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300000056

第56章 五代宋元汉族风俗(27)

天庆节:宋真宗为掩饰澶渊城下之盟的耻辱,决定编造神人颁降天书的谎言和用封禅泰山等办法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陆续创立了五个节名。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三日,伪造天书下降承天门,下令改元,并于十一月决定以正月三日为天庆节,命各州兴建天庆观。百官赴宫观或僧寺进香。朝廷赐百民御宴。各州军提前七天派道士在长官廨宇或宫观建道场设醮,特令官员、士庶宴乐,五天内禁止行型和屠宰陈公亮:《严州图经》卷一《寺观》。

天祯节和天贶节: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一日和六月六日,又陆续两次伪造天书下降,事后决定分立二日为天祯节和天贶节。遇此二日,不准屠宰和行刑。高承:《事物纪原》卷一《天祺》。后因避宋仁宗赵祯讳,改天祯节为天祺节。

先天节: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以后唐天成元年(926年)七月一日“圣祖”轩辕皇帝下降日定为先天节,又以十月二十四日“圣祖”降临延恩殿日定为降圣节,不准行刑,禁止屠宰,准许请客和奏乐,互赠“保生寿酒”。各州选派道士建道场设醮。

天应节:政和四年(1114年),宋徽宗借口“天帝”降临,旌旗、辇辂等出现云端,以十一月五日立为天应节。规定该日建置道场,各级官员前往进香朝拜,停决大辟刑,禁止屠宰。

此后,又陆续立宁贶(五月十二日)、天符等节。高承:《宋会要·礼五十七》之二八至三一。

天庆等节,最初京城的宫观每节斋醮七天,后来减为三天、一天,并逐渐废罢。到南宋时,京城不再举行庆祝活动,也不休假,仅外州官员赴天庆观朝拜和休务两天。高承:《宋会要·礼五十七》之三一至三三。

(第六节)五代宋元汉族信仰风俗

除传承古时已有的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石江河、动植图腾崇拜外,宋代封建统治者为了“保国安民”,于“崇宁三年(1104年)诏告天下名山大川有功于民者,听所在州县立庙”《泉州府志》引王朋臾《豪山庙碑记》。一时各地官员“奉诏书度材鸠工”,故俗信神祗崇祀特盛。历代志怪小说如《世说新语》、《太平广记》、《搜神记》等在宋代民间的广为传播,宋人志怪小说的张扬,也使信巫鬼、重淫祀的习俗有增无减。加上西、北强敌压境,危局频仍,国人有流离之苦;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庶民阶层分化剧烈,这些又都使人们感到人生无常,心灵空虚,需要虚幻的神灵来安慰,故士人崇信先兆,百姓迷信鬼神,成为时尚。

一、宗教信仰风俗

1.国家宗法性宗教

宋代国家神祗祭祀,其常规为每年大祀三十、中祀九、小祀九。大祀: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季秋大享明堂,冬至圜丘祭昊天上帝,正月上辛又祀感生帝,四立及土王日祀五方帝,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立春祀东太一,立秋祀西太一,腊月大蜡祭百神,夏至祭皇地祗,孟冬祭神州地祗,四孟、季冬荐享太庙后庙,春秋二仲及腊日祭太社太稷,二仲九宫贵神。中祀:仲春祭五龙,立春后丑日祀风师,亥日享先农,季春已日享先蚕,立夏后申日祀雨师,春秋二仲上丁释奠文宣王,上戊释奠武成王。小祀:仲春祀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祭马社,仲冬祭马步,季夏土王日祀中溜,立秋后辰日祀灵星,秋分享寿星,立冬后亥日祠司中、司命、司人、司禄,孟冬祭司寒。

各州则于五郊迎气日祭岳、镇、海、渎,春秋二种享先代帝王及周六庙,用中祀规格;州县祭社稷,奠文宣王,祀风雨,用小祀规格。至于祭祀的具体细则则诸帝常有所增益与调整。

宋代礼制,三年一次的南郊祭天,是皇家最隆重的祭典。皇帝“亲郊,合祭天地,祖宗并配,百神从祀”《宋史·礼志》。同时,又是最劳民伤财的祭典。宋太宗时,“三岁一亲祀郊丘,计缗钱常五百余万”;宋真宗时增至700余万;而宋仁宗时“飨明堂”,增至1200余万《宋史·食货志》。此外,还有孟春祈谷,孟夏大雩,或祀于圜丘,或别立坛祀之;季秋大享明堂祭天。又因前代之制,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之时,以五方帝、日、月、五星以下诸神从祀。又以四郊迎气及土王日专祀五方帝,以五人帝配,五官、三辰、七宿从祀。立春祀青帝,以太昊配,勾芒、岁星、三辰、七宿从祀;立夏祀赤帝,以神农配,祝融、荧惑、三辰、七宿从祀;季夏祀黄帝,以轩辕配,后土、镇星从祀;立秋祀白帝,以少昊配,蓐收、太白、三辰、七宿从祀;立冬祀黑帝,以高阳配,玄冥、辰星、三辰、七宿从祀。并因隋唐之制,有感生帝之祀,以祖考升配。

社稷之祀,朝廷以春秋二仲月及腊日祭太社太稷,州县则春秋二祭。牲用太牢,礼行三献,致斋三日。先是,州县社主不用石,礼部认为社稷不屋而坛,当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故用石主,取其坚久,尺寸为太社石主之半。

岳镇海渎之祀,立春日祀东岳岱山于兖州,祀东镇沂山于沂州,祀东海于莱州,祀淮渎于唐州;立夏日祀南岳衡山于衡州,祀南镇会稽山于越州,祀南海于广州,祀江渎于成都府;立秋日祀西岳华山于华州,祀西镇吴山于陇州,祀西海、河渎并于河中府;立冬祀北岳恒山、北镇医巫闾山并于定州,祀北海、济渎并于孟州;土王日祀中岳嵩山于河南府,祀中镇霍山于晋州。真宗时赐号东岳曰天齐仁圣帝,南岳曰司天昭圣帝,西岳曰金天顺圣帝,北岳曰安天元圣帝,中岳曰中天崇圣帝。仁宗诏封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显圣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并加东海为渊圣广德王,南海为洪圣广利王,西海为通圣广润王,北海为冲圣广泽王。

太一九宫贵神之祀,宋因汉唐之制,祀太一、招摇、轩辕、太阴、天一、天符、摄提、咸池、青龙,主风雨霜雪雹疫,为大祀。

文宣王孔子之祀,唐开元末升为中祀,设从祀,五代从祀废。宋朝塑先圣、亚圣、十哲象,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于东西庑之木壁。太祖太宗三谒孔庙。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封泰山后至曲阜,谒文宣王庙,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次年追封十哲为公,七十二第子为侯。以后承嗣皇帝皆谒拜孔子庙。诸州府贡举人,择日谒先师孔子,遂为常礼。政和中,以王安石配享孔庙。绍兴中,升为大祀。淳佑中,理宗诏以周敦颐、张载、程颢、朱熹从祀,黜王安石。景定中,张栻、吕祖谦从祀。

武成王之祀,宋初修复武成王庙,与国学相对;真宗加谥昭烈。

另外,宋代继唐之旧,祭祀日月、高禖、先农、先蚕、寿星、灵星、风伯、雨师等。

宗庙之祭,每岁祀以四孟月及季冬,共四次。此外,三年一袷(历代祖灵合祭于太祖),皆祭祖之大典。祭祖亦系皇家祭祀大典,大观五年吏部员外郎董弅曰:“臣闻戎、祀,国之大事,而宗庙之祭,又祀之大者也。”《宋史·礼志十》。可见祭祖对于巩固朝廷皇权十分重要。

元代官方宗法宗教祭祀的神祗有天神、后土、社稷、五岳、四渎、名山大川、风师、雨师、雷师、历代圣地、明王、忠臣、烈士等凡载在礼典者。而尤流行先圣的祭祀,包括伏羲、神农、黄帝等三皇,及宣圣、武圣等。

2.佛教信仰居前位

宋代的诸多宗教信仰中,民间的佛教崇拜居于首位。宋真宗时统计,“天下二万五千寺”江休复:《杂志》,《说郛》卷二引。朱熹曰:“今老佛之宫遍满天下,大郡至逾千计,小邑亦或不下数十。”《朱文公文集》卷十三《辛丑延和奏札七》。足见佛教信仰之盛。

宋代社会,从皇室、官僚到下层平民,都有佛教的善男信女。宋太宗第七女申国长公主,“平生不茹荤”,《宋朝事实类苑》卷四三。真宗即位后,“遂乞削发”,皇帝特准,“赐名清裕,号报慈正觉大师。建寺都城之西,额曰崇真”《湘山野录》卷上。一时“藩国近戚及掖庭嫔御愿出家者”竟达三十多人,包括宋太宗孙女、大将曹彬之女等,“皆随出家”《湘山野录》卷下。北宋名臣王安石“晚师瞿(佛)聃(道)”《东坡七集·东坡外制集》卷上,《王安石赠太傅》。他上奏朝廷,“乞施田与蒋山太平兴国寺充常住,为其父母及子雱营办功德”,得到宋神的特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九,熙宁九年十二月丙戌。宋哲宗时,蔡京知成都府,“为万僧会,穷极侈丽”《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元佑七年四月癸丑朔。他虽作恶甚多,却也信仰佛教。

在民间,福建路佛教信仰盛行,“风俗克意事佛,乐供好施,休咎问僧,每多淫祀,故民间衣食因此未及丰足”《宋会要·刑法二》之四九。杭州盐官县,百姓“奉佛唯谨。故民居与僧坊栉比,钟呗之声相闻”《芸庵类稿》卷六《盐官县南福严禅院记》。每逢有重大佛事时,善男信女“炼臂、灼顶、刲肉、燃指、截指、断腕,号曰教化,甚者致有投崖赴谷,谓之舍身”《宋会要·刑法二》之五四。宋代佛教信仰对各种社会风俗,如节日、丧葬、饮食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元代佛教在民间仍非常流行,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时,“天下寺宇四万二千三百一十八区,僧民二十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人”《元史·世祖纪十三》。这是当时朝廷佛教事务管理机构宣政院的统计数,而实际数字可能还要更大。

3.道教信仰成风

石雕老君坐像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汉族宗教,经历五代战乱,已出现了衰微景象。宋初,“道教之行,时罕习尚,惟江西、剑南人素崇重”《宋史·礼志》。自从宋真宗伪造天书,诡称道教人皇九人之一的赵玄朗是自己的始祖,于是“天下始遍有道像矣”《九朝编年备要》卷八,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到宋徽宗宣和年间,信道之风愈演愈烈。宗徽宗耽溺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设置道官、道职、道学等,宠信道士林灵素等人,“第设大斋,辄费缗钱数万,谓之千道会。”《宋史·林灵素传》。“既隆道教,故京城佛寺多废毁”洪迈:《夷坚支丁》卷一《杨戬毁寺》。开封寺院改宫观计691区,僧尼改德士、女德者15955人。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一,《崇兴道教》。由于朝廷“崇尚道教,四方矫伪之徒乘间因人以进者相继,皆假古神仙为言,公卿从而和之,信而不疑”潘永因:《宋稗类钞》卷下《道教》。上行下效,一时信仰道教成风。

许多士大夫信奉道教。北宋晁迥“初学道于刘海蟾,得炼气服形之法,后学释氏”;“善吐纳养生之术,通释老书,以经传傅致,为一家之说”;致仕后,又以居第“为道院,名其所居堂曰凝寂”。《宋史·晁迥传》。名臣富弼“少好道,自言吐纳长生之术,信之甚笃,亦时为烧炼丹灶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宋代民间道教信仰也颇为盛行,百性请僧道念经作醮消灾,常有所见,在开封城中,“欲设斋僧尼、道士,即早辰桥市街巷口”《泊宅编》卷中。“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民间丧葬,往往“命僧道诵经,设斋作醮,作佛事,曰资冥福也,出葬用以导引”王栐:《燕冀诒谋录》卷三。

在北方的辽朝,汉族社会信奉道教之俗也颇为流行,“如王纲、姚景熙、冯立辈,皆道流中人”《辽史·太祖纪》。西夏境内也有道教流行,西夏都城西平府(灵州)城中,既有僧侣,也有道士,其中当有不少是汉人。李涛:《续资治通鉴定长编》卷三一八,元丰四年十月庚年。金代时,则兴起了道教的新教派全真道,“蚩蚩之民,靡所趋向,为之教者,独是家而已”《元遗山先生文集》卷三五《紫微观记》。

4.民间宗教信仰流行

五代宋元时期,民间宗教十分流行,其中影响较大者主要有摩尼教、白莲教和白云教等。

摩尼教自唐时传入中原,但在唐武宗灭佛时,受到株连,被官方禁止,从此转入民间,逐渐演化为秘密宗教。后梁时,摩尼教曾被民间用以反抗官府暴政。《佛祖统纪》载曰:“梁贞明六年,陈州末尼聚众反,立母乙为天子。朝廷发兵擒斩之。其徒以不茹荤酒,夜聚淫秽,画魔王踞坐,佛为洗足,云佛止大乘,我乃上上乘。”志磐:《佛祖统纪》卷五四。此事在《旧五代史》中也有同样记载。

摩尼教在五代时被称为明教、魔教,自从转入民间后,逐渐糅进了佛教和道教的成分。宋代时,其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方,尤以福建为最。《佛祖统纪》引洪迈《夷坚志》曰:“吃菜事摩,三山(福建)尤炽。为首者紫帽宽衫,妇人黑冠白服,称为明教会”;“其经名二宗三际。二宗者,明与暗也。三际者,过去、未来、现在也。”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八。陆游《老学庵笔记》曰:“闽中有习左道者,谓之明教,亦有明教经,甚多刻版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衔赘其后。烧必乳香,食必红蕈,故二物皆翔贵。至有士人宗子辈,众中自言,今日赴明教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宋徽宗时,魔教不仅局限于福建,亦扩大到两浙。当时有臣僚上言:“温州等处狂悖之人自称明教,叼为行者”,“共有四十余处,并是私建无名额佛堂”,即“斋堂”,“每年正月内,取历中密日,聚集侍者、听者、姑婆、斋姐等人,建设道场”,“男女夜聚晓散”《宋会要·刑法二》之七八、八一、一一一至一一三、一二0至一二一。庄绰曰:“事魔食菜”者“断荤酒,不事神佛祖先,不会宾客,死则裸葬”,其教“自福建流至温州,遂及二浙。睦州方腊之乱,其徒处处相煸而起”庄绰:《鸡肋编》卷上。方腊起义之前,魔教已“各于所居乡村,建立屋宇,号为斋堂”《宋会要辑稿》二《刑法》。方腊起义后,故宋朝下禁令甚严,但禁而不绝。

及至南宋时,信教者反而日渐增多,“中国之摩尼教信者,乃渐自行组织教会,衍厥宗风,至南宋而复盛”陈垣:《陈垣史学论着选》,《摩尼教入中国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此时,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两浙州县,有吃菜事魔之俗。”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六。那些事魔者“每乡或村,有一二桀黠,谓之魔头,尽录取乡村之姓氏名字,相与诅盟,为事魔之党。凡事魔者不肉食,而一家有事,同党之人皆出力以相赈恤。盖不食肉则费省,故易足”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六。陆游则曰:“此色人处处皆有,淮南谓之二礻会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在浙江台州,“明教尤甚,至有秀才、吏人、军兵亦相传习。其神号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号,白衣乌帽,所在成社。”《嘉定赤城志》卷三七。看来还有不同的宗派。

同类推荐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本书以作者和美国教授山姆谈话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史实,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十大特征:以和为魂、以德为本、和平主义、爱国主义等等。
  • 中华国学经典:楚辞

    中华国学经典:楚辞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集学识与风度于一身的胡适可称民国时代的万众偶像,他一生演讲无数,这是他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会变革等诸多领域,是胡适思想精髓与真情实感的集合。50多年前胡适逝世,如今“胡适热”成为一种现象。即使相隔百年,人们还可以听到那震撼心灵的声音,重读胡适,人们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给21世纪中国的新一轮启蒙。我们需要寻找终极价值,不再被蒙蔽双眼。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热门推荐
  • 幸未错付时光

    幸未错付时光

    我早该明白的,感情这场游戏,谁先动情,谁就是万劫不复。。
  • 至君

    至君

    神禽翔,真龙舞,至尊之道我为主。这是一个在家看小说却无辜惨死的倒霉青年,幸运的带着记忆穿越到玄罗大陆,君临天下的故事。身怀真龙血脉,掌握古老天功。纵横无敌,笑傲天下。我是吕君天,注定君临天下。
  • 文娱大盗

    文娱大盗

    “在遥远的东方,有着那么一个奇葩的作者。十几岁出道,凭借一本网文,直接惊艳东方的网文圈。凭借一本漫画,红透了全球,成为至高无上的经典。闲暇时刻写了一本书,拯救了落寞的中华科幻。偶尔客串作词家,但是他写的歌让无数明星追捧,卖价高的逆天,却令人争先恐后。前后横扫了全球的奖项,令人无不咋舌。别人是文以载道,而他却是……以文证道!”——21世纪风云人物周刊。
  • 胡生遇鬼

    胡生遇鬼

    国庆节第一次约见骚气的女网友,本以为可以来一次幸福的交流。结果却被吓得半死。她找上我的原因是什么?难道真是我帅的惊天地泣鬼神了吗?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亦或者自己还有没有未来。我希望你们替我见证,也好向后来人诉说。
  • 女人30优雅地熟透

    女人30优雅地熟透

    本书从修养、仪态、职场、情感、家庭婚姻、健康、美容等方面,论述了当代30岁女人如何直面人生、自我呵护、勇敢追求、不断努力地塑造个人魅力,实现人生价值。
  • 极仙道尊

    极仙道尊

    大能者焚天蒸海,颠倒世间黑白,仙之强者,只手遮天。
  • 弑王煞星

    弑王煞星

    年纪轻轻的蒲星,原本是大陆十大顶级赏金猎人之一,却因为一次报酬丰厚的赏金任务,阴错阳差之间被指控为刺杀了蜀国国王的凶手。当他好不容易把自己从这个泥潭之中拖出来那么一点,却发现自己为了证明清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卷入了大陆诸国的纷争之中。更可怕的一点是,蜀王的死只不过仅仅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阴谋的开始。阴谋的幕后之人到底是谁,他的最终目标又是什么呢?
  • 8号女生日记

    8号女生日记

    众多女生喜欢上了班草陶君,但陶君却和徐莉莎陷入了热恋。为了就业前途,于建强同时和袁柳英、谭琳谈恋爱;高志银偷偷地追求上了隔壁班的美女陈熙,有传言说沈兰是喜欢张子军的,但张子军却非常讨厌沈兰。沈兰的好友裴蓓蕾没心没肺到处惹祸,沈兰正烦心之余,高志银却做出了让她惊讶的选择。毕业前夕,田安正徘徊在前男友宋波和现男友李明川之间,只有陈亮和周晓英风平浪静。在禁止恋爱的校园里,曾悄悄地发生过一些事……
  • 我的神

    我的神

    未知的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 欺天宝典

    欺天宝典

    一个青年带着一本宝典进到了风起云涌的神环大陆,蠢蠢欲动的魔族、神秘强大的恶魔、诡异的元素潮汐、人类帝国的复辟与战争…………一切尽在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