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4300000025

第25章  双胞胎《梁山伯与祝英台》

面对邵氏的票房低谷,李翰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终于冷静下来,不再一味狂热追求艺术。他想起邵逸夫曾经说过的:“我经营邵氏影城,是做生意。如果要拍纯艺术的电影,我不敢保证会有多少人看,而少人看的戏,就少人得益。”

想起这些,李翰祥觉得自己愧对邵逸夫的知遇之恩。因为这些年这些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的影片,基本都是由他提议并拍摄的。而邵逸夫从来都大力支持,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如今他执导的影片票房不理想,不仅给公司带来损失,自己也被圈内人称为“叫好不叫座”的导演。

李翰祥意识到,利益是公司存活的根本所在,自己不能再做一个只会获奖却没有票房的导演。李翰祥在想,拍一部什么电影,能扭转被动局面,带动公司走出低谷呢?

李翰祥和邵逸夫、邹文怀等人反复探讨,决定再向黄梅戏要票房。当初《貂蝉》与《江山美人》,都是黄梅戏电影,可见香港观众对黄梅戏还是喜爱的。但是,选择什么题材呢?

黄梅戏最有名的剧本,自然是《天仙配》。但正因如此,不宜再拍。天仙配妇孺皆知,人人都深谙剧情,个个都能哼唱几句,很难再拍出新意。

武侠戏也不宜拍。观众多喜欢女星,对以男主角撑起的打打杀杀的戏没有兴趣,让女星去飞檐走壁又不适宜。

反复商讨的结果,最终还是认为,爱情戏比较有市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男女老少都爱看。

于是大家一起在中国传统故事里找爱情题材,找来找去,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最为适宜。这是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容易唤起观众共鸣。其中生死相恋、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是可歌可泣,体现了人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大家认为,这样的故事一经上映,一定会带给大家感动和震撼,所以最后一致决定拍摄“梁祝”。

但是,梁祝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早在此之前,中国各地的戏曲班子就有各种版本在演出,电影也有十多部之多。好的题材,大家都在关注,都想利用。所以,就在邵氏公司筹拍“梁祝”之际,他们的老对手“电懋”,也在组织班子拍摄“梁山伯与祝英台”,眼见得“梁祝”就要成为双胞胎。

事实上,两家关于“梁祝”的拍摄,是“电懋”动手在前。陆运涛亲自挂帅,将邵氏旗下导演严俊挖走,由他执导《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员则同时起用李丽华、尤敏、严俊等大牌明星,阵容可谓强大,号称“一王二后”。

演员与导演班底,都与邵氏公司大有渊源,他们几个都曾为邵氏效力。而“电懋”所拍“梁祝”,所仿效的也是邵氏惯用的黄梅戏国语片套路,这令邵逸夫非常恼火。“电懋”一直在时装片领域里叱咤风云,如今也要在古装剧上分一杯羹,还公然仿效邵氏的风格,邵逸夫不由愤愤。他对李翰祥下了严命:赶在“电懋”前面,以最快的速度拍出“梁祝”。

邵逸夫之所以敢于与“电懋”一争高下,试图后发先至,源自对李翰祥实力的了解。他知道李翰祥才情高,出手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非常深入,有着当时香港电影界导演所不具备的优势。而黄梅调国语片李翰祥曾经导过,轻车熟路,技艺娴熟,必能做到又快又好。

李翰祥受命之后,果然不负所望,加班加点,一气呵成,很快就拿出了“梁祝”的本子。

剧本有了,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就是演员的人选。邵氏旗下演员众多,多少名角大腕排队等候角色,演员的人选从来不是难事。但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却有它的特殊性。这部影片有两位主角,其中祝英台,前期是男装,后期为女装。如果使用男演员,观众定然不认可后期男扮女装,演员也很难演好;但如果使用女性特征极其典型的女演员,前边的女扮男装部分,则很难演到神形兼备。

李翰祥考虑良久,决定“祝英台”一角,由女演员乐蒂担任。乐蒂是有经验的老演员,且浓眉大眼,眉目清朗,在前边扮男儿身时不致令观众感觉别扭,也符合祝英台在书院一住三年未曾暴露其女儿身的传统剧情。

梁山伯的人选,也颇令李翰祥踌躇。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朝夕共处三年,要适当中性一些,才显得协调。但不男不女的男性形象,又最令观众反感。后来,李翰祥从中国戏剧中受到启发,戏曲里的角色,经常会有反串,那么电影里,何不借鉴此经验,也来个反串呢?由女演员来演梁山伯,定能收到令观众耳目一新的效果。

可是,去哪里找这样一位女演员呢?邵氏旗下女星最多,但多妩媚柔弱,极为女性化。而李翰祥心目中的梁山伯人选,应该是洒脱疏朗,英气迫人的。

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一天,李翰祥在影城里急匆匆走着,一位女子从对面走来。李翰祥一怔,站在了那里。这女子穿一袭红衣,长发披肩,从外形看,也极具女人味。但是举手投足间,却都带着一股洒脱,走路也气宇轩昂,颇有气势。长相端庄大方,隐隐有种豪气。李翰祥眼睛一亮,暗叫一声:梁山伯。

李翰祥叫住这位女子:“凌波,你等一下。”

李翰祥是邵氏影城内的名人,是公司的头牌导演,红极一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女子自然是认得他的。但没有想到,李大导演居然能脱口叫出自己的名字。这女子站住,疑惑地问:“李导,您叫我?您、您怎么会知道我?”

这女子原名君海棠,福建厦门人。1949年,君海棠九岁的时候,就开始参演闽南话戏剧,艺名小娟。1960年来到邵氏公司,一开始并没有做演员,只是幕后代唱,艺名为“凌波”。但凌波虽然年轻,却是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老演员了,所以一直也在等待命运的垂青,希望有朝一日能出现在银幕之上。

李翰祥见问,微微一笑:“我当然知道你。公司拍《红楼梦》,你是贾宝玉的幕后代唱。当时我在日本,但是听别人说,你的嗓子非常有特点,唱得很好,像个男孩子,符合人物身份。”

凌波红了脸,懊恼地说:“我就是运气不好,长得浓眉大眼,嗓音也粗。如果我也长得秀气一些,可能就不是幕后代唱了,没准能到李导的片子里出演一个角色呢。”

李翰祥打量着她,越看越像自己心目中的梁山伯。他不由得叹道:“太好了,你长得太好了。”

凌波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不知道李导演要干什么。李翰祥回过神来,问凌波:我要拍一部电影,还缺一个主角,你愿不愿意演?

凌波来邵氏公司就是立志做演员的,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今日机会自己寻上门来,还是鼎鼎大名的李翰祥亲自执导的片子,焉有不答应之理。凌波激动得语无伦次,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当然,愿意,我愿意。谢谢您,谢谢导演。”

就这样,一部大戏的主角,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担任了。在此之前凌波从未在银幕上亮过相,故邵氏上上下下,都对此议论纷纷,更令许多等待角色的名演员大失所望。

须知电影艺术,演员十分关键。很多观众看电影就是冲着熟识、喜爱的演员而去。所以李翰祥大胆起用新人,香港演艺圈也多有传闻,甚至有好事者炮制李翰祥与凌波的花边新闻。这也不难理解,一个从未演过电影的人,第一个角色居然是一部大制作剧目中的主角,自然令众人注目。

这些空穴来风,却被邹文怀抓住,好好地利用了一把。他发挥自己的宣传天才,将李翰祥起用新人之举,配合拍摄花絮以及这些传闻,不断翻新炒作,使得一时间香港舆论界沸沸扬扬,言必称“梁祝”。影片还在拍摄当中,观众已经在期盼了。

李翰祥对此一概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议论是众人的事情,宣传是邹文怀的分内工作,李翰祥只是一门心思拍摄电影。这部戏对于李翰祥来说非常重要,他要借此摆脱“叫好不叫座”导演的名号,以重振自己的威风,也为公司带来收益。况“电懋”也在筹拍此剧,自己必须又快又好,才能与“电懋”相抗。再者,大胆使用凌波,李翰祥自己也捏着一把汗,凌波毕竟毫无表演经验,二人又是初次合作,效果究竟如何,尚未可知。新人用好了,或许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但一着不慎,也很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可喜的是,凌波很有潜质,悟性极高。虽说初上银幕,但已显示出难得的灵气和表演天赋,把一个梁山伯演得丝丝入扣,悲情处直能催人泪下。

因为要赶时间抢市场,《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期间,邵氏所有的影棚都腾了出来,其他戏都暂且为之让步,四五个影棚里聚集的都是梁祝剧组人员。李翰祥拿出了一股狠劲,以他为首的五六个导演,昼夜穿梭在几个影棚之间,如此一部大制作的彩色电影,居然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杀青封镜了。

此时,先于邵氏启动的“电懋”的“梁祝”,还在拍摄期间。香港媒体把双胞胎“梁祝”炒得沸沸扬扬,戏称梁山伯与祝英台生前虽未得遂心愿,结成姻缘,死后化蝶,却生下了双胞胎。虽是双胞胎,亦不可能同时告别母体,先生下来的自然就是老大了。

邵氏的“梁祝”棋先一着,抢在“电懋”前面占领了市场,可算赢得了第一步。人们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先期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难再接受后面的。

尽管如此,李翰祥仍然惴惴不安。他很怕这部影片同前边那些片子一样,遭受冷遇,也怕人们对新人凌波不够认可。他忐忑难安地等待着市场反应。

李翰祥的担心在几天以后就彻底消失了。“梁祝”公映以后,在市场上一路高歌,受到前所未有的热烈追捧。初时,香港影院还放映其他电影,但“梁祝”上市后,迅速脱颖而出,将同期电影打得落花流水。戏院很快就停掉了其他影片的放映,只放“梁祝”,即便如此,戏院门前仍是人山人海,黑市票的票价翻了几番,还是常常有价无票。上座率久居榜首,居高不下,长盛不衰。

“梁祝”不仅在香港火爆,传入台湾之后,更是引发了“梁祝”风暴。台湾与内地文化本同根同源,这类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片,一经进入,即广受欢迎。许多人家倾巢而动,争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旷世爱情悲剧。当时“梁祝”在台湾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放映,据说一个老太太在台北连看了十几场,仍不过瘾,当影片离开台北、去高雄放映之后,她又追到高雄,再接着看。而这样痴迷的观众,当时在台湾并不是个例,许多“梁祝”迷都是连看多场。

“梁祝”不仅在港台火爆,还被凤凰电影公司将拷贝卖给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得以在中国内地上映,同样广受欢迎。其清澈明朗的黄梅调,缠绵曲折的剧情,大赚内地观众的眼泪。

直至此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双胞胎弟弟——“电懋”的“梁祝”,才姗姗来迟,进入市场。人们对于邵氏版“梁祝”早已认可,凌波英俊潇洒的梁山伯扮相也早已深入人心,相较之下,“电懋”版梁祝无论从摄制水平,还是演员水准,都远逊于邵氏,受欢迎程度则更不能相提并论,造成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局面,票房成绩亦远远落在邵氏后面。

李翰祥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梁祝”一片证明,他不是一个只会获奖、不会卖座的导演。最主要的,是邵氏公司借此摆脱了票房低靡的尴尬局面,也不再徒有“获奖最多公司”之名,而无票房之实,只此一片,就让邵氏获得了巨大收益。还有一点令李翰祥欣喜:他大胆起用新人之举,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不仅为公司赚取了票房,还意外为公司发现了一位优秀演员——凌波。

事实上,对于个人来说,凌波从这部影片中获益最大。可以说,她的全部人生轨迹都由此而改变。凭借此片,凌波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幕后演员脱颖而出,一炮而红。她在片中的表现也确实出色,将梁山伯之前的憨厚、之后的凄苦,演绎得淋漓尽致。况以前的黄梅调电影,演员都是由他人幕后代唱,表情未免不太自然,凌波却是真唱,更易表达情感,故而大受欢迎,得以一举成名。影片在台湾举行首映式,凌波亦随剧组前往,轰动程度连她自己也没有料到。热情的台湾观众夹道欢迎,大呼“凌波、凌波”,气氛之热烈,据称比当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台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凌波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又陆续拍摄了《花木兰》、《万古流芳》、《虞美人》、《烽火万里情》等影片,均表现出了极高的表演水平,数次夺得金马影后、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等奖项,奠定了自己华语片顶级女星的地位。东南亚、港台的多家媒体评选最受欢迎的华语片女星,凌波都曾名列第一。

1963年10月31日,第二届金马奖在台湾台北国光戏院举行颁奖仪式。在此之前,就有台湾观众扬言,如果《梁山伯与祝英台》不获奖、凌波不获奖,他们就要游行抗议。台湾多家报刊都报道了观众的这一言论,使得诸多评委都很紧张。

不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让评委们为难。大家众口一词,对影片交口称赞,心甘情愿给出了相应奖项。因此邵氏公司成了此次活动中的最大赢家,《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举包揽五项大奖。影片获“最佳剧情奖”,李翰祥获最佳导演奖,祝英台的扮演者乐蒂,获最佳女主角奖。让评委为难的是凌波,凌波在剧中女扮男装,不便领取“最佳男主角奖”,但其出色的表演,让人不能不给她一个奖,最后独出心裁,台湾的金马奖评委特意为凌波设立了一个“最佳演员特别奖”,一时传为佳话。直至今日,台湾媒体提到凌波,仍用“梁兄”呼之。

同年,第十届亚洲影展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又获最佳彩色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录音奖和最佳美术奖。同时,该片还在美国三藩市获国际影片展览的优异奖。

许多年后,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一片,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李安,问及对他影响最大的电影,李安不假思索地说:李翰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承认,《卧虎藏龙》一片中很多镜头,是模仿《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李安认为,李翰祥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所体现出的艺术造诣,达到了中国电影的最高境界,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李翰祥把一个才子佳人风流传奇,变成一部华语电影的不朽之作,自己也由“叫好不叫座”导演,变身为“叫好又叫座”导演。在同一届金马奖上,李翰祥执导的另一部影片《武则天》,也被评选为最佳剧情片。这部由老牌红星李丽华和性感艳星张仲文联合主演的电影,捧回金马奖的“最佳剧情”奖杯后,票房收益虽远不及“梁祝”,却也相当不俗。

一个好的导演,拍摄一部好的电影,可以带动相关事物的发展。随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风靡,“黄梅调狂潮”正在华人影坛悄然掀起。黄梅调本就是内地、港台观众都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此前《貂蝉》、《江山美人》的火爆,也曾引发了黄梅调热,只是不如这一次来势凶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编曲,在黄梅调的基础上翻出了许多新意,照顾了剧中人的角色性格以及整体剧情的结构,与剧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使得剧中许多插曲传唱至今。该片上映后,港台两地纷纷效仿,都走黄梅调国语片的路子,可谓“无片不黄”。从此黄梅调走俏港台二十余年,而这股热潮的发起者,就是李翰祥。当然精品大多还是出自邵氏公司,数量也占绝对优势。邵氏的黄梅调作品先后共有三十余部,占港台黄梅调电影总产量的五分之三,较有影响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武则天》、《三笑》等。邵氏的黄梅调电影,确立了黄梅调在我国电影史上的意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成功,不仅让邵氏电影走出了低谷,重新赢得了观众与市场,为邵逸夫赚取了巨大利润,更因为凌波的走红给了邵逸夫一个很大的启示:只有层出不穷地培养新人,才不致使公司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也才能不断带给观众新鲜感。而只有保证了这些,才能保证邵氏电影王国长盛不衰。

邵逸夫早就发现,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李翰祥执导的那些叫好不叫座的影片就是明证。再优秀的演员,一旦过气,观众立即就会掉头去追捧新人。李丽华尽管号称影坛常青树,林黛一出现,风头就迅速压过了她,李翰祥起用李丽华主演的影片,观众完全不屑一顾。邵逸夫意识到,今天的李丽华,就是明天的林黛,很快就会有人取代林黛香港头号红星的位置,邵逸夫当然希望,这个人还是自己公司的人。

所以,邵逸夫准备花大力气,来培养自己门下的新人。凌波的走红告诉他,每一个新人都有着无限的潜力,花些本钱培养自己的人,比到处挖角成本低多了,且更为可靠。今日的新人,完全有可能在明日崭露头角,成为邵氏公司的主力军,自己的公司也才能得以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在影坛上立于不败之地。

邵逸夫培养新人的方法,最初是在影片当中,用明星搭配新人,来提高新人的演技和知名度。岳枫导演《西厢记》,就用凌波来带新人方菁,创下了60万元的票房。

这一方法虽然有效,且效果良好,过程却过于缓慢。每一部影片只能带一两个新人。邵逸夫决定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他创办了“邵氏南国电影训练班”,集中培养新人。

训练班设有演剧班、舞蹈班、歌唱组,根据各人所长,有侧重地进行培训。这个班很有成效,从创办以来,培养出一大批香港娱乐界的风云人物,其中很多人至今仍是香港娱乐界中坚力量。比如大才子黄霑,当初就在训练班的歌唱组;歌唱家罗文也出自训练班,只是当时在舞蹈组。另外许多著名演员、导演,也都曾在训练班内参加培训。可以说,邵逸夫的训练班不仅为邵氏公司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也确实为演艺圈培养了大批人才。

邵逸夫识人善用,敢于起用新人,比如李翰祥、凌波等。可以说,他的眼光颇为独到,也有勇于承担的气魄,很有远见卓识。但是,邵逸夫毕竟是一个商人,有着那个年代商人的局限性。他很多时候也会因为主观和武断,导致人才流失。

吴思远是个才情很高的导演,但在邵氏多年,始终只是副导演,怀才不遇,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见发展无望,于是离开邵氏,自立门户,果然一鸣惊人,拍了许多优秀影片。这时,邵氏遇到适合吴思远执导的戏,只好再低声下气请他回来。

邵逸夫的主观、独断,还体现在他对导演的限制上。对于一部戏,邵逸夫经常有自己的看法,并要求导演按照自己的思路执行。如此,就造成了许多好导演在邵氏拍片,会拍出低水准、低票房的作品。比如当时香港的名导演宋存寿、丁善玺,本都是很优秀的导演,尤其丁善玺,还曾获过金马奖的最佳导演,但他们为邵氏拍的影片,却低劣不堪,令他们自己日后回想起来都感觉惨不忍睹。所以有人说,一块璞石,到了邵逸夫手里,他会慧眼识金,令它焕发出美玉的光彩。但真的一块玉到了他手里,他又很可能当做顽石弃置一旁,或者让这块美玉去砌墙。

但邵逸夫对这些言论并不在意。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是一个商人,要从市场、从商业的角度考虑问题。他看一部影片,首先考虑的不是艺术性,而是商业性,这是他与那些导演的不同。

由于他的这种方式,令许多有才情的人离开了邵氏。对此,邵逸夫自有应变之道。对于他真正想留的人,他会用各种方法挽留,也可以适当妥协,答应对方一些条件。如果仍不奏效,还有入邵氏门下之初就签订的一纸合同。这纸合同,若认真执行起来,会令违约的一方伤筋动骨,所以邵氏公司的人员,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但是,这是对于普通员工而言的。对于一些已经扬名立万的大明星大导演来说,一纸合同,显然莫奈他何。

同类推荐
  • 魏源评传

    魏源评传

    《魏源评传》采用述评结合的方式,以魏源的治经、经世、改革思想为主要内容,阐述了魏源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如此发展的根由,肯定了魏源的改革思想及其在学术上的成就,赞扬了魏源的爱国情怀。
  • 哥白尼 伽利略(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哥白尼 伽利略(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哥白尼伽利略》对哥白尼、伽利略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热门推荐
  • 三国无双传之赵云

    三国无双传之赵云

    百战不败,誓要扫平天下,然而扛不住时间的摧残,终老而亡,曾今立下的誓言未能实现,好不甘心啊!时空轮转,却又重生了过来,那就继续完成这个誓言吧!
  • 冰冷激战

    冰冷激战

    昔日兄弟,发现只是虚情假意;昔日兄弟,发现只是利用。是她,令他们看清这一切;是她,打压住了,那样的他。一个穿梭在黑道的故事。(本文的男女主之间,没有恋爱故事)
  • 凯虐,冬日暖阳

    凯虐,冬日暖阳

    你曾留意过你身旁的人吗?你有为她/他驻足一分一秒吗?这次,但愿我们的故事里没有悲伤。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骄姝

    骄姝

    上一世,她的出生被视为父亲一生辉煌战绩的耻辱,她恨父亲的不待见,恨父亲娶了继室忘了母亲,恨父亲的继室公然夺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还生下一子一女平分父爱。恨自己生不逢时。于是,为了改变自己所谓的“遭遇”,她害得父兄葬身长兴岭战场,害得姐姐不能成为太子妃,害得父亲的继室流产而逝……重生的她再次回到过去的光阴里,她绝不再为他人做嫁衣裳!心怀鬼胎的大房二房,狠绝的长辈,且看她如何一步一步,素手舞乾坤!
  • 书生闯江湖

    书生闯江湖

    陈耿高中毕业到榕城打工,得到美女经理张芬的爱情。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幻想,却被老总否决,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跟张芬分手后,到大型火锅店雁归来打工,目睹著名企业家凭借智慧和阅历度过危机,丰富了阅历。
  • 不朽帝宰

    不朽帝宰

    少年蒙辰,从寒门走出,不能修炼?切,我可是有九极元魂。受尽侮辱,一次不幸中获得了苍天哺育出的十六个元印中的一个,帝王之路。一人一枪一兽,万道争霸!
  • 传奇宗师

    传奇宗师

    一代宗师传奇故事打败所有对手,成名天下有你的宗师梦阴影享受真武功带来的趣味传奇宗师敬请期待
  • 篮球在飞

    篮球在飞

    摘录鲜亮的背后终归都有汗水,他永远那么努力。他专注于篮球,他将开启一个伟大的时代。从来没有一个后卫和他一样。........我喜欢球离开手指的触感,迷恋胜利的欢呼。——某访谈
  • tfboys,时光

    tfboys,时光

    三个冰冷的豪门千金,遇上我们的三小只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TFBOYS之我一直爱你

    TFBOYS之我一直爱你

    他和她,三世纠缠;他和她,时远时近;他和她的故事在前世今生。第一世,他们是兄妹,相爱相杀,结局正在改变,即将变成怎样却不得而知。第二世,他们是青梅竹马,不敢承认自己对对方的感情,悲惨结局。第三世,她们勇敢追爱,中途却遭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