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婚前性行为的宽容。这项调查还发现,“上网族”和“不常上网的人”最大的差异是,绝大多数上网族在观念和行为上都较开放和实际,特别是在看待男女关系方面。接近70%的上网族不反对“婚前性关系”,但不上网的人中只有31.9%持此态度。
2.网络对青少年的恋爱经历发生影响。情感交往是青少年网上交往的一个主要方面。青少年处于情感发育的黄金时期,向往异性、渴求情感是正常的。从网上看,青少年的情感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寻求异性朋友或对象;二是仅着眼于情感满足和心理愉悦,并不想真正建立恋爱关系。网上交往角色的虚拟性导致了年龄、相貌、学历、身份等“焦点”上出现与实际的偏差或不符,甚至会出现同性之间的“性别角色恋爱”,虽然见光就死,但却容易造成较大的感情或心理伤害。另一方面,正因为有见光死的担心和难以置信的顾虑,青少年在交往时往往缺乏真诚、责任,他们在网上大肆调情,结果有可能对真情或深情的一方造成伤害,会导致游戏爱情等畸形恋爱心理的滋长。
麦若宾(Mehmbein)的研究结果表明,表情、音调、语言与整体喜欢存在这样的关系:整体喜欢=55%面部+385音调+7%语言。就正常发展的网恋而言,由于网恋是借助于网络媒体、依靠文字进行的,缺乏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感性,因此成功率极低,大部分是见光死、下网散,这往往会使痴情者大失所望,有时会导致严重感情创伤。
网络的影响,导致几乎每一个上过网的青少年,不管他的实际条件是否允许,也不管他在实际生活中的状况如何,大都有或多或少程度有所不同的网络恋爱经历。这些经历与传统的恋爱方式不同,必然导致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在下面的个案分析中将给出具体分析。
3.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生影响,从而对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产生影响。网上交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恋网成瘾与塑造多重人格等方面。
恋网成瘾。据悉,全球2亿网民中有1140万不同程度地患有上网成瘾症。实际上,许多青少年恋网成瘾就表现在迷恋网上交往方面。中国科大校园网Love版上一篇题为《虚无的恋情》文章中写道:“那时我整天泡在茶室里,像吃了鸦片一样,极易上瘾,午饭都省了,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精神衰弱了。”恋网成瘾会导致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思维迟缓,甚至会出现自残意念和行为。据报载,复旦大学一学生因上网过度而致病。可见,过度迷恋网上交往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
恋网成瘾,使得广大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生活,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关系。但是,正确、健康的婚姻家庭观念是必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才能形成并发展的。所以,把精力过多的投入到网络生活中去,很难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塑造多重人格。从交往主体来看,不少网上活跃分子其实性格都很内向。网络为性格内向者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大舞台,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在“下台”后变得更加内向,“台上台下”判若两人,结果有可能导致二重性人格。另外,交往角色的频繁变换既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多重性人格,同时也有可能导致他们丧失自己的独立人格。
正确的家庭观念应该是在健康的人格下塑造出来的,多重人格的出现或者独立人格的丧失,为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产生了一大障碍。
伦理道德部分扭曲。主要表现为责任心缺乏、冒名顶替、虚假欺骗和粗言恶语。网上交往属于一种虚拟交往,这在客观上淡化了交往主体的责任心,尽管如此,交往者还需对自己的交往行为负责,但这在网上似乎难以做到。冒名顶替是指利用包括窃取他人账号密码在内的各种手段来冒充他人在网上进行交往,既侵犯别人隐私,也往往会危害他人的网上形象,有时还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和感情伤害。虚假欺骗现象在网上普遍存在。据美国的一份调查,大约50%的网民曾在网上撒过谎,内容涉及年龄、体重、相貌、婚姻状况等。网上容许虚拟,善意或无意的说谎是可以理解的,但恶意欺骗则应受到谴责。网上最常见的不道德现象是聊天中粗言恶语伤人,交流或传播黄色、颓废内容,往大众聊天室恶意“灌水”干扰别人聊天活动。一般情况下,行为者会遭到别人的群起围攻,但这往往又使得他们恼羞成怒,采取更加过激的行为。
伦理道德的扭曲往往并不是出于绝对的恶意,而往往带有一种恶作剧的性质。但是,这种在虚拟生活中的道德沦丧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伦理道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有下降的趋势。这些趋势,也对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的形成产生难以抗拒的冲击。
4.个案分析——网络恋爱。(1)网恋的表现。网恋是现代人的童话。有着浪漫情结的年轻人对于爱情是充满了憧憬与渴望的,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把童话变为现实,使美梦成真。有不少青年朋友,自从在网上认识一个谈得十分投机的异性网友以后,从此就如痴如醉地泡在网上,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以为自己多年来要找寻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如今终于通过网络来到自己的身边。
网恋令人着迷的原因。发挥想像力,编写动人的爱情故事的诱惑。在生活压力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宣泄自己的情感,同时又不想暴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而网络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宽松的环境。由于不用面对彼此,一向含蓄内敛的人们可以更加大胆热烈地表达爱情,把所有想到的关心、牵挂捎给对方,或把自己遇上的开心或不愉快的心事告诉给那头的网友,内向寡言的人可能变得幽默风趣,自私怪僻者可以格外温柔体贴。其实,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或她扮演着可能与现实社会中完全不同的角色,而彼此沟通的工具与其说是网络,不如说是想像力。由于缺乏任何实际的接触,恋人们往往只靠网上聊天的直觉和自己希望的形象来想像对方,把自己理想的爱人的条件统统赋予了对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爱情也就格外的美,因为是你自己在创造、编写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网上爱情似乎更符合人们对浪漫的向往。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相比,网恋不需要你去考虑房子、收入、家庭背景等诸多对爱情、婚姻起到重大制约作用的因素。这样,抽掉这些世俗的附加品,两人可以全心投入到一种纯粹爱情的状态中,一种纯粹属于心灵的交流。所以尽管双方彼此未曾谋面,在感情的交流上有时比生活中的还要深刻,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明知这种恋爱很可能是没有结果的,却仍乐此不疲,越陷越深的原因之一。
经济学的分析。网恋的兴起是因为其搜寻成本非常低,对于一些经常与电脑相伴的网民来说,通过网络来进行一场恋爱所需要的成本极其低廉,比如搜寻一个异性只需要几秒钟,送一束电子鲜花根本不花钱,又少了面谈的紧张和尴尬(这也是一种心理上负担的成本)。有调查表明,容易陷入网恋的人常常是性格内向或工作繁忙的网民,而他们在现实中要恋爱需要付出的成本比一般人要高。由网恋而步人婚姻殿堂的人非常之少,网恋成功率之所以低,原因则在于:网络给人留下的想像空间太大,于是难以了解对方的完全、准确的信息,当然对于婚姻产品的品质的信息,也就难以把握了,从而婚姻产品交易的风险加大,于是交易的数量就会很低。
(2)网恋带来的社会问题。一位婚姻问题专家说:“因特网是连接的世界,而它所引发的却常常是关于断开的问题。”网络虽属虚幻,但它毕竟是社会的一面,同样有真实的人和事,有真爱和欺骗。
如果我们仅仅把网络看做一个虚拟的、与现实隔离的世界,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了,但问题是,我们的情感并不会一直满足于网络的虚拟模式,当这种不满足需要面对面来解决时,麻烦也就跟着来了。网恋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是在网上,是属于虚幻世界的,但它不能一直停留在网上,所以不可能一直美丽下去。网恋的结局往往是无疾而终。
年轻、貌美的单身女性,由于轻信和缺乏判断,最容易成为网络强暴攻击的目标。拉姆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网上频繁约会女校的一名学生,双方都以觅得知己而兴奋不已,甚至羞涩地谈起了性的概念。周末游玩,心旷神怡,情话不绝,谈吐甚为投机,两人准备到博士生的住处过夜。可门一关,却像进了两重天地,温柔的博士一下子撕开多情的面纱。接下来发生的就是无法忍受的性攻击、性虐待。一周以后,心力交瘁的女生利用机会逃脱魔掌。
网恋还带来许许多多其他的社会问题,比如网友见面造成的彼此伤害,因为网恋而忽视现实生活的恋爱或者导致对爱情的追求过高,从而增加婚姻的难度等等。
综上所述,网上交往是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它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双面影响作用,也影响着他们的婚姻家庭观念,而且这种影响更大程度上是负面的。
二、上网对成年网民婚姻家庭生活的影响
因为在网络上,大家都以一种虚拟的方式生活,所以,一定程度上没有成年网民和青少年网民的界限。上面对青少年网民的上网方式,网络交往特点的分析,也同样适用于成年网民。本节将主要讨论网络给成年网民婚姻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
(一)我国的婚姻家庭现状
应当说,我国目前的婚姻家庭现状,既有继承传统美德和国内外现代生活观念、方式积极作用的一面,又有封建残余和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负面影响的一面。
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在婚姻家庭领域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人们崇尚“夫妻忠诚”、“尊老爱幼”。但是,长期以来封建婚姻制度及其观念曾压抑人们的自由和幸福,特别是妇女深受封建婚姻家庭关系的束缚。经过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我国才从根本上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使婚姻家庭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婚姻家庭领域又有了新的进步,我国已建立起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婚姻自主在城乡已占主导地位,婚姻质量不断提高,夫妻和睦普遍实现,尊老爱幼形成风气,家庭教育知识逐渐普及,“五好文明家庭”大量涌现。可以说,文明进步是我国当代婚姻家庭关系的主流,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网络对这种已经存在的婚姻家庭状况既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网络中的自由对于婚姻、恋爱自由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网络上没有约束的自由也促进了一些恶习的增长,比如重婚、纳妾、“包二奶”、“第三者插足”、婚外情、非婚同居现象等。下面将分别讨论。
(二)网络促进了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婚姻自由即男女双方完全自主自愿,以爱情为基础,基于共同理想,情趣的婚姻。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必要补充。
自由恋爱的前提就是男女之间的交往自由。古代婚姻需要介绍,是因为妇女被束缚在家中,男女缺乏交往的机会。所以,只能采取父母包办的方式。而网络的兴起,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了男女交往困难的尴尬。
网络的出现和兴起,给广大网民提供了交往的空间,使得人际关系网相对扩大。如果是本地域网民,他们可以通过彼此之间在网络上的了解,从而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这里,网络所起到的作用,也就相当于是婚姻介绍所的作用。许多以婚姻介绍为宗旨的网站,就提供了这一功能。
网络促进婚姻自由还体现在网络的宣传功能上。在网络中倡导的是自由平等,网络中的宣传也很大程度上偏重于自由平等。体现在婚姻家庭的宣传上,就是婚姻自由。许多妇女网站和官方网站都用大量的篇幅推广婚姻自由,使得广大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婚姻自由的教育,并把这种在虚拟网络中受到的教育不自觉的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促进了全社会的婚姻自由观念的深入人心。
(三)网络有效地补充了现有教育体制中缺乏的性教育,能提高婚姻家庭生活质量
自古以来,性就是婚姻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在大众场合下人们难以接受性教育,在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中,更是“谈性色变”。
然而,这种传统的教育体制的缺陷,必然导致了婚嫁男女性知识的缺乏。而性知识的缺乏,带来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性生活不和谐,影响夫妻感情甚至产生隔阂,一代又一代“羞于谈性”造成的恶性循环也不容忽视。但是,互联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这个不足。现在,性教育的网站可以说充斥着互联网,这些网站几乎提供了所有有用的性知识。而且所有的网民都可以免费自由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习。可以说,互联网补充了现代教育体制中性教育的缺乏。
当然,这些性教育的网站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性和淫秽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所以,如果网站定位不正确就会使得性教育网站成为黄色网站,而且,还有许多黄色网站还打着“性教育”的名义进行黄色宣传。这些负面影响,需要进行政策上的管理,也需要广大网民自觉的抵制。
(四)网络为夫妻双方提供了除现实生活以外的交流、娱乐的场所
如果夫妻双方都上网,那么网络无疑给双方又提供了一个交流、娱乐的场所。
虽然这个场所是虚幻的,但是那只是实现方式上的虚幻,载体的虚幻本身并不能代表其内容的虚幻。对于夫妻双方而言,他们在生活中彼此熟悉。网络上的交往只是现实交往的延续,因为交往双方的角色地位固定,角色意识清楚,不具有虚拟性特征,网络相当于日常交往中的电话书信,只起工具作用,不构成虚拟交往关系。
这样,夫妻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彼此问候,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启齿或者不好意思说出来的心得体会。在夫妻双方发生纠纷的时候,如果双方都不想首先道歉,那么网络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网络还提供一些虚拟社区,一对夫妇可以拥有一个类似家庭的空间。在虚拟家庭中,他们可以实现一些现实生活中暂时无法实现的生活方式,生活理想等。而且还能通过在线互动游戏进行娱乐。这样,有助于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增强夫妻的感情,有利于维护夫妻关系的稳定。
可见,网络可以为夫妻双方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而这个场所显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虚拟,有助于巩固婚姻家庭关系。
(五)网络在子女的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子女的教育。如何教育子女往往成为现代家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往往因为子女教育的分歧导致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