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进入了艰难的局面,进退维谷的境地之下,默克尔克服种种困难,最终登上了总理之位。全新的转变让默克尔华丽转身,且看她如何应对高处不胜寒。
“讨价还价”得来的总理
纷争不断的2004年终于过去了,2005年的德国又迎来了政府的换届选举,谁能成为新一任总理成为此时最热门的话题。
大选还没开始,德国已经陷入一团纷乱之中。各党都在最后关头争取进入议会的权利,拉选票,拢民心,还不忘攻击对手。特别是德国最大的两个党派,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和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之间更是口水之战不断,利益之争不停。纷争中,似乎大家都渐渐变得疲惫和厌倦,都期待着9月18日大选快点来到,尽快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画上句号。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选这天的到来非但没结束纷争,反倒拉开了一场新的混战。先来看看德国的大选制度,一个党要想成为德国的执政党,必须拥有半数以上的议员席数。要想拥有议员席数,前提是进入联邦议会,进入议会的标准是德国选举制度中的5%条款,意思是所在政党要得到全民5%以上的支持率,并且有多于3个的选区议席才可以,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然而,2005年这场选举的第一轮,没有一个党派顺利地获得入场券,因为都没有获得一半以上的议员席数。按照德国宪法规定,单个政党议员数目不足时,可以选择和另外的政党联合执政,只要联合党的议员席超过一半也可以。社民党和联盟党是德国目前最大的党,也占了最多的席位,其他小党获得的席位少得可怜,所以,竞争的双方都发现,即使和自己的盟友联合,也难以达到宪法规定的数目。无奈之下,只能和对手联合才能够符合参选条件,于是,这场大选的竞争双方——社民党和联盟党要联合执政。这真是一场有意思的政治选举。
虽说两个对手党联合执政势在必行,但是默克尔和施罗德都认为自己的党派才是能够领导德国的执政党,自己才是最合适的领导人。从媒体上《谁将会管理德国》的文章就能看出,整个德国都陷入一片迷茫之中。两个领导人的态度都很坚决:默克尔说联盟党可以和社民党联合执政,前提条件是施罗德不再出任新任总理;施罗德则坚持,他也可以主动促使德国两大党派的联合,但有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由他继续担任德国总理。
默克尔和施罗德都没有让步的意思,之后的20多天,双方进行了3次艰难的谈判,10月10日,两个大党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决定联合执政,并且由默克尔担任德国新一届总理,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总理。
其实这两人的对抗中,谁赢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牌政治家,但是,为何最后的结果是由默克尔来执政呢?3次谈判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施罗德做出了最后的让步?
先来看看双方就执政问题达成的一致意见:两党组成新的执政党后,社民党负责国际外交、国家财政、法律和劳动就业等相关事务,联盟党负责国家防务、国内政务以及农业、林业、教育等相关事务。从媒体的报道来看,默克尔能够坐上总理宝座,是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的,最终默克尔以多给社民党两个议员席位的承诺拿到了德国总理的“offer”。
对默克尔来说,德国总理的位置让她喜上眉梢,但是更大更严峻的问题还在等待着她。两个曾经在许多国内政策上持有不同意见的德国最大的党派联合执政,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诸多的不同之处该如何处理?可以想象,假如党内融合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执政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的都是内耗,何谈惠及国民?
双方在国民就业和经济发展方向上有很多分歧,德国国内专家分析说,这样的联合执政是他们能够想到的最不利的一种执政方式,它可能会使得德国国内政治、经济以及改革寸步难行。默克尔可谓是四面楚歌:在基民盟和基社盟内部会不会有人突然飞来一刀?应该如何让社民党尽快地归顺?此时的德国是欧盟成员中经济增长最慢的国家,怎样解决这一困境?国民对于两个对手组成的执政党深表怀疑,这样的情况怎么化解?
不得不说,在默克尔面前的这条路的确是漫长的,但前途是否光明不得而知。
“灰姑娘”变身铁娘子
在东德长大的默克尔十分节俭,与其他女孩不同,她身上的衣服总是颜色灰暗,于是便得了个“灰老鼠”的绰号,这样的女孩也很难被男生注意到,所以她上学的时候从没有谈过恋爱。不过,这并不妨碍她的出色,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她要比别人更优秀。
虽说默克尔喜欢将自己隐藏在人群中,但她的中学政治辅导员还是发现了她不一样的才能,并认定她是政治界的一棵好苗子。长大后的默克尔考入莱比锡大学,从事物理方面的科学研究。默克尔一直对政治充满着兴趣,因此在科学研究的同时,涉猎了政治方面的各种书籍。
1989年,柏林墙倒塌事件成为默克尔一生的转折点,被此事深深影响的她正式投入政治活动中。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活动,并且不懈努力之后,她遇上了生命中第一个贵人——此时的德国联邦总理科尔。通过科尔的赏识和提拔,默克尔很快在政坛有了立足之地。
默克尔的聪明之处在于她对于政治变化有非常敏锐的直觉,同时在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追随别人的时候追随别人,并且好像永远能分清何时该做事,何时该追随。科尔很快就会成为明日黄花,默克尔的政治生涯中又出现了朔伊布勒和施托伊伯等不同的人物。她的身上既有科学家的严谨,又有政治家的谋略,这帮助她一路坐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她也被大家称为“德国铁娘子”。
2005年10月10日,联邦大选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默克尔说:
“您此刻感觉如何?”
问题一出,现场笑声一片。
“我感觉很好,”默克尔微笑着回答,“不过,前面有艰巨的任务在等待着我。”
和男性相比,女性领导者在政治舞台上将面临更多的困难,这是默克尔登台之前就意识到的,也是大家的共识。媒体和民众仿佛开始了一场猜谜游戏,在默克尔能否胜任总理职务的天平上摇摆不定,大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猜测默克尔登台后将会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联盟党和社民党融合的问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通过讨价还价得到的总理还得继续在党内讨价还价下去。和社民党联合后,默克尔之前提出的许多改革条令也要进行进一步的协商——这是为了保证长期稳定执政必须做出的牺牲和让步。比如,德国低迷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福利太高、劳动制度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默克尔在未登台之前就坚决表示要对此进行大力改革。
不过,当选之日,和“谁做总理”一同协商出台的还有关于国内生产和就业以及税收的政策,显然,这些经过协商后的政策离默克尔之前提到的“大力改革”还有相当的差距。
两党的融合问题势必会影响政策的实施,比如外交和内政方面。刚刚下台的施罗德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对于美国攻打伊拉克,施罗德并没有追随美国的脚步,因此德国未曾出现恐怖分子的暴乱事件,这是深得民心的一种做法。默克尔上台后,在一段时间内,要秉承前任总理的这种外交政策,所以虽说施罗德已经卸任,但德国在外交方面将会进入为期不短的一个“后施罗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