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史料记载,明朝弘治十二年(1500年)至1949年的450年间,鄱阳湖共发生大、小洪水189次。1931年,长江中下游大雨累月不止,长江和鄱阳湖洪水遭遇,鄱阳湖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湖滨十几个县“尽成泽国”,“湖港尸横,灾民无栖身之所,逃荒觅食者不计其数,惨不忍睹”。根据江西省民政厅调查统计,1931年大洪水淹没良田36.5万公顷,淹没房屋8.83万间,受灾人口180万人,死亡3628人,损失银元8450万元。
1949年至2005年,湖区发生超警戒水位(吴凇基面19米)的洪水33次,水位超过20米较大洪水有19次,水位超过21米大洪水年份有1954年、1983年、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1954年长江、鄱阳湖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除南昌富大有堤、波阳宛子玎、湖口黄茅潭圩等10余座圩堤外,其余圩堤全部溃决。沿湖各县均遭水淹没,南浔铁路中断100多天,冲毁路基4千多米。沿江滨湖受灾人口160多万人,淹没农田16.2万公顷。
1998年,鄱阳湖发生继1954年后又一次特大洪水。湖区各水文、水位站先后出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位,星子站8月2日水位达22.52米(吴凇基面)。鄱阳湖及五河尾闾地区,受灾乡镇461个,自然村庄9190个,受灾人口578万人,倒塌房屋63.1万间,毁坏房屋71.3万间,利用各种措施防洪抢险保护耕地3330公顷。667—3330公顷圩堤溃决20处。当年,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战,防洪抢险,武警战士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挽救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灾后民政部又拨款重建家园,使灾民能安居乐业。
2.旱 灾
史料记载,明朝弘治十二年(1500年)至1949年间,湖区共出现严重旱灾119次,其中特大旱灾24次。1934年,湖区53万公顷农田受灾,早稻颗粒无收,晚稻无法栽种,损失稻谷80×104吨。1949年至2005年,湖区发生6次大旱灾,分别在1963年、1966年、1967年、1978年、1992年和2004年,其中尤以1978年为重,干旱持续时间长达107天,80%以上的蓄水工程干涸,34.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8万公顷水稻颗粒无收,损失粮食40×104吨。
2003年以来,随着鄱阳湖水位的下降,水量急剧减少,旱情连年不断,沿湖城乡供水困难。2006年秋冬季,环鄱阳湖区258万亩农田灌溉困难,受灾面积210万亩。2007年冬季,湖区600万亩农作物受旱。
3.风雹灾
⑴鄱阳湖区的风雹灾一般发生于冬春寒潮和夏季雷雨期间为多。1994年4月6日下午至次日凌晨,龙卷风夹着特大冰雹(最大直径15厘米)袭击了都昌、星子、湖口、永修沿湖5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委会,倒塌房屋、损坏房屋无数,受灾农田几万亩。死亡数人受伤8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
⑵水面风灾。老爷庙地段为鄱阳湖咽喉地带,该地带风速大,水文地理环境复杂,号称鄱阳湖“魔鬼三角”。千百年来由于怪风的袭击,大小船只在此折桅覆舟、葬身湖底者不计其数,历年过往船只必须停靠庙前,宰鸡焚香祈求王爷保佑平安。因此老爷庙香火鼎盛,声名远播,当地的信男善女趋之若鹜,过往船家朝拜祭庙的习俗沿袭至今。
4.血吸虫灾
湖区历史上有钉螺面积14万公顷,疫区范围遍及11个县的149个乡镇,受血吸虫病威胁的达250多万人。根据南昌、进贤、新建、都昌、永修、星子、鄱阳、余干沿湖8县不完全统计,解放前30年间,有344个村庄,15027户村民因血吸虫病猖獗流行而毁灭。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又称“泡肚病”。解放前历代统治者只顾对老百姓敲骨吸髓,毫不关心人民疾苦,对严重流行的血吸虫病不加防治,任其蔓延扩散。至使鄱阳湖地区,大多数村庄“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对血吸虫病区追踪调查,在解放前的近百年内,鄱阳湖一带瘟疫流行,查阅1941年《中华医学杂志》,上海雷氏德医学研究院,许邦宪、吴光伦述《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中曾报称:“江西鄱阳湖周围均为本病流行”。
例如:都昌县在解放前有81个村庄被毁灭,43个村庄接近毁灭,毁灭总户数3530多户,约15000余人被瘟神夺去了生命。如周溪镇泗山村委会原是“居住鄱湖边,钉螺在门前,有人便有病,无病空门庭”的严重流行疫区,这里的群众回忆约有4000余人死于血吸虫病。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说:“泗山土坳川,单出大肚官,有女莫嫁泗山郎,嫁了一世守空房。”还有大屋场邵家村,过去最兴盛时期有360多户,1400多人,到建国时仅剩9户,23人。鉴于鄱阳湖如此严重的血吸虫病,党中央和毛主席非常重视,1956年下达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国家拨款免费医治血吸虫病患者。1958年7月1日,毛主席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此后,全国各级政府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大打一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沿湖12县血防工作人员,同时坚持执行国家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走村串户,检病、查病、送医、送药上门,坚持不懈地为疫区群众服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血防事业有了辉煌的发展,各地血防站添置了各种现代化先进医疗器械,培养了大量的血防科技骨干,控制了鄱阳湖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由于各地血防工作人员的努力,政府的重视,为保障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广大湖区血防医务人员将会铸造更大辉煌,使血吸虫病这个令人厌恶的“病名”,将在鄱阳湖区永远消失。
(四)三峡工程确实改变了鄱阳湖的“江湖”格局
1.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每年9月至10月份是三峡水库常态蓄水期。正值鄱阳湖五河进入枯水季。三峡减泄使鄱阳湖不能得到长江上游的补水。由于入江口水位降低,致使出湖流量加大,减少湖泊蓄水量,导致鄱阳湖枯水期提前。经分析,对湖口水位的影响是降1.81m到2.32m,对星子水位的影响是1.67m到2.14m,以2008年为例,三峡水库减泄的一个月,星子水位比常态多下降2.18m。10m水位较无三峡影响提前60天左右。
2.对鄱阳湖水量影响。按现行调度原则,三峡减泄期间,长江中下游干流与鄱阳湖出湖后的控制站大通站流量,丰水年减少16.3%,平均每年减少19%,枯水年减少29%。经2008年还原分析,11月1日,实测水位9.72m,湖体相应水量8.2亿m3;还原后常态水位11.9m,湖体相应水量17.5亿m3,三峡减泄致使湖区50%的水量提前出湖入江,严重影响枯水期鄱阳湖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还影响湖区对长江的正常补水。
3.对鄱阳湖水质影响。鄱阳湖出湖水量增大,湖体水量锐减,致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逐月有所下降,近年湖区10月至12月III类水站7.7%至33.3%,劣III类水占66.7%至92.3%,注入长江出湖水质在10月至11月由III类降为IV类,12月下降为V类。三峡运行改变了鄱阳湖与长江的“江湖”格局,还表现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三峡蓄水提前,长江的水与鄱阳湖的水有一个很清晰的分界线,江水很浊而湖水很清。如今所看到的现象则是反过来的,鄱阳湖水很浊而长江水很清澈。
4.鄱阳湖超低水位的影响
鄱湖水位连创新低,造成沿湖城镇居民取、用水困难,甚至低鄱阳湖枯水水域形势图于取引水口设计高度,严重影响城镇居民饮水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南昌市主要供水厂青云水厂原设计枯水位15.38m,而赣鄱南昌站水位连创新低,至少13.27m,比水厂最低取水高度还低2.11m。2008年12月,赣鄱地区受降雨偏少,河湖水位偏低的影响,地下水位下降,鄱阳湖周边农村群众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因干旱临时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