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与外界的交通,原来政府拨款装备有一只交通船,村中的苏建幸和村委订了合同,一月开四次交通船(当天往返算一次)。由于船是用二手的日本越野机头装的,不久机子就坏了,船底的木板也烂了,先后修了多次,后来就开不了,现在丢于涠洲。对此,岛上居民颇有微词,认为政府当初在购船时并没有让深谙机船原理的岛民参与,而是我行我素,私自购置二手的机头来装船,造成目前交通瘫痪的困境。笔者在岛上的三个月期间,都没开过交通船,只好由政府补给交通费,顾私人艇走交通,这样一个月都没保持到四次(每次是260元)。若一直没有开交通船的话,平时的物品就只能给有事到涠洲或北海的同村人寄买了。所以,谁有事要出岛,就会与村中人打个招呼,村中人平日也会对此稍作留意。相互寄买东西已成一种传统。有一次笔者搭上信基督教的苏家的大船从斜阳去涠洲,当时苏家的船上装满了人,或本村人或村人的亲戚等,以及要拿到涠洲岛上去卖的成袋的花生。至于寄买东西则不用提了。这可都是免费搭便船的,苏家的船返回时还要再运回满满的生活用品呢!
个案3(斜阳田野调查札记)
8月28日清早,村长林绍雄突然急匆匆来到我的居室,说海南预告有七号风球过来,现在村里正备船提前送岛上的学生到涠洲岛去,以免因台风而延误了岛上学生开学和缴费。问我是否要跟船回去。还说一般台风来时,至少要一周左右才会退去。
到了9月1日早上,邓勇支书的弟邓强说,村里来了两个商贩,是从广东那边过来贩牛的,你要是回南宁,正好可以在下午搭他们的船回涠洲岛。
后来,苏家准备开自家的灯光船到涠洲,我还是坐他们的船好。到婆湾港时,码头早已堆有几十个装满东西的大麻袋,大部分是花生。港口也站着十几个人,男女老少,携儿带女的。上船时,先是装上所有的货物,然后人才能上去。船主人先把船靠在港岸边,由于水位较低,使船和岸形成了一个落差,所以船主人就在船边,叫我们先脱掉鞋子,用右手接过行李,再用右手一个个地把我们接下去。
船主人就是我8月29日所采访的李学兰的阿公,古铜色的脸庞写满海上疍民的沧桑人生,而他在船尾握紧航向操纵柄的那只仅存的右臂更是疍家人靠海吃海、颠沛人生的真实写照了。
船是从南部婆湾出发,环岛自东南向西北而行。据说,由于开头是近岛环行,附近有许多暗礁,所以要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苏建新驾驶,到深海了才能由他的媳妇接着开船,如此交替轮流着。
以上个案通过斜阳岛海疍提前送子女离岛返校开学注册,搭便船托卖寄买互动习俗的生动演绎,表征了斜阳岛上因交通不便致使族群行为被动迎合自然环境的一系列非良性文化调适(行为主体时时处于被动迁就地位的一种文化调适)。
四、传统浓厚:斜阳岛疍民的礼仪习俗
李亦园先生认为,文化具有塑模力。斜阳岛的特殊人文环境塑造出疍民特有的礼仪习俗。斜阳疍民的礼仪习俗无论在婚姻、祝寿、丧葬和祭祖等层面上都带着浓郁的传统族群色彩。过去传统得近乎滞后,现在传统因子犹存,但已带有了很浓的现代气息。
1、婚姻习俗
斜阳岛婚姻制为一夫一妻,过去偶有童养媳,如苏进祥的妻子钟阿丽可能就是属于这一种。
婚姻习俗一般分为以下几个仪式:
(1)缔婚。过去的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注意男女年龄属相,生辰八字的配对,不得相克,正如俗话所说“只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等等,男女婚姻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但现在大多已改变,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婚姻。
(2)定亲。一般定亲要送聘礼。男方拿钱给女方去买东西送给女方的大哥、大姐、大嫂、姨等。或男方买,男女双方任何一方送去。一般是猪肉两斤,烧酒两斤,鸡一对或一只(项鸡、公鸡不限)。对女方的爷爷、奶奶或更老一辈的长者则送猪腿肉,大概有三四斤,因为猪腿肉瘦肉率较高,据说可借以表达对长者的敬重。定婚一般少有聘礼,有的话亦是少数,大多是几十块或一百块钱左右,作为一种形式,一种象征意义而已。
(3)择日。择日要拿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去给算命先生算过方能决定。包括什么时候结婚,过门等。
(4)迎娶。迎亲过去是坐轿子,不过现在要是外面的姑娘,大多是用船去接回岛的港口,再走路回来。结婚那一天的早上要先去拜庙堂,然后才能去迎亲。迎亲全部是在上午举行,最迟一般都不超过中午,没有在下午举行的。男方由村中的青年小伙子做伴郎,女方则由年轻的姑娘做伴娘,都簇拥在新人后面。但一般地,作为伴娘和伴郎人选,都尽量避免比新娘新郎漂亮,否则就有喧宾夺主之嫌。迎亲时,男方要送礼给女方父母。新娘的嫁妆一般没有什么东西,最多是一个衣柜、梳妆柜等,全部是男方给的。新娘没有特定的婚礼服,只是打扮得比平时格外漂亮。且新娘是由一位已婚并育有男孩和女孩的妇女(习惯上亦称媒人)带入男方家堂。选生育能力较强的妇女做引路人意味着她将会给新娘带来好运(孕),以她所具有的能力导引新娘将来也能像她那样既生男又能生女,繁衍后代,继承男家香火。岛上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重男轻女,他们认为,像斜阳这么一个孤岛,家里生男的是好一点,男的可以做海。女的一嫁出去,就很少能照顾到娘家这边了。不过,正如岛民杨桂军所说:“现在大家男女还不都一个样,差不多了。以前女子很少外嫁,没有女的嫁到涠洲或北海的,但现在都是往外跑了。女的出嫁后可以从那边买米回来孝敬父母,也是很好的。”
新娘前脚踏入男方门槛就有人准备点炮。后脚跟跨过门槛鞭炮马上噼噼啪啪地响起。没有唢呐之类的乐奏仪式。
接着,女方入男方家后,就拜祖宗,拜天地,夫妻对拜。一般会有识礼之长辈导引新郎新娘拜堂,旧时称“喊礼”,或“三三九”。据村委副主任陈盛兴老人回忆,喊礼仪式为:
明鼓三通,主至孙之位,培主孙主位,以惯西多光地何位,以香按前,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叩,再叩,六叩首,九叩首……(注:标点符号为笔者添加)
之后,待父母、亲朋好友入席后,新郎新娘就去向大家问候,致谢,敬酒。敬酒以后,新郎新娘与伴郎伴娘们一起在洞房里吃饭。然后,等伴郎和伴娘们吃完饭离去以后,新郎和新娘就真正地可以开始入洞房了。一般在早上拜完祖宗以后下来的任何一段时间都可以入洞房。据笔者的报导人说,当年他结婚的时候,也是在早上与新娘入的洞房。
迎亲队伍人选一般没有谁不能去的规定和限制。迎新娘过来后,就做大酒,开始吃东西,喝烧酒,完后就全部各自回家去。一般在下午不再有什么节目。之后新郎新娘就开始正常的夫妻生活了。
(5)三朝回门。结婚后三朝夫妻则回外家,请外家的叔伯姨等所有亲戚过来吃一餐,住得较远的亲戚若接到邀请一般都会来,除非有什么临时重要的事情。一般是早上过去,下午就要回来,夫妻任何时候晚上都不得在外家过夜。
新年到来时,兴担年糕(当地土话叫yi:t22),即要送年糕到娘家去。作腊(la21)年一般都要有鸡、年糕等东西送过去。旧时在涠洲腊年要连续做三年。比如这个月回外家腊年,第二年中意去,第三年又中意去。
总之,斜阳人在婚姻观念上正由传统向现代的逐渐嬗变。现在的婚姻崇尚自由恋爱,正如岛民所说,男欢女爱,谁嫁谁,谁娶谁,都是他们两人的事。有本事的,也可把涠洲或北海的妹仔娶过来。结婚仪式上亦有现代的趋势,或是尚简或是现代的喜酒设宴等等,完全依个人的喜好和家庭的经济能力而定。
2贺生习俗
新娘怀孕时,忌看白事。但除了有老人过世之类的白事的人家之外,其他的她亦可以过去串串门,坐一坐,聊聊天等。
生孩子时,就向外家通知一声。但诸如北海其他地方生男外家送公鸡,生女则送项鸡等之类的标志,据笔者访问杨桂军,他说,他妻子生下第一个小孩后,并没有这样做。据他所知,其他人是否这样做他不大清楚,可能有,或者没有。若是头胎,则有人做“满月”,或“十二朝”,反正都要做一次,不管生男生女,但第二胎不做。一般是请左邻右舍和双方的亲属亲戚过来吃一餐,不需带什么贵重礼品过来。因为大都是亲戚,或女方的父母过来。如坐月子,都是女方的大姐或嫂等女的过来。这时候女方的亲戚既送背带、衣裳等婴儿用的物品,同时亦送鸡、猪肉等滋补类物品。女方的姐、嫂等送的物品一般不要重复,如姐一方送背带、衣裳,嫂的一方就送鸡、猪肉等物品,以免闲置,浪费。男方的亲戚就送鸡或猪肉等物品,不再送背带、衣裳等物品。
一般是在满月之后,女方若是第一次背自己的小孩到外家探外父母,外祖父母,外家就送一对鸡(一公一项)回来。
3祝寿习俗
斜阳人过去没有给小孩过生日的习俗。但现在连小小个的小孩都把自己的生日记得一清二楚。而给老人过寿日的传统一直留传至今。一般六十、七十、八十周岁都做寿日,做整的,没有做单的。阿爸阿妈都在世的,就做整,其中只有一个在世的,或两者都不在世的,就做一,如七一、八一。做寿一般都要ga:p21(送?)钱,送布,送鸡,送米等。外面的人就是送钱。亲戚是拿一只鸡,一块布,还有米等东西过来。最亲的亲戚,或姊妹,或最亲的同姓人,才拿箩革过来,即革篮,就是给一革篮的米,里边再放足以做得一条衣裳的一块布,以及一只鸡,再拿过来,一般不再给钱。过寿日方只收下一块布,以及两筒米作仪礼之数。收一筒两筒,多多少少都是这样,只是作为礼数而已,其余的就尽数送还。鸡的话,又得切一半送回去,叫“回礼”。
4、丧葬习俗
过去老人过世,在丧葬时亲戚或邻里会送纸钱、元宝等东西过来。村中人也会向死者家属捐钱,数量一般不限,但大多人至少都捐十块钱左右。有钱人家一般要做斋日,没钱的就不做。但现在大都不兴做斋了。如苏进祥家邻居的一老人在去年正月去世,家里有钱也没做斋日。
现在老人去世大都是一死就扛出去埋。最多放一晚。若是年轻的就不行,如兄弟,要过一晚。但只要有可能,就马上抬出去,没办法的,就留一晚。棺材要到涠洲买。抬棺材需用8个人。因为在斜阳素来做丧葬工作的那几个人前几年已经死了,所以现在要去涠洲那边请人过来做洗尸、入殓、抬棺、挖坑、掩埋等工序。不过现在到涠洲去请人都很难了。参加丧葬的人们,回来就一起吃餐饭,后就各自回家。
现在随着政府环保政策的推行以及岛民的思想觉悟的提高,人们已经接受了火葬方式。
5祭祖习俗
斜阳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祭祀祖先的台位,设在门口正对的堂(墙)上。上帖祠牌,为(粉)红纸,上写XXX姓历代祖宗等之类的字样,牌前有香炉,一般为三个。香炉左边还配有一盏旧时的小煤油灯。如有族谱则把它放在台位的左下角(但只有陈盛兴家在祠堂上供一本黄色的族谱,其他家并没有,或说族谱已失)。两边还有祈愿子孙后代繁衍之类的对联,如陈盛兴家,左联为“敬神明常添百福”,右联为“祀祖宗永纳
千祥”,上眉批“旺相堂”,下批“福星高照”,再下批“金玉满堂”。祀台新添平行双下眉批,这是岛上的特色。祠祖台位的设置象征了斜阳人普遍的祖先崇拜观念。一般男女婚姻、节日、迎神赛会等都会向祖先祭祀。
五、和谐本分:斜阳岛疍民的社会生活
斜阳岛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文化系统,在岛内的疍民间,从社会交际、社会组织和社会风俗层面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淳朴的民风,本分的操守,安身立命的淡然,以及在外界文化冲击下抬头的某种潜在的鄙陋风习。
1、家庭
在斜阳岛上,一般的家庭规模多为核心家庭,子女长大成家后,大多会分家,父母两老大抵另开炉灶,由子女(轮流)赡养。家法比较严,男性长辈在家中拥有最高的威望,晚辈则会俯首聆听教诲。男人是家中的支柱,因为主要的收入来自他们出海渔猎,而妇女在家中多负担季节性的农事和日常的杂务,权力相对较弱,顶多作为“参政”的角色,但在笔者调查期间,并没有发现男人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男权主义现象,而更多的是民主、和谐持家的融洽气氛,更甭提家中的打骂或纠纷现象了。财产的分配按长子、次子等依次分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亦呈现出一种血缘关系上的亲密关系。
2、亲邻
邻里是一种和谐、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在笔者调查期间,确实感觉到,岛民很好客,心地善良,民风憨朴,团结互助,关系融洽。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常常互赠有无,邻里或相好的男主人白天串门喝烧酒是常有的事(但此间未发现未成年人和未婚男子)。不用什么好酒好菜,哪怕是簸箕装着几两晒干或煮熟的番豆(花生),两斤装的澄露空塑料瓶灌满烧酒,二三个人聚在小院里,或树荫下,自有叙聊对饮的无限乐趣。完了又各自继续忙着手中的活儿,或织网,或上纲(为织好的网穿做上、下纲线,铨标,上铅坠等工序)。上纲、整网一般是男人分工做的事,除非家中没有男人。
3、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