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父子到来引起的热闹很快就被刘兵要娶妻的消息给取代了。这可是村里近几年来少有的喜事之一。
话说刘兵在池夏的牵线下,和百绣阁签订了提供笔墨盒的契约。第一个月就赚了盆满体钵。由于订货量太大,从第二月起,他就雇了三个人来帮忙,就这样他一个月最多可以提供近500个笔墨盒。可是光这些,远远达不到百绣阁的要求。
刘兵考虑了几天,亲自去了百绣阁一趟,提出放弃专属供应笔墨盒的要求。赵姐爽快的答应了。无论是池夏还是刘兵,让赵姐高看他们一分的原因是他们都很有自知之名,知道如何取舍。为此,百绣阁在其他方面补偿了刘兵,把笔墨盒的收购价格由原来的10文增加到15文,而且他只需每月供应500个笔墨盒就好。
生意上的事情稳定下来,刘婆婆就开始张罗着刘兵相亲的事情。以前没钱的时候,刘兵不敢有此奢望,如今他倒是想了很多。妹妹与百绣阁的契约还有两年。如果自己此时出冠,那么这两年祖母就无人照顾。这让他如何能放下心。
天凤国的男女均可嫁亦可娶。女子嫁人叫出阁,男子嫁人叫出冠;女子娶夫可三夫四侍,男子娶妻只能从一而终,但相对的,女子嫁人后不可再纳侍。女子娶夫纳侍,只需亲手给双方绣喜服,无论是正夫还是侍夫都会自带嫁妆过门;而男子娶妻则需要三书六礼。除此之外,女子娶夫纳侍当日,女方家要牵马或者驴去男方家,最后由新郎骑马或者驴带着面具过门。如果是正夫,就骑马;若是纳侍,则骑驴。而男子娶妻时,则要亲自带着花轿去女子家迎亲,一如古礼。
由于男子会带嫁妆入门,时下人家多希望生养女儿。除非家里男儿才干出众,那么可能会有娶妻一说,否则就只有乖乖等着出冠。像是权贵之家,对家中儿女都是一般看重,不论是谁出嫁都会对家族有益;纳侍的男子也大多出自商贾或是清贫人家。
刘婆婆也是如此,她原先的打算是让刘兵出冠做正夫,毕竟年纪都这么大了。再耽搁下去,只能做侍夫了。
可是当刘兵明确表示出他的态度后,她第一反应是愣住。冷静下来后,她越想越觉得不错。如今自己年纪都这么大了,说不准那一天就去了,干嘛不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呢?这条路是他自己选的,以后的一切自然也要他承担。想清楚以后,刘婆婆向每一位上门的媒公媒婆说刘兵要娶妻,让他们帮忙留意。很快,就经由他们的嘴传到外面。一时间,这成为村子里最新鲜的话题。
从那以后,上刘家来的媒公媒婆少了许多。看到这样的情况,刘婆婆心里有点发愁。好在说亲的人是少了些,但不是没有。这不,今天就有两位媒人上门,一位是李媒婆,一位是甘媒公,这两位都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媒人,自然这二位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的紧张,同行是冤家,说的就是他们。
池夏和刘兵的消息一经传开后,他俩就成为冰媒界的目标。要不是池夏在守孝再加上年纪小,媒人估计早就扑上门了。所以,媒人们的一腔热情都转移到刘兵身上。谁曾想他家又搞了那么一出,这下子剩下的媒人寥寥无几。李媒婆甘媒公正是其中的两位。
他俩自从交手以来,各有胜负,目前可以算作是平手。
而刘家这庄婚事,成为他们竞争的下一个目标。谁能办成,谁就能压对方一头,因此,双方都卯足了劲儿要拿下刘兵。
没想到在去刘家的路上碰到对方,二人互相嫌弃的看了对方一眼,异口同声说了一句:“晦气!”
下一秒,这两位同时一边跑,一边对对方发难。
最先开口的是李媒婆,刚刚在甘媒公想出声的时候,她瞅准机会,一脚踩在对方的脚上,拿到了开口权。
“甘老头,你放弃吧,这次我赢定了。”
甘媒公痛的嗷嗷大叫,恶狠狠的回道:“你这个狠毒的老太婆,你别以为这样就能赢我,等着瞧。”
李媒婆没有理会身后的大喊大叫,先一步进入了刘家。
可没等她和刘婆婆寒暄几句,甘媒公就冲了进来。对于这两位的关系,刘婆婆也有所耳闻,不想他们吵起来,立马热情的招呼着:“今天能劳动二位到我刘家,真是三生有幸,请二位快到屋里坐。”
“哪里哪里”,那两位一边说着,一边抢着进了屋。落后一步的刘婆婆看到这一幕,眼睛不由的抽了抽,但愿今天他们不要吵起来。
“二位今天来,想必是有合适的人了,那就先说一说吧。”
“我先说”
“我先说”
……
李氏和甘氏争论不休,无奈,刘婆婆只能大喊一声:“停!”
“哼!”没人吵了,倒是很同步的哼了一声,头都偏向另外一边,似乎都不想看到对方。
刘婆婆很是无语,继续说道:“既然你们都想说,那么就要听我的安排。刚刚是李媒婆先到的,那么就由她先说。甘媒公,你没有意见吧?”
被点名的正主回过头,冷哼一声:“我没意见。”
李媒婆对此表示满意,给了对方一个挑衅的眼神,就开口说道:“刘婆婆,我给您孙子说的这位是小下村田大花的女儿田丫。田大花家里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除了田丫外,其他两个女儿均已成家。田丫排行老大,要不是为照顾家里,她也不会拖到现在才成家。那姑娘年纪与您孙子是一样的。缝缝补补、做饭、种田都是一把好手,就是相貌一般。您老觉得怎么样?”
刘婆婆皱了皱眉,眼里流露出一丝不满,把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那位姑娘不会是有什么隐疾吧?要不怎么就剩她一个没成家呢?”
刘婆婆对此早有准备,刚想回答,就听到甘媒公嘲弄的声音:“刘婆婆,您放心,那姑娘没隐疾。”
甘媒公给自己帮忙,李媒婆心中没有感激,反而升起一股不妙的感觉,她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就看见对方脸上不怀好意的笑容。
接着就听到对方继续说道:“不过,据我所知,田家答应这件亲事是有条件的。对吧,李媒婆?”
“这个死老头,就会坏我的好事儿。”李媒婆在心中咒骂了几声,见刘婆婆的眼里带着询问,她只得陪起笑脸全部说了出来,不过声音还是弱了几分:“田家还有一个儿子,和您家孙女差不多,他们的意思是想换亲。”
“什么?”刘婆婆失控的喊了一声,说:“我没听错吧?换亲?”
干媒公见状又添了一把火:“您没听错,是换亲。而且这田家小子还是个病秧子,手不能抗肩不能挑。”
男子娶妻本就不易,能有这一家出现已经很不错了。虽然换亲有点说不过去,但对于搅事的甘老头,李媒婆是记在了心里,看她待会儿怎么回报他。此刻,面对刘婆婆的怒火她不好再多说什么。
刘婆婆冷静下来,转头问道:“甘媒公,您给说的人不会也是这样的吧?”
“不会,不会,您老放心。”甘媒公抢着回答:“刘婆婆,我给您孙子说的这位也是小下村的人。她叫武冬,今年刚好及笄,她如今无父无母,只有一个年幼的弟弟。自从父母去世后,这姑娘就独自带着弟弟生活,主要是靠卖绣品生活。那丫头和您家孙女一样,也曾在百绣阁做过几年。家里家外都收拾的特别的好。”
见刘婆婆眼里露出一丝满意,李媒婆出声打断对方:“甘老头,你说的不够详细,还是让我老婆子细细说一说吧。武冬是进了百绣阁,不过只在里面做了一年就离开了,具体什么原因我们都不清楚。而且她命格不好,在她11岁那年先是克死家里长辈,后又克死自己亲爹,最后被家里人连同她那刚出生的弟弟一同赶了出来。据我所知,对方同意嫁人的条件就是要把弟弟带在身边,没错吧?”
甘媒公早已料到李媒婆这一手,但是他依旧很平静的反驳:“没错,那也比你那个换亲的强多了。你别以为我不知道,田大花那婆娘最宠爱的是现在这位转正的侍夫,就连那位侍夫所出的二女一子也极受宠爱。田丫虽是田家原配正夫所出,但在家里却跟个小丫头似得,要不然怎么她妹妹都成家了,她还单着。明显就是想为田家那病秧子换门亲事。”
老底被抖了出来,李媒婆很是气愤,可是却又无法反驳,因为那都是事实。
最气愤的当属上首的刘婆婆,原以为会是什么好人家,没想到是这样,当下不由分说,就把那两人请了出去。李媒婆一出门就哼着小曲儿走了。刘家这门亲能说成固然好,说不成自己也没损失。当然,最重要的是她的死对头和她一样,那她就更开心了。甘媒公没有理会对方,只是微微叹气。
接下来,也有其他的媒人来上门说亲,可是要不就是有疾病,要不就是奇丑无比。这让刘婆婆火热的小心肝更是冷却了几分。思来想去,刘婆婆不仅对那天的行为有点后悔,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不把甘媒公赶出去,说来说去还就数他说的那个姑娘比较好。正想要不要去找对方的时候,对方就亲自上门来了。
刘婆婆热情的把甘媒公迎到屋里。甘媒公坐下后直接就说明来意:“刘婆婆,今天来我还是想让您考虑考虑武冬那丫头。不瞒您说,那丫头是个命苦的。她爹是她娘的夫侍,还是买来的那种最低贱的,正因为如此,他爹就算生了个她,在家里也没什么地位,家里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们父女的,要不然她爹也不会那么年轻就去了,那全都是累出来的病。她娘又是个不省心,家里女儿不缺,自然对她没那么重视。
这丫头从小就比较有主意,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进了百绣阁。本以为能让他爹生活的好一点,没想到不久之后她娘竟然怀了他爹的骨肉。这下子,家里那群人更有了要挟她的把柄。最后,她就离开了百绣阁。
等她弟弟落地以后,家里的长辈相继染了重病去世。之后她爹因为积劳成疾,也去了。她娘就认为是她和她弟弟的命格不好,这才克死了亲人,就做主请了族里的长辈把她俩除了名。
从那以后,武冬自立女户,带着弟弟独自生活。好在当时她留了个心眼,手里存了一点银子,不然早就饿死了。不是我同情那丫头,而是她真正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姑娘。刘婆婆,说实话,在刘兵没有出名之前,我就看中了。只是之前我让人来跟您说这事儿的时候,您二话没说就把人给赶了出去。我也只当您不同意,就歇了心思。这回您放出话,我是无论如何都要争取一下的。其他的,我不多说,您考虑一下吧,三天之后,我还会再来一趟,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准备的答复,告辞。”
送走媒公,刘婆婆仔细想了想还真有甘媒公说的那么回事。当时她虽说想着让孙子出冠,但是一听见女方命硬就很生气的推辞了。最后她还是把这一切都跟刘兵说了,让他自己选择。刘兵听了以后,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甘媒公三日后听到好消息,立马笑的合不拢嘴,两家很快达成一致交换了庚帖。而刘兵要定亲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得传了出去。
PS:三子家附近会进行为期三天的线路检修,后天中午正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