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这些童话故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也许可以说,全世界会识字读书的孩子们,大都读过这些吸引人的故事。然而,它们的作者——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1805年—1875年)少儿时代坎坷不平、历尽艰辛的境遇人们也许知道不多。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于丹麦古老的小城奥登塞。父亲是鞋匠,母亲是洗衣妇。全家挤住在一间低矮阴暗的小屋里,在贫困中度日。
父亲很疼爱安徒生,时常陪着他玩,给了他温暖和抚爱。这个酷爱文学的鞋匠常常给儿子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读莎士比亚的戏剧片断,贫苦的父亲给了安徒生最初的文学启蒙。可是命运之神却在安徒生11岁时夺走了他亲爱的父亲,把他一家逼进绝境。
父亲死后,全家生活只能靠母亲洗衣服的收入维持。冬天的奥登塞河河水冰冷,母亲仍然要去给别人洗衣服。安徒生看着寒风吹乱母亲的头发,冰水浸红母亲的双手,疼在心头。
艰难的生活迫使母亲改嫁,继父不喜欢安徒生,在孤独和寂寞中他只好与木偶为伴。他用碎布片给木偶缝制不同身份人物的衣服,让他们表现自己所理解的世界。为了儿子的前途,母亲想方设法送安徒生上学,希望他识几个字后,再去学裁缝。
安徒生不愿当裁缝。14岁那年,首都哥本哈根一个剧团来到奥登塞,他看了演出后,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父亲种下的艺术种子被唤醒了,他决心到哥本哈根去做一个演员。
哥本哈根迎接我们这位未来作家的不是鲜花,而是遍地荆棘。
他先拜访一位全国闻名的女舞蹈家,想学跳舞,被婉言谢绝了;又去一个剧团要求当演员,经理说:“你太瘦了,在舞台上不像个样子。”搞不成艺术,肚子可不能饿着,他只好去跟一个木匠当学徒。没多久,木匠说他个子小力气弱,干不了这个活儿,给辞退了。
他又去拜访音乐学校的教授要求学唱歌。这一回老教授倒是赏识他的嗓音,让他留了下来。可谁知这年冬天太冷,衣服单薄的安徒生不断地感冒咳嗽,嗓子嘶哑了,失去了唱歌的条件,他只好走出音乐学校的大门。
后来,他去皇家剧院谋了一份勤杂工的工作。不管怎么说,还算与艺术结了点缘。他一边干体力活儿,一边瞅机会揣摩上演的戏剧,熟悉了戏剧艺术。他边干活儿,边抽时间写了个《阿芙索尔》的剧本,被一家刊物看中,发表了其中的一场。皇家剧院导演科林看出这个穷苦少年的天才,要求剧院拿出一笔资金送安徒生去一所学校深造。
在学校里,安徒生如饥似渴地读书。一有时间,就到学校的图书馆阅读歌德、席勒、海涅、拜伦和其他许多作家的作品。可是,学校校长是个庸俗处世的人,他瞧不起穷孩子,更看不起安徒生用群众口语写出来的作品,他没完没了地挑剔、指责、讥笑安徒生,迫使安徒生离开了学校。
安徒生租了一间阁楼住下来,夜以继日地练习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哥本哈根几家有影响的报纸、文学期刊相继发表了安徒生的诗和幻想性游记的片断,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这样一来,出版商们也主动找到他的阁楼,要求出版他的作品。他写的一部新喜剧也在皇家剧院上演。
这个以顽强毅力克服无数艰难的穷孩子,终于登上了文学殿堂。
打破惯例,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以他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显赫功绩确立了自己在美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地位。1882年,他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显贵家庭,童年时代就展示出过人的才智。
罗斯福刚刚懂事,就表现出十分敏锐的观察力。有一次,他问妈妈:“妈妈,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相同呢?”
“孩子,你说说有什么不相同?”
“您瞧,女老师见了我们总是低眉顺眼,厨师和仆人见了女老师也是恭恭敬敬,但他们又不愿和农场的工人平起平坐。这样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地位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吗?”
“孩子,这就是等级。我们天生就是上等人,要明白这一点。”等级观念浓厚的母亲这样说。
小罗斯福的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仍是疑惑不解。
母亲千方百计地想用贵族的传统方法培养小罗斯福,可小罗斯福总是巧妙地给予抵制。例如,他对必修的钢琴和画画就不感兴趣,经常找借口逃避。他尤其反感去教堂,每到礼拜日,总是在头天晚上就用头疼脑热等种种理由,告诉母亲第二天不能去做礼拜了。久而久之,母亲发现了儿子发病的规律,开玩笑地称之为“星期日头疼症”。
小罗斯福的记忆力特别强。有一次,母亲给他念书,他却趴在沙发上漫不经心地摆弄着集邮册。母亲严厉地批评说:“读书要专心致志,你这样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能读好书呢?”
“妈,您说错了。您刚才念的书我已经背下来了,不信,您听——”,罗斯福接着一字不漏地将母亲所念的章节背了出来。末了,无不骄傲地说:“我若是不能同时干好两件事,就会感到羞耻。”
家里先后给罗斯福请了两位家庭女教师,都因为罗斯福天资太高,感到无法继续教他,时间不长就辞职了。罗斯福长大后提到这件事时,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我把第一位女教师逼进了精神病院,把第二位女教师逼得早早出了嫁。”
罗斯福并不是一个因为聪明就放弃学习的孩子,相反他特别勤奋,10岁左右就手不释卷地阅读一些连大人也感到枯燥的严肃书刊。他不是靠权势和骄横逼得女教师辞职,而是凭学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