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500000005

第5章 汉代对敦煌的开拓与经营(1)

刘进宝

从战国到秦,活动在敦煌地区的主要是月氏、塞种胡和乌孙等族。在这些种族中,以月氏最为强大。塞种“本允姓之戎,世居敦煌,为月氏迫逐,遂往葱岭南奔”。故到了秦汉之际,活动在敦煌与河西其他地区的则主要是月氏和乌孙了。

一、汉代对敦煌的开拓

西汉初年,匈奴赶走了河西的月氏、乌孙,占据了河西。匈奴占据河西及西域后,除在占领区征收赋税外,还严重地破坏和阻塞中西交通;并与羌人联结,威胁着汉朝的安全。但是,由于西汉初期汉帝国的社会经济极端残破,再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因此其国势十分虚弱,无力抵御匈奴的进攻,从而不得不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

然而,西汉王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满足匈奴奴隶主贵族的贪欲。他们经常侵汉边郡,杀掠人民。“汉兴以来,修好,结和亲,所聘遗单于者甚厚;然不以重质厚赂之故改节,而暴害滋甚。”“匈奴数和亲,而常先犯约……反复无信,百约百叛。”西汉王朝在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至武帝即位之时,国力已很充实。而且经过平定“异姓诸王”的背叛,及经过文、景的削藩和平定“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后,中原割据势力和大商贾的势力都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中央集权已大大加强和巩固。这样,西汉王朝就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来反击匈奴了。武帝采纳抗战派大臣的主张,开始了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谋揭开了抗匈战争的序幕。它是西汉王朝与匈奴由“和亲”封战争的转折点。汉对匈奴的反击战争主要是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战、前121年的河西之战和前119年的漠北之战。经过河南之战,收复了“河南地”;经过漠北之战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

河西之战主要是由青年将领霍去病领导进行的。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青年将领霍去病率轻骑万人由陇西出发作尝试性的进攻。霍去病的具体进军路线,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因为“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因此其进军路线既不能深入羌中与强大的西羌相遇,遭其阻击;又不能接近匈奴本部,惊动匈奴主力,陷入重围,不能自拔。当时霍去病只能在匈奴统治势力薄弱和接近西羌本部的边沿地区,即两大势力的结合部穿行而过,这样才能迅速到达河西浑邪、休屠部地,达到轻骑出击的目的。

据《汉书霍去病传》载,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西行过焉支山,深入匈奴地千有余里,大破匈奴,斩获甚多。同年夏,汉王朝决定乘胜出击,再次进军河西,以便彻底打败匈奴在河西的势力,控制河西,保护中西交通。据《汉书》记载,元狩二年夏天,霍去病从北地出发,至居延,然后南下打到祁连山,俘、斩匈奴三万多人,并“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匈奴在河西的势力又一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霍去病在河西之战的胜利,使匈奴失去了水草丰盛、宜于牧畜的祁连山和焉支山,影响十分巨大。《史记正义》引《西河故事》云广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其慜惜乃如此。”

河西的匈奴在一年中连遭两次打击,已有不能支持之势,而匈奴单于又怪罪浑邪王和休屠王无能,“欲召诛之。昆邪、休屠王恐,谋降汉”他们派人和在黄河沿岸修筑边塞的将军李息联系,李息即告朝廷。“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这时,休屠王反悔,不愿降汉,浑邪王杀了他,并收编了他的部众;霍去病也当机立断,率军驰人浑邪王营中,“斩其欲亡者八千人”,尽将其众渡河东进。匈奴降汉者“凡四万余人,号十万”接着霍去病派人护送浑邪王到长安,受到了汉武帝的隆重接待,武帝封浑邪王与其亲信数人为侯。汉政府把投降的匈奴部众安置在原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故塞之外。从此,河西走廊正式归入了汉朝的版图。

二、设置郡县行政区

敦煌地区归人汉的版图后,汉王朝为了进一步开发敦煌,保护中西交通,便在敦煌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敦煌郡县的设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敦煌建郡的年代,《汉书》的记载就不一致。《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即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而《汉书地理志》则载:“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开”,“敦煌郡,武帝后元(元)年分酒泉置。”

20世纪4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依据《史记》、《汉书》和考古新资料,对敦煌郡的设置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结论颇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1)向达、张维华、周振鹤诸先生主张建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2)陈梦家先生主张建于元封四、五年间(公元前106年);(3)吴扔骧、余尧先生主张建于元封五、六年间;(4)劳干先生主张建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或稍后(5)张春树先生主张建于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6)黄文弼先生主张建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7)方诗铭先生主张建于天汉二、三年后至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以前(8)刘光华、王宗维先生主张建于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我们认为,汉代于西北边塞凡有设置,或与重大军事行动有关,或属交通方面之必需如置酒泉郡以通西北诸国,设武威、张掖郡以隔羌胡交通。敦煌郡的设置,则与李广利伐大宛有密切关系。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扩大在西域的影响,“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太初二年,李广利伐宛失利,乃“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李广利伐大宛为汉代出兵西域之第一次,后方必有布置,此时设置敦煌郡,既可以备军事之转输,又有利于中西交通。李广利第一次出兵伐宛在太初元年,太初二年留兵敦煌,而敦煌之名亦出现于此时。因此我们认为,敦煌郡的设置可能也在此时。

敦煌郡,再加上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就是一般所说的“河西四郡”。

汉代的敦煌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共统辖6个县,即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与龙勒。当时的敦煌郡,包括今敦煌市、安西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兹将这6个县的具体所在分述如下:

敦煌县郡县所在。在今敦煌城西南。常钧《敦煌杂钞》卷2沙州卫沙州之西,本有故城,即汉敦煌郡治。经党水北冲,圮其东面。雍正三年,于故城东另筑卫城。”吕少卿《重修敦煌县志》说城在县西里许,滨临党河西岸,遗址尚存。其西北一角,高犹数丈。”可知现在的敦煌城在党河东面,是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所建,非汉代之敦煌县。

冥安县:今安西县布隆吉一带。冥安以冥水得名。《元和郡县图志》卷40载晋昌县,本汉冥安县,属敦煌郡,因县界冥水为名也。”冥水即今疏勒河。其“故城疑在今小湾、双塔堡、布隆吉等处。据调查,汉冥安县,主要分布于冥水支流的下游绿洲,其四境东至冥水,南至大雪山,北至乱山子,西接广至县境。

效谷县:敦煌遗书S.5448《敦煌录》:“效谷城本是渔泽,汉孝帝时,崔不意教人力田得谷,因名,后为县。”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说本渔泽障也。桑钦说孝武元封六年,济南崔不意为渔泽尉,教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为县名。”其确切方位,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图经》说古效谷城在州东北三十里,是汉时效谷县。”据有的学者考证,位于今敦煌城东北20公里的黄渠乡戴家墩城堡遗址,很有可能就是汉代的效谷城。

渊泉县:因“地多泉水故以为名”。《辛卯侍行记》卷5:“章怀太子注《后汉书张奂传》云,故城在瓜州晋昌县东北,当在今州东四道沟、柳沟堡诸处J约在今安西县之东四道沟一。

广至县:今安西县之西约30公里俗名“巴州城”处。《太平寰宇记》卷153:“常乐县,本汉广至县地……汉广至故城在今西:!”

龙勒县:即今敦煌市南湖乡一带。因县南180里有龙勒山而得名。敦煌遗书《寿昌县地境》曰龙勒山,县南百八十里,周时龙马朝出咸阳,暮至寿昌,因以此山之下,遗其衔勒,故名龙勒山。”龙勒,即唐代的寿昌县。《元和郡县图志》卷40载寿昌县,本汉龙勒县,因山为名。武德二年,改置寿昌,因县南寿昌泽为名也。”据调查,寿昌海,即今黄水坝水库。其北约5公里,有一古城遗址,现遗址大半埋于沙丘中。这一遗址,就是唐代寿昌城故址,也即汉龙勒县城。

三、建立军事防御体系

河西归汉后,汉王朝便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来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军事防御体系便是其重要的举措之一。

(一)河西的汉长城

自从河西归人汉的版图后,西汉王朝为了保证这个地区的安全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便修筑了其安全防御线——长城。

河西长城是随着边防形势的变化在几个不同时期分段修筑而成的。

令居以西至酒泉:汉筑令居以西之边塞,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打败了匈奴,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降汉,汉始有河西之地。故知令居以西至酒泉长城的修筑,是元狩二年以后之事。

酒泉至玉门间.酒泉至玉门间这段长城,是在赵破奴、王恢破楼兰、姑师以后修筑的。按赵破奴与王恢虏楼兰王、破姑师,事在元封五年,而《史记》记酒泉至玉门的长城之修筑,与此事并述,可知酒泉至玉门的长城,筑于元封五年。

敦煌至盐泽间:敦煌至盐泽间这段长城,是李广利伐大宛以后修筑的。《史记大宛列传》云:“汉巳伐宛……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这里所说的盐水,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之罗布泊(又称蒲昌海)。汉自敦煌至罗布泊筑长城,是在李广利伐大宛之后。而李广利伐大宛,始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终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可知,此段长城的修筑,当在天汉年间(公元前100年前97年)或稍后。

以上只是河西主要的几段长城建筑情况,而整个长城防御线的修筑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公元前127年,汉朝收复“河南地”后,置朔方、五原郡,移民垦荒,并将秦时沿黄河的长城加以修整,这是汉武帝第一次大规模地对边防设施的修整;公元前121年,汉收复河西后,便把长城由朔方沿黄河往河西延长至令居(今甘肃永登)。随后,汉朝政府又将长城从令居分段向西延长到玉门,所谓“自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以后随着匈奴势力的不断向西转移,汉朝也相应地加强了西北边防。公元前101年李广利伐大宛取得胜利后,汉王朝又把长城延伸到了盐泽。《汉书西域传》曰:“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这就是河西走廊以北东西长达千余公里的边塞防御线——长城。

(二)汉代的烽燧亭障

同类推荐
  •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本书研讨生肖牛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的精神文化具有理想信念与务实相复合的总体特征,更具有复合屡次性的特点。这种特色民族精神文化既来自于保安族的发展历程,反过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又指导、激励着一代代保安族人努力奋发,终将和其他民族一同走向兴旺发达。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热门推荐
  • 火影之苍叶流火

    火影之苍叶流火

    叶轩穿越成鸣人,临死前的父母寄托了火的思念,驰骋在忍界之中,凄厉的黑暗终有一天会被火焰照亮。本文依旧以鸣人为主角,走修罗路线。
  • 彼岸花开:凤逆天下

    彼岸花开:凤逆天下

    彼岸花开:凤逆苍穹她,21世纪最巅峰的特工,却在一次任务中被战友背叛……冷眼再睁,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魔幻世界。天生修炼体材被封印?还坑爹的连带封印了一只妖孽君在身体里,当封印解除,世界的转向又该如何?她说:“天不顺我,我便逆天!”
  • 易刹烊光入我心i

    易刹烊光入我心i

    holle,本作者大大是第一次写文,你们可以叫我棍子,写得不好不要介意,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 Maitre Cornelius

    Maitre Corneli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鸢语:纸鸢,线在谁手里

    鸢语:纸鸢,线在谁手里

    风筝,同纸鸢。青梅竹马的爱情,拼斗像傻瓜一样去爱。如果相信纯爱,请慢慢看。
  • 兵王回归大都市

    兵王回归大都市

    曾经的兵王,给都市大小姐当随身保镖,什么,要我陪她去上学,打架我在行,读书是文盲。什么富二代,世家子弟,谁拳头大谁说的算。他要以身相许,好吧这勉强能接受。
  • 迷情桃花:谁杀死了我

    迷情桃花:谁杀死了我

    我死了,这是事实;但这次我绝不是自杀,这也是事实。当我明白这个事实时,我已变成一个幽灵四处飘动。但是是谁杀死了我,我要去寻找。“求求你别在路上表演坚强,求求你别在夜里暗自忧伤,要像星星一样寂寞就写在脸上,有十月的桃花盛开在远方,你就这么走吧不带行囊。”
  • 瓦罗兰之迷

    瓦罗兰之迷

    一个神秘的充满魔法与奥义的世界,一个充满战火的大陆。一位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接受召唤,来到了这个大陆开始了他的使命,拯救处于战火中的大陆,将迎接来自神灵的怒火,且看他是如何完成使命的。
  • 一身三世

    一身三世

    平淡的青年,爱上一个叫如的女孩,不管怎样?他都在坚持。然而平淡的他,爱之越深,痛之越深。为了忘却,确一世化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