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春节,尤其是在瑞雪封门的日子里,时常坐在热炕头儿上,同大人一起玩扑克。印象中最深刻的一种玩法,叫信不信。十余张扑克牌,在小手中整齐地码成扇形。有人牌面朝下拍出三张八,其他人信以为真,便通过。不信者,可以去揭牌。揭开的牌,果真是三张八,揭牌人拿走,否则出牌者收回。如此这般玩下去,谁手中的牌先出完,谁就是赢家。
瞪着一双大眼睛不时盯着每个人,有人犹犹豫豫拍下四张六,我急急去揭,是真的,归了己。有人理直气壮地拍出三张老k,又急嚷着通过,结果是假的。如此反复几次后,小手时常伸出去又缩回,犹豫不决。目睹大人们变化多端的表情,真假难辨。眼瞅着他们闪电般这个出两张八,那个跟两张八,这个再添两张八,那个又追加两张八。一副牌里只有四张八,瞬间冒出那么多,实在看不出谁在扯谎。结果,别人手中的牌,连蒙带诈,全扔出去了。我手中的牌时常多到抓不住的程度。于是小脸儿涨得通红,眼睛里冒出了汗珠儿。不会说假,又不辨真假,输家非我莫属。
长大后,由于紧张的学习,繁忙的工作,再无暇触摸扑克牌。偶尔想起童年玩过的信不信,仍然心有余悸。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生活中有些人,一直在玩着这种游戏,顿感不寒而栗。玩扑克牌不辨真假,可以不玩。即使玩,也只是玩玩而已,丝毫输不掉什么。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有人玩这种游戏,防不胜防,难辨真伪,必定又是输家无疑。在生活中充当输家的滋味,是很痛苦的。
面对个别朋友拍着胸脯子向天发誓的话,深信无疑,看到的结果却让人伤透了心。面对有身份有地位人的金口玉言,一腔感激,满心期盼,不料对方早把说过的话抛到脑后边。和熟人共事,以诚相待,毫无戒心,来往数次,方知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此人已变成杀熟不眨眼的伪君子。和同事相处,尊重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人,想努力营造一种同心同德干工作、合作愉快出成效的氛围。不料,有的人阳奉阴违,搬弄是非,背后拆台,设置障碍,使许多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处理起来非常头疼。同商人打交道,戒备心倒是有几分。看着对方灿烂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尤其是那一连串儿许下的诺言,不由人不相信。掏过腰包,才发现自己又当了一次彻头彻尾的上当受骗者。
平日里,吃米,米有抛光的、上色的、有毒的;吃面,面有加滑石粉的;吃肉,肉有注水的、有喂了“瘦肉精”的;吃菜,菜都上了农药;黄瓜涂了催长素、西红柿涂了“乙烯利”;假酒使人失明丧生的;婴儿喝奶粉喝出病的。有人说,当今的生活中,怎一个“假”字了得!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假警察、假军官、假文凭、假论文、假记者等等。简直除了母亲之外,到了无处不有假的地步。炸油条掺洗衣粉,做蛋糕加化肥,香油里放柴油,用氨水发豆芽,用福尔马林泡海参,用病猪肉制香肠……民以食为天。如今,让人吃起来不放心的东西却越来越多。
一件件的事情让人费解,一次次的遭遇让人心寒。面对口是心非的同类,我又好似儿时玩信不信,困惑地大睁双眼,难辩真伪。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么数次被蛇咬呢?莫非注定一辈子怕井绳?
生活在熙熙攘攘的现代化都市,从五花八门的吃穿用物品,到电影电视书籍,甚至包括人本身,都在想方设法包装自己推销自己。铺天盖地的广告打鼻子打脸,让你无处躲无处藏。一律王婆卖瓜的腔调,弄得人晕头转向,难免不产生逆反心理。看见上门推销产品的人就头疼,听到得了人钱替人吹喇叭的声音就心烦。
站在形形色色的面孔前,听着高低粗细各不相同的腔调,对自己辨别真假的能力大大产生了怀疑。谎言在不断花样翻新,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东西南北中,诚实的人没有伪君子精。这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后者的脑汁儿全用在了琢磨人方面。
上当和受骗教育了我,使我变得不一定聪明但谨慎起来了。由此也变得遇事顾虑重重,前怕虎豹后怕豺狼,神经兮兮的。该不会得了恐假症吧?
真假难辨,依然要努力去辨认。只要你生活在人群里,就无法逃避。俗话说,懂行的人不好蒙。可一个人再勤奋,一生又能精通几个行当?多么希望能把孙猴儿的火眼金睛借来一用。
写于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