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4300000025

第25章  双胞胎《梁山伯与祝英台》

面对邵氏的票房低谷,李翰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终于冷静下来,不再一味狂热追求艺术。他想起邵逸夫曾经说过的:“我经营邵氏影城,是做生意。如果要拍纯艺术的电影,我不敢保证会有多少人看,而少人看的戏,就少人得益。”

想起这些,李翰祥觉得自己愧对邵逸夫的知遇之恩。因为这些年这些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的影片,基本都是由他提议并拍摄的。而邵逸夫从来都大力支持,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如今他执导的影片票房不理想,不仅给公司带来损失,自己也被圈内人称为“叫好不叫座”的导演。

李翰祥意识到,利益是公司存活的根本所在,自己不能再做一个只会获奖却没有票房的导演。李翰祥在想,拍一部什么电影,能扭转被动局面,带动公司走出低谷呢?

李翰祥和邵逸夫、邹文怀等人反复探讨,决定再向黄梅戏要票房。当初《貂蝉》与《江山美人》,都是黄梅戏电影,可见香港观众对黄梅戏还是喜爱的。但是,选择什么题材呢?

黄梅戏最有名的剧本,自然是《天仙配》。但正因如此,不宜再拍。天仙配妇孺皆知,人人都深谙剧情,个个都能哼唱几句,很难再拍出新意。

武侠戏也不宜拍。观众多喜欢女星,对以男主角撑起的打打杀杀的戏没有兴趣,让女星去飞檐走壁又不适宜。

反复商讨的结果,最终还是认为,爱情戏比较有市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男女老少都爱看。

于是大家一起在中国传统故事里找爱情题材,找来找去,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最为适宜。这是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容易唤起观众共鸣。其中生死相恋、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是可歌可泣,体现了人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大家认为,这样的故事一经上映,一定会带给大家感动和震撼,所以最后一致决定拍摄“梁祝”。

但是,梁祝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早在此之前,中国各地的戏曲班子就有各种版本在演出,电影也有十多部之多。好的题材,大家都在关注,都想利用。所以,就在邵氏公司筹拍“梁祝”之际,他们的老对手“电懋”,也在组织班子拍摄“梁山伯与祝英台”,眼见得“梁祝”就要成为双胞胎。

事实上,两家关于“梁祝”的拍摄,是“电懋”动手在前。陆运涛亲自挂帅,将邵氏旗下导演严俊挖走,由他执导《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员则同时起用李丽华、尤敏、严俊等大牌明星,阵容可谓强大,号称“一王二后”。

演员与导演班底,都与邵氏公司大有渊源,他们几个都曾为邵氏效力。而“电懋”所拍“梁祝”,所仿效的也是邵氏惯用的黄梅戏国语片套路,这令邵逸夫非常恼火。“电懋”一直在时装片领域里叱咤风云,如今也要在古装剧上分一杯羹,还公然仿效邵氏的风格,邵逸夫不由愤愤。他对李翰祥下了严命:赶在“电懋”前面,以最快的速度拍出“梁祝”。

邵逸夫之所以敢于与“电懋”一争高下,试图后发先至,源自对李翰祥实力的了解。他知道李翰祥才情高,出手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非常深入,有着当时香港电影界导演所不具备的优势。而黄梅调国语片李翰祥曾经导过,轻车熟路,技艺娴熟,必能做到又快又好。

李翰祥受命之后,果然不负所望,加班加点,一气呵成,很快就拿出了“梁祝”的本子。

剧本有了,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就是演员的人选。邵氏旗下演员众多,多少名角大腕排队等候角色,演员的人选从来不是难事。但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却有它的特殊性。这部影片有两位主角,其中祝英台,前期是男装,后期为女装。如果使用男演员,观众定然不认可后期男扮女装,演员也很难演好;但如果使用女性特征极其典型的女演员,前边的女扮男装部分,则很难演到神形兼备。

李翰祥考虑良久,决定“祝英台”一角,由女演员乐蒂担任。乐蒂是有经验的老演员,且浓眉大眼,眉目清朗,在前边扮男儿身时不致令观众感觉别扭,也符合祝英台在书院一住三年未曾暴露其女儿身的传统剧情。

梁山伯的人选,也颇令李翰祥踌躇。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朝夕共处三年,要适当中性一些,才显得协调。但不男不女的男性形象,又最令观众反感。后来,李翰祥从中国戏剧中受到启发,戏曲里的角色,经常会有反串,那么电影里,何不借鉴此经验,也来个反串呢?由女演员来演梁山伯,定能收到令观众耳目一新的效果。

可是,去哪里找这样一位女演员呢?邵氏旗下女星最多,但多妩媚柔弱,极为女性化。而李翰祥心目中的梁山伯人选,应该是洒脱疏朗,英气迫人的。

像是冥冥中自有安排。一天,李翰祥在影城里急匆匆走着,一位女子从对面走来。李翰祥一怔,站在了那里。这女子穿一袭红衣,长发披肩,从外形看,也极具女人味。但是举手投足间,却都带着一股洒脱,走路也气宇轩昂,颇有气势。长相端庄大方,隐隐有种豪气。李翰祥眼睛一亮,暗叫一声:梁山伯。

李翰祥叫住这位女子:“凌波,你等一下。”

李翰祥是邵氏影城内的名人,是公司的头牌导演,红极一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女子自然是认得他的。但没有想到,李大导演居然能脱口叫出自己的名字。这女子站住,疑惑地问:“李导,您叫我?您、您怎么会知道我?”

这女子原名君海棠,福建厦门人。1949年,君海棠九岁的时候,就开始参演闽南话戏剧,艺名小娟。1960年来到邵氏公司,一开始并没有做演员,只是幕后代唱,艺名为“凌波”。但凌波虽然年轻,却是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老演员了,所以一直也在等待命运的垂青,希望有朝一日能出现在银幕之上。

李翰祥见问,微微一笑:“我当然知道你。公司拍《红楼梦》,你是贾宝玉的幕后代唱。当时我在日本,但是听别人说,你的嗓子非常有特点,唱得很好,像个男孩子,符合人物身份。”

凌波红了脸,懊恼地说:“我就是运气不好,长得浓眉大眼,嗓音也粗。如果我也长得秀气一些,可能就不是幕后代唱了,没准能到李导的片子里出演一个角色呢。”

李翰祥打量着她,越看越像自己心目中的梁山伯。他不由得叹道:“太好了,你长得太好了。”

凌波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不知道李导演要干什么。李翰祥回过神来,问凌波:我要拍一部电影,还缺一个主角,你愿不愿意演?

凌波来邵氏公司就是立志做演员的,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今日机会自己寻上门来,还是鼎鼎大名的李翰祥亲自执导的片子,焉有不答应之理。凌波激动得语无伦次,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当然,愿意,我愿意。谢谢您,谢谢导演。”

就这样,一部大戏的主角,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担任了。在此之前凌波从未在银幕上亮过相,故邵氏上上下下,都对此议论纷纷,更令许多等待角色的名演员大失所望。

须知电影艺术,演员十分关键。很多观众看电影就是冲着熟识、喜爱的演员而去。所以李翰祥大胆起用新人,香港演艺圈也多有传闻,甚至有好事者炮制李翰祥与凌波的花边新闻。这也不难理解,一个从未演过电影的人,第一个角色居然是一部大制作剧目中的主角,自然令众人注目。

这些空穴来风,却被邹文怀抓住,好好地利用了一把。他发挥自己的宣传天才,将李翰祥起用新人之举,配合拍摄花絮以及这些传闻,不断翻新炒作,使得一时间香港舆论界沸沸扬扬,言必称“梁祝”。影片还在拍摄当中,观众已经在期盼了。

李翰祥对此一概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议论是众人的事情,宣传是邹文怀的分内工作,李翰祥只是一门心思拍摄电影。这部戏对于李翰祥来说非常重要,他要借此摆脱“叫好不叫座”导演的名号,以重振自己的威风,也为公司带来收益。况“电懋”也在筹拍此剧,自己必须又快又好,才能与“电懋”相抗。再者,大胆使用凌波,李翰祥自己也捏着一把汗,凌波毕竟毫无表演经验,二人又是初次合作,效果究竟如何,尚未可知。新人用好了,或许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但一着不慎,也很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可喜的是,凌波很有潜质,悟性极高。虽说初上银幕,但已显示出难得的灵气和表演天赋,把一个梁山伯演得丝丝入扣,悲情处直能催人泪下。

因为要赶时间抢市场,《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期间,邵氏所有的影棚都腾了出来,其他戏都暂且为之让步,四五个影棚里聚集的都是梁祝剧组人员。李翰祥拿出了一股狠劲,以他为首的五六个导演,昼夜穿梭在几个影棚之间,如此一部大制作的彩色电影,居然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杀青封镜了。

此时,先于邵氏启动的“电懋”的“梁祝”,还在拍摄期间。香港媒体把双胞胎“梁祝”炒得沸沸扬扬,戏称梁山伯与祝英台生前虽未得遂心愿,结成姻缘,死后化蝶,却生下了双胞胎。虽是双胞胎,亦不可能同时告别母体,先生下来的自然就是老大了。

邵氏的“梁祝”棋先一着,抢在“电懋”前面占领了市场,可算赢得了第一步。人们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先期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难再接受后面的。

尽管如此,李翰祥仍然惴惴不安。他很怕这部影片同前边那些片子一样,遭受冷遇,也怕人们对新人凌波不够认可。他忐忑难安地等待着市场反应。

李翰祥的担心在几天以后就彻底消失了。“梁祝”公映以后,在市场上一路高歌,受到前所未有的热烈追捧。初时,香港影院还放映其他电影,但“梁祝”上市后,迅速脱颖而出,将同期电影打得落花流水。戏院很快就停掉了其他影片的放映,只放“梁祝”,即便如此,戏院门前仍是人山人海,黑市票的票价翻了几番,还是常常有价无票。上座率久居榜首,居高不下,长盛不衰。

“梁祝”不仅在香港火爆,传入台湾之后,更是引发了“梁祝”风暴。台湾与内地文化本同根同源,这类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片,一经进入,即广受欢迎。许多人家倾巢而动,争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旷世爱情悲剧。当时“梁祝”在台湾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放映,据说一个老太太在台北连看了十几场,仍不过瘾,当影片离开台北、去高雄放映之后,她又追到高雄,再接着看。而这样痴迷的观众,当时在台湾并不是个例,许多“梁祝”迷都是连看多场。

“梁祝”不仅在港台火爆,还被凤凰电影公司将拷贝卖给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得以在中国内地上映,同样广受欢迎。其清澈明朗的黄梅调,缠绵曲折的剧情,大赚内地观众的眼泪。

直至此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双胞胎弟弟——“电懋”的“梁祝”,才姗姗来迟,进入市场。人们对于邵氏版“梁祝”早已认可,凌波英俊潇洒的梁山伯扮相也早已深入人心,相较之下,“电懋”版梁祝无论从摄制水平,还是演员水准,都远逊于邵氏,受欢迎程度则更不能相提并论,造成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局面,票房成绩亦远远落在邵氏后面。

李翰祥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梁祝”一片证明,他不是一个只会获奖、不会卖座的导演。最主要的,是邵氏公司借此摆脱了票房低靡的尴尬局面,也不再徒有“获奖最多公司”之名,而无票房之实,只此一片,就让邵氏获得了巨大收益。还有一点令李翰祥欣喜:他大胆起用新人之举,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不仅为公司赚取了票房,还意外为公司发现了一位优秀演员——凌波。

事实上,对于个人来说,凌波从这部影片中获益最大。可以说,她的全部人生轨迹都由此而改变。凭借此片,凌波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幕后演员脱颖而出,一炮而红。她在片中的表现也确实出色,将梁山伯之前的憨厚、之后的凄苦,演绎得淋漓尽致。况以前的黄梅调电影,演员都是由他人幕后代唱,表情未免不太自然,凌波却是真唱,更易表达情感,故而大受欢迎,得以一举成名。影片在台湾举行首映式,凌波亦随剧组前往,轰动程度连她自己也没有料到。热情的台湾观众夹道欢迎,大呼“凌波、凌波”,气氛之热烈,据称比当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台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凌波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又陆续拍摄了《花木兰》、《万古流芳》、《虞美人》、《烽火万里情》等影片,均表现出了极高的表演水平,数次夺得金马影后、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等奖项,奠定了自己华语片顶级女星的地位。东南亚、港台的多家媒体评选最受欢迎的华语片女星,凌波都曾名列第一。

1963年10月31日,第二届金马奖在台湾台北国光戏院举行颁奖仪式。在此之前,就有台湾观众扬言,如果《梁山伯与祝英台》不获奖、凌波不获奖,他们就要游行抗议。台湾多家报刊都报道了观众的这一言论,使得诸多评委都很紧张。

不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让评委们为难。大家众口一词,对影片交口称赞,心甘情愿给出了相应奖项。因此邵氏公司成了此次活动中的最大赢家,《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举包揽五项大奖。影片获“最佳剧情奖”,李翰祥获最佳导演奖,祝英台的扮演者乐蒂,获最佳女主角奖。让评委为难的是凌波,凌波在剧中女扮男装,不便领取“最佳男主角奖”,但其出色的表演,让人不能不给她一个奖,最后独出心裁,台湾的金马奖评委特意为凌波设立了一个“最佳演员特别奖”,一时传为佳话。直至今日,台湾媒体提到凌波,仍用“梁兄”呼之。

同年,第十届亚洲影展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又获最佳彩色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录音奖和最佳美术奖。同时,该片还在美国三藩市获国际影片展览的优异奖。

许多年后,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一片,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李安,问及对他影响最大的电影,李安不假思索地说:李翰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承认,《卧虎藏龙》一片中很多镜头,是模仿《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李安认为,李翰祥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所体现出的艺术造诣,达到了中国电影的最高境界,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李翰祥把一个才子佳人风流传奇,变成一部华语电影的不朽之作,自己也由“叫好不叫座”导演,变身为“叫好又叫座”导演。在同一届金马奖上,李翰祥执导的另一部影片《武则天》,也被评选为最佳剧情片。这部由老牌红星李丽华和性感艳星张仲文联合主演的电影,捧回金马奖的“最佳剧情”奖杯后,票房收益虽远不及“梁祝”,却也相当不俗。

一个好的导演,拍摄一部好的电影,可以带动相关事物的发展。随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风靡,“黄梅调狂潮”正在华人影坛悄然掀起。黄梅调本就是内地、港台观众都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此前《貂蝉》、《江山美人》的火爆,也曾引发了黄梅调热,只是不如这一次来势凶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编曲,在黄梅调的基础上翻出了许多新意,照顾了剧中人的角色性格以及整体剧情的结构,与剧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使得剧中许多插曲传唱至今。该片上映后,港台两地纷纷效仿,都走黄梅调国语片的路子,可谓“无片不黄”。从此黄梅调走俏港台二十余年,而这股热潮的发起者,就是李翰祥。当然精品大多还是出自邵氏公司,数量也占绝对优势。邵氏的黄梅调作品先后共有三十余部,占港台黄梅调电影总产量的五分之三,较有影响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武则天》、《三笑》等。邵氏的黄梅调电影,确立了黄梅调在我国电影史上的意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成功,不仅让邵氏电影走出了低谷,重新赢得了观众与市场,为邵逸夫赚取了巨大利润,更因为凌波的走红给了邵逸夫一个很大的启示:只有层出不穷地培养新人,才不致使公司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也才能不断带给观众新鲜感。而只有保证了这些,才能保证邵氏电影王国长盛不衰。

邵逸夫早就发现,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李翰祥执导的那些叫好不叫座的影片就是明证。再优秀的演员,一旦过气,观众立即就会掉头去追捧新人。李丽华尽管号称影坛常青树,林黛一出现,风头就迅速压过了她,李翰祥起用李丽华主演的影片,观众完全不屑一顾。邵逸夫意识到,今天的李丽华,就是明天的林黛,很快就会有人取代林黛香港头号红星的位置,邵逸夫当然希望,这个人还是自己公司的人。

所以,邵逸夫准备花大力气,来培养自己门下的新人。凌波的走红告诉他,每一个新人都有着无限的潜力,花些本钱培养自己的人,比到处挖角成本低多了,且更为可靠。今日的新人,完全有可能在明日崭露头角,成为邵氏公司的主力军,自己的公司也才能得以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在影坛上立于不败之地。

邵逸夫培养新人的方法,最初是在影片当中,用明星搭配新人,来提高新人的演技和知名度。岳枫导演《西厢记》,就用凌波来带新人方菁,创下了60万元的票房。

这一方法虽然有效,且效果良好,过程却过于缓慢。每一部影片只能带一两个新人。邵逸夫决定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他创办了“邵氏南国电影训练班”,集中培养新人。

训练班设有演剧班、舞蹈班、歌唱组,根据各人所长,有侧重地进行培训。这个班很有成效,从创办以来,培养出一大批香港娱乐界的风云人物,其中很多人至今仍是香港娱乐界中坚力量。比如大才子黄霑,当初就在训练班的歌唱组;歌唱家罗文也出自训练班,只是当时在舞蹈组。另外许多著名演员、导演,也都曾在训练班内参加培训。可以说,邵逸夫的训练班不仅为邵氏公司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也确实为演艺圈培养了大批人才。

邵逸夫识人善用,敢于起用新人,比如李翰祥、凌波等。可以说,他的眼光颇为独到,也有勇于承担的气魄,很有远见卓识。但是,邵逸夫毕竟是一个商人,有着那个年代商人的局限性。他很多时候也会因为主观和武断,导致人才流失。

吴思远是个才情很高的导演,但在邵氏多年,始终只是副导演,怀才不遇,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见发展无望,于是离开邵氏,自立门户,果然一鸣惊人,拍了许多优秀影片。这时,邵氏遇到适合吴思远执导的戏,只好再低声下气请他回来。

邵逸夫的主观、独断,还体现在他对导演的限制上。对于一部戏,邵逸夫经常有自己的看法,并要求导演按照自己的思路执行。如此,就造成了许多好导演在邵氏拍片,会拍出低水准、低票房的作品。比如当时香港的名导演宋存寿、丁善玺,本都是很优秀的导演,尤其丁善玺,还曾获过金马奖的最佳导演,但他们为邵氏拍的影片,却低劣不堪,令他们自己日后回想起来都感觉惨不忍睹。所以有人说,一块璞石,到了邵逸夫手里,他会慧眼识金,令它焕发出美玉的光彩。但真的一块玉到了他手里,他又很可能当做顽石弃置一旁,或者让这块美玉去砌墙。

但邵逸夫对这些言论并不在意。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是一个商人,要从市场、从商业的角度考虑问题。他看一部影片,首先考虑的不是艺术性,而是商业性,这是他与那些导演的不同。

由于他的这种方式,令许多有才情的人离开了邵氏。对此,邵逸夫自有应变之道。对于他真正想留的人,他会用各种方法挽留,也可以适当妥协,答应对方一些条件。如果仍不奏效,还有入邵氏门下之初就签订的一纸合同。这纸合同,若认真执行起来,会令违约的一方伤筋动骨,所以邵氏公司的人员,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但是,这是对于普通员工而言的。对于一些已经扬名立万的大明星大导演来说,一纸合同,显然莫奈他何。

同类推荐
  •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永乐大帝朱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朱棣善于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在就藩北平的十九年中,他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为了网罗人才,他不惜放下架子,以朋友之情礼遇,甚至割爱将镇藩之宝东珠送人。对于铁铉、方孝孺、景清几位闻名天下的大儒,朱棣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尽管遭到过他们的拒绝和奚落,他照样表现出了相当的耐心和真诚,他要让天下的读书士子看到自己的求贤若渴之心。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否则在他篡位之后,就不会有上百位的前朝骨鲠之臣自愿为其所用,包括分外傲慢的大才子解缙。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东经小兴安岭与东北相连,西以阿尔泰山为界至中亚细亚,北从贝加尔湖一带直到西伯利亚,南越阴山山脉到万里长城与中原内地相连接,西南毗邻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的广阔疆域就是蒙古高原。
  •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为了拯救雅典城邦,他终身致力于美德、正义、真理、民主的批判和辩论,最终被雅典法庭处以死刑。他放弃了逃亡的机会,以死亡维护了雅典法律的权威。本书讲述了苏格拉底的一生,阅读该书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位思想巨人的了解,并从中受益。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请再给我一个机会爱人

    请再给我一个机会爱人

    主角来自冰冷的破碎家庭,十七岁独自到大城市生存,在经过友情,人性后,遇到了真爱,感情复苏,可是却在这时出现了噩耗
  • 末世幻境

    末世幻境

    他们是暗地里的一个组织,专门研究各种远古幻境,但却不知这根不是幻境,而是外星给地球的灾难,灾难爆发,异兽、丧尸,统统现身,生,则成王。死,则灰飞。
  • The Thirty-nine Steps

    The Thirty-nine Step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城狂妃:腹黑将军总裁妻

    倾城狂妃:腹黑将军总裁妻

    “凌儿,本将军决定贪污,这次的军饷涨三倍,那两倍算我赚的如何?”“真的吗?那等朕什么时候废了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条律法再说吧。”“皇上,本将军的俸禄太低了,养不起老婆,臣决定辞官。”夜凌儿微微一笑:“好呀,将军你一走,朕就又省了不少俸禄呢,恩,先把你行走宫中的金牌交出来,朕不考虑包养。”李府,洞房之夜,红烛温馨。“朕怎么会在这里?”李缘起淡淡的道:“李家的媳妇不在这,还在哪?”“朕睡惯了龙床了。”“来人呢,把龙床搬到李府来。”小凌儿,他爱重你是无限度的,这一生一世,你所有的无理取闹,他都会奉陪到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逆天邪龙

    都市逆天邪龙

    七月的江城,残阳如血!已经是傍晚五点钟,西方那轮火红的残阳久久舍不得落下去。天气依旧燥热,江城市中心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下班的白领们一个个快步行走丝毫不愿在这天地间多待上一刻。
  • 综漫之吾为初始

    综漫之吾为初始

    看创始神之女如何闯荡平和的世界
  • 穿越狠危险农女须谨慎

    穿越狠危险农女须谨慎

    前世,她是苏氏集团无人问津的私生女,跟着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料在她5岁时,苏氏集团的继承人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死去。一时间,苏筱月这个名字成为了老集团主的唯一希望。。。可她自己竟然浑然不知。。。抛弃,愁恨,她到底应该何去何从?穿越是对她的奖赐?还是另一种惩罚的开始?
  • 农家小厨娘:猎户相公请深爱

    农家小厨娘:猎户相公请深爱

    一介名厨意外身亡穿越在肥丑的乡野丫头身上,毁名节,浸猪笼、惨遭退婚,nnd,老娘是这么好惹的?大勺在手,厨艺我有,看她如何护病母牵弱弟,踩渣男斗悍嫂,开酒楼饭馆,顺便减减肥逆袭成白富美,只是眼巴巴跟在她身后的那个大长腿是谁?“娘子,我要吃肉。”“清蒸、红烧、爆炒、水煮……任你选。”“吃你的……”“……”
  • 妻奴来嫁之妖孽蛇王别过来

    妻奴来嫁之妖孽蛇王别过来

    搞笑女主属性无比二,只不过是在无意间救了一条白小蛇,也就算了,为毛还引来一条外则牛逼哄哄要上天,实则腹黑傲娇加隐藏妻奴属性的蛇王和一只不存在的,只在神话里出现过的九尾狐!也就算了,谁让夏语昕的心态太好啊,也就算了,可为神马,那条小蛇竟是不属于二十一世纪正常的的蛇,尼玛,这还会变身!片段:恢复记忆的夏语昕跨进门,就喊:“雪儿,墨寒冰,北冥夜,人去哪了?”看到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悠闲躺着的银色衣袍的绝色的男子时,懵了。伸出一双芊芊玉手,颤抖的指这沙发上的男子,有些懵逼,傻傻问道:“你是谁?”墨寒冰站起身,修长的身形压向夏语昕,尽显诱惑般的说:“忘了?”欲知后事如何,敬请关注!!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