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200000004

第4章 明代汉族风俗(4)

水稻种植,最忌灾害。在防灾祛害方面,明时已有一套禳解风俗。水稻之灾,常见的有稻瘟、鬼火和雀害等。稻瘟,明代稻农以为是“暑气”所致,《天工开物·乃粒·稻灾》云:“凡早稻种,秋初收藏,当午晒时烈日火气在内,入仓廪中关闭太急,则其谷粘带暑气。明年田有粪肥,土脉发烧,东南风助暖,则尽发炎,大坏苗穗。”防瘟之法为:“种谷晚凉入廪,或冬至数九天收贮雪水、冰水一瓮,清明湿种时,每石以数碗激洒,立解暑气。”“鬼火”,即是磷火,明人认为也是稻瘟之由,《天工开物》谓:“凡苗吐穑之后,暮夜鬼火游烧,凡禾穑叶遇之,立刻焦炎”,造成稻瘟。因此,祛瘟先得“逐火”。逐火之俗为:入夜,逐者手持桃杖,“见他处树根放光,以为鬼也,奋挺击之。”对雀害,其驱解之法是:“立标飘物鹰佣”。

4.麦作之俗南北有异

麦的种植,早在隋唐时期,在北方已超过粟类,成为北方农业的当家品种,并在南方也有种植。明时麦类作物的种类,《天工开物》载曰:“麦有数种,小麦曰来、麦之长也;大麦曰牟,曰;杂麦曰雀、曰荞。皆以播种同时,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得麦名也。”而以小麦为主。

北方小麦,历四时之气,自秋播种,翌年初夏方收,有“耕即兼种”之俗,《天工开物·乃粒》“麦工”条曰:“凡北方厥土坟垆易解释者,种麦之法耕具差异,耕即兼种。”具体做法为:“其服牛起土者,耒不用耜,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耩。耩中间盛一小斗,贮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欲密而多,则鞭牛疾走,子撒必多;欲稀而少,则缓其牛,撒种则少。既播种后,用驴驾两小石团,压土埋麦。”

南方种麦,俗与北异。《天工开物》载:“南方地不同北者,多耕多耙之后,然后以灰拌种,手指拈而种之。种过之后,随以脚跟压土便紧,以代北方驴石也。”

陕西,河南一带,地多蝼蛄,故种麦时,有砒霜拌子之俗。《天工开物》曰:“陕洛之间忧种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而南方各地,则“所用惟炊烬也”,以作粮肥。

南方种麦,俗尚一稻一麦两熟,或二稻一麦三熟,为争农时,有小麦移载之习。成书于崇祯末年之《沈氏农书》载曰:“若八月初,先下种麦,候冬,垦田移种,每棵五六根,照式浇两次,又撒牛壅沟盖,则杆壮麦粗,倍莸厚收。”

麦性食水甚少,“荆扬以南唯患霉雨”。故扬州有民谣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麦田多做成畦,入春则开深沟,以利排水。

5.棉麻重选种、整枝和稀科

山东、江苏及浙江一带,是明代的重要产棉区,对其种棉习俗,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有载:“齐鲁人种棉者,既壅田下种,率三尺留一科。苗长后,笼干粪,视苗之瘠者,辄壅之,亩收二三百斤以为常。”同书又载:“余姚海盐之人,种棉极勤,亦二三尺一科,长枝布叶,科百余子。收极早,亦亩得二三百斤。其为畦,广丈许,中高旁下,畦间有沟,深广各二三尺,秋叶落积沟中烂壤,冬则沟中起生泥壅田。岁种蚕田,至春,翻罨作壅,即地虚行根极易,又极深,则能久雨,能久旱,能大风。此皆稀种,故能肥,能肥故多收。”

棉花的种植,明代已很受重视。明王朝立国之初曾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明史·食货二》。明代在棉花栽培方面已积累起“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粪壅等习俗。

“精拣核”就是精选种子。不仅要“岁岁选种”,而且要求做到年前选种和播种前进选种。年前选种是指棉花成熟之际,到田间去实地选择,其方法除从《王祯农书》中所提出的选留“中坟花”外,又强调要“取其高大繁实者,特留作种”,“旋熟旋摘”。播种前的选种,主要用水选,利用好坏棉子的不同比重,如“其秕者、远年者、火焙者、油者、郁者皆浮;其坚实不损者必沉,沉者可种也”。种子经水选后,进行粒选,以提高播种质量。更重要的是明代确定了以“棉重”作为衡量品种好坏的标准。据《农政全书》中说,当时江南农家已90%选用了优良棉种。

早下种,明代特别强调棉花要早播种。这时期的农书大多认为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是棉花播种的适期。此时已无霜,早种可以早发。《农政全书》曰:“凡种植以早为良,吾吴滨海,多忠风潮,若比常时先种十许日,到八月潮信,有旁根成实数颗,即小收矣”。为使棉花适当早种,因此江南棉田最好冬季休闲,如果冬季必须种麦,则种麦用点播,在麦间套种棉花,麦收后和追肥促使套种的棉苗生长发育。

深根,明代人们认为棉花极系入土不深是遭冻害的原因,因此,有择秧、稀植、厚壅、穴种等习俗。“择秧”,即选用良种并精选种子,棉种好,根系生长力就强。“稀植”,“密则无处行根,根不远,不远亦不深”。“厚壅”,即多施肥料;如施肥少,再加上棉种不良,“两者皆无力可生根。“穴种”覆土,不能撒播,“漫种浮露,根不入土”。

短干,对棉株进行整枝摘心就能使干短。此项技术元代已开始运用,明代认识更为普遍,《农政全书》曰:“苗高二尺,打去冲天心者,令旁生枝,则子繁也;旁枝尺半,亦打去心者,勿令交枝相揉,伤花实也。摘时视苗迟早,早者大暑前后摘;迟者立秋摘;秋后势定勿摘矣。”

明代重视稀科,故有间苗习俗。《农政全书》曰:“棉之干长数尺,枝间数尺,子百颗,亩收二三石,其本性也”,如果过于密植,则“苗长不作蓓蕾,花开不作子,一也;开花结子,雨后郁蒸,一时堕落,二也;行根浅近,不能风与旱,三也;结子暗蛀,四也。”

肥壅,“凡种棉,于清明前先下壅,或粪,或灰,或豆饼,或生泥,多寡量田肥瘠。”

明代麻的种植已较普遍,即使像福建寿宁这样的山区县,也有种麻之俗。冯梦龙《寿宁待志·风俗》记曰:“寿民力本务农,山无旷土。近得种苎之利,走龙泉、庆元、云和之境如鹜,苎山亦曰麻山,一年三熟谓之三季。富者买山,贫者为佣,中人则自力其地。力薄则指苎称贷,熟而偿之。怀妻子者,鬻苎则一归,归日必联袂同行,备不良也。冬削草毕,逼岁还家。凡完粮、结讼,必俟苎熟,荒则否。”

6.扦插育苗之俗流行

明末番薯引进我国后,几种育苗扦插法大半已具有。当时番薯的育苗法有“养苗地”法,“养苗地宜松,耕过后须起町高四五寸。春分后,取薯种斜置町内,

发土薄盖,纵横相去尺许,半月即发芽。日渐延蔓,蔓长一丈或五六尺,割七八寸为一茎,勿割尽,留半寸许,当割处复发,生生不息。”《金薯传习录》,引《海外新传七则》。老蔓育苗法:“若养蔓作苗,须用稍长尺许(老蔓),密密竖栽,如养葱韭法。畏霜畏寒,冬月以土盖之。亦有取近根老蔓,阴干收温暖处,次年亦萌发。”切块直播育苗法:春分后切块在大田内直接将薯种下种,“每株相去数尺,俟蔓生盛长,剪其另插他处,即生,与原种不异”。种时“每株居亩中,横相去二三尺,纵相去六七尺,以便延蔓壅节”。等各节生根后,就从“连缀处剪断之,令各成根,苗不致分力,此最要法。”徐光名:《农政全书·树艺》。

番薯的插苗方法,有斜插法,《海外新传七则》等五则曰:“町宽二尺许,高五六寸,将茎插町心,约以七分在町内,三分在町外。町内者结实,町外者滋蔓,每茎相去一尺余”;直插法,《群芳谱》载曰:“俟蔓生既盛,苗长一丈,留二尺作老根,余剪三叶为一段插入土中,每栽苗相去一尺,大约二分入土,一分在外,即又生薯”。波状插法,《农政全书》曰:将苗茎去掉嫩头数寸,“两端埋入各三四寸,中以土拨压之,数日延蔓矣。”

苎麻育苗则有掘根分栽法,《农政全书》曰:今安庆、建宁诸处亦多掘根分栽。徐光名:《农政全书·蚕桑广类》。压条法:“无种子者亦如压条栽桑,趣(促)易成速效而已”,“今年压条,来年成苎。”徐光名:《农政全书·蚕桑广类》。

甘蔗常用侧芽繁殖法,《天工开物·甘嗜》曰:“凡种荻蔗,冬初霜将至,将蔗砍伐去炒与根,埋藏土内,雨水前五六日,天色晴明,即开出,去外壳,砍断约五六寸长,以两个节为率,密布地上,微以土掩之,头尾相枕,若鱼鳞然。而芽平放,不得一上一下,致芽向土难发。”

7.农事重节候

在明代汉族各地区的农事耕作活动中,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具有主要的指导作用。人们通过节候、气象、雨雪、霜期、地温、湿度等各种生态、物象的变化来掌握农时,指导生产,如当时流传于江南的“二十四节气谣”曰:“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春分雨水干;清明吐麦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芒种万物播,夏至黄梅做;小暑忙耘田,大暑三伏天;立秋收早秋,处暑雨似金;白露白茫茫,秋分秋秀齐;寒露育青秋,霜降一齐倒;立冬下麦子,小雪农家闲;大雪罱河泥,冬至河封严;大寒办年货,小寒过大年。”明代广大农村,百姓将节候知识应用于农事耕作,特别是在作物的田间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较有规律的农事生产习俗。对此,《沈氏农书》有详尽的记载,如:“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下”之类。

另有占候之俗,根据物候之变卜水旱灾祥。万历《慈利县志》记载了明代湖南慈利县一带农民的占候之谚如:“雨打上元灯,早禾一束稿”,“立夏不下,高田莫耙”等。

不仅是在稻麦粮食作物,而且在蔬菜作物的耕作种植和管理方面,明代汉族地区民间也已形成了一整套对各类蔬菜播种、收获的农时、土肥管理、耕作技术、施肥技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习俗,明人邝璠的《便民图纂》一书对此有真实的记录,如:“芥菜八月撒种,九月治畦分栽,粪水烦灌”之类。

8.农具改进

到明代,农会是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明中叶以后,锄、锹、镰等小农具一般采用“生铁淋口”方法制作,俗称“擦生”。其法,据《天工开物》卷十“锤锻”中说:“凡治地生物,用锄、镈之属。熟铁锻成,熔化生铁淋口,入水淬犍,即成刚劲。每锹、锄重一片者,淋生铁三钱为率,少则不坚,多则过刚而折”。经过擦生的农具,耐磨性好、锋刃快、经久耐用。

代耕架大约创始于唐代,到明代才有较大发展。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李衍总督陕西,正好遇到连年旱灾,耕牛严重缺乏,农业生产无法进行,于是他“取牛耕之耒耜,反观索玩,量为增损,易其机发”,制成5种“木牛”。分别称之为“坐犁”、“推犁”、“抬犁”“抗犁”、“肩犁”。这些犁,使用人力二至三人,每天可耕地三、四亩,且适应山丘、水田和平地等不同的耕作条件。使用者反映:“此具,其工省,其机巧,用力且均,易于举止,且不拘男妇,可更相代耕。”谈迁:《枣林杂俎》。嘉靖二十三年(1544),欧阳必进在郧阳府(今湖北郧县一带)也组织能工巧匠“仿唐王方翼遗制,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省力而功倍,百姓赖焉”。同治《郧阳府志》。据王徵《新制诸器图说》所载,“代耕架”就是在田地的两头各设立一个人字形的木架,每个木架各装一个辘轳,在辘轳中段缠以绳索,索中间结一小铁环,环与犁上曳钩,能连脱自如。辘轳两头安上十字交叉的橛木,手板橛木,犁自行动。操作时三个人合作,田地两头耕架各一人,交递相换;一个扶犁,使之一来一往。其功效“一人一手之力,足抵两牛”。

新发明的收获工具有稻谷脱粒的“稻床”。元代以前,稻谷脱粒大多采用掼稻簟,到明代才改用稻床。《便民图纂》已提到“用稻床脱粒”。

9.排灌用风车、牛车

在明代,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水利对家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如《沈氏农书》提到,种植水稻必须适时灌水排水,从芒种至立秋田中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层,近立秋的几日必须排水烤田,立秋后,又灌水,直到收割,田中不可断水;在秋冬麦的苗期应适当灌水,这样可以调节地温,利于小麦安全过冬;春天小麦拔节与孕穗时期,应保中水分充足;抽穗以后,若雨水过多,须及时排出。因此明代上自朝廷、下至民间,都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据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统计,全国共开塘堰40987年,滩河4162处,修建陂渠堤岸5048余处。明代后期,北方地区打井成风,大者直径四、五尺,每眼井可溉田20亩左右,小者直径三尺左右,可灌田四、五亩,汲井水灌田成一时之俗。在重视水利工程发展的同时,明代灌排用具也所改进。明代以前,以人力运行的翻车和以水力运行的筒车,在南方已有使用,在明时则得以进一步的推广。同时,又在原人力和水力的基础上,发明了利用畜力的牛车和利用风力的风车。此外,桔槔、辘轳、龙骨水车等工具进一步推广,被应用于井灌。

明代江南地区,

每遇旱涝,辄以水车吸水。当时水车,有筒车、牛车、踏车、拔车、风车等。筒车,又名水车,宋元时期已有使用,明时更为广泛。王临亨《粤剑编》载:“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偃,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与浙之水碓、水磨相似。”《天工开物》曰:“凡河滨有制筒车。堰陂障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枧内,流入亩中。昼夜不息,互亩无忧。”

拔车和踏车,皆龙骨水车。“拔车”又称“手摇水车”,《天工开物·乃粒》介绍说:“其浅池小浍,不载长车者,则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竟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这种改进的小型手摇水车,结构简单,轻便灵活,不仅一人可以戽水,而且可一人掮走,近水低田最适用。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直至实行电灌之前还广泛使用着。踏车凭人工踩踏。《天工开物》曰:“其湖池不流水,或以牛力转盘,或聚数人踏转,车身长者二丈,短者半之。其内用龙骨栓串板,关逆流而上。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而牛则倍之。”

牛车和风力水车为明代新创和发展的灌溉工具。牛车,即以牛力运转的翻车。明代前期,单道“悯农夫踏车灌田之劳”,发明了“牛车”,“力省工倍,天下便之”《萧山县志·人物》。风车,则利用风力提水,元代已有记载,但风车在一些地区逐步得到推广则是明以后。明初浙江金华人童冀在《水车行》中曾描述过湖南零陵使用风车的情况,说:“零陵水车风作轮,缘江夜

外响盘空云”。《物理小识》曰:“用风帆六幅车水灌田者,淮、扬、海皆为之”。风车“以风帆数扇,候风转车,风息则止”宋应星:《天工开物·乃粒》。全靠风力转动,一台风车可溉10家之田。效率相当高。风力水车以自然风力为动力,是继利用畜力、水力以后,在农用动力上的又一重大进步。

然而,踏车、拔车、牛车、筒车、风车等都属大农具,一般农民尚无力使用。故就广大农民而言,使用最多的还是传统的汲水工具戽斗、桔槔、辘轳等,嘉靖《洪雅县志》记四川洪雅地区民间农作习俗曰:“其灌田,则田多者以桔槔、以筒车,田少者,以戽斗。”徐光启《农政全书》曰:戽斗,“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车,当旱之际,乃用戽斗。控以双绠,两人挈之,抒水上岸,以激田稼。”徐光启:《农政全书·水利》。

岭南横州汉族,多在田边挖塘畜水,排灌多采自流。王修《君子堂日询手镜》载曰:“其地皆山乡,有田一丘,则有塘潴水。塘高于田,旱则决塘窦以灌;又有近溪涧者,则决溪涧。”

10.农作崇神重巫

明时农作,既尚科技、重经验,又崇神明,信巫卜,讲究禁忌。江南崇信龙王,遇旱则有“迎龙祈雨”之俗。胡奎《迎龙曲》诗,描述浙江海宁“迎龙祈雨”之俗、有“迎龙”、“取龙”、“送龙”和“谢龙”等程序,诗曰:

朝迎龙、暮迎龙,旱火烧天龙在宫。

县官投牒石潭中,山南山北鼓蓬蓬。

蜿蜒跃入杨柳水,山云一缕随龙起。

龙来离山雨到城,城中三日不得晴。

明朝打鼓送龙去,愿龙十日行一雨。

种田有水割麦干,年年谢龙神亦欢。

同类推荐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

    《壮族的性别平等》在壮族文化与性别平等总论的观照下,从壮族婚姻家庭与性别平等、壮族经济生活与性别平等、壮族政治参与与性别平等、壮族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壮族教育文化与性别平等、壮族哲学思想与性别平等六个层面,全面而系统、有根有据地向人们展示了壮族性别平等的种种文化表达,给人们提供了性别研究的一个新样本。
热门推荐
  • 快穿:黑化男主何弃疗

    快穿:黑化男主何弃疗

    未婚夫背叛,妹妹陷害,一代影后该何去何从?天降系统,是阴谋还是命运?表面上单纯/孤傲/高冷/纯情的世界女主,为何都是心机girl?套路太多表示无爱了。没关系,咱有金手指…再说了不就是拆cp嘛,不就是作死嘛,有什么难度。你来一对我拆一对,你来两对我拆一双!拆完了咱就去作死-.-从此,某女踏上了一边拆cp一边打脸啪啪啪的路程。并遇见了真(蛇)爱(精)天(病)使?腹黑总裁√邪魅尸皇√无敌大boss√冰山校草√修仙大触√硫氰化钾??这什么鬼?
  • 赌约游戏

    赌约游戏

    “黑大人,你的初吻给了我,有没有觉得很亏?”“难不成会觉得赚了?”“……”“黑大人,我们被围攻了。”“看我干什么?我又不能把他们帅死。”“……”“你说你想跟我交往好不好?”“凭啥啊!”“凭我想答应你!”一个以专偷钻石闻名的江洋大盗和一个一冷血著称的理性警察,当大盗成为警察……在秋野凉的心里,警察都应该是那种处处以微笑示人,是小朋友可以放心交出手里的一分钱硬币的邻家大哥哥模样。今日一见,啊,果然与想象中的相差无几……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御灵圣尊

    御灵圣尊

    灵者,万物之本也。紫氏古族,承上古血脉,继御灵之能,掌万界轮回。紫懿轩,家族之变中被送出的少年,踏出一条自己的成圣之路。御灵圣尊交流QQ群:255603244,新建交流群,欢迎大家加入,先到者得管理哦。
  • 超能梦魇

    超能梦魇

    魔族大脑“哈莫扎特”竟然是灵魂之神,以神格铸就“梦魇空间”,世界战场就此开启。
  • 网游之无限循环

    网游之无限循环

    2020年11月11日11时11分11秒,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想明白生命的意义吗?想真正的……活着吗?”这句话让无数人趋之若鹭,陈玄也一样,为了生活,为了激情,他孤注一掷,一脚踏入这充满恐怖的世界,在这里,这是游戏,然而无数人却不把它当做游戏,在这些人眼中,这~是地狱!谁!发明了这个游戏?而他!又能得到什么?【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四年后你来亲自体验!】
  • 穿越兽世,女主无敌

    穿越兽世,女主无敌

    我也不想穿越啊,怎么回事,我靠这些是什么人?不要只缠着我呀,想我一世英名就要这样毁了吗?什么豹子什么老虎什么蛇。。。不要缠着我呀
  • 逆神喻

    逆神喻

    万事繁华终成梦,一梦千古。大地万族林立,百家争鸣,诸圣层出不穷,谁与争锋?激情热血的世界,弱肉强食,一个谜一样的少年,一段谜一样的记忆,一条谜一样的路。
  • 我的老婆是美女杀手

    我的老婆是美女杀手

    一次仇杀黑帮老大中,作为职业杀手的我,意外救得另一名美女杀手,从此,我的爱恨情仇的生活开始了。
  • 六道惊变之恶鬼道风云再起

    六道惊变之恶鬼道风云再起

    书虫未看六道变,读便玄幻也枉然!人鬼神魔,科学玄幻。反映现实,不忍释卷!人死之后将去向何方?人鬼神魔究竟存不存在?灵魂何在?我在意外事故中灵魂飞升。阴差阳错地看到了人的生死之谜,目睹了荷马史诗般的六道惊变!一个普通的流浪汉以一己之力颠覆六道,扭转乾坤。人生百态、爱恨情仇、人鬼神魔纷至沓来!真实的六道世界你岂能错过?!还犹豫什么?马上赏读吧,我们正在六道的世界里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