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江西巡抚李兴锐上言:“近年水患频仍,皆因鄱湖日见淤浅,而长江昔宽今狭,骤遭大雨,疏泄不及,遂至四溢为灾。请于冬季水浅时,购置挖泥机器轮船数艘,将全湖分别挑挖,既利水防,又兴商务,经清适批准照办。”这是鄱阳湖引进控泥机航以代替人工疏浚之创举。
●航道标志设施:历代交通运输既以航运为主,故省、府、县、镇无不沿水道河边设置航道标志。凡在城镇上下游附近高处,一般均建砖石宝塔,这是本地区可用为导航之常见标志。但专设航标,亦偶有设立,如都昌县治西北土目湖中,有鹞子石,有行舟患。明崇贞十三年(1640年),铸铁柱高1丈4尺,立于石上,以为标志,来往航船,莫不称便。
滨湖历代兴修水利,均于上述防洪、灌溉及航运3项。至于水力一项,则因滨湖地区,陂降平坦,水流缓慢,而在历代又无现代之水力机械设备,故而水力工程未见开发利用之文献记载。
●鄱阳湖12大港口:鄱阳湖水域宽广,沿湖港湾星罗棋布,据《永修县志》有文字记载的港口,就有30多处,它承担着鄱阳湖周边所有客、货进出的码头港口,这些港口已构成沿湖市、县、镇的水运枢纽,并成为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要分别记述的港口,是指鄱阳湖沿岸各大集镇港口,归纳为12大港口。
1.九江港
九江港是紧靠鄱阳湖边的主体港口,位置在九江市浔阳区辖内,上起高六房,下至新港大套口,占据长江南岸线28公里,史称“浔阳江”,为九江市经济最活跃和社会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段。在港区内有各类码头和停泊点72个,其中设备较好的浮式码头47座,紧靠坡岸作业的码头和停泊点25个。在这些码头中,港务局和石油总公司的码头,机械化操作程度较高。全港1993年货物吞吐量为822.33万吨(内港务局为686.6万吨),旅客发送量为158.3万人次。在长江黄金水道25个港口中,吞吐量居第6位,客运量居第4位。九江港自1980年4月1日开办外贸运输业务以来,外贸码头于1990年8月建成投产,到1993年底有219艘海轮泊港作业,运送外贸物资75.1万吨。并自1992年7月17日起,开始接纳外籍轮船进港业务,成为长江上9个对外籍轮船开放的港口之一,为沟通江西与西太平洋各地区的物业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湖口港
湖口港扼鄱阳湖咽喉港,在湖口县双钟镇石钟山旁,上距九江主体港区30公里,下至彭泽37公里。全港区由三部分组成;1、石钟山脚下,有浮式码头6座(另有简易码头7座);2、距双钟镇东北2.5公里处柘矶,有浮式码头3座;3、顺流而下,距石钟山22公里处的东北岭,有浮式码头1座。这些码头,前沿水深都较好,可停靠千吨级以上的船舶作业。出口主要是矿物,建筑材料和农副产品,进口除能原外,还有工业品。1993年货物吞吐量为55.13万吨,湖口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为鄱阳湖水系进江出湖的水运要地。是江、湖物资中转运输的理想港口,开发前景潜力很大。
3.吴城港
吴城港在永修县吴城镇,位于鄱阳湖西岸修河右侧,扼赣、修两河之颈项,曾是南通五岭的水路要道,是赣北的木材集中销售地。吴城上距南昌73公里,下至湖口82公里,鼎盛时期(清末)全镇常住人口7万余人,流动商贾2万余人,货栈商行林立,商品流畅。清嘉庆和道光年间,镇内仅各种会馆就有48座,作坊260余户,商家4000余家,码头8座,工人千余,俗称:“装不完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后来因诸多原因逐渐衰退,港口装卸也一落千丈,但50年代木材出口仍有50万立方米之多。目前,港口湖岸线2.2公里,浮式码头2座,货物吞吐量1.77万吨。然而此起彼落,由于有大批鹤类在吴城一带栖息,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鸣雁舞成为吴城景观的一大亮点。
4.星子港
星子港在星子县南康镇,地处鄱阳湖西岸,水域宽广,南距吴城和北至湖口均41公里,是南昌到湖口的水上交通要道。港区内有浮式码头1座,装卸物资以花岗石、瓷土、矽砂等非金属矿物为主,1993年吞吐量11.6万吨。南康金星观台驰名海内外、花岗石远销日本;瓷土每年有2万多吨销往景德镇,渔业也较为发达,是江西省重点产鱼区之一。
5.都昌港
都昌港在都镇辖区,位于鄱阳湖东岸北隅,与永修松门山相对,西南去吴城30公里,往北去湖口80公里。港区仅有浮式码头1座,进出口货源有建筑材料、食盐、农副产品、木材、水产品、化肥、粮、棉等。1993年货物吞吐量为10.55万吨。2008年随着城区发展的要求,按县城规划把原码头往南(即矶山)前移了2.8公里,拓宽了城区面积,减少了城区环境污染,对新城的整理规划有着重大意义。
6.老爷庙港
地处都昌县西端的一块地域,有座海拔282米的西山,其山嘴伸向湖中,山上建有老爷庙,与星子县矽砂岭相对,冬季枯水时水面仅40米宽,是鄱阳湖航道上著名狭口,又是湖面水上的最大风口。这一湖段被人们称作“魔鬼三角”的水域,在民间有许多传说和不解之谜。老爷庙港码头1958年建成在西山南麓的鄱阳湖东岸,南距县城20公里,占用湖岸线1公里,有浮式码头1座,装运矽砂专用码头,1993年运往苏、沪、皖、鄂等地矽砂共达20.7万吨,可停泊1000吨级以下船舶作业。
7.蛤蟆石港
蛤蟆石港位于九江市庐山区高垄镇东的鄱阳湖西岸,上至星子28公里,下至湖口17公里。1961年建港,占用湖岸线2公里,现有浮式码头6座,可供1000吨级船舶进港作业。其中庐山水泥厂码头装备齐全,装卸作业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其他码头则仍以人力装卸为主。由于港口主要是为庐山水泥厂和九江化纤厂服务的,如今庐山水泥已改为海螺牌水泥了。主要出口是水泥和化纤制品等。进口物资主要是燃料、原料和非金属矿物等。
8.永修港
永修港(又称“涂家埠港”)在永修县涂家埠,位于修河下游右岸,历史上曾是商贾云集的商业繁华区,水路集散商品十分便利。南浔铁路建成后,水运业务开始萎缩。目前港口有浮式码头1座,可停靠50吨级船舶装卸。1993年港口吞吐量为2.77万吨,进出口物资主要是日用商品,客运量6万人次,吞吐量2.85万吨。
9.德安港
德安港在德安县蒲亭镇博阳河右岸,船舶进出港均靠坡岸作业,河段亦处于自然状态。1993年港口吞吐量为2.77万吨,进出口的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及初级矿产品等。
10.共青港
共青港位于共青垦殖场博阳河右岸,系该场专用码头,东距鄱阳湖4.5公里,北离湖口80公里,是共青通江达海的水运枢纽。目前在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的推动下,港口正在开发之中,其发展前景将极为可观。
在鄱阳湖岸线上,还有10座船舶进港作业和物资出口的港口码头,均在修河与博阳河流域。这些小港虽然客货流量不大,装卸作业仍处在自然状态,但对沟通城乡交流、繁荣鄱阳湖区经济建设曾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11.鄱阳港
鄱阳港是江西省重要港口,列入江西省六大港口之一,千吨货轮可直达长江。“两高一铁”(景婺衢铁路)建成后,鄱阳县将进入浙沪4小时经济圈,成为江西省水陆交通最便利的县。
12.万年港
万年县综合码头建设项目,原有的港口码头远远适应不了发展中所需求的吞吐量;万年县委政府非常重视,2010年划地370多亩,前期投资9970万元,新建4个泊位,两个500吨级综合性泊位,两个500吨级危险性泊位,工程预计两年完成,完成建设后吞吐量达120万吨,码头建成后将有利于促进鄱阳湖水运业的发展,为实现长、珠、闽的全面对接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最大淡水湖畔水上运输的黄金基地。
六、鄱阳湖的综合考察及标本治理
(一)湖床内重金属污染状况
鄱阳湖湖底表层沉积物经采样测定,内含多种金属,由于水底沉积物污染可直接使环境恶化,因此,对沉积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各水系入湖口底质除信江东支流入湖口为重度污染,其他都属中、轻度污染或清洁。赣江、信江、鄱阳湖是我省工矿企业集中地,由于工业废水经年累月排放污物,沿途沉积加厚,经采样点,能充分反映出来。
水系流域不加节制排放工业废水,污废物长距离输送,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这在湖区水生生物和水质中也能反映出来,要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放,是另一主要污染源,湖区目前尚是轻度污染,但水系入湖口某些地方,重金属含量亦充分说明是工业废水排放所致,这在乐安江下游和赣江主支南支反映突出。因此,有关部分必须引起注意,采取措施,不然,若干年后湖区的污染会愈来愈严重。同时绝对不能以鄱阳湖水量丰富、自净能力强和能排入长江、目前水质尚好等为由,而不加注意湖区的污染。因此,加强对水系和湖区的监测,加强污染源的控制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湖区沙山概貌与治理
沙山堆积,在鄱阳湖区分布较为广泛,自南部和北部均有露在不同标高的位置上,有些层位夹有淤泥或泥炭层,其本身又为非金属沙产资源,因此,开展对沙山的研究,对于鄱阳湖综考规划治理以及开发利用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湖区的沙山,比较突出的有星子县蓼花池的沙山和都昌县的多宝沙山。现就星子县的沙山概貌及治理试验的情况分述如下:星子县东南隅,临近鄱阳湖边缘,有一座沙山组成的丘陵岗地,纵长18华里,横跨蓼花、蓼南、新池3乡,面积约21000亩。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座危及人们安居乐业的山。其形成之经过,至今尚无确切定论。清同治《星子县志》中略有提及,未列明如何形成,有关专家考察和地质钻探说法不一,沙山厚达几十米的深处仍是游积的泥沙,由细层到中粗沙层,为巨厚或厚层沙组成。因而,取得比较接近的推测是:沙山为古代湖汊或分流河汊的故道,是历史上长江江道“南迁北返和鄱阳湖形成演变过程中的产物”。
“堆沙成山,聚沙为丘”,原与古代河网湖汉之演变密切关联。由于沙山位处鄱阳湖北端水域之侧岸,“五河”上游水土流失,随洪水冲带泥沙入湖,其推移质与悬浮质不断在缓冲湖汊,河湾故道沉积,又随风浪逐流泥沙游高渐成沙丘,加以受制于第四纪以来间歇性上升的地壳运动的关系,使老河床或沼泽处不断抬高“造貌”,而原有的一些低坡小丘,因为植物被破坏,受风沙位移,又连为大沙丘,至此形成了现代的沙山。
根据沙山的不同起伏,采取工程治理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风槽处、边缘处、冲刷处等具体情况,选植不同固沙植物,计先后播种蔓荆子、胡枝子8920斤,栽植设障芭茅100万斤和紫穗槐110万株,在风槽地带和沙山边栽植白杨、马尾松、桑树、柳树等400多万株,营造防风林带10华里,还在严重风沙位移区建筑7条长达2500米的拦沙坝和防沙障,搬掉了一座沙丘,填平了一口“怪湖”,在沙山边开出了1540亩田地。通过星子县广大干部群众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搏住了作孽的“沙龙”,基本上控制了沙害,到目前为止,已治理沙山面积17700亩,占沙山总面积21000亩的85%,植被率达90%,固沙植物品种有127种,现经多次暴风雨的袭击,基本上未出现侵蚀面,无大流沙和飞沙为害。昔日那种光秃的沙山和荒芜的田园,现在是沙固草青,粮丰畜旺、房屋林立、新景频现。例如:蓼南乡和新池乡新开的沙田当年亩产粮达600多斤,蓼南乡还在新垦的沙地上兴建了良种繁育场,原来受沙害的3个乡村,现在粮食亩产稳定在1200斤左右。随着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一齐发展,农家收入不断增长,群众安居乐业,到处欢声笑语,歌颂共产党的富民政策好,狠治千年沙害,造福子孙万代。
都昌县多宝乡的沙山,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多宝乡靠近沙山的几个村庄受害非浅。20世纪60年代以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沙、管沙、用沙的方法;在老爷庙开办了一个大型沙厂,型沙用途是工业用沙,大量销往江苏、上海、广东等地。还有部分建筑用沙,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该型沙厂不但变沙为财富,而且还安排了几百个职工就业,当年老爷庙型沙厂的年收入几乎是都昌县总财政收入的25%至30%左右,在国家计划经济时期矽砂年销量约5万多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由于主沙源逐年减少,工业用沙质量要求严格,加上管理、体制跟不上新的发展,因而沙厂难以维持,职工下岗,留下小部分职工在厂承包。
其他沙山面积也同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种植蔓荆子、紫穗槐、白杨、马尾松。还在避风平地沙丘种植了大面积果树、茶树等,不但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而且还因此连成了一片绿色防沙障。
(三)鄱阳湖洪患等自然灾害
1.水
灾鄱阳湖的大洪灾主要是由长江洪水形成,而且洪患有所加重。“湖口最高水位的形成,大部由长江干流水位所决定。当长江干流与鄱阳湖水系的洪水发生遭遇的情况下,受到威胁的首先是鄱阳湖五河尾闾的圩区,对长江干流的威胁并不太大。”这一结论是与近代长江中下游4次大水年(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鄱阳湖圩堤几乎是全部溃决的情况相一致的。
1954年后(汉口至九江)河段内原通江湖泊,如东西湖、后湖、武湖、张渡湖、白坛湖、网湖、官湖、东湖、赛湖等已先后围鄱阳湖洪水水域形势图堵。使得这区间内大约有1800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有江隔离,若于湖泊充水2米至3米计算,则损失约40亿立方米至50亿立方米的蓄洪容量,另外鄱阳湖及华阳河分别围垦1100平方公里、1400平方公里的面积,均加重了九江河段洪水位的抬高,亦即鄱阳湖的洪患明显加重。
“在鄱阳湖考察总体规划和治理工作中,搞围垦和类似围垦的各种方案和计划,不要侵占湖盆内部的相对下沉区段,如东部、南部的若干地区,同时,从保护湖泊资源长远及根本利益考虑,湖口建闸是最优选方案。”(摘自江西省鄱阳湖考察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