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一带的人民群众,受到起义军三战三捷胜利的鼓舞,并且受到土地革命宣传和起义军实际行动的影响,不仅同情起义军,而且积极支援起义军。从会昌经瑞金到长汀途中,大部分伤病员是民工用担架或竹椅抬送的。还有许多劳动妇女,也和男子一样,挑运辎重行李。民工们穿插于起义军队伍之间,和战士们并肩而行。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援,给起义军很大的鼓舞,全军官兵,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胜似当年出师北伐。
起义军的一举一动,始终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密切注视。由于种种原因,会昌战役之后,起义军折返瑞金、东进福建的行动以及南取潮、梅的企图被敌人判明。国民党南京集团立即制定对策,重新部署兵力追剿起义军。
在广东潮梅地区,有在会昌战役被起义军重创的钱大钧残部3000余人;还有潮梅警备司令部(司令为王俊)下辖的4个团;桂军黄绍竑部行至广东南雄时,得知起义军已东进福建,即令已在江西境内的黄旭初师退至寻乌附近集中,黄绍竑自率吕焕炎师进军寻乌,并以前敌总指挥的名义命令钱大钧部到梅县附近集中。于是,敌人三路兵力在赣南、粤东形成了一条防线,阻止起义军进取梅县。与此同时,黄绍竑又派了1个营的兵力,昼夜兼程前往起义军进攻潮、汕时必经的广东大埔,担负侦察和警戒任务。李济深还决定把第8路军总指挥部由韶关迁至惠州城,以便于对潮、梅地区作战行动的统一指挥。
李济深为加强潮、梅方向的兵力,事先已集中在广州的3个师,这时也由陈济棠率领赶赴东江地区。“飞鹰号”等军舰也从广州开抵汕头港,以增强潮、汕地区的防御力量。此外,李济深还派人专程前往香港拉拢张发奎,并责成梅县公署组织群众团体准备欢迎和慰劳即将回粤的第2方面军余部,以争取张发奎与之共同对付起义军。
这样,李济深在东江地区准备用来对付起义军的总兵力共约7个师2万余人。
正在艰苦转战途中的起义军,对东江地区敌情的重大变化未能及时掌握,从而给后来在潮、汕地区的作战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后果。
当起义军进入福建时,国民党南京集团的李宗仁鉴于福建境内兵力单薄,无力对付起义军,便命令其长汀、上杭、建宁、清流4县驻军,撤至连城、永定、龙岩一线,监视和牵制起义军,使起义军不能休养生息。并准备在其主力由江西瑞金、广东大埔、蕉岭分三路进攻起义军时,再从各处起而呼应。所以,当起义军进入长汀、上杭时,依附于南京反动政府的福建地方杂牌军队如蓝玉田、孔庆辉等部早在监视、牵制起义军的借口之下逃之夭夭,敌第20师王文翰团及第18师苏世安团则自长汀经上杭退往永定峰市待援。
由瑞金到长汀,虽然比由会昌到瑞金近些,但是须经过赣、闽交界的武夷山,山高路险,起义军行军比较困难。又逢天气炎热,饮水需找山涧,所以休息时间要增多,需要2天才能到达长汀。
起义军进入福建境内,一路未遇大的战事,仅与敌小股部队有些接触。
翻过武夷山,就是福建长汀的古城。起义军先头部队刚下山,就和驻古城之敌赖世璜的部队交上了火。敌军一触即溃,等到大队赶到古城时,敌人早已仓皇逃跑。从9月5日起,起义军先后开进长汀城。
长汀的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起义军,不仅商店照常营业,生意兴旺,而且老百姓不断给部队送慰劳品。部队在这里一面整休、训练,一面向群众作宣传工作。
壬田和会昌两次作战中有大批官兵负伤,急需治疗,这是起义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昌战役之后,起义军不从赣南直接进广东,而绕道福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使伤员能够乘船跟进。
长汀城内,有一所原是英国教会开办的福音医院,规模不算大,设备也不太齐全,可在当时来说,已经是方圆几百里内数一数二的大医院了。医院的英国人被人民革命的声威吓跑了,群众就推举傅连暲当了院长。
起义军到达长汀后,300多名伤员被送进了福音医院。傅连暲以极大的热忱,救死扶伤,抢救起义军伤员。傅连暲在刚刚听到南昌起义的消息时,就特别关心这支革命武装的命运。8月中旬,听说起义军正在南下,受到国民党钱大钧部队的追击。他估计很快就要打仗了,就马上和长汀全城的进步医生们约好,有伤员来,就以福音医院为中心,成立合组医院。当时,傅连暲正在几个学校担任校医,于是,又约好了许多教员和学生担任护理工作,并且把手术室及安置伤员的地方也准备好了。在起义军到来之前,他提前做好了接收伤员的一切准备。
会昌离长汀有90多公里的山路,那年天气特别热,许多伤员的伤口都化了脓,必须赶快动手术。可是,能够动手术的外科医生只有2名,傅连暲自己学的是内科,外科也懂得些,凑上去也才3个人。3个人要给300名伤员动手术和进行其他治疗,是非常紧张的,但他们热情很高,日以继夜地工作着。
在会昌战役中身负重伤的陈赓,住在医院附近的新安楼,傅连暲亲自为他治疗。陈赓因流血过多,身体非常虚弱,伤腿肿得很粗,红而发亮,每次揭开他的被单,医生和护士的心都止不住颤抖。可是,替他治疗时,他从不叫一声痛,病房里始终充满着他的朗朗笑声。为了保住陈赓的这条伤腿,傅连暲采取了“保守疗法”,采用种种办法,避免截肢。在傅连暲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陈赓的伤腿,终于保住了。
当时,起义军第20军第3师党代表徐特立正患重病,住在医院附近老古井旁边的一座楼上,傅连暲也经常亲自去给他医治。徐特立烧得很厉害,加上年纪大了些,身体显得很虚弱。但是他那坚定乐观的情绪使人看不出他是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徐特立病情好转以后,常爱和傅连暲在一起闲谈,从闲谈中傅连暲知道了徐特立那年刚刚参加中国共产党,以50岁的年纪参加了南昌起义,转战千里。傅连暲对这位老当益壮的革命家表示敬佩,徐特立说:“50岁,正是做事业的时候,我起码还能为党工作三四十年呢!”
在党的影响下,傅连暲从同情革命军队,帮助革命军队,到后来参加了革命军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军转战南北,对人民军队的卫生医疗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长汀,前敌委员会再次对有关重大政策和军事行动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革命的旗帜问题上,虽然在瑞金就明确提出并决定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政权,但却担心工农政权不便于应付局势、不便于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因此到长汀后仍然决定,名义上仍沿用国民政府,方可以应付外交,避免帝国主义的过分干涉。这表明,起义军在对要不要彻底抛弃国民党“正统”旗号的认识上出现了反复。
起义军的新的财政政策在汀州得到了坚决实行。初到汀州,由于未能彻底实行新财政政策,在筹款问题上上了一个很大的当。原来商会答应3天内缴款6万元,起义军便让商会在城乡大派款,连家有10亩土地以内的自耕农及很小的杂货店都被派了10元、8元不等,而有10万元以上家产的大户却仅出三五百元。结果3天仅筹得2万余元,还闹得满城风雨。上了这个当之后,起义军立即取消旧的方法,采用新的政策,在长汀大捉豪绅,实行没收与罚款,并且发还许多贫苦工农已出的派款。仅2天时间,就筹款4万余元。起义军由此看到了新财政政策的好处,决定到广东后全部实行这个政策。
前敌委员会在再次讨论攻取东江的计划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主张以主力由三河坝经松口取梅县,再经兴宁、五华取惠州,以小部兵力(至多2个团)趋潮、汕,预料敌人会恐慌,潮、汕空虚,可以不战而取;如果把主攻方向放在潮、汕,再取兴宁、五华攻惠州,过于迂缓,敌人有集中兵力攻击起义军之可能。
另一种意见,主张留一部分兵力于三河坝监视梅县之敌,以主力取潮、汕。再经揭阳出兴宁、五华取惠州。这种意见主要是考虑一旦拿不下潮、汕,便难以取得国际的援助。
多数同志赞成后一种意见,遂照后说决定。
三河坝分兵是一个导致失败的错误决定。周恩来是持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分兵的。后来,每谈起这一段历史,他都主动承担责任,教育干部和后代,不辞咎,不诿过,表现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德。
起义军在长汀休整2天之后,便水陆并行,继续进发。政治保卫处在城内找到100多条民船,召集了数百名民夫,帮助运送军用物资和轻伤病员,大大减轻了部队的负担,加快了行军速度。
当9月初起义军折入福建时,中共福建省委派出主要负责人之一罗明,星夜兼程,从漳州赶奔闽、赣边界,迎接起义军。福建省委还想视情挽留一部分起义军部队留在福建。罗明到达上杭时,起义军已进至长汀。于是,他跑到上杭城外,在通往长汀的必经之路上,找了一个村庄等候,同时指示中共上杭党组织做好准备,迎接和支援起义军。
因此,起义军先头部队开进上杭城时,即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此后,大部队陆续开到,上杭县农民协会、商民协会纷纷组织群众沿街欢迎。
在中共福建省和上杭县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上杭人民在许多方面支援和帮助起义军。伤病员住进上杭福音医院,继续治疗;农民协会、商民协会派员化装前往广东大埔、三河坝、大麻、高陂、阝留隍、松口、松源、丙村、白渡等城镇侦察敌情;把从地主粮仓取出的稻谷连日加工运往前方;组织船工和挑夫,为起义军运送伤员和物资。
起义军在上杭时,和所到其他各地一样,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郭沫若、彭湃、彭泽民等都在群众大会上演讲,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屠杀工农的罪行,号召群众起来闹革命、打土豪;政治保卫处根据群众的要求逮捕了一些恶霸分子,有的随即处决,有的带到广东后处决。这一切使人民群众大受鼓舞,大批青年人踊跃报名参军。
起义军送给中共长汀、上杭党组织数十支枪,并留下一些军事干部,帮助领导武装斗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还对当地的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和闽西特委派往上杭的负责人,作了具体的指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把群众武装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推翻地方上豪绅地主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中共福建省委的罗明和闽西特委的苏庆云同志,都曾向前敌委员会提出留兵驻守闽西一带,帮助开辟新局面的要求。苏联顾问也主张暂住闽西南一带,休养补充,增强实力,然后长驱入粤。但是,起义军大多数领导人认为,“军事是根据政治上决定的,由东江取广州是党于事前由政治上决定的,广东方面工作亦根据这决定有相当之准备”,便没有顾及进取东江以外的事;“且在当时兵力太弱,迫切需要者在兵员补充,欲其速得,不能不望之联合于东江农军,故必速到东江。”⑦因此,对于中共福建省委提出部队留驻的要求未能满足。
前敌委员会对福建问题还是有考虑的,决定在进取东江得手之后,由朱德率领所部及第25师返回福建,以上杭及其附近地区为根据地,扩充部队,协助中共福建省委建立革命政权,发动闽西、闽南群众配合广东进行斗争,并逐步夺取福建全省的胜利。
后来,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失利,罗明带领着几十个人的武装,因不知详情,仍然留在上杭城内等候消息,没有撤离。而敌人在武平也不知道他们的虚实,不敢贸然进犯。罗明派人前往三河坝了解情况,得知起义军已经失利,不能返回,才撤离上杭城,把几十人的武装开到了山区。
南昌起义军转战福建,大力宣传革命道理,播下了革命火种,影响和鼓舞了中共福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热情。起义军离去不久,中共龙岩、永定、上杭、平和等地党组织都领导了武装起义,反苛捐杂税,反国民党贪官污吏,反豪绅地主收租逼债,以至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南昌起义军离开上杭时,上杭的人民群众热情地为部队送行,除了出动船只帮助运输之外,还自发帮助挑运。这个乡送几十里,下个乡又接着送,一直把部队送出了福建,送到了广东。
注释:
①《国民政府8月2日电令》,原载1927年8月3日《汉口民国日报》,见南昌八一纪念馆编《南昌起义》第499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出版。
②《沫若文集》第8卷,转引自张侠《南昌起义研究》第262--2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③黄琪翔8月3日复国民政府电,原载1927年8月3日《汉口民国日报》,见南昌八一纪念馆编《南昌起义》第509页。
④张发奎8月5日电,原载1927年8月7日《汉口民国日报》,见南昌八一纪念馆编《南昌起义》第510页。
⑤黄琪翔8月5日电,原载1927年8月7日《汉口民国日报》,见南昌八一纪念馆编《南昌起义》第511页。
⑥虞日,即7日;原载1927年8月10日《汉口民国日报》,转引自张月琴主编《南昌起义史论》第135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⑦刘伯承《南昌暴动始末记》,见南昌八一纪念馆编《南昌起义》第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