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说.到海陆丰去不是办法,因为第24师伤亡太大,第25师又被隔在三河坝失掉了联系,如果我们向海陆丰去,越走离第25师越远,这样不行。他接说,向福建去,那里敌人力量薄弱,只有张贞的1个师,没有多大战斗力,我们还可以找到第25师,带上他们一块走。
聂荣臻觉得叶挺的主张是对的,叶挺曾跟随孙中山在福建待过一阵子,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但是,他作为党代表,不能不作进一步的考虑。经过再三思索,最后他说,这样不行,我们没有得到命令,这样一走,不就成了各走各的,单独行动了吗?没有命令擅自行动可不行啊!我们还是找到前委再说吧。
10月2日,革命委员会在撤往海陆丰途中的普宁县的流沙镇宿营。起义军主力由开往潮州的道路调头向西,从距揭阳13公里的炮台处渡过榕江,10月2日行30公里至贵屿。3日由贵屿到流沙镇与革命委员会及前委首脑机关会合。
在流沙镇的天后庙里,前敌委员会、革命委员会以及起义军的主要将领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前敌委员会的成员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谭平山、张国焘,起义军的主要将领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等,革命委员会委员郭沫若、吴玉章、林伯渠、张曙时(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等,共计二三十人。
会上,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作了报告。他虽身染疟疾,还在发烧,脸色碧青,但神态坚毅,目光炯炯有神,辞锋锐利。他从政治上军事上总结了起义军进军广东途中各次大的军事行动的经验教训。
会议对于起义军和革命委员会今后的去向问题进行了讨论。
叶挺不主张去海陆丰,他说,海陆丰已经有敌人,如果我们到那里,可能会受到从广州和汤坑两个方向来的敌人的夹击。而那里地盘不大,又是背水作战,地形也不利。
大家也认为,敌军四处追堵起义军,形势紧急,即使能够全部退入海陆丰,恐怕也难以在那里坚持。
最后决定,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取消国民党的旗号,革命委员会分散回各省活动;军队撤往海陆丰及其以北山区开展游击活动,发展农民运动,坚持长期斗争;军事将领和其他非武装人员,愿留的随军行动,不愿留的可就地分散,由当地农民协会会员协助、掩护分别向海口撤退,然后转赴香港或上海;前敌委员会委员中李立三回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彭湃留在海陆丰负责领导农民斗争,周恩来留待处理善后工作。
周恩来对善后工作作了有条不紊的安排,并坚定地表示,要亲自到海陆丰树起苏维埃的红旗。
会议结束后,部队继续前进。
担任行军纵队前卫的第20军第1师及随后跟进的第2师,不知后续部队在流沙镇滞留,已越过流沙镇,按当天的行军计划向葵潭前进。
下午3时左右,总指挥部、革命委员会和担任后卫的第24师刚刚进入离流沙3.5公里的乌石山,忽遭敌东路军的截击,走在前面的第20军第1师、第2师与后续部队被敌人完全隔断。周恩来当时发烧到40度,但从容镇定,他和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一起指挥作战,急令第24师的3个团分前、左、右三路抢占有利地形,掩护机关通过。起义军正在调动兵力时,敌人突然发起冲击。起义军猝不及防,机关和后卫部队都被敌人压在一个四面皆山的小盆地里。一时间,部队和机关,以及不同建制的各个部队之间,混杂穿插在一起,连一个成建制的单位也找不到,部队失控,指挥失灵,战场一片混乱。
混乱之中,部队遭到严重的损失。机关和部队的主要领导人在少数部队的掩护下,脱离了险境。部队大多数在混战中损失或溃散,只有少数冲出重围,保存下来。
突围时,身患重病的周恩来身边的部队也被敌人冲散了,只有叶挺、聂荣臻紧紧跟随着他,几个人道路都不熟,又不懂当地方言,而且总共只有一支小手枪,自卫能力很弱。多亏当地农民的帮助,才没有发生意外。
当晚,大部分领导人在当地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的掩护和帮助下,分别出海转赴香港,贺龙和谭平山、廖乾吾一起经汕头赴香港,郭沫若等由神泉出海赴香港,李立三、张国焘、林伯渠等从甲子港出海抵香港。
贺龙虽然全军失散,但革命意志丝毫未减。他设法由香港转道上海,在蒋介石到处通缉严拿他的情况下,他受中国共产党的派遣,由周逸群等伴随,化装潜回湘鄂西,凭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依靠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开辟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了红2军团。
第24师作战部队在流沙被敌人冲散之后,余部1000多人在师党代表颜昌颐和第70团团长董朗率领下,转道惠来、甲子港进入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第20军第1师、第2师在第1师师长贺锦斋等率领下,于10月3日经过流沙向西行进,当时,他们还不知道领导机关和第24师已经在乌石遭敌袭击而溃散,仍按计划向海陆丰开进,并于10月6日进入陆丰县城。由于第20军中共产党的组织涣散,起义后又没来得及对部队进行改造整顿,在严酷的环境里,有些人经不起考验,思想动摇,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被敌第11师、第13师包围后,只有少数官兵,其中包括第1师师长贺锦斋率领的100多人突出重围,多数失散或被俘。
贺锦斋虽然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在严酷的考验面前,却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他突围后,辗转到达上海,接受了中共中央的指示,立即回到湘西,开展革命斗争。待贺龙、周逸群回湘西时,他已经组织起了一支100多人的武装。在斗争中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战争中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周恩来带着重病作了大量复杂细致的组织工作,安排起义领导人和党政工作干部撤退(在革命委员会工作的党政干部就有260余人)。处理完善后事宜,周恩来与叶挺、聂荣臻在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陪同下,来到陆丰县南塘区黄厝寮村黄秀文家。黄秀文是中共南塘区委书记,他受党的委托,担负起护送周恩来出海的重任。
第二天下午,周恩来高烧稍退了一点,就找黄秀文和县农协的负责干部、农军的中队长座谈,了解陆丰县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情况。
谈话中,叶挺问道:“南昌起义军不是给了陆丰县农军一部分武器吗?”
黄秀文答道:“是!徐成章团长奉军委的命令,把武器送给了英勇的碣石和金厢农民,金厢的州渚村就发了100多支枪。农民有了枪,斗争劲头更大了。”
周恩来指示说:“农民武装起来的队伍,应该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才能战胜敌人。”
县农协的负责干部插话说:“几天前,听说董朗和颜昌颐同志带领一部分起义军,甩开了敌军的追击,经过新田、河口,现在已安全地抵达海陆丰的革命根据地碣石溪和中峒了。”
听到这个消息,周恩来非常高兴,他说:“这就很好了,革命军队和革命群众相结合,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焰又要在海陆丰猛烈地燃烧起来了!”
地方党对周恩来的身体非常关心。在县委的严密、妥贴的安排之下,黄秀文护送周恩来到溪碧村去看病,过了四五天,周恩来的身体稍有恢复,又回到黄秀文家,等待出海。
一天,周恩来问黄秀文念过几年书?黄秀文回答说念过高小。接着周恩来又问道:“读过毛泽东同志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没有?”
黄秀文回答说:“没有。”
“应该读。搞农民运动的干部不读这篇文章是不行的。”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现在革命斗争正在进入艰苦的阶段,很需要无数忠于党的革命干部。懂得革命真理,掌握阶级斗争的策略,才能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在风浪中前进。因此,要认真地学习革命理论,从实际出发,指导革命斗争。”
周恩来在黄秀文家住了半个月后,船工通知可以出海了。一天傍晚,周恩来、叶挺、聂荣臻在黄秀文护送下,从金厢州渚村上船,乘风破浪,踏上了新的征途。周恩来回上海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叶挺、聂荣臻又参加领导了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军主力在广东东江地区失败的原因很多。既有战略指导上的错误,也有战役战斗指导上的失当。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共中央战略指导上的错误。当时的中共中央,在战争指导上照搬苏联十月革命和北伐战争的模式,把正规战作为主要作战形式,把夺取中心城市作为作战的主要目标,因此为南昌起义军下达了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取得海口,以求得到国际援助,再举行第二次北伐的战略任务。这种战略指导,完全不符合当时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客观实际,严重违背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尽管起义军官兵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战斗,并且也曾取得过战役战斗上的重大胜利,但仍然难以避免主力部队的失败。
起义军在潮、汕地区进行的决战是异常悲壮的。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对于探索正确的武装斗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同样宝贵。
注释:
①刘伯承《南昌暴动始末记》,见南昌八一纪念馆编《南昌起义》第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