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8200000013

第13章 明代汉族风俗(13)

明代王公贵戚的车舆之制,据《明史》记载,皇太子有金辂,账房形制颇为豪华壮观;东宫妃可乘坐凤轿、小轿,制同皇妃;亲王可乘坐象辂,形制较金辂略小,帐房用绿色螭头;亲王妃例定要乘坐凤轿、小轿,仪制、装猸、行障、坐障制同东宫妃,但也不同之处;公主乘坐车轿,车沿用宋代的厌翟车,后定制可乘坐凤轿;皇孙可乘坐象辂;郡王无辂,只有帐房,制同亲王;郡王妃及郡主俱乘坐翟轿,制与皇妃凤轿同,唯改易凤为翟。

明代对百官的车轿,也有严格的规定。明初,百官皆可乘车,但乘轿须遵等级规定,文臣自三品以上方准乘轿,武官则严禁乘轿。如洪武元年,明政府便规定,凡官员乘坐的车驾不得雕饰龙凤纹。职官品第在一品至三品者,其车驾准许用间金装猸、银螭、绣带、青幔;四品至五品准用素狮头、绣带、青幔;六品至九品准用素云头、素带青幔。洪武六年(1373年)又重申,凡百官车轿禁用丹漆,但准杂色漆饰。景泰四年(1453年),明朝廷又再次明文规定,在京文官三品以上准许乘轿,其余各级官吏不许违制乘轿;在外各卫官员也必须遵守这一限定。弘治七年(1494年),明政府又申明,北京、南京及在外文武官员,奉特旨及文武例应乘轿者,只能乘坐四人扛抬大轿,不能随间增加轿夫(图30)。其它像两京五府管事并内外镇守、守备以及公、侯、伯、都督等官员,不分老少,皆不许乘轿,违例轿及擅用八抬大轿者,均将受到严厉惩处。因此,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曰:“故事,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轿”,“武官贵至上公,无得乘轿”,违者必予追究。《明史·韩雍传》载:“宁王以前憾劾其擅乘肩舆诸事,下狱夺官。”同时,朝廷也常以轿舆赏赐重臣,以示荣宠。《明史·陈遇传》载:“赐肩舆一乘,卫士十人护出入,以示荣宠”;《罗复仁传》载:“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万象春传》载:“时诏许后父永年伯王伟乘肩舆,象春言:勋戚不乘舆,祖制也,乞寝前命。”因此,四品以下官吏,大都只能乘驴代步,褚人获《坚瓠集》引《真珠船》曰:“兵部尚书锦州金献民,成化末为御史,常骑驴朝参,同列皆然。”《草木子》曰:“李公纪宇仲修,洪武中以荐为应天府治中,作诗云:五品京官亦美哉,腰间银带象牙牌,有时街上骑驴过,人道游春去不回。”顾起元《客座赘语》曰:“《四友斋丛说》中记前辈服官乘驴者,在正嘉以前乃常事,不为异也。”

正德、嘉靖以后,其制稍弛,各品文官皆可乘轿,甚至武官也有乘轿者。但朝庭对车轿的纹饰、仪仗、轿夫人数等仍有明确的规定与限制,各有第等,不可违制僭越。万历三年(1575年)朝廷又一次申明:武职衙门及勋戚等官,均不许僭用四人帷轿、肩舆和擅用交床上马,违者听任科道官员及巡视衙门参奏重惩。但万历以后,车舆违制已形成社会风气,决非朝廷的几个禁令所能阻止。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曰:“万历以后,四品皆乘围轿,其下则两人小舆”;《客座赘语》曰:“今则新科甲舆从舄奕长安中,苜蓿冷宫非鞍笼、肩舆、腰扇,固不出矣,即幕属小官,绝无乘骑者,有之,必且为道傍所揶揄。”至明末,即使倡优、家奴,也公然乘八人青幔肩舆,导以伞盖,招摇过市。轿舆已走向民间,成为庶民之常用交通工具。怪不得有人叹曰:“至优伶之贱,竟有乘轩赴演者”,真是“僭滥之极!”顾起炎:《客座赘语》。

2.庶民行旅南舟北马

明代汉族民间在行旅方面所用的交通工具及行旅生活中的行止习尚,全国各个地区,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的限制、历史传统习俗的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如南方鱼米水乡,民间行旅的主要工具是船只、轿子;在中原地区,民间行旅多乘驴马、轿子或骡车;西南地区受高山峻岭的阻隔,交通不发达,民间交通则以徒步为主。正如《天工开物》所曰:图31明代河船“南资舟,北资车。”明代汉族交通习俗的基本风貌是水有舟楫、陆走车马,外加乘舆策驴和徒步。

舟楫交通,主要盛于南方,据《天工开物》所记,常见的有:江汉课船,“身甚狡小而长,上列十余仓,每仓止容一人卧息,首尾共浆六把,小桅篷一座”;三吴浪船,“即少者必造窗户堂屋”,“行人贵贱来往,以代马车扉履”;东浙西安船,“箬篷如卷瓮为上盖,缝布为帆,高可二丈许,绵索张带”,行于钱塘江;福建梢篷船,“制大差可坐卧,富贵家属用之,每帮五只方行,经一险滩则四舟之人皆从尾后曳缆,以缓其势”;四川八橹船,逆川江而上,前有挽行者,“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间闻鼓声而威力”;广东黑旗船,“为官贵所乘,两旁可以行走,风帆编蒲为之,逆流凭借风力”。山川溪流横渡,则有扯船。杨一清《过河州诗》有句云:“缆横河岸桴为度,磨引溪流水自推。”

北方也有乘舟策船者,主要有黄河逢梢和黄河秦船,前者与江汉船相仿,后者“首尾方阔均等,急流顺下,巨橹两旁夹推,来往不凭风力,归舟挽纤者多至二十余人”。

车马交通主要盛于北方。车有马车、骡车、驴车和牛车等。马车有四轮、双轮之别。四轮大车,“骡马多者或十二挂或十挂,少亦八挂”,“车行时遇前途行人应避者,则掌御者急以色呼”;牛车,“独盛中州,两旁双轮,中穿一轴,其分寸平如水,横架短衡,列轿其上,人可安坐”。北方的车根据其用途又可分乘人与载物两类,乘人的在民间又称“轿车”。轿车一般都设有棚,形状类同轿子,故名。轿车都是木制的,普通人坐的用柳木、榆木、槐木、桦木等制作。轿车由辕、身、梢、篷、轴、轮几大部件组成。车辕为两根圆头方身的长木,后连车身、车梢,构成整个车的“龙骨”。车厢坐人处一般用木板铺垫,讲究的在木板中心用极密的细藤绷扎,类似现在的棕绷床。其上置车垫子。在车辕前架有一短脚长凳,名“车蹬子”,平时架在辕前,乘者上下车时,便取下做垫脚用。另外,车辕前还横置一根方形木棍,停车时用以支撑车辕,以便减轻骡马所负的重量。车厢上的棚架,上有卷篷,有的车棚形似轿身,呈竖长方体,上有穹窿顶篷。篷顶多用竹篾编制,外面裱糊一层布,布上再涂一层桐油,可防雨淋。车梢尾部较宽,可用来放置行李箱笼,无行李时,尚可侧坐一人。车轴木制,位于车厢中部的重心上。车辋是用硬质木破成扇形木板、开榫拼接而成,中心以硬木为毂,最后用16根木辐连接毂与辋而制成木轮,轮的拼接处用大铁钩钉牢。车框和辋的触地滚动部分都密钉大型蘑菇头铁钉。一般来讲,车棚是由木格组成,并不能遮风挡雨,因此往往还要包上一层布围,以避风雨。这种布围称为车围子。俗以车围子的用料、缝制工艺和颜色等的不同,来区别轿车的等级差异。如洪武元年,明太祖曾谕令,凡庶民百姓乘坐的车与轿,并用黑油,齐头平顶,皂幔,禁止用云头装饰。

此外,北方地区还有驴车,多为单轮,“人推其后,驴曳其前,行人不耐骑坐者则雇觅之”;南方则有“独轮推车”,“一人之力是视”,一般用以载物。

明代汉族民间所使用的轿子有“显轿”与“暖轿”之分。显轿又称“凉轿”、“山轿”。其制即为一把大靠椅,两条扎有竹杠,椅下设有踏脚板,不施帏幔,多与华盖罗伞相配用,明朝规制,庶民百姓只许使用油纸伞,而不得使用罗绢凉伞。暖轿则和宋代的檐子形制相差无几,只是盔帽式顶盖由圆穹窿形变为略呈四面坡形,四角不上翘,顶尖饰有宝瓶。明代轿子除了用来作为代步的工具外,平民百姓迎亲嫁娶时,也乘坐轿子。这类轿子俗称“彩轿”、“喜轿”、“花轿”或“彩亭”。这种彩轿明初时比较简朴,只用蓝色绸布作轿帏,四角架悬挑红彩球。

策马原为北方游牧民族之习俗,但在明时,中原地区汉族也有骑马代步的,但比之于肩舆,其范围与规模都十分有限。明朝统治者对庶民骑马时使用的鞍辔之制有严格的规定,如洪武六年(1373年)规定不得使用描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重申,官民人等的马颔下缨并辔都必须用黑色,不能使用红缨、描金、天青、朱红等色彩。至明末,则其制渐废。

明代汉族民间出行,必要选择吉日,并对出行方向、时间等都极有讲究。民间乘坐的轿车,一般忌用白色。并有许多的语言忌讳,如吴中地区行船途中忌说“住”、“翻”等。

3.民间旅具和旅宿习俗

明代汉族民间行旅的辅助用具,常见的有褡裢、雨衣、雨帽,北方则有眼罩等。褡裢,呈长方形,中间开口,两端各有一袋,可装钱物,布,质地较厚,小的束于腰间,大的可搭在肩上或驴背上,明代汉族男子出门时多用之。《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九回曰:“那胡僧直竖起身来,向床头取过他的铁柱杖来拄着,背上他的皮褡裢,褡裢内盛着两个药葫芦,下的禅堂,就往外走。”明代男女若雨天出行,则要用雨衣、雨帽,豪富人家的雨衣雨帽多为布或绢绸缝制,外涂桐油以防雨,刘若愚《酌中志》曰:“雨衣、雨帽,用五色深蓝官绿杭绸,或好绢绸为之,先年也有蚕茧纸为之,今亡矣。”民间庶人所用的雨衣、雨帽则多为蓑衣、竹笠,明代有关典律规定,农夫可以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

明代汉族民间士庶出行,旅途若要居宿,则有客店。普通客店,俗称下处,《水浒传》第三回曰:“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奔出南门,急急走了。”晚明时候,较豪华的客店则有歌舞声伎伴娱。张岱《陶庵梦忆》记山东泰安州客店曰:“未至店里许,见驴马槽房二三十间;再近有戏子寓二十余处;再近则密户曲房,皆妓女妖治其中。投店者,先至一厅事,上簿挂号,人纳店例银三钱入分,又人纳税山银一钱八分。店房三等。下客夜素、早亦素,午在山上用素酒果核劳之,谓之接顶。夜至店,设席贺。谓烧香後,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利得利,故曰贺也。贺亦三等:上者专席,糖饼、五果、十肴、果核、演戏;次者二人一席,亦糖饼,亦肴核,亦演戏;下者三四人一席,亦糖饼、肴核,不演戏,用弹唱。计其店中,演戏者二十余处,弹唱者不胜计。庖厨炊亦二十余所,奔走服役者一二百人。下山后,荤酒狎妓惟所欲,此皆一日事也。若上山落山,客日日至,而新旧客房不相袭,荤素庖厨不相混,迎送斯役不相兼,是则不可测试之矣。泰安一州与此店比者五六所。”

六、娱乐风俗

明初,朝廷鉴于“元时人多恒舞酣歌,不事生产”,故禁止民间娱乐,洪武年间,明太祖在南京“于街中立高楼,令卒侦望其上,闻有弦管饮博者,即缚至,倒悬楼上,饮水三日而死”。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太祖诏令,“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做买卖的发边远充军。”府军卫千户虞让男虞端,故违,吹萧唱曲,将上唇连鼻尖割了;龙江卫指挥伏颙与本卫小旗姚晏保蹴圆,卸了右脚,全家发赴云南。由于受此等严刑峻法之压制,明初民间娱乐除年节时朝廷开禁外,基本处于委顿状态。

成化以后,此禁渐开,朝廷为粉饰太平,曾召民间百戏、歌舞、杂技等进宫表演,着名的《宪宗行乐图》就绘有蹬竿、爬竿、蹬人、蹬圆盘、盘上立人、飞跃钻圈等杂耍表演场面,及大头和尚、骑竹马、跳钟馗等乐舞献演片断。正德时,朝廷曾下令各省,“选乐工有精通艺业者,送京供应”,于是,“筋斗百戏日盛于禁掖”。当时的河间等府,奉诏送乐户至京,除给与口粮外,工部还择地为他们建造居室。为集中艺人教习各种“百戏”节目,朝廷仍沿元制,设教坊司,选取精于诸伎者集中教坊练习。每逢盛大的宴会、庆典,诸伎就演出“百戏”,表演“队舞”、“筋斗”,“走解”及“骑射”等。由于统治者的倡导,与民间娱乐生活紧密相关的杂技百戏,很快得以发展,成为明代汉族城乡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靖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百戏杂耍日盛,娱乐品目渐趋丰富,声色犬马,无奇不有。江苏仪真,“歌舞燕游,每与岁时相逐”;山东博平,“酒庐茶肆,异调新声,充溢于乡曲”;浙江湖州,“钲鼓鸣笳为常乐”。无怪有人叹曰:“诲淫导欲”之俚曲,为“里衖童孺妇媪之所喜闻”,“亦非盛世之所宜有也。”

1.戏曲娱乐流行上下

戏剧娱乐是明代汉族官民最受欢迎的文体娱乐活动。

明代上流社会凡节令、喜庆、丧葬迎送及各种应酬,往往要举行宴会,而宴会又少不了演戏。祁彪佳《役南琐记》记述他于崇祯六年受命巡抚苏、松前,在北京的一段生活:“癸酉正月八日,公请张留儒公祖,观《红佛记》。初九日,赴冯仲华席,观《花筵赚》。十一日,公请黎公祖,观《西楼记》。十二日,就小楼饮,观《灌园记》;以郑觐于促赴其招,与吴磊斋、李生拱观《唾红记》。十六日,赴吴俭育席,观《弄珠楼记》。十七日,邀冯起衡、弓闾、昆仲饮,邺仙向以傀儡甚,乃设傀儡观之。十八日,午后出,于真定会馆邀吴俭育等,观《花筵赚》,记为范香令作,巧趣迭出,座客解颐。十九日,于倪鸿宝寓,公请吉州诸绅,止李缉敬、黄水濂至,观《葛衣记》。二十一日,赴傅在渤、程我旋诸年伯席,观《彩楼记》。二十二日,请潘朗书等,观《西楼记》。二十四日,赴吴金堂席,观《红拂记》。二十六日,在陶书仓寓,观《梦磊记》。二十七日,赴倪鸿宝席,与吴俭育、李玉完等观《石榴花记》。”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整个正月,几乎天天举宴,天天观剧,京城中这种应酬已成惯例。至于王公贵戚之家,更不可一日无戏。计六奇《明季南略》载,永历帝朱由榔的小朝廷在流亡途中,国舅王维恭居然不忘重新组织一个昆曲班子,在桂林导声色之乐。“文武臣工无夕不会,无会不戏,卜昼卜夜。”

此外,明代的风流文士们也常常聚集于山水佳胜处,召集优伶演戏,陶醉欣赏。张岱的《陶庵梦忆》记崇祯七年闰中秋,会各友于绍兴蕺山亭观看戏曲之雅事曰:“崇祯七年闰中秋,仿虎邱故事,会各友于绍兴蕺山亭。每友携斗酒、五簋、十蔬果,红毯一床,席地鳞次坐……命小傒竹、楚烟于山亭演剧十余出,妙入情理,拥观着千人,无蚊虻声,四鼓方散。”

至于面向广大群众的演出,另是一番景象。百谷登场、岁晚农闲之时,各地城乡往往有市会,同时也就有演戏;每逢“神诞”,也多有戏曲演出;四季岁事节令,往往也常有演戏活动。这种演出活动多称为社戏、庙会戏或草台戏等。张岱的《陶庵梦忆》曾记江南绍兴搭草台演出“目莲戏”之盛况曰:绍兴一带每有祈禳,则于场院“搭一大台,选徽州旌阳戏子,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搬演目莲,凡三日三夜。四围始百十座。戏子献技台上,如度索舞、翻桌翻梯、斤斗蜻蜓、蹬坛蹬臼、跳索跳圈、窜火窜剑之类,大非情理。凡无神地、牛头马面、鬼母表门、夜叉罗刹、锯磨鼎、刀山寒冰、剑树森罗、铁城血,一似吴道子《地狱变相》,为之费纸扎者万钱,人心惴惴,灯下面皆鬼色。戏中套数,如《招五方恶鬼》、《刘氏逃棚》等剧,万余人齐声呐喊,熊太守谓是海寇卒至,惊起,差衙官侦问”。

明代所流行的剧种,明初尚杂剧、院本,明中叶后则为南戏。江南地区,“万历以前,公候与缙绅及富家,凡有燕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若大席,则用教坊院本,乃北曲大四套者”;“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

同类推荐
  •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神秘异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藏、神农架、新疆、楼兰。让读者畅游在这异域风情之中。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热门推荐
  • 凡之迹

    凡之迹

    大神之作的延续,韩立之子韩宝儿重走其父修仙之路。魔挡除魔、仙挡诛仙,情节曲折,场面惊心动魄,让您领略布满荆棘的修仙大道。
  • 年轻至尊

    年轻至尊

    仙古时代,人杰并起,诸王争锋,谁主天地?仙种废,逆苍穹,修武道!逆天路,九天行,剑气击天域!少年从南灵出道,在血与火的仙古创造一段神话,成为少年至尊……(请各位书友,用推荐票狠狠砸我的新书《平乱天域》)少年至尊官方群:119546380
  • 山脚之恋

    山脚之恋

    我来自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那里住着我的父老乡亲从白天到黑夜从前到将来没有幻想过不同的改变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命运的巧合我出现在你的轨迹上无论这条路将延伸多远交点与终点始终在我们的心里深刻铭印
  • 无限之印洲崛起

    无限之印洲崛起

    在原著里,悲催的印洲在神鬼传奇遭到了团灭。而在已经更改的时空里,在一个本不存在的异域人闯进来,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思维变革?是否能摆脱团灭命运?
  • 记未央

    记未央

    “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这是一句古言,一句人人皆知出于圣人之口的圣言。遥想当年,少年年少之时,天真无邪,善良单纯,到后来手握一州兵马大权,冷血无情的将军。这是乱世成长必不可少的过程。“以前是世界抛弃了我……”“现在是我抛弃了世界!”(PS:此书不是历史,只是小说,书中会不时出现一些官阶、成语、名言与朝代不符,请不要当真,这只是一本小说无关历史,所以请不要证明你的学识渊博,在你与一本玄幻小说较真的时候,你就已经输了。谢谢。)
  • 猎灵师传奇

    猎灵师传奇

    他们生活在光与暗的边境。杀伐、沐血、追逐、争斗。他们各为其主,或因利益,或因情仇。械斗、激斗、技斗、法斗。在畸形的舞台里,他们捏造奇迹,却不得不让奇迹安然陨落。何人?猎灵师!一场关于生存、阴谋、族群的战斗传奇。
  • 爆笑女神:妇女主任西瓜大婶

    爆笑女神:妇女主任西瓜大婶

    岭南新世界妇女委员会主任上任前后发生的爆笑事,主角西瓜大婶,家政经理,W女神
  • 雪之召唤

    雪之召唤

    地球上平凡生活的张子凡,异世唤之大陆的召唤师洛雪。本来没有丝毫联系的两个人,却因为洛雪的召唤,让张子凡自由穿梭于地球与异界,不能修炼魔法,却用热武器协助洛雪打败了一个个敌人,沙漠之鹰,重机枪,高射炮,坦克,越野装甲车········热武器与绚丽的魔法会摩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张子凡能否帮助洛家躲过灭族的危机呢?来自现代世界的科技能否让张子凡在异世风生水起呢?
  • 残疾妈咪

    残疾妈咪

    一场车祸使纪小露失去了右小腿,肇事司机是她的主刀医生,同时也是她半年后下嫁的对象。医生很爱她,二人孕有一子。狄克帆,医生收养的长子,为人淡漠如水。高中三年级,通灵异者,可看见世间一切的幽魂。狄克非,医生收养的次子,为人阳光豪迈。高中二年级,无特殊异能。亲子狄克超两岁时医生心脏病猝死,留下了她孤儿寡母与两名养子。成了寡妇的纪小露带着亲子、养子过活。没有家人的庇护、遭受亲朋的非议、年仅25岁的她要如何在社会的滚滚浪潮中存活下去?惨遭强暴的她还能不能再站起身重新面对人生?
  • 剖心记

    剖心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