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2000000033

第33章 茶与圣(7)

陆羽进入院中,内有三室,一是云房,一是书房,另一间乃是客房,里面布置甚为高雅,长几上排列着黄菊盆景。在另一边的桌上已备妥素餐,桌旁小几上放置着茶罐茶具以及红泥小火炉一只。

陆羽被皎然迎人客房坐定,见到沙弥正生火煮茶。忽然陆羽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连忙叫沙弥停手,准备自己煮茶。

皎然笑道:“也好,贫僧正想品饮陆山人亲自烹煮的香茗。”

陆羽听了大喜,随即卷起双袖,伸手取了几上的茶罐,揭开了盖,嗅了一嗅,道:“好茶!”接着他又把另一罐的茶也嗅了,点点头,把罐放回原处,又接着嗅了第三罐里的茶叶,道:“好极,这是贡茶。”至于水,陆羽决定用自己从庐山带来的泉水。

这时,沙弥已经燃旺了炉火,陆羽先将火候调整了一下。皎然在旁观看,一言不发。

皎然看到陆羽把刚才所嗅过的三种茶叶,各取了或多或少的数量,放入另一茶具里,把它们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一边注水入壶,置于炉上之后,就洗清了茶盅待用,一边俯察炉内火候的程度,同时侧耳倾听壶中之水的动静。

过了一会,陆羽将茶具内的混合茶叶,全部倒入炉上的壶中,以竹筷去拌调了数下,盖上了壶,又静听壶内沸水的声音。以及观察从壶口喷出带着茶香的水蒸气。

须臾,蟹眼过后鱼眼,陆羽道:“茶熟了。”说着,他拎起了壶,注茶于盅。

皎然欣然道:“色香上臻,但不知茶味如何?”说完了,也不顾热盅烫手,连忙捧来试饮,啜了一口,赞道:“好,好味,好极了!果然陆山人煮茶不同凡响。拼茶合煮,前所未闻,今日贫僧大开眼界了。”他一边称赞,一边又缓慢地品饮了三口,对陆羽煮茶的独到有了亲身的感受。

于是皎然请陆羽入席,沙弥捧来了各式热气腾腾的甜点烧饼、酥饼、面食、蒸糕等,以茶代酒,二人开怀吃喝,又畅谈茶事、诗词、书法、琴谱,兴趣非常浓厚,越谈越有劲道。关于书法,陆羽写得一手好字,精通各派渊流字法,有关大篆、籀文、小篆、八书、隶书、行书、飞白、草书等等,以及历代书法家,例如:李斯、蔡邕、张芝钟、王羲之、欧阳询、郑广文、张旭、僧怀素和颜真卿等,他虽是口吃,但讲起话来却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陆羽评论道:“僧怀素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漉,其书法如夏云因风变化,而见奇峰叠出,可谓草书之渊妙。”

他又分析:“徐吏部不授右军;颜太保授右军笔法,而点书不似右军,何也?有博论君子曰:盖以徐得右军皮胃眼鼻也,所以似之,颜得右军筋骨心肺,所以不似也。”皎然以陆羽的评语为确论。

讲到琴,则皎然精于此道,造诣极高。为了助兴,他起身洗手,又点燃了一柱清香,走近琴几坐稳,收心凝神,抚弦而奏。

陆羽正襟危坐,犹如老僧人定,闭目专心静听,只听得琴声铮铮,奏出春时“离鸿、去雁”的清微之音,绕绕不绝于漂渺的香烟之间,使人心旷神怡,飘飘然如羽化而登仙,又好像身随鸿雁起飞,翱翔于宵汉之际。

一曲既终,陆羽睁开眼睛,击节赞赏不已,接着问道:“上人!离鸿、去雁乃是由古代四时之乐中的春歌所变化而成的新声,但不知夏、秋、冬之曲又当如何,可得闻乎?”

皎然喜道:“善哉此问,足见知音,夏有焦泉、朱华、流金之调,秋有商飚、白云、落叶之曲;冬有凝河、沉云之操,皆为前代音乐家——师涓所造,以代古声,但只能发扬气律,承欢于片刻,但不足以配合风雅。贫僧今夜一时高兴,偶为陆山人奏曲助乐,只能出于我之手,入于君之耳,此后贫僧也决不重弹此调了。”他说着,推琴而起,归坐原位,替陆羽斟茶,相对而饮。

当时陆羽心里微微一惊,觉得皎然今晚奏出离鸿、去雁之谱,甚为奇怪,难道对方已经预知本山人——陆鸿渐即将离他而去吗?不过,这事陆羽只好闷在心里,不便启齿询问,随即将话题转到古琴,于是又问道:“上人的那面古琴,屡发清响,余音绕梁,久久不绝,必非凡物无疑,可否见告?”

皎然呷了一口茶,微笑道:“陆山人不但知音,而且见识玄博,眼光独到,令人佩服。此琴乃是隋文帝之手,蜀王杨秀所造,当时共有千面之多,散在人间。经过历代多年,屡逢天灾兵祸,千面之琴,至今幸存者,不过两面而已。贫僧有幸,竟占其一,但身外之物,虽稀而不足为贵,陆山入以为如何?”

陆羽欣然道:“大师真是世外高入,才能有此高见,使后辈非常佩服。”

陆羽二人的说话都是出于肺腑,非常诚恳,毫无互相揄扬之意,这是双方都很了解的。

这时皎然诗兴勃发,对着长几上欣欣向荣的黄菊看了一眼,随即口占道: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陆羽听了,连忙替皎然斟了一盅茶,以助诗兴,接着道:“大师德高望重,正与家师积公一样,那就是我见到大师,犹如见到了家师。大师敬佛爱诗,山人爱诗嗜茶,我等各为所好,殊途同归。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今夜的盛餐就算是大师给山人饯行吧!不过,后会有期,将来重逢之日正多,他时有便,到祈佛踪驾降苕溪是幸。”

皎然似乎早已知道陆羽去意甚坚,所以他听了陆羽的话,也不挽留,因为他很理解对方的心情,这次欢叙的情况是陆羽过去所少有,心里非常高兴。他在本寺叨扰多日,于是向皎然道谢后,随即告别回房。

次日,陆羽起程,皎然亲自送到山门,看着陆羽牵驴下山而去。

陆羽经过了一段流浪生活,虽然身体辛苦,但心情却很愉快。因为他每到一州,都能看到世俗的许多动态,增加见识和阅历;每到一县,能够结交或多或少的朋友,借以互相切磋文艺,取人之所长而补己之不足;每逢一山一水,就能采到不计其数的茶泉标本。他是无一时而不学习,无一事而不记录,无一处而不考察,尤其是对于茶泉,不但要亲历其境,而且非寻根探源不可。这种对人、地、事、物的研究精神和毅力,决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

陆羽到了苕溪,觉得这里溪水清洌,流经吴兴而入太湖,风景优美,清静幽雅,人性谦和,物产丰富,堪称鱼米之乡。因此,他动极思静,决定要在此处卜居隐栖,准备建立草堂,安享平安而稳定的生活。

这时,他结识了一位高士,姓张名志和,字子同,二人志趣相投,性情亦合,双方过从甚密,而陆羽先后在张志和与绍兴太守鲍防的家里寄食。

志和,婺州金华人,(一说会稽人),年十六,擢明经,会作“策文”献呈唐帝肃宗,颇受赏识,命侍诏翰林,官援左金吾衙、录事参军。后以亲既丧,不复出仕,居江湖间,每垂钓不设饵,好比姜子牙以直钩钓鱼,而志不在鱼,自称烟波钓徒,性高过,不拘捡,善书山水,尝撰择鱼歌,唐帝宪宗欲求其歌,但不能致之。

有一天,陆羽对志和说:“请问你和哪些人往来呢?”

志和答道:“我以太虚为室,明月为灯,与四海诸公共处,从不离开他们,你何必问我和哪些人往来?”

唐肃宗赏赐高士玄真予张志和及奴婢各一人,玄真配为夫妇,名为渔童樵青。人问其故,答曰:渔童使奉钓收纶,芦中鼓世,樵青使兰新桂,竹裹烹茶。

他著有《玄真子》十卷,又著《太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

李德裕称志和“隐而有名,愿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由此可知其品格的高尚。

上元元年冬季(公元七六零年),陆羽的苕溪草堂落成。他便入新居,茅舍竹篱,院前有菜地,亦可种地,屋后有茶圃,也可种菜,四周花木成荫,环境幽静,风景宜人。邻翁介绍一个童役,为陆羽洗扫庭院,治膳烧水以及清理杂务。草堂之内,有寝室、书房、客厅和厨房,家具虽然简单,但布置整齐,经济实用。壁间装订木架,以便安置茶叶、茶具,以及茶泉的标本等物。他忙碌了几天,才把屋内和院中整理得七舒八齐。井井有条之后,心里觉得非常满意,就开始闭门自修,著述文章,烹茶娱乐,优游自适,犹如世外高人。因此,他自号桑宁翁,沧浪子,又叫竟陵子,以示不忘自己的出身之乡——竟陵。

苕溪草堂落成,陆羽终于有了一个安身的居所。然而,陆羽在探研茶泉之道,撰拟大著之余,目睹国事是非,群逆叛乱,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遣散的景象,心中十分悲愤,特作“天之未明赋”以记当时的心境。赋曰:“此年何日—,会阳无别,今夕何夕长此更深!天机何在,曷不引吭?上苍何故,如此混沌?苍穹一何怨兮,东君失常既日失常兮,歇不见宵汉斗柄?乃风伯常逍遥九垓,未扫冻云,由是日月蒙蔽,星汉沉沦,夜袅肆虐,豺狼横行,磨牙吮血,残害生灵。大道由兹潜象,周天因经匿形。今明得作著,聪者闭听,吟者吞声,歌者寒噤。健者临谷而不觉,赢者处蛇而无惊。徒知一已,不知万物,已不见已如梦魔缠身。尤何至殷,悲何至极,惟天之未明!”

不久,那头在旅途一直与陆羽相依为命,视作同伴的白驴,突然食欲不振,日渐消瘦,寂然闭目,倒地不起。这使陆羽心里非常难过,如丧亲人,因它多年以来,跟随自己经历不少地方,跋涉无数山怜。于是他就在草堂旁边的空地上,怅然把它妥为埋葬,并加以厚土,立碑“忠仆白驴之墓”,以留纪念。

当然,际羽并不孤独僻居,更不与世隔绝,因他常有当地的文人儒者,和茶癖雅士,共同吕茗欢聚,其中尤以诗僧皎然更为意趣相投,往往赋诗酬答,过从密切,称为忘年之交。

陆羽在空闲的时候,除了写文章之外,主要是整理茶事的记录,准备著述《茶经》,埋头苦干,一定要把这部书早日完成。

入宫试茶交友赋诗

许多茶商为了招徕茶叶的生意,把陆羽的地位捧得很高。他们想出一种宣传的办法,用木料雕成陆羽的偶像,供奉在店铺里,并尊称他为茶神。每逢做大交易的日子,他们就用香烛供奉在陆羽偶像的前面拜祭,并以上等的茶叶作为供品,而供具也用最精致的瓷料制成。假如交易未能成功,茶商就用水向陆羽木像淋浇下去,这并非对陆羽的不敬,而是祛除晦气,招致好运,使茶神保佑生意兴隆。

茶具制作工人为了争取业务,就做出瓷质的茶神陆羽偶像,茶商茶贩都抢着去卖这种产品,作为免费赠送买茶顾客的礼物。例如买茶十包,赠送一个茶神陆羽的瓷像,以宣传茶道和推广生意。

制造陆羽瓷偶的人,最初是巩县的陶者,凡买十几只茶具的顾客,便赠送一个陆羽瓷偶,生意甚为发达,于是各地的茶商也都看样学样,出售茶叶亦以此物作为赠品。

唐代茶商非常之多,他们从产茶区买得茶叶,再贩运到都市里去销售,来往时间很长,赚了钱之后就到平康里作乐,甚至讨了一个妓女来作妻。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年浮梁买茶去”可以为证。

唐太和中复州有一老僧,年已七十,自称是陆羽的弟子。他常唱这样的歌:

“不羡黄金屋,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壶。惟羡西江水,曾问竟陵城下来。”这首歌虽然没有指出陆羽,但人们都明白它是称颂陆羽。因此,有人盘问那个老僧道:“你年龄这样高,又是个僧人,怎会做陆羽的弟子?”

那老僧答道:“陆羽并非老衲的佛门师父,但老衲只不过是他饮茶的弟子而已”。接着他又说:“老衲的茶道都是向陆羽学来的。”

由此可见,那时候的人们都非常尊敬陆羽。

唐代饮茶之风大盛,不但在各地民间百姓都喜欢饮茶,而且官府应酬交际亦无不先以茶敬客。后来朝廷竟然主张在京师热闹的地方设茶市,甚至皇宫里也要举行试茶盛典,作为提倡。当时,全国各州县的官府早已得悉京师开设茶市,皇帝推行试茶,所以纷纷把本府所属的茶区名产进贡,赶紧运送长安,水陆并进,以应皇家的急需,后来官方贡茶就成为常例。

那时复州龙盖寺的住持积公大师适在京讲经说法,与当时多位高僧精研佛道。众所周知,僧人修身养性,诵经崇佛,晨钟暮鼓,勤习功课,往往依靠茶力,驱除睡魔,才能恢复精神,继续静修。所以众僧对于煮茶之道,都极为重视,而尤以积公大师最为突出,于是众望所归,他被召人宫试茶。

在皇帝引领下,试茶于宫中,乃是古所未有,历史上尚属创举,也可说是破天荒的新奇盛事,所以场面宏大。当时许多精于烹茶的茶师,都蒙宠应召,群集殿中,准备大显身手,烹煮各产区的名茶,无不希望自己煮的茶能够博得首选,以便夺取荣誉,而受重赏。

试茶首日,众茶师各自施展浑身解数,烹煎名茶,以供积公大师和其他有身份的试茶正使品评。他们都是嗜茶如命,包括高僧和士大夫在内,担任试品茶味。经过粗粗饮、细细品,别的试茶者已评完等级,最后群推积公为总评判。

积公站立起来,摇头道:

“各位茶师的茶,其味有的不佳,有和尚称可口,但总没有像陆羽煮的茶好饮。贫僧这样讲,你们各位茶师不会生气吧!”

众茶师原抱满心希望,个个翘首静听这个老和尚的评语。

不料积公的评语却引起了在座的众茶师的反感,连皇帝对他的话也句句听不顺耳,而且心里大大地不以为然。

众茶师之中有暗骂:“陆羽是什么东西,而这老贱秃却对他狂言吹捧。”有几个是御厨里的烹茶高手,听了那老僧的话非常愤怒,心想群起而攻之,但这是什么场合,他们只得忍住火气,敢怒而不敢言,耐性等待事态的发展。

皇帝心里也不服积公的评语,但他颇有修养,能够控制局面,于是下旨道:“今日试茶到此为止,择吉日再试,日期另行通知。”

这次试茶,终于不欢而散。

皇帝乃有心人也,他秘密发出圣谕,火速征召陆羽来京,这事在暗中进行,不许任何局外人知道此举动。

各州县的官府接到皇命,哪敢懈怠,立即到处查问陆羽的下落,但遍寻不获。

那时,陆羽正在僻地茶区考察茶事,消息不灵,不及闻风而去。后来他听说,皇家举行试茶盛事,心中大喜,连忙兼程赶往,一路上不觉疲劳,风尘仆仆,辗转来到京城。

皇帝得到密报,说陆羽已到京师,心中大喜,立即命令亲信宦官把陆羽安顿至妥处,与外人隔绝,并暗中告知如此这般的措施,一边下旨,次日举行第二次试茶。

到了这天,众茶师都在偏殿集合,宦官隐掩了陆羽的身份,把他混入众茶师群中,进行煮茶。因此,他们都不知道陆羽也在其内,即使有人知道,也认不出谁是陆羽,何况各人都忙于煮茶,哪里还有工夫去管闲事呢。

另一方面,在大殿正厅,皇帝召集群臣以及许多试茶正使,包括积公大师在内,耐心等待偏殿里众茶师煮出茶来,以便品评。这次试茶的场面要比上一次更为隆重。

不久,茶来了,约计百杯之多,放在长案上,每杯都有暗号,这暗号只有皇帝和局内人知道。

这时,众试茶正使个个跃跃欲试茶味,因为谁能评得茶味第一的正使,也有赏赐。可是他们的行动都为皇帝所阻止。

只听皇帝道:“今日试茶,不必动用众口,只由总正使积公大师单独品评。”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惊讶,面面相视。

积公听了,不动声色,只是缓慢地起身,行路不紧不慢,态度从容不迫。走到长案前面站定,伸手拿起茶杯,啜了一口,略作品试,就把口中的余茶吐在案旁的空桶里,然后再将手中的杯子放还原处。他这样一杯杯地品试下去,直到案上的茶全部试完为止,最后他选出了其中三杯,说道:“这三杯茶味相同,好像和陆羽所煮的茶味一样,应列首选。”

皇帝不相信积公的话,连忙赶前察看,杯底的暗号果然都是陆羽的。同时他也把那三杯各饮一口,觉得其味醇郁可口,香入心脾,确是不同凡响。于是他对积公大为钦佩,心中暗想道:“怪不得积公非陆羽的茶不饮。”

当时,他吩咐传陆羽进来。

同类推荐
  •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本书介绍了北京城市发展史、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史、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地区保护、建设、管理的成效。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国学文化常识

    国学文化常识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本书按照《四库全书》的分发,重点介绍了经、史、子、集四部的经典国学著作,选编了其中部分章节内容,并附有译文。
  • 读懂日本:菊与刀

    读懂日本:菊与刀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并且深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人双重性格产生的根源。全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热门推荐
  • 那时那地那些人

    那时那地那些人

    双生兄弟的悲欢离合,家仇未报,国难来临,家仇国恨,兄弟同心,保家卫国。
  • 大鸟

    大鸟

    赵光鸣小说里显示出的纯熟,分寸把握的得当,结局的处理,语言的地道和优美,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的准确,都是超乎寻常的,第一流的,读了,只想让人由衷地赞美。
  • 血泪天使

    血泪天使

    坠落的天使却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女王。恶魔也不敢与她作对,但却逃不过爱的束缚。
  • 千玺,我陪你一辈子

    千玺,我陪你一辈子

    小说写了一个名叫任婷婷的女孩,从小一直暗恋TFBOYS中的易烊千玺。妈妈告诉她,她的偶像是自己儿时的玩伴,相当于青梅竹马。同样,自己一直喜欢的王源和王俊凯小时候也与她玩过。虽然关系很好,但她一直爱着千玺,她最终会和千玺在一起吗?
  • 遣离怨

    遣离怨

    乖僻皇帝,弃爱杀后,此生,再无相见之时。真假怀孕,青楼脱身,再见二货,我为兄你为弟。有些东西,曾经的你将它埋葬了,不是你去挖掘,就找的回来的,即使挖地三尺,不见了就是不见了。曾经的你不要这份感情,现在的你想要,她也不给。衣破可缝,心碎怎补?
  • 《cf之生化时代》

    《cf之生化时代》

    潜伏与保卫的联盟,生化幽灵的世界,末日来临的时代。一次意外,主角无意中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类似cf的生化模式。在这个幽灵遍布的时代,谁来拯救人类?人类该如何反击?请进入——cf之生化时代
  • 来世定会成为夫夫

    来世定会成为夫夫

    轮回千年,我只为等你!我在这里尘世间以游荡了千年,为了你,我大闹三途川!私倒孟婆汤!为了你,我被地府追赶整整上千年!天地不容我,我只会找你!还记得昔日你和我在昆仑山见的那些美景吗?你说过,若有来世,我们定会像女娲与伏羲一样结为夫夫!这人世间早已物是人非,倘若这一世,若再找不到你,我便真的要灰飞烟灭,我好不甘心啊!禅和等我,我来了!
  • 穹阙纪

    穹阙纪

    穹阙不在天上,命井皆敛心中,星空就在脚下。道人问道忘川只为寻找步临彼岸的芒光。天启年间,中土隐裂,三灵长各拥其政,神朝、众道风雨摇曳。一位不及舞象的少年没入红尘,只为寻觅一丝希望,苟求逆命的道业,为因果也为难判的夙命,于是开启了逆杵天道的无悔征程。
  • 猎神之奇迹时代

    猎神之奇迹时代

    起始大陆,一个拥有着科技和力量的世界。在这片旷阔无垠的大陆上,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掌握着神秘而未知的可怕力量!!他们拥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他们手持着杀人无罪的特权!!这片大陆的人们,称之他们为——猎人!!古童,一个立誓要成为最强猎人的少年,带着四名队友踏上最强之路的故事!!
  • 嫡女妖妃:妖孽王爷宠无边

    嫡女妖妃:妖孽王爷宠无边

    她,王牌特工,一朝穿越。什么?我软弱无能?继母陷害,庶妹抢婚,渣男出轨?看她如何卷土重来,化身凤凰亮瞎你们的狗眼。欺负本姑娘的,一个都不放过。无意中解了某王爷的毒,可是,这个冷酷王爷为何脸皮这么厚。“你喜欢我哪里,本小姐改!”“什么!喜欢我不喜欢你?”那本姑娘决定改成喜欢你了。只是……“报,王爷,苏公子在前面等王妃去游玩。”“那我们走后门。”“再报,邻国太子在后门守着。”于是某王爷爆发了,“传令下去,本王要在王妃房里七天七夜不出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