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序(4)序文。为陆羽《茶经》撰写的序。明代鲁彭(生卒年未详)作。近600字。因监察御史柯乔来荆西道任职后,在天门县修陆羽茶井,在井旁又建茶亭,并命刻《茶经》存于龙益寺内,故作者为这次刻印的《茶经》写序。序文主要对陆羽及其《茶经》作了较高的评价:“夫茶之为经,要矣。行于世,脍炙千古。乃今见之《百川学海》中。兹复制者,便览耳。刻之竟陵者,表羽之为竟陵人也。”“向使羽就文学、太祝之召,谁谓其事不伊且稷也?而卒以不仕,何哉?古人有自谓‘不堪流俗、非薄汤武’者,羽之意其亦以是乎?厥后茗饮之风行于中外,面回纥亦以马易茶,由宋迄今,大为边助。则羽之功,固在万世,仕不仕,奚足论也!”
《茶经》序(5)序文。为陆羽《茶经》撰写的序。明代陈文烛(生卒年未详)作。全文为:“先通奉公论吾沔人物,首陆鸿渐,盖有味乎《茶经》也。夫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见《神农食经》。而昙济道人与子尚设茗八公山中,以为甘露,是茶用于古,羽神面明之耳。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稷树艺五谷而天下知食,羽辨水煮茗而天下知饮。羽之功不在稷下,虽与稷并祀可也。及读《自传》,清清泠泠起四座,所著《君臣契》等书不行于世,岂自悲遇不稷若哉!窃谓稷、陆羽,易地则皆然。昔之刻《茶经》、作郡志都,岂未见兹篇耶?今刻于经首,次《六羡歌》,则羽之品流概见矣。玉山和阵孺善书法,书《茶经》刻焉。王孙贞吉绘茶具。较之者,余与郭次甫结。夏,金山寺饮中泠第一泉。”序文高度评价了陆羽及其《茶经》,载录了此次印《茶经》的书写、绘图、校对等人员及时间、地点等。
《茶经》序(6)序文。为陆羽《茶经》撰写的序。明代徐同气(生卒年未详)作。全文为:“余曾以屈、陆二子之书付诸梓,而毁于燹。计再有事,而屈郡人、陆里人也,故先锲《茶经》。客曰:‘子之于《茶经》奚取?’曰:“取其文而已。陆子之文奥质离:有似《货殖传》者,有似《考工记》者,有似《周王传》者,有似《山海》、《方舆》诸记者。其简而赅,则《檀弓》也;其辨而纤,则《尔雅》也,亦似之而已。如是以为文,而能无取乎?’客曰:‘其文遂可以为经乎?’曰:‘经者以言乎其常也。水以源之竭而变,泉以土脉之甘涩而家,瓷以壤之脆坚、焰之浮烬而变,器已时代之刓削、事工之巧利而变。其骘为经者,亦以其文而已。’客曰:‘陆子之文,如《君臣契》、《源解》、《南北人物志》及《四悲歌》、《天之未明赋》诸书,而蔽之以《茶经》,何哉?’曰:‘诸书或多感愤,列之经传犹有冠、伧父气。《茶经》则杂于方技,迫于物理,肆而不厌,傲而忤,陆子终古以此显,足矣。’客曰:‘引经为绳茶,可乎?’曰:‘凡经者,可例百世,而不可绳一时者也。孔子作《春秋》,七十子惟口授传其旨,故《经》曰,茶之臧否,存之口诀,则书之所载,犹其粗者也,抑取其文而已。’客曰:‘文则美矣,何取乎茶乎?’曰:‘茶何所不取乎?神农取其悦志,周公取其解醒,华佗取其益意,壶居士取其羽化,巴东人取其不眠,而不可概于经也。陆子之经,陆子之文也。”’该序撰写比较别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赞美陆羽及其《茶经》。序文认为,《茶经》之深奥、朴实、奇物,有似《货殖列传》等名作。其言简意赅,像《礼记》中的《檀弓》。其明辨细密,又像《尔雅》。《茶经》是陆羽奉献给读者的经典美文。
《茶经》序(7)序文。为陆羽《茶经》撰写的序。清代曾元迈(生卒年未详)作。约计600字。因王子闲要重刻《茶经》,故请作者撰此序。序中对陆羽及其《茶经》评价很高,认为陆羽之功不下于后稷:“吊季疵(陆羽)当年,披阅其所著《茶经》,穆然想见其为人。昔人谓其功不稷下,其信然与。”后稷为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美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之。欲弃之不养,故名弃。舜时为稷官,主管农事,教民开始耕种粮食作物。而陆羽借《茶经》推广茶之种植采制等,也有着首倡之功。
《茶经》序(8)序文。为陆羽《茶经》撰写的序。民国僧常乐(生卒年未详)作。该序作者系湖北天门西塔寺住持,他通过与一位老翁对“荼”、“茶”的议论后,萌发了刻印《茶经》的念头。于是作者亲自校对、写序,付诸石印;时在去道光辛巳(公元1821年)九十九年,即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
陆文学传跋尾跋。北宋欧阳修作。见《集古录跋尾·唐陆文学传》。全文为:“唐陆文学传。咸通十五年。右陆文学传,鸿渐自撰。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而后世言茶者,必本陆鸿渐,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至今俚俗卖茶肆中,尝置一瓷偶人于灶侧,云此号陆鸿渐。鸿渐以茶自名于世久矣,考其传,著书颇多,曰:《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古梦》三卷。其多如此,岂止《茶经》而已哉!然其他书皆不传。右集本。”文中指明陆文学传系陆羽自传,赞扬“后世言茶者,必本陆鸿渐,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并对陆羽其他著作一一列目。
赋
赋赋体。晋代杜育(?~311年)作。全文为:“灵山唯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旧。厥生荈草,弥谷被冈。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宵降。月唯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拣,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烨若春敷。”赋中客观地铺叙茶的生长、采摘和煮饮的情景。灵山唯岳谓高大的灵山,疑指陕西岐山,变称“凤凰山”。瞻,看。,卷阿,地名,据《岐山县志》,卷阿在县西北二十里,岐山之麓。警荈草,茶树。赋中说到,遍山都是茶树,享受着肥沃土壤的滋润。晚上甜美的露水降落在茶树上。初秋,农事稍有空闲,于是邀了许多人,到山上去采茶。煎茶的水是汲取流入岷江的很清洁的水,煎茶用的陶器产自东瓯,即越州(今绍兴等地)。饮茶的盛器用匏,采用公刘式的饮用方式。公刘,古代周族领袖,传为后稷的曾孙,夏代末年率周族迁居到豳(bīn宾,今陕西彬县东北),观察地形水利,开垦种植,安定居处。茶煎好了,煎茶的沫饽沉浮,像耀眼的白雪,灿烂得像欣欣向荣的春天草木。
茶赋(1)赋体。唐代顾况作。此赋为短章小制,仅二百余字,全文为:“稽天地之不平兮,兰何为兮早秀,菊何为兮迟荣?皇天既孕此灵物兮,厚地复糅之而萌。惜下国之偏多,嗟上林之不生。至如罗玳筵、展瑶席,凝藻思、开灵液,赐名臣、留上客、谷莺啭、宫女颦,泛浓华、濑芒津,出恒品、先众珍,君门九重、圣寿万春:此茶上达于天子也。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错寐。杏树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乘槎海上来,飞锡云中至:此茶下被于幽人也。《雅》曰:“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可怜翠涧阴,中有碧泉流。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轻烟细沫霭然浮,爽气淡淡雨秋。梦里还钱,怀中赠橘,虽神秘而焉求。”该赋开篇赞叹造化孕育茶这一“灵物”,结尾婉曲地抒发了自己隐逸山林、宁静淡泊的思想情怀。层次清晰,结构完整。
茶赋(2)赋体。北宋吴淑(947~1002年)作。全文为:“夫其涤烦疗竭,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有渠江薄片,西山白露;云垂绿柳,香浮碧乳;挹此霜华,却兹烦暑;清文既传于杜育,精思变闻于陆羽。若夫撷此皋卢,烹兹苦荼;桐君这录尤重,仙人之掌难逾;豫章之嘉甘露,玉肃之贪酪奴;待枪旗而采摘,对鼎以吹嘘,则有疗彼斛瘕,困兹水厄;擢彼阴林,得于烂石。先火而造,乘雷以摘。吴主之爱韦曜,先沐殊恩;陆纳之待谢安,诚彰俭德。别有产于玉垒,造彼金沙;三等为号,五出成花;旱春之来宾化,横纹之出阳坡;复闻湖含膏之作,龙安骑火之名;柏岩兮鹤岭,鸠坑兮风亭;嘉雀舌为纤嫩,玩蝉翼之轻盈;冬芽早秀,麦颗先成;或重西园之价,或侔团月之形;并明日面益思,岂瘠气而侵精。又有蜀冈牛岭,洪雅鸟程;碧涧纪号,紫笋为称;陟仙岩而花坠,服丹丘而翼生。至于飞自狱中,煎于竹里;效在不眠,功存悦志;或言诗为报,或以钱见遗。复云叶如栀子,花若蔷薇;轻飙浮云之美,霜笴竹箨之差;唯芳茗之为用,益饮食之所资。”该赋铺陈讲述了诸多名茶及茶的典故,并渲染了茶的功效三个方面。为了赋中文字结构和句子排列上的需要,这三者又前后穿插进行描述,行文流畅,语句优美。该赋列举了三十五种名茶(包括茶名):渠江薄片、西山白露、长兴的研膏紫笋(云垂绿脚)、举岩茶(季浮碧乳)、皋卢、苦荼、仙人掌茶、火前茶(先火而造)、枪旗、玉垒关外宝唐山茶、顾渚紫笋茶、惊雷荚、萱草蒂、紫茸香(三等为号)、五花茶、宾化茶、横纹阳坡茶、湖含膏、龙安骑火茶、柏岩茶、鹤岭茶、鸠坑茶、风亭茶、雀舌、蝉翼、麦颗、冬芽、饼茶(团月之形)、蜀冈茶、牛岭茶、洪雅茶、温山御荈(鸟程)、碧涧茶、紫笋茶、仙崖石花。又列举了十六则典故:杜育《荈赋》、陆羽《茶经》、《桐君录》、黄庭坚赞双井茶、酪奴、左思《娇女诗》、斛瘕、水厄、乘雷以摘、密赐茶荈代酒、陆纳杖俶、丹丘子、飞自狱中、煎于竹里、言诗为报、以钱见遗,并从九个方面赞颂了茶的功效。
南有嘉赋赋体。北宋梅尧臣作。全文为:“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乃产嘉兮,嚣此众氓。土膏脉动兮雷始发声,万木之气未通兮,此已吐乎纤萌。一之日雀舌露,掇而制之以奉乎王庭。二之日鸟喙长,撷而焙之以备乎公卿。三之日枪旗耸,搴而炕之将求乎利赢。四之日嫩茎茂,团而范之来充乎赋狂。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取之由一叶而至一掬,输之苦百谷之赴巨溟。华夷蛮貊,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不时啜而不宁。所以小民冒险而竞粥,孰谓峻法之与严刑。呜呼!古者圣人为之丝枲怡而始民衣,播之禾麦牟菽粟而民不饥,畜之牛羊犬冢而甘脆不遗,调之辛酸咸苦而五味适宜,造之酒醴而燕飨之,树之果蔬而荐羞之,于兹可谓备矣。何彼茗无一胜焉,而竞进于今之时?抑非近世之人,体惰不勤,饱食粱肉,坐以生疾,藉以灵而消腑胃之宿陈。若然,则斯也不得不谓之无益于尔身,无功于尔民也哉。”赋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茶农的体恤之情,言茶农把春季的头批茶送给王廷,二批茶送给了公卿,三批茶可用来自利,四批茶又要充征赋税,茶季里直忙得“女废蚕织,男废农耕”。百姓们为了生存,冒着私卖茶叶要课以峻法严刑的危险竞相卖茶。这些万民辛苦制得的精品茶,竟然都送到那些“体惰不勤、饱食粱肉”者的口中。因为那些人必须用茶叶来帮助消化肚里的积食,所以这茶不能不说它无益于身、无功于民了!后两句点出茶叶功效,与题目“嘉”二字相合。
煎茶赋茶赋。北宋黄庭坚作。全文为:“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浩浩乎如春空之行白云。宾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浑。苦口利病,解胶涤昏。未尝一日不放箸而策茗碗之勋者也。予尝为嗣直瀹,因录其涤烦破睡之功,为之甲乙。建溪如割,双井如挞,日铸如,其余苦则辛螫,甘则底滞,呕酸寒胃,令人失眠,亦未足与议。或曰:‘无甚高论,敢问其次。’涪翁曰:‘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洙,泸川之纳溪梅岭。夷陵之压砖,临邛之火井。不得已而去于三,则六者亦可酌兔褐之瓯,瀹鱼眼之鼎者也。’或者又曰:‘寒中瘠气,莫甚于茶。或济于盐,勾贼破家。滑窍走水,又况鸡苏之与胡麻。’涪翁于是酌岐雷之醪醴,参伊圣之汤液,斫附子如博投,以熬葛仙之垩。去藙而用盐,去橘而用姜,不夺味,而佐以草石之良。所以固太仓而坚作强。于是有胡桃松实,奄摩鸭脚。毂贺蘼芜,水苏甘菊。即加臭味,亦厚宾客。前四后四,各用其一。少则美,多则恶。发挥其精神,又益于咀嚼。盖大匠无可弃之材,太平非一士之略。厥初贪味隽永,速化汤饼,乃至中夜,不眠耿耿。既作温剂,殊可屡歃,如以六经,济三尺法。虽有除治,与人安乐。宾至则煎,去则就榻。不游轩后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胡蝶。”该赋把当时的九种主要名茶,以“涤烦破睡”的功效,分为甲乙两类:甲类为建溪、双井、日铸;乙类为罗山、蒙顶、都濡高洙、纳溪梅岭、压砖、火井。赋中还提到,如果在茶叶中少量加入八物中的任何一物,则能增美茶叶。这八物为胡桃、松实、奄摩(即庵摩落迦果,又名余甘子)、鸭脚(银杏)、勃贺(薄荷)、蘼芜(为一种香草)、水苏(又名鸡苏)、甘菊。由茶事而至人事,“大匠无可弃之材,太平非一士之略”之类的议论,也就顺理成章。
颂、铭、檄
茶德颂散文小品。明代周履靖(生卒年未详)作。全文为:“有嗜茗友生,烹瀹不论朝夕,沸汤在须臾;汲泉与燎火,无暇蹑长衢。竹炉列牖,兽炭陈庐;卢仝应让,陆羽不知。堪贱羽觞酒觚,所贵碗茶壶;一瓯睡觉,二碗饭余。遇醉汉渴夫,山僧逸士,闻馨嗅味,欣然而喜。乃掀唇快饮,润喉嗽齿,诗肠濯起。友生咏句,而嘲其酒糟;我辈恶醪,啜其汤饮,犹胜啮糟。一吸怀畅,再吸思陶。心烦顷舒,神昏顿醒。喉能清爽而发高声,秘传煎烹瀹啜真形。始悟玉川之妙法,追鲁望之幽情。燃石鼎俨如翻浪,倾磁瓯叶泛如萍。虽拟《酒德颂》,不学古调咏螟蛉。”作者效西晋刘伶的《洒德颂》而写《茶德颂》,写嗜茗之趣,颂茶德之功,重在“悟玉川(指卢仝)之妙法,追鲁望(指陆龟蒙)之幽情”。长衢,长街。兽炭,将炭屑和水制成兽的形状。羽觞,酒杯;酒觞,盛酒器。啮糟,饮酒。古调咏螟蛉,指《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常捕螟蛉喂它的幼虫,古人误以为蜾赢是养螟蛉子为己子,后因以螟蛉为养子的代称。《酒德颂》末句云:“二豪侍侧,焉如蜾赢之与螟蛉。”而此处《茶德颂》明白表示,不学古诗的调子去歌咏螟蛉。
茶夹铭铭文。明代李贽(1527~1602年)作。全文为:“唐古补阙毋煚著《代茶饮序》云:‘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耗精,终身之害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害则不为茶灾。’余读而笑曰:‘释滞消壅,清苦之益实多;瘠气耗精,情欲之害最大。获益则不谓茶力,自害则反谓茶殃。’吁,是恕己责人之论也。乃铭曰:‘我老无朋,朝夕唯汝;世间清苦,谁能及子?逐日子饭,不辨几钟;复夕子酌,不问几许。夙兴夜寐,我愿与事终始。子不姓汤,我不姓李。总之一味,清苦到底。’”作者针对唐代毋煚“茶力”、“一日之利暂佳”、“茶灾”、“终身之害斯大”的观点,鲜明指出这是“获益则不谓茶力,自害则反谓茶殃”,并高度赞赏茶的“清苦到底”,表示引为同道,“愿与事终始”。
瓷壶铭铭文地区。明代张岱(1597~1679年)撰。铭曰:“沐日浴月也其色泽,哥窑汉玉也其呼吸,青山白云也其饮食。”铭前有识语云:“山民于市儿手攫得一壶,款式高古。余把玩一载,始得铭之。”此铭收入《琅嬛文集》。
王二公徐氏家藏壶铭铭文。明代张岱(1597~1679年)撰。铭曰:“硗硗壳壳,其气不薄。”铭前有识语云:“山民收藏。肉眼视之,未免浇薄,而气厚质坚,盖如铁响。”此铭收入《琅嬛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