅客登记簿上。

马克·吐温先看了一下登记簿,发现很多旅客都是这样登记的,比如:拜特福公爵和他的仆人。

于是,马克·吐温也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

在演讲之前,他还想先理理发。主意打定后,马克·吐温走进理发店后,他坐下来等待理发。这时,为他服务的理发师问他:“你喜欢我们这个城市吗?”

“啊!喜欢,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马克·吐温说。

“您来得很巧,”理发师继续说,“马克·吐温今天晚上要发表演讲,我想您一定是想去听听喽?”

“是的。”马克·吐温不动声色地说。

“您弄到票了吗?”理发师关心地问道。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耸了耸肩膀,两手一摊,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

“对!”幽默大师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可真糟糕,他一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这就是幽默大师的魅力,走到哪里,快乐就带到哪里。在他的语言风格里,总是充满了诙谐和幽默。他还很有自嘲的精神。善于讽刺挖苦一些不友善的朋友,也善于制造一些小小的快乐。即使别人对他充满敌意,他也能巧妙地运用语言功力予以化解。

同类推荐
  • 陈兰彬与晚清外交

    陈兰彬与晚清外交

    本书通过时代赋予的使命、从村庄走出来的翰林、入幕府办洋务、率领幼童走向美国、留美学生撤回等章节介绍了陈兰彬与晚清外交的故事。
  • 孟子(名人传记丛书)

    孟子(名人传记丛书)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出生在战国时期的邹国,自幼丧父,家境贫困,从小勤学苦读,受教于孔子门人。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倡导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他携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由于他的政治主张没有得到施展,晚年后他退居讲学,继续他的教育事业,被后人尊为“亚圣”。
  •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

    《去礼远众——隋炀帝》主要内容分为少年时光、功过是非等章节。隋炀帝杨广(569—618)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
  •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铁木真笼络人心,招览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 曹雪芹

    曹雪芹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热门推荐
  • 邪王盛宠

    邪王盛宠

    她本是雪族遗忘的圣女,因一次意外的邂逅,造成雪族覆灭,待到重新归来又会掀起怎么样的浪潮?那些男子到底谁才能陪她执手天下?愿的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往往有时候就轻易错过!
  • 都市沧浪

    都市沧浪

    他出身贫苦,与妹妹在都市中相依为命。而命运的不公却降临在她的身上,他却无能为力,妹妹的离去,让他下定决心,他要变强,因为只有变强,他才能更好的去照顾他想要照顾的人。
  • 复姓慕容

    复姓慕容

    佛说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道家言苦有心载。他不是修枯禅的僧侣,也不是餐风饮露的真人。不想追寻从何处来,不管去何处,此刻他在这里就够了。燕子坞只有一个慕容,姑苏也只有一个慕容复。
  • 若水,上善

    若水,上善

    若水,上善神门下最为得意的徒弟。卫央,天神上最为强大的上善神,天地间绝无仅有的美貌。练就世间最为强大的灵力,需要最适合的人双修,作为卫央徒弟里最强最特殊的存在,若水一脸懵逼.jpg被师父拖走。原本以为自家师父是个清清冷冷不食人间烟火的上神,谁知一接到上善殿就开启了清奇画风的生活。“师父,我可是你徒弟。”若水咬牙切齿地掰开箍在她腰间的手。“我知道。”卫央俊美禁欲的脸靠着若水,温柔的气息喷洒在若水的耳垂。“我们是双修,练灵力的。”“我知道,双休,一起休息的意思。”若水(微笑脸):论不要脸,只服卫央!
  • 佛说三摩竭经

    佛说三摩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停泊在无名港湾

    风停泊在无名港湾

    青春明明那么美好,却被我们的爱情搞得一团糟。你明明可以找到更好的归宿,为什么偏要在我这个不起眼的码头停泊。你有你的爱情,我有我的追求。别执迷不悟,去寻找你人生最好的归宿。
  • 穿越古代嫁了个痞子

    穿越古代嫁了个痞子

    京都来的落魄娇女,落入凶名在外的痞子手中,外人都替这个娇娇软软的女子捏了一把汗。出人意料的——这个娇女在那个蛮子手下,竟脸色红润,身上长肉了。只有娇女知道,在外,男人仍然是能止小儿夜啼的蛮人,关起门来,却是会给媳妇捶腿捏脚的好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可不知的女性知识(女性生活百宝箱)

    不可不知的女性知识(女性生活百宝箱)

    女人生活要幸福,必须要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女性这个群体。本书介绍了女性的生理特点,女性在生理上要注意的问题,怎样从生理上呵护自身的健康,还讲到了如何面对女性的心理问题,如何维护夫妻关系,如何实现优生优育等等。是女性朋友获得幸福生活的得力助手。
  • 觉醒在末世

    觉醒在末世

    突然爆发的病毒,大量的人类变成丧尸,野外的动物变成可怕的怪物,无数的神话传说演变成现实,史前文明的消失之谜慢慢的浮现在人类的面前,面对无法抗拒的灾难,人类该何去何从......
  • 蛮纪元

    蛮纪元

    "众生云云纷争路,何为蛮族何为仙"我要这纪元,属于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