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9300000003

第3章 八股文的发展演变(1)

(一)八股文体的源流

八股文的文体形式是在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明清时代的统治者,为了能在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八股取士制度,以达到通过这种文体钳制文人思想的目的。在八股文的发展过程中,其形式明显受到唐代试律诗和宋代经义的影响。

关于八股文体的源流,有人认为最早可追溯到唐朝的“括帖”。这里所说的“括帖”,就是概括地写出某一部经书的注解。唐代的科举考试主要考明经、策论和诗赋,四书五经都是考生必读的内容。考试时,会从中出一些问题,要求考生写出注疏。唐代时把手写的纸幅叫做“帖”,“括帖”便由此而来,有时候也叫“帖经”。意思就是手写经书注疏的帖子,或者用帖子写经书注疏。我们不难看到,这种“括帖”只是和八股文的内容有关系,“帖经”本身不是整篇的文章,所以“括帖”并不是八股文体形式的源流。

八股文体形式的真正源流,应该是唐代的试律诗和宋代的经义。八股文形式中的破题、承题,在唐代的试律诗中都能找到痕迹,在宋代的经义中更是常见。

唐代的试律诗,一般都是十二句,六联。第一、二句叫首联,为全诗点题,又称为破题。破题的方法也很多,有明破、暗破、顺破、倒破等等,这为后来八股文体中的破题提供了借鉴。第三、四句叫颔联,首联破题只是简明扼要地说明题意,而颔联则是要对题意做进一步的阐发。第五、六句叫颈联,它上承颔联、下启腹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始慢慢地对题意进行阐发。第七、八句为腹联,这是阐发全诗题意的主要部分,相当于八股文中的股。第九、十句为后联,继续补充说明题意,如果题意在腹联中没有说尽,就在此联中做补充。如果已经说尽了,就引经据典进行论证或者发表议论。最后两句称做尾联,为全诗收尾。

所以,唐代的试律诗中早已形成了八股文的格式。清代著名学者毛奇龄曾经说:“唐制试士,改汉魏散诗而限以比语,有破题,有承题,有颔比,有颈比,有腹比,有后比,而后结以收之。六韵之首尾,即起、结也,其中四韵即八比也。然则试文之八比视此矣。”明清的很多学者也认为,唐代试律诗的颔联就是颔比,颈联就是颈比,腹联就是腹比,后联就是后比,尾联就是大结,因为每联两两相对,对就是比。唐代的试律诗已有八比,即八股的格式,这对后来八股文文体格式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取消了从唐代沿袭下来的以诗赋、帖经取士的方法,推行“经义取士”,就是以经言命题,学子考试从四书五经中任选一门,用论述性的文章来阐发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以所作文章的好坏来决定考生的命运。这已经不同于唐代时专重记忆注疏原文,考试概括来写答案的“帖经”,而是在对经文意义的理解上写评述性的文章,因而称为“经义”。破题、承题的格式在经义中十分常见,这明显受到了唐代试律诗的影响。经义的正文部分,用的是散行的文字,这和必须用对偶,且分为八股的八股文不同。但是这些格式在宋代的经义中也已经普遍出现了,只是没有像八股文那样正式成为强制性的要求而已。

元代的科举考试,仍然用“经义”。此时明确规定了出题的范围,严格限制在《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本书中,内容与八股文已经基本相同,可以看作是八股文的雏形了。所以有的人认为,在元代延祐年间,即14世纪初就出现了最早的八股文。但是此时写文章还只是仿照宋代的经义,出题范围限制在四书中而已,对于八股文中对偶排比形式的要求,还没有完成。

大部分学者认为,八股文格律形式的形成是在明代成化年间,也就是15世纪中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下令科举考试时缩写文章仿照宋代的经义。后来,写这种文章要求格律,而且越来越严格,到成化年间八股文的格律形式就形成了。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写道:“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顾炎武也把格律严密、组织严密的正式八股文的出现,确定在成化年间,也就是说此时国家在考试中正式确定了文章的格式。

在明代成化以前,考试中也有类似于八股文形式的文章出现,但是并没有正式规定。考试中都是写经义内容的文章,可以写整齐对仗的文章,也可以写散体的文章,只要文章论述得好,观点好就行,不会因为格式上的问题而影响考试的成绩。而在成化年间以后,考试中就严格规定了要按照格式来写文章,要按照题目,以固定的字数、段落、严格对仗的格式来写。这样考官在评阅考生试卷时,先看的是格式,然后再看内容,如果格式不对,内容写得再好,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在考试中也就没有希望了。因而才形成了固定格式的八股文,也就是专为考试而制定的一种有固定格式的文体。

虽然八股文中对偶格式的正式形成确立是在明代成化年间,但是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比如四书五经中就早已有了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宋代的经义中也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宋代经义与八股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继承关系。

清代沿袭了明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包括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文章样式也被保留了下来。八股文在清代延续了两百多年,在这期间出现了几次关于八股文存废的争议,随着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八股文这种特殊的文体也在历史舞台上消亡了。

关于八股文的源流,一直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莫衷一是。一些人认为在朱元璋洪武后期八股文就已经形成了,创制者是朱元璋和当时的学者刘基,而不是在成化年间。还有的人认为,八股文文体格式的形成是受到了其他文体格式的影响。如清代著名学者焦循就认为八股文的入口气、代圣人立言,来源于金代和元代的戏曲;破题和开讲相当于曲中的引子;提比、中比,类似于曲中的套数;而八股文中时而夹入的领题、出题各部分,则等于曲中的宾白。还有人提出,八股文体的形式是在唐代近体诗的格律、唐宋古文的章法以及骈文的排偶杂糅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的。当然,这些说法也都有一定的道理,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八股文的源流问题,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八股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明显地受到宋代经义的影响。

(二)明朝的八股文

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开始于明代初期。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国称帝以后,面对着当时饱经战乱、百废待兴的江山,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政权的措施,如颁布大明律、加强中央集权等等,恢复科举考试也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发诏书,他在诏书中对宋、元两代以经义取士的选官制度进行了批判和借鉴,他提出要通过科举制度选取“经明行修”的人才,并规定“非科举者,毋得与官”,同时,朱元璋把“明经”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把科举考试作为唯一的选官制度。

朱元璋是一个平民皇帝,最让他担心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对知识分子思想的控制,因此,在科举考试中考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考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他在借鉴历代经验的基础上,创制了八股取士制度,主要把写作八股文的好坏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将对士人的思想控制和官员的选拔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培育和选拔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治国人才,以巩固中央集权的国家统治。

但是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一般认为,这个时候的所谓“八股文”,还没有成为定式,八股文成为定式、八股文名称的产生是在明成化年间及明宪宗在位期间。明初科举考试中所作的文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八股文,主要还是借鉴宋代的经义,《明史》中称之为“略仿宋经义”。科举考试中的经义文章没有要求八股格式,但是要求入口气,当时的文章中也已经有很多人用对偶等手法,这自然为后来八股文程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前面说的朱元璋创立八股取士的制度也是合理的。

明初八股取士制度的确立,成为明代思想文化大一统的一个标志,也成为文人通往仕途的主要途径。于是无数文人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作八股文、写作八股文上,有的人甚至为获得功名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深入到了文人的骨髓,虽然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但同时也严重束缚了文人的思想,扼杀了创造力,明代统治者达到了控制文人思想的目的。八股文在明代发展的几百年里也经历了一个由发展到繁荣,再到衰落的过程。

清代桐城派散文创始人方苞,散文写得很好,八股文造诣也很深。他在《钦定四书文》的《凡例》中把明代八股文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第一个时期是洪武到成化、弘治期间,这是八股文的初创和成熟期;正德、嘉靖为第二个时期,是八股文发展的繁荣期;第三个时期为隆庆、万历年间,是八股文的变革期;天启、崇祯为第四个时期,也是八股文的衰落期。

同类推荐
  •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酒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中华民族悠久的酒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美酒趣闻,其涉及美酒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
  • 世界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世界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热门推荐
  • 极品狐仙:阿sir,换我撩你咯

    极品狐仙:阿sir,换我撩你咯

    苏灵儿是人称“极品狐仙”的妖媚女特工;洛冰是人送外号“冷面阎王”的头牌男杀手。一个妖媚如狐,一个冷面高冷;两人一同穿越到了玄幻世界的白金大陆!但是,他们的身体却互换了~!苏灵儿占着骆冰的身体,悠悠的挑起“自己”的下巴,满目桃花的说:“阿sir,从今以后,换我撩你咯~”
  • 赢在战略: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赢在战略: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我国企业正进入战略管理时代。这是一种进步,是我国企业自身成长和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战略管理时代,既意味着一种必然的要求,也意味着挑战和考验。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有明确的战略。国内外许多企业的实践表明,一个企业战略的优势不仅决定着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而且也决定着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确立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能提高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你是我丢不掉的记忆

    你是我丢不掉的记忆

    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初识?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秘密?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欢乐?你是否还记得我送你的苹果?你是否还记得你给我的吻?如果这些你都忘了!没关系,我还记得,因为你是我丢不掉的记忆!【本文已完结,全篇免费,求支持,求收藏】
  • 重生之等你长大

    重生之等你长大

    重生在2003年,许庭生19岁,项凝14岁……这里有默默守护,亲爱的,我会准备好一切,然后,等你长大。这里有念念不忘,你是我的旧时光,如同孩提时翻不过的围墙。这里有壮志凌云,若一日,我坐视天下如凌泰山而望,愿你在身旁。
  • 暴风雪的来临

    暴风雪的来临

    200年前一场千年暴风雪的来临让很多人风力一般有6-7级,有的达9-10级。暴风雪及低温积雪使全疆损失牲畜达411万头(只),仅阿勒泰地区就损失达100万头(只),占该地总数的40%以上。这历历在目的伤势,看看人类抱着怎样的希望来把这个暴风雪当成过云雨呢?在中间发生了些什么,想知道的就来看我的小说吧!
  • 替身代嫁:昭阳公主

    替身代嫁:昭阳公主

    母妃曾言,她是她梦阳入怀而生的,所以父皇赐她封号昭阳。可是随着母妃一朝被贬,等待她的命运就是冷情阁里的艰难岁月。她,是帝王的第一宠妃。家国三千里,深宫二十载。一声何满子,泪湿沾满襟。这就是她半生的写照。为了让哥哥步上皇位,她可以耍尽手段与心机。为了妹妹的心愿,她可以出让自己的爱人。从此,一个帝国的殊荣,就在她的裙袂飞扬之际。可是繁华落尽,能守住的又是什么呢?权力?亲情?爱情?
  • 春风桃李花开日

    春风桃李花开日

    如果是命运让我们相遇,我会感谢命运。如果是拥有让我们幸福,我会感谢有你。如果没有如果,我该去哪儿才能遇见你,互补我们不完整的灵魂?
  • 帝皇与战争

    帝皇与战争

    丘子宇:我生来便在等待一场盛世长安,战争却令我感到绝望。直到我在边阳遇见子殇,方知心有所向便是长安。
  • 师兄离我远一点

    师兄离我远一点

    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到了经理位置也有了一个爱我的男盆友,周末愉快的和闺蜜男盆友旅游,可是居然在去的路上被一口包子咽住,然后被闺蜜一巴掌拍死了...我擦我这是被打死的还有咽死的,死的也太TM冤了吧(╯‵□′)╯︵┴─┴对老天竖中指,突然一阵金色的雷霹了过来,就这样穿越了...第一次写文请小心入坑
  • 缥缈传说

    缥缈传说

    一段探索世界另一面,一段述说人性善与恶;励志青春的风水师,纠结缠绵的情与爱;激扬的旋律,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