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职能是互联网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不仅包括大中小学的远程教育,也有关于婴儿教育甚至胎教的指导,甚至还有在线教育专家的答疑和咨询。这些必然对现代家庭教育产生良好的影响。试想,当夫妻两人偎依着坐在电脑前,在网络上查找着关于子女教育的文章,然后还不时的发出争论,那样必然能促进夫妻感情的发展。遗憾的是,网络上也充斥着暴力和淫猥等不健康的东西,在子女教育的时候,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对子女上网进行必要的管理,杜绝不健康的内容对子女的精神世界的腐蚀。
在起到若干正面作用的同时,网络同时也对婚姻家庭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六)网络促使家庭暴力的增加
网络的自由同时也造成了网络的散漫,比比皆是的恐怖、暴力网站对家庭暴力的冲击也产生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丈夫一直作为家庭的主导出现,妇女只是家庭的附庸和传宗接代的工具。这种观念虽然在新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家庭生活中仍然存在。这种观念也为家庭暴力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暴力、恐怖网站对家庭暴力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暴力能给人带来短暂的冲动和快感。可以想像一个在浏览了一个晚上暴力网站的丈夫热血沸腾地对其妻子实施暴力的情景。而且,对于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而言,暴力网站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传统的家庭暴力处在_种封闭没有“交流”的状态,而网络的出现,使得家庭暴力的施行者可以获得一个相互交流的空间,这样,必然造成家庭暴力方式的增加,还会因为攀比增加家庭暴力的频率。
总之,暴力网站的存在,对于家庭暴力的推动作用是不可避免的。
(七)网络造成婚姻家庭观念淡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的支柱。婚姻的牢固对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是,纵观当代都市的婚姻,患上脆弱症的比比皆是。而且,这种婚姻观念的淡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的影响。
网络的自由散漫映射到婚姻家庭生活,就是把在网络上缺乏责任心等不良的人格因素运用到对婚姻家庭的态度当中,从而导致婚姻家庭观念的淡化,促使一系列婚姻家庭问题的出现。
网络对婚姻家庭观念的影响对于成年网民和青少年网民相对一致,具体理论分析可以参见本节前面对于青少年的分析,在此从略,下面仅提供一组数据。
某市“妇联”对婚姻家庭观念的调查表明:离婚后,不再以子女作为要挟对方的筹码,而是倾向于更多地给子女以关爱,尽可能减少给子女带来伤害。对于“婚外情”等现象大多数人持容忍态度。对于“已婚者与未婚者长期同居”,有l/3的人选择说不清,只有23.9%的人认为是重婚;对“已婚者与未婚者生儿育女”,只有46.35%的人认为是重婚。当问到“在婚姻生活中,如一方有婚外情,谁应负主要责任”这一问题时,回答“有婚外情的一方”、“夫妻双方”、“第三者”的各占1/3。有40%的人认为“作风问题”是隐私。.
(八)网络婚外情、“网婚”的出现,对于已存在的婚姻家庭提出挑战
“网婚”是由“网恋”升格而来。尽管网民们大都认为,“网婚”只不过是一种虚拟游戏,双方只不过是在网上语言交往,不必大惊小怪。但一些社会学家提出:“网婚”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不可低估。不久前就有报道称,一位结婚不到一年的倪小姐,因为丈夫在网上“结婚生子”而向法院提出离婚。
“网婚”及“网恋”的迅速蔓延有多方面原因,参与者有追求美好爱情的,有排遣内心孤独的,有寻求、勾引异性的快感的。这种虚拟空间的亲密接触有一定积极意义,如缓解孤独感、通过网络寻找人生知己等,但“网婚”也对传统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产生了很大冲击。
研究婚外恋的某专家曾说:“互联网正在变成婚外恋的好场所,即使是待在家中没有机会接触工作伙伴的家庭主妇,也有可能通过网络被人引诱。”专家佩吉·沃汉(PeggyVaughan)则预言:“互联网在将来会成为风流韵事的重要发源地。”
由“网络婚外恋”发展而来的“网婚”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它既无实质条件也无法定程序,只不过这种虚拟婚姻与伦理道德相违背,但是,已婚者“网婚”,会伤害现实生活中配偶的感情,违反了夫妻间的忠诚义务。而且,玩“网恋”发展成“网婚”肯定会影响婚姻家庭生活,容易造成夫妻感情破裂。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是一块双面镜,一方面,它对现有的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促进作用,但同时,它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婚姻家庭问题的出现。
网络时代终于使人和机器从原来的对立中摆脱出来,人性化的界面,虚拟生活的出现,是人们不再感到机器冰冷。虚拟生活的产生及其与现实生活的互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生活的一种制度环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互联网的存在必然对现存社会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有所反映和提出挑战。
不过,不论是网络促进婚姻家庭的正面发展,还是网络对婚姻家庭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网络都只是一个交流的舞台——虚拟的舞台之上,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活动。我们不应该给网络下太多的断语,因为,操纵于决定网络发展的,正是我们自己。
(第二节)社会发展和道德多元化
在传统社会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与解决温饱,满足当时的生产、生活需要相适应,社会的机械化、自动化是围绕制造同样的产品,以形成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因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比较单一,顾客往往只有标准化的几类产品可供选择。也就是说,人们所有的无限的多样化需求爱好常常很难得到充分的考虑与满足,特别是这种社会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经常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组织层级分明,只有金字塔顶端的人,才具有足够的知识、信息、能力与权威来判断事物、作出决策。这种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能使全社会有共同而明确的目标,能凝聚全体人民的共识,从而愿意为共同的目标投注心力。但这种管理经常忽视人们的多样化需要、多样化特性、多样化选择、多样化判断与生活方式,从而可能加强了社会的单一化、模式化。
与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相比较,传统社会发展缓慢,改变徐缓渐进。在这种变化速度缓慢渐进的社会里人们的观念、知识、利益、需要、兴趣、情感等都易固定、统一,加上内容、方式同一、单调的教育,单一化、对个性不太宽容的为人模式,人们的理想、信念、信仰等也易趋同。这也可能使人们的社会道德观念、行为过于整齐划一,过于单调乏味,从而缺少应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