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9300000002

第2章 八股文简介

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的文章样式,历经明清两代,延续了五百多年。八股文一直被作为统治者束缚文人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严重地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所以后代人对它深恶痛绝。随着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什么是八股文

一说到八股文,总会让人想到“迂腐落后”“陈词滥调”这些贬义词,它也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之一。科举考试制度对八股文的形式、内容、字数都有严格的规定。八股文的基本形式通常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又要用排比、对偶而相对成文的两股文字组成,全篇文章中有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八股文还有各种异称,由于八股文每两股都要相衬对比,所以每两股叫做“一比”,有人觉得“股”字不雅,所以把八股文也叫做“八比文”。因为八股文的题目和内容主要出自“四书”,所以又称为“四书文”。此外,时文、制义、制艺、经义等也都是八股文的异称。

八股文在内容上也有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规定。作者在写八股文时,要“代圣贤立言”,不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文章的内容要体现儒家的思想,要用儒家的思想解释四书中的“义理”。文章中对四书的理解也有一定的标准,就是要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否则就违背了要求,没有文人自由发挥的余地。因为八股文是要“代圣贤立言”,所以行文要“入口气”,就是要模仿古人的口吻,站在圣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想,替圣人把题目的话加以阐发、解释,说出一些圣人没有说过的话。就像演戏一样,虽然圣贤没有说过那些话,但是考生一定要让圣贤站在舞台上现身说法。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满脑子都是圣贤形象、儒家正统思想,同时具有充分的想象能力和艺术修养,才能模仿得出来。据说,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对八股文的模仿口气作得很好,有一个士子作不好八股文,他的老师就把汤显祖的《牡丹亭》剧本给他看,后来他的八股文水平大大提高了。因为戏剧的台词都是天才艺术的结晶,能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这和作八股文的模仿口气是一个道理。

在科举考试中,即使中试了,还有一关要过,那就是“磨勘”。“磨勘官”要仔细检查每一篇八股文章,看字的笔画是否正确,语法是否通顺,文章用的典故是否有误,有没有避皇帝的名讳,有没有避“丘、轲、熹”等字,最后还要看是否入口气。如果出现上述的错误情况,就叫做“磨勘”,出现“磨勘”的文章,一定会被淘汰,足见八股文考试的苛刻。

八股文在字数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明朝初年的科举考试也可以从五经中出题,称为五经文,不限定在四书内出题。

五经文比四书文长一些,以五百字为满篇,四书文以三百字为满篇。以后八股文的字数逐渐增多,清顺治时期四书文要写满四百五十字,康熙时增加到六百字,乾隆以后增加到七百字。

八股文在内容、形式、字数等方面的限制都是法定的程式,在科举考试中,考官和应试者都必须严格遵守,人们把这种规定叫做“功令”。“功”指“课功”,“令”指“法令”,功令就是考核学子的法规,是朝廷选拔人才进行考核的常用术语。由于八股文的这些规矩是官府规定的,所以写作时绝对不能违背,一旦违背,科举考试就会失败。

八股文不是明清时期唯一的考试内容,但却是最主要的考试内容。例如童生(还没有考中秀才的人)考试,县试要考三到五场,一共要写四五篇以上的八股文章。乡试、会试通常要写三篇,所以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多被称为“八股取士”。八股文是明清文人获得功名的一种途径,除了用于应对科举考试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用处。文人们一旦用它成功地获得功名后,从此就再也不会去学习它。这种八股取士制度在明清两代推行了五百多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无数的文人夜以继日地学写八股文,消磨了美好的青春时光,而且严重地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八股文的消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八股文的结构及其作法

八股文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僵化的,就文章的形式而言,文章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法也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写作者只能按照固定的结构填充内容。八股文的结构,通常由题前和正题两部分组成。题前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解释题义,说明题目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并由此引出自己的见解,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破题、承题、起讲。正题部分通常要有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作成八股,这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正题部分要求根据题意阐发儒家的有关思想,即“代圣贤立言”,同时还要写作者表达自己的认识。八股之后还要有结束语,要总括、照应全文。除此之外,八股文中还有入题、出题、过接等名目。

1.破题

“破”是解开、分析的意思,文章开篇先点破文题,说明题意,这就叫“破题”。八股文破题的文字规定只用两句,这两句说明题意时,必须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的注释相一致,不允许随意解释,也不能直说题义。破题的文字可以对偶,也可散行。破题最后一字,清代科举考试中要求要用一个单音节虚词,如焉、也、矣等。同时,破题不准直呼圣贤的名姓,如果直呼姓名就是对圣贤的不敬,比如提到孔子、孟子、周公等人时,要用“圣”“圣人”,遇到孔子的弟子颜回、曾子等时,要称“贤者”。

要作好破题,一定要既透彻又概括,长而复杂的题目,要用简单的两句话把它点明,一两个字的题目,则要用多一点字数的两句话把它说透。破题破得好,首先要学会“认题”,就是理解题意,在落笔之前,先要认真思考,在理解题意上多下工夫,否则不容易抓住要领。常见的破题方法有明破、暗破、顺破、倒破、正破、反破等。清代人梁章钜的《制艺丛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明代有个叫赵时春的人,年少时就聪明过人,9岁时参加童子试,八股文作得很好,考官怀疑他是找别人代作的,当场以“子曰”为题让他破题。赵时春马上破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接着考官又用他的名字“赵时春”三个字让他破题,赵时春又立刻回答道:“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序之先。”赵时春的两个破题十分巧妙,前者借用了苏轼《韩文公庙碑》中的两句话,句中暗含“子曰”的意思,后者用“姓冠百家之首”暗指“赵”字,用“名居四序之先”暗指“时春”两个字,这里用的都是“暗破”,这个故事被后人传为美谈。

2.承题起讲入题

在破题后,一般用三四句话进一步说明题义,并根据所破题义指明作者文章的主要意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叫做“承题”。承题的开头用“夫”“而”“盖”等单音节虚词,末尾用“耳”“焉”“矣”等虚词。承题提到孔孟等圣贤时不用避讳他们的姓名,可以直接说,这和破题的要求不一样。

作八股文时一定要注意破题与承题之间的关系,因为承题的文字从破题而来。八股文的写作者常常追求两者的相反相成,如正破用反承,顺破用倒承等等,要求两者如“双龙抱珠”,忌讳“破自破,承自承”,所以,以前论说八股文的作法时,经常以“破承”为名,一起论述。

破题、承题之后是起讲,也叫“小讲”,主要内容仍然是引申、讲明题义,或者说明题目内容的背景等等。起讲开头多用“且夫”“尝谓”“若曰”等双音节词,也可以用“且”“而”等单音字。明代八股文的起讲一般为三五句,清代为十句左右,根据内容可以增缩。起讲时要开始“入口气”,即用古代人的语气行文,这是起讲的文字与破题、承题的明显区别,起讲可以用排偶,也可以用散行。

以上三部分都是在说明、解释题意,不要求作者发挥,文章还没有进入“正题”,所以是题前部分。以上三部分作完之后,还要有一两句或三四句把文章引入正题的过渡的话,这叫“入题”,也叫“入手”“领题”“落题”“领上”。入题的作法一般是题目有上文的,要领上文入正题;题目有下文的,要照应下文;也有领上文兼照应下文的,入题时要点明本题所论内容的界限。

3.分股

以上几个部分作完后,文章就进入正题了。八股文正题要根据题意加以具体发挥,阐述作者对题意的理解和认识,表现作者的看法,要用古人口吻阐发儒家思想,“代圣贤立言”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这部分共有“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八股,要求用对偶的文字。“起二股”后有“出题”,“中二股”与“后二股”中间可以有“过接”,这两个部分可以用散句。

起二股也叫“初股”“初比”“提比”,每股四五句至八九句。起二股内容以总论、虚说为主,不宜写得太实,要点出题意而又不把题意说尽,并要为后文留下余地,文字宜短不宜长。提比之后通常要用一两句或三五句散句点出题目,叫“出题”或“点题”,有的在入题部分已经点题,此处即不再用出题。出题与入题不同,入题重点在从题意上把文章引入正题,出题是从文字上把题目点出来。

中二股与后二股是阐发题意的主要部分。中二股前面如有点题,那么应紧接题目从正面加以发挥。中股要回答文题中提出的问题,要把题目中的问题阐发清楚。写作时要注意中二股和后二股之间的关系,写中股要为后股留有余地,如果文题是“两扇题”,中股可以在上半题上下工夫,后股在下半题中多用笔墨。中股文字可长可短,短的每股四五句,长的可以十几句。

后二股从中二股承接而来,中二股没有说到或说得不够的时候,后二股要说全、说尽,可以尽力发挥,通过联想等手法拓宽题意,使题意显得更加丰富,也可以就前边的议论加以咏叹、发表感想。后二股是写作者最卖力写作的部分,通常每股十来句到二十几句,如果中二股字数较多,后二股也可以缩短,由于字数较多,又叫做“后二大股”。后二股开头常用虚词,如果文章是进一步发挥的,常用“且”“况”“或谓”等;如果是承前说明原因的,常用“盖”“惟”“若此”等字。

如果前六股还没有说尽文义,那么可以用束二股收尾,或者总括全篇。束二股在八股文结构中不是必需的,如果前六股已经把题意说尽,束二股则可以省略。束二股通常较短,一般每股二三句或三四句,所以又称为“束二小股”或“二小股”。

4.结语

八股文的结尾处一般有一两句收束全文的话,叫做结语,也叫收结、落下。多用散句,不用排偶。

八股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全篇文章的逻辑关系要清晰,要讲究“起承转合”。所谓“起承转合”,即破题是解释题意的,这是八股文章的“起”;承题、起讲进一步阐发题意,从而引出“入题”的文字,“承题”“起讲”“入题”是八股文的“承”;八股文阐发作者的认识,用排比、对偶,是八股文的“转”;文章结尾的结语是八股文的“合”与“收”。

八股文的结构吸收了古代诗文的结构,依据这种结构写文章,条理比较清楚,但过于程式化,束缚了文人的思想。文章写作有法而无定法,八股文之所以没有生命力,原因之一就是它违背了“文无定法”的法则。

同类推荐
  • 中国起名100法

    中国起名100法

    一个人的姓名,除了具有区别社会成员的身份符号作用之外,还有言志、抒情、寄托、兴思、描摹、纪实、艺术、审美等功能。人一出生,都各被赋予不同的名字。名字是人一生的财富,名字既是代表具体个人的一种符形标志,同时又是向周围传播信息的主要声音载体。当名字成为生命、生活的一部分时,其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总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名字的寓义,这就是名字对心理、对个人成长的积极的暗示。一个响亮优雅、有品味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发展。一个吉祥的名字,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婚姻、人缘、幸福都十分重要。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 《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

    本书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并借由《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的比较,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特点;本书还通过穷尽性统计,归纳出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此外,本书还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 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木乃伊的魔咒、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复活节岛上的巧合、地球禁区百慕大……一次次巧合,一次次令人毛骨悚然,惊叹不已。正因为它们的存在,引发我们的好奇,激发我们的大脑风暴,提升我们的文明进程。我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生活?每一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一个百慕大,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巧合,这些巧合让人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因为它们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和认知范围,可是它们却又真实的存在着。伽利略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要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探索那些未被认识的事物。”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热门推荐
  • 玫瑰漂

    玫瑰漂

    本作体裁为戏剧,以美式电影剧本为媒介,讲诉一名叫天竣的少年在与同伴们进行探险时,奇遇一株神奇的玫瑰,之后围绕其展开了许多故事……其中融入了魔幻、动作、音乐、爱情电影等元素,相信你能找到所喜欢的。本人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纪念在厦门海滩中救人而失踪的好友马洋洋。他作为90后新一代大学生,不仅在救人时体现其英勇无畏,而且平日的他也关爱同学、尊敬长辈,踏实能干。我觉得他的精神应得以宣扬。其次,本人也想为我们这一代传达一种呼声:渴望成长空间,对理想与真爱会不懈追求。最后,在现今浮躁充斥的年代,我希望人们能通过阅读精品来汲取涵养。只要每个人能静下心来,这个世界就将不再烦躁。
  • 月言无泪

    月言无泪

    一道圣旨,她无奈踏上和亲之路;一面悬崖,斩断她所有的过去。为了爱情,她含泪背离家国,情根深种,换来的却是国破家仇之恨。爱她之人,皆不得好死;她爱之人,竟是幕后黑手。一场战争,他败北回国;一场和亲,心之所想。嗜血阴狠冷漠无情是他的标志,步步为营得到了天下,最后却丢失了心。
  • 斩落天穹

    斩落天穹

    这片大陆的阳光很温暖。这片大陆很残酷。这片大陆只以强者为尊。他曾经想过无心斗争,因为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但是他最后改变的想法。他要斩落这片天穹,他要让世人都臣服,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叫童无心。他很弱小。他很强大。
  • 送给自己的完美结局

    送给自己的完美结局

    一个心里有障碍的男生,通过一把雨伞,从而认识了各式各样的人或物,最终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 异世之至尊佣兵

    异世之至尊佣兵

    佣兵主宰世界、魔法达到巅峰,却遇空间错位,引异域虫族降临,短暂的和平之后,大陆战争再起……。杀神白起意外穿越,曾经站在世界之巅的白起,又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他将如何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生存。是卑躬屈膝?还是叱咤风云?名为杀神,岂会任人宰割,执手之剑,血染异界,谁与争锋!新人新手上传,希望能有读者的支持,如果您觉得本书还过的去,请帮忙收藏下。如果您还有剩余的推荐票,也希望能够支持下本书。您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 我本风仙

    我本风仙

    我本一代风仙之帝论修为,论道行,论法术,放眼天下,无一敌手!但我却终究还是敌不过天道…一生都不能去爱我所爱之人,一生都不能去做我想做之事…只因我是天之子,就应该被这无形的天之牢笼,一条条规则所束缚吗?不!我本风仙,风本自由!我要寻找真正的大自由道,以我的大自由道,解开天的束缚!!!
  • 主神好丑

    主神好丑

    主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李斯:“不就是加载地图,拉人进来玩,然后拼命挂机嘛。”我字好丑(主神):其实你被我蒙在鼓里了,别担心,我会告诉你的,还会让你体现的。
  • 邪王独宠:王妃很强势

    邪王独宠:王妃很强势

    她偷走了他的钱财,最后亦偷走了他的心,而他宠她入骨,宁愿为她负尽天下人,他对她说:“如若你不出现我会孤独终老。”她亦是对他温柔回眸:“繁花三千,我亦是逃不出你亲手写下的劫。”
  • 回原道

    回原道

    穿越了?不!那是轮回注定的宿命转折!一个俗世少年不经意间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他面前的是条永远也回不到原点的漫漫长路。龙腾凤舞,群雄逐鹿,带你走进另一个真实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洪荒。力求尊重历史重现传说时代恢弘壮阔的背景和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