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曹龙柱上网玩游戏成瘾,成绩直线下滑,家长曾带他去找过咨询师数次,可是每次孩子都表示“再也不上网了”,父母和咨询师觉得挺好。几天后,家长打电话告诉咨询师,说他们的儿子把电脑及游戏软件砸掉了、卖掉了,总算与网络绝交了。可是没过多久,曹龙柱的“网瘾”又死灰复燃,一反常态地要求上网查什么资料,整天逼着父母买电脑。
有时候,父母对曹龙柱说:“都是网络把你害的!你要查资料了可以上图书馆。”但是曹龙柱说:“懒得去,这不是让人倒退是什么?”等父母给他买了电脑,他又玩起了游戏。当父母批评他时,他就改去网吧玩。
每次父母心平气和地教导曹龙柱时,他都会信誓旦旦地说:“我错了,我发誓再也不玩游戏了。”但是他并不是这样做的,父母知道他是缺乏自我约束力,当“网瘾”发作的时候控制不了自己。
自我约束力也叫自觉性,就是在没有他人监督和制约的时候自觉地遵守一定的规定,做该做的事情,这种能力对孩子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良好自我约束力的孩子通常会任性、随心所欲、违背约定和诺言,这是孩子将来成功的大忌。同样,在戒除“网瘾”时,没有自我约束力或自我约束力不强也是不行的。
很多孩子发誓无数次,说再也不上网,但是之后又上网了;许多孩子在家里不上网玩游戏,但却去网吧玩游戏。针对上述事例中的孩子的做法,要纠正一个误解:戒除“网瘾”的标志不是不再上网了,也不是把电脑砸了(这样简直太浪费),而是孩子脑子里不再对网上的游戏、聊天朝思暮想,能有节制地上网,能自我控制。更重要的是,能利用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知识、机遇,从而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
想让孩子顺利的戒掉“网瘾”,必须强化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如果孩子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任其放纵,为所欲为,永远也难以戒掉“网瘾”。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呢?
方法一:培养自制力,需要父母做榜样
有个心理学实验,给幼儿看有关“自制力”的录像,比如等妈妈来了才能吃饼干、公共场所不许乱跑、参观画展时不乱摸等,结果看了录像的幼儿自我约束力增强了。可见,自制需要榜样。
生活中,孩子最喜欢模仿父母,如果父亲说要戒掉香烟,但是不久又抽烟,那么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对此,林女士深有体会,她说自己和朋友打牌时,女儿就坐在电视机旁做作业;周末她没按时起床,女儿也趁机躺在床上看小说,放弃英语早读;她忙起来顾不上整理房间,女儿书桌上讲义、卷子、本子也越堆越乱……所以,一个冲动的、情绪不稳定的、行动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强化自我约束力,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约束力。
如果父母不轻易放纵自己,那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比如父亲忍耐烟瘾,坚决不抽烟,就很可能成为孩子忍受网络诱惑的强大动力。
方法二:自我约束力来自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毅力
许多孩子知道迷恋游戏不好,但屡戒屡犯。可见自我约束力是一种坚定和顽强的毅力。
陈先生的女儿一度痴迷网络言情小说,不仅成绩下滑,还精神不振。但她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后,说不看就不看,克制力非常强。陈先生说:“女儿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并非天生,而是得益于我们从小对她进行的意志力培养。”
一般来说,在孩子坚持做完一件事情后,父母的赞美和鼓励能够强化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有时即使孩子用心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想要放弃时,父母鼓励他“再试试看”、“能不能换一种办法”,都能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自我约束力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重要品质之一。在生活中,父母应鼓励孩子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孩子的自我约束力便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方法三:循序渐进,允许孩子犯一些小错误
自我约束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坏行为可能反复出现,如孩子说不乱发脾气,可是遇到生气的事情时还是忍耐不了;孩子说不上网,但是坐在电脑前还是不自觉地玩起游戏。对待这些小错误,父母应当宽容一些,粗暴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
父母应该明白,一下子彻底戒掉“网瘾”几乎是不可能的,正确的做法是循序渐进,不断延长上网的频率,缩短每次上网的时间,让孩子慢慢淡忘“网瘾”。在这个过程偶尔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只需适时提醒孩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