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32000000014

第14章 茶与习俗(1)

茶俗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而消长变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行业,茶俗的特点和内容也不同。因此,茶俗具有地域性、社会性、传承性、播布性和自发性,涉及社会的经济、政治、信仰、游艺等各个层面。茶俗名目繁多,从不同角度可划分出不同类别:以民族划分,每个民族大都有各具民族特色的茶俗。以地域划分,粗而言之,有南北不同;大而言之,可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中原五大板块;细而言之,每一板块又可分出若干茶俗区。以阶层划分,有宫廷茶俗、文士茶俗、僧道茶俗、世俗茶俗等。以时间划分,有古代茶俗、现代茶俗、当代茶俗等。以茶事内容划分,有茶叶生产习俗、茶业经营习俗、茶叶品饮习俗等。以茶俗文化分类,有日常饮茶、客来敬茶、岁时饮茶、婚恋用茶、祭祀供茶、茶馆文化、茶礼茶艺、其他茶规等。传统茶俗中多为有品位的风尚、礼俗,亦有当移易的鄙俗、陋俗。

以茶会友传统茶俗。即用茶招待友人,或是朋友聚会品茶清谈,以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唐宋以来,名人雅士常以茶与好友欢聚。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等曾在月夜啜茶,挚友抒怀,留下《五言月夜啜茶联句》。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与好友秦观等游惠山,以被誉为“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水煮茶。明代朱权主张托志释道,以茶会友,所著《茶谱》云:“凡鸾俦鹤侣,骚人羽客,皆能去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时俗。或会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净牖,乃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明代许次纾《茶疏》提倡饮茶者应为“佳客”,而冯可宾《蚧茶笺》将“主客不韵”作为“禁忌”。当代著名诗人柳亚子与毛泽东“饮茶粤海”,鲁迅常与好友上茶馆,周恩来、陈毅常陪外宾访茶乡、品龙井,均为“以茶会友”的佳话。

茶风出塞唐代饮茶风尚渐由南方向塞外西北各地的传播。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处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三茶六饭茶话俗语。形容待遇周到茶饭周全。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二回:“照顾你一个钱,也是养身父母,休说一日三茶六饭扶持着。”又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现在三茶六饭,金奴银婢的住在园里。”古时三茶六饭是形容生活富足,吃喝齐全之意。每天能享受到三遍茶、六餐饭。

茶会社会活动。①古时聚会饮茶,同时论佛谈玄,多在新茶开始采制之后举行。唐代武元衡《资圣贲法师晚青茶会》诗云:“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后来的茶话会,不限于佛门,但仍保持这种“饮”、“谈”的传统。②旧时商人在茶楼中边饮茶边商谈生意的聚会。各种行业的商人,一般都在固定的茶楼聚会。上海、宁波一带最盛。③社交性集会。因主要用茶水、果点招待宾客而得名。

茶话会以茶和茶点为媒介的社交活动。众人聚会,共享趣,同时进行各种问题的研究与探讨。系古代茶会的遗风。现今社交活动和座谈讨论常用这种方式。

阳羡茶会在阳羡茶区举行的名茶盛会。今江苏宜兴古称阳羡,所产“阳羡茶”为唐时贡茶。浙江长兴顾渚与阳羡交界,所产茶亦称“阳羡茶”,又称“顾渚紫笋茶”,亦为贡品。每岁入贡前,常州、湖州两太守都要到两州毗邻的顾渚山境会亭,邀请社会名流大办茶宴,品评贡茶质量,世称阳羡茶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云:“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太学生茶会流行于北宋太学生间的社交活动。北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一载:“太学生每路有茶会,轮日于讲堂集茶,无不毕至者,因以询问乡里消息。”

无我茶会茶艺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于中国台湾,后流传到韩国、日本等地。90年代在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福建武夷山市都举办过这种茶会。“无我”原为佛教语,谓世界上不存在实体的自我。提倡“无我”即要消灭人们的一切妄想,达到清净境界。“无我”也可作“忘我”、“无私”解释,茶会以“无我”命名,意在达到“德行修养至善”,提倡和平友好,以茶会友。无我茶会程序为:按照约定抽签入座,不分尊卑,一律席地而坐,围成一圈,自带茶具、茶叶、热水,人人泡茶,人人奉茶。每人泡茶四杯,各自向左边的三位茶侣各奉一杯,自留一杯,同时自己也得到右边茶侣三人的奉茶。这样各人喝四杯,大家都能品尝到各种茶的风味。连泡三次,奉送三次,然后各自收拾茶具,散会。茶会体现“和敬清寂”的境界,进行期间禁止讲话,一切举动相互配合默契。开始之前,可以相互联谊,留影纪念,互相观摩茶具、茶叶,尽情欣赏不同的风韵。

中甸茶会云南中甸地区藏族未婚青年自发举行的赛歌晚会。中甸藏语称茶会为“扎礼”,意为请喝酥油茶的聚会。一般在节日或农闲举行,参加者为未婚青年男女。聚集时,主人在火塘边备有酥油茶和糯米酒,边唱边喝。先唱寒暄歌,后唱情歌。双方连歌,接不上者为败。茶会上,交际语言委婉谦和,体现藏族人民谦逊好客的美德。通过茶会开展社交活动,引来幸福美满的婚姻。

茶宴亦称“汤社”、“宴”。用茶宴请、款待宾客。此风最早可溯及三国时代。《三国志·吴书·韦曜传》:“(孙)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韦)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至于宠衰,更见逼强,辄以为罪。”这是以茶代酒的发端。参见“以茶代酒”。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拜访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俶遂陈盛馔,珍馐毕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清白的操守)。’”这是史载的第一桌茶宴。主人以此标榜自己的清白操守。《晋书·桓温列传》:“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钉)盘(盘)茶果而已。”在崇尚豪奢的西晋,茶果宴成了吝啬的表现。“茶宴”一词则首见于南朝宋山谦之《吴兴统记》:“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唐代,茶宴被视为清雅风流。唐代钱起《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鲍君徽《东亭茶宴》:“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唐代李嘉祐《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风送王孙。”宋代,茶区扩大,制茶方法改进,饮茶方式创新,茶宴更加盛行。宋代祭京《太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宴记》、《延福宫曲宴记》都记有皇室宫廷茶宴盛况。宋徽宗赵佶曾设茶宴赏赐群臣,并“亲手注汤击拂”(蔡京《延福宫曲宴记》)。清代自乾隆朝起已成定规,一般于元旦后三日在重华宫举行茶宴。宴时,乾隆帝升宝座,群臣每二人一几,边饮茶,边看戏,并“仿柏梁体,命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制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清朝野史大观·茶宴》)。寺院饮茶之会,以“径山茶宴”最著名,还有明清时西藏佛教寺庙流传的“熬广茶”活动。径山寺禅院茶宴仪式,被日本僧侣带回后,逐渐演变成了日本的茶道。当代的茶宴又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常见的有吉庆茶宴,婚礼茶宴,聚会茶宴,采新茶宴等,是一种茶话会的形式。

饮茶二十四时宜品环境需求。明代许次纾《茶疏·饮时》谈及下列二十四种情况为适宜饮茶时间:“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棼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几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这也是时人认为饮茶的最佳心趣。

茶事三欲饮茶技艺。明代陈继儒《眉公杂著·太平清话》载:“采茶欲精,藏茶欲燥,烹茶欲洁。”即茶事三欲。又言饮茶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名施茶。”说明品茶的妙趣。

茶令茶会上所行的辞令,以助茶兴。由一人作令官,令在座者依令而行,失误者受罚。宋代王十朋《万季梁和诗留别再用前韵》云:“搜我肺肠茶著令。”自注:“予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

茶礼仪敬茶的礼节仪式。可分为宫廷茶仪、宗教茶仪、家庭茶仪、敬宾茶仪、婚礼茶仪等多种类型。宫廷茶仪常用于迎送使臣宾客、表彰庆典等,又称赐茶。所用茶具华贵,以金银制作;品茶讲究“精茶”,采用“真水”;茶仪注重身份贵贱,仪式森严。清代各级官府和官吏,或向属下索取,或向上层致送,奉献茶叶亦称茶仪。茶与道、佛等宗教活动结合形成宗教茶仪,两晋、南北朝时已很普遍。中国的饮茶与民间风习融合形成茶礼,常见于婚丧祭祀和社交应酬活动。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礼仪内容也有所差异。

清官茶制清代宫廷茶规。满族从东北入主中原,继承明代宫制,吸收汉族饮茶习俗,完善了清宫廷茶制。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修成《国朝宫史》一书,在“宫制”一章中,对御茶房作了定编定员:“御茶房:七品执首侍首领三名,八品侍监首领四名,太监四十五名。”皇帝和皇太后有各自的御茶房,皇子皇孙娶福晋后也设专用茶房。今故宫中可见御茶房故址。茶库里有各地进贡的名茶,茶类繁多,质量上乘。如浙江省须年交上等龙井茶28篓,每篓800包,每包2两。帝后茶饮用水考究,北京西郊玉泉山水既轻又清,专供御用。

御茶果宫廷茶礼。唐、宋时代帝王常赐予大臣茶与果品,以示恩宠。唐代白居易《谢恩赐茶果等状》:“赐茶果梨脯等。”《宋史·真宗纪》:“上召见隐士郑隐、李宁、赐茶果束帛。”清代高土奇《天禄识余·赐茶果》:“金銮旧例,翰林当直学士,春晚困,则日赐成象殿茶果。”亦常用于迎送使臣宾客或重大庆典活动。宋代宋庠《元宪集》卷二十七《赐契丹国信使茶药诏》:“肃持命节,祈达朝言。冒暑于行,念劳方久。夙宵良苦,调卫宜先。特申药茗之颂,参资汤液之品。祛烦蠲疾,尚谅眷怀。”

分茶①烹茶待客之礼。唐代韩愈《为田神玉谢茶表》:“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好客,才有分茶。”②宋人沿袭唐人习俗,煎茶用姜、盐,不用者则称分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六记北苑贡茶云:“分试其色如乳,平生未尝曾啜此好茶。”③泡茶游戏,亦称“茶百戏”。流行于宋代,帝王与庶民都玩。玩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使茶乳幻变成图形或字迹。北宋陶谷《荈录》:“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杨万里《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有:“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句。分茶法今已失传。④亦称“分茶店”,宋时指酒菜店或面食店。

茶禅—味佛教语汇。意指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原系宋代克勤禅师(公元1063~1135年)书赠参学日本弟子的四字真诀,收藏于日本奈良大德寺,后成为佛教与民间流行语。佛教僧众坐禅饮茶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晋代。《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修行,除“日服镇守药”外,“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唐代陆羽曾在寺院学习烹茶术七八年之久,所撰《茶经》记载的“煎茶法”即源于丛林(佛教僧众聚居之所)。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亦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终使僧人饮茶成风,有的甚至达到“唯茶是求”的境地。茶与禅的相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饮茶时注重平心静气品味,参禅则要静心息虑体味,茶道与禅悟均着重在主体感受,非深味之不可。如碾茶要轻拉慢推,煮茶须三沸判定,点茶要提壶三注,饮茶要观色、品味,这些茶事过程均有体悟自然本真的意蕴,由此便易体悟佛性,即喝进大自然的精英,使神清意爽,有助领略般若真谛。“遇茶吃茶,遇饭吃饭”(《祖堂集》卷十一),平常自然,是参禅第一步。故清代湛愚老人《心灯录》称赞“赵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丛林中也多沿用赵州方法打念头,除妄想。“茶禅一味”流传广泛,“饭后三碗茶”成为禅寺“和尚家风”。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礼拜,归下去打睡了,起来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饮茶为禅寺制度之一,寺中设有“茶堂”,有“茶头”专管茶水,按时击“茶鼓”召集僧众饮茶。禅寺还开辟茶田园,种植茶树。“茶禅一味”还传至海外,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荣西和尚将茶叶带到日本,并著《吃茶养生记》,将饮茶与修禅结合起来,在饮茶中体味清虚淡远的禅意,后逐渐形成仪规详细的“日本茶道”。日本《山上宗二记》即云:“茶道是从禅宗而来的,同时以禅宗为依旧。”泽庵宗彭《茶禅同一味》曰:“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

品茶议道道教习俗。道教被视为“中国的根柢”(鲁迅语),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产生过重大影响,开创之初融纳巫术、神仙方术、儒家伦理、黄老之学于一体。史籍关于道教与茶的记载早于佛教,魏晋之际的《神异记》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可以相贻,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焉。”《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南朝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名医别录》云:“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唐代女道士李冶为著名道家茶人,自幼与陆羽交情至深,德宗朝为陆羽、皎然在苕溪组织的诗会重要成员,并共同创造唐代茶道格局。唐宋以后,道教更加兴盛,宫观林立,设有“茶头”,以茶为礼,以茶为供,以茶修炼,以茶养生,品议道,饮茶达悟,并开辟茶园,创制名茶。唐代诗人温庭筠(约公元812~866年)撰《西陵道士茶歌》,描绘道教煎茶和饮茶情景:“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一边饮茶,一边念《黄庭经》,齿颊带着茶香,心灵和仙境相通,此为“品茶议道”之境界。明代朱权崇尚道教,自号癯仙、涵虚子、丹丘先生等,所撰《茶谱》载,茶“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与客清谈款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是对“品茶议道”的绝妙注释。

禁酒倡茶伊斯兰教教规之一。伊斯兰教戒律森严,禁止饮酒。中国西北地区的穆斯林主食牛羊肉,茶能去油腻和补充必需的维生素,故成为当地的日常必需品,饮奶子茶、香料茶、酥油茶等蔚然成风。伊斯兰教国家均有饮茶禁酒之风习。

同类推荐
  • 魂牵梦绕新西兰

    魂牵梦绕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亲情哈密

    亲情哈密

    少年时,在地里埋下一颗种子,认真地清除瓦砾砖石,给它以最好的肥料,灌溉以最清纯的水,每日看它在阳光下抽芽、生长,便成为生活中最期待最快乐的事。长大了,忽然明白,原来亲情也是点播在血脉里的一颗种子,我们落地的时候,它便开始生长,渐渐长成一棵树。那棵树的养分,是母亲的第一滴乳汁,是父亲的第一声叮咛,是祖母细细缝就的第一件小棉衣,也是祖父意味深长的第一个故事。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热门推荐
  • 九天之局

    九天之局

    少年含愤离世,手指天道不公。一块神奇的石头,一个沧桑的老人。少年的命运是否与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冥界是生灵的起点,那万物的终点又在何方?少年的磨难远不在此。这一切,是否也是天道早已布好的局?那谁是局中人,谁有在其之外?
  • 假如你还在这里

    假如你还在这里

    你来过,你离开,任性地对待我们的爱。可是我无法责怪,你的深情,承受不来。
  • 幸福上演,剧情微甜

    幸福上演,剧情微甜

    中考结束后,莫晴和林子浩因为家庭的原因分开,受不了相思之苦的莫晴在半年后毅然决然的回到林子浩所在的城市,但却丝毫没有得到暖意,满身疮痍而归。莫晴努力的考上了当时林子浩最想上的大学,却得到了他可能会出国的消息,兜兜转转之后,两人终于在C大的校园相遇,将会又什么样的幸福上演哪!(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医毒无双:绝世四小姐

    医毒无双:绝世四小姐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医毒师。一夕穿越,她成了最无用的君家四小姐。废柴如何?她有最强辅助木灵和神毒狐貂;不美如何?带她洗净毒药,她就是最绝色的女王!她一步步爬向巅峰,却被他一脚踢下来。“做第一太难了,让我来。”某男邪魅一笑,“你征服我就行了。”
  • 洗丹沙词

    洗丹沙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魂修罗

    魂修罗

    这是一片神秘的大陆,没有魔法,有的只是神秘的灵魂,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人们不断完善这神秘的力量...当然这一神秘的力量也不是随便就能够控制和拥有的,只有先天魂力在三以上的人才能够修炼,然而有一些人却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修炼方法:那就是人体内的力量,当这力量到顶峰时,就算是那神秘的力量也不能一定稳胜......主角从另一片大陆重生而来,他带来的又会是什么呢,他又会不会在这神秘的大陆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呢...那段曾经的爱恋又能不能在这里重新......
  • 孤鸿战歌

    孤鸿战歌

    一场天与地的巅峰对弈,一场人与神的终极无间!是谁埋葬了青天?谁又布下了这天地棋局,那个忧郁的少年,又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天路?一个生性善良的孩童,又是如何奏响一支可歌可泣的战歌?脚踏七星苍生劫,不落皇旗震九州,白帝一印十万年,红粉枯骨叹香楼!这是真实的预言,或者是飘渺的传说,不如看看这个背负着一世恶名的少年是如何平息这场万年苍生劫。本书最近大幅度修改,希望关注。更新时间11.50、20.50。
  • 千亿宠婚:老公大人,我上你下

    千亿宠婚:老公大人,我上你下

    冷少自从开启了漫漫追妻路模式,追妻的脚步从未停止,神马招式都用了。例如:死缠烂打,耍流氓无下线,讨好闺蜜,精心策划一场英雄救美……但,我们的允薇坚决不吃回头草。于是,冷少发誓要追到带球妻……一年后,'剧烈运动'了一整晚的顾允薇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冷宸彻,离婚离婚,说好的爱我,疼我,依着我呢?”冷宸彻一脸无辜地说:“薇薇,昨天我撩你时,你不是也起反应了吗?”顾允薇气的满脸通红,怒吼道:“你特么个流氓!”冷宸彻笑的一脸邪魅,凑到顾允薇耳边,轻声说:“那我还能更流氓。”然后,我们的薇薇便就吃干抹净了。
  • 花开花落会有时

    花开花落会有时

    认真看、否则你会看不懂的、新手上架、多多包涵哦
  • 美人江湖:第一狂女

    美人江湖:第一狂女

    她是风华绝代的天下第一美人,她是权势倾国的居士山庄的庄主夫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夜夜恩宠日日缠绵。谁是她的他,谁是午夜妖精的良人。执子之手,是否就能永远相守?世人皆笑痴癫狂,又岂知其中忧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