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冷杉是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60~8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暗红褐色,不规则块状开裂;小枝黄褐色或淡褐色,无毛;冬芽网锥形,褐红色,具树脂。叶在小枝下面列呈二列,上面的叶密集,向外向上伸展,中央的叶较短,长1~2.7厘米,宽1.8~2.5毫米,先端钝有凹缺,上面绿色、中脉凹下,下面有两条粉白色气孔带,横切面有两个边生树脂道;幼树的叶长3~3.8厘米,先端通常二裂。球果直立,短圆柱形,长8~9厘米,直径4.5~5厘米,成熟时淡褐黄色;种鳞呈扇状四边形,长约2厘米,宽2.2厘米,鳞背密生灰白色短毛;苞鳞长约种鳞的4/5,微外露,中部较宽,约9毫米,先端有刺尖;种子为倒三角状椭圆形,长约l厘米,种翅倒三角形,淡黑褐色,长约为种子的1倍,宽9~11毫米。
生态特性
元宝山冷杉分布于中亚热带中山上部,生于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产区夏凉冬冷,年平均温12~15℃,极端最低温-12℃,年平均降水量2400毫米,雾多,湿度大。土壤主要为由花岗岩发育成的酸性黄棕壤,pH值4~5,表土层为枯枝落叶所覆盖的黑色腐殖质土。幼苗耐荫蔽,成长后喜光,耐寒冷。
适于生长在中亚热带山地,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土壤主要为由花冈岩发育成的酸性黄棕壤,pH值4.5~5。幼树耐荫蔽,成长后喜光,耐寒冷。生长较慢,一般每隔3~4年结果一次。5月开花,10月果熟。
其主要伴生树种为南方铁杉、南方红豆杉、粗榧、短叶罗汉松包槲柯、水青冈等,林下多生长茂密的长尾筱竹。元宝山冷杉生长较慢,一般每隔3~4年结果一次。5月开花,10月果熟。
资源冷杉
生存现状
资源冷杉是濒危种,资源冷杉是近年来在广西东北部,湖南西南部局部山区发现的冷杉属植物,散生于针阔混交林内。由于植株较少,又多属老龄林木,结实间隔期长,林内箭竹密生,天然更新不良,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可能被阔叶树种所更替。
濒危等级:二级
濒危原因
资源冷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局限分布在广西资源的银竹老山和湖南新宁的舜皇山。对银竹老山资源冷杉种群衰退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资源冷杉种群退化的首要因素是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人为砍伐破坏其所依存的森林环境以及其分布地的集中放牧,其次是它自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也造成在自然状态下出现其种群数量不易扩大的局面。要实现资源冷杉种群的保护,解除其濒危状态,以免绝灭,必须立刻停止人为一扰,并进一步加强对它繁育系统的研究。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术,高20~25米,胸径40~90厘米;树皮灰白色,片状开裂;1年生枝淡褐黄色,老枝灰黑色;冬芽网锥形或锥状卵圆形,有树脂,芽鳞淡褐黄色。叶在小枝上面向外向上伸展或小规则两列,下面的叶呈梳状,线形,长2~4.8厘米,宽3~3.5毫米,先端有凹缺,上面深绿色,下面有两条粉白色气孔带,树脂道边生。球果为椭网状网柱形,长10~11厘米,直径4.2~4.5厘米,成熟时暗绿褐色;种鳞呈扇状四边形,长2.3~2.5厘米,宽3~3.3厘米;苞鳞稍较种鳞为短,长2.1~2.3厘米,中部较窄缩,上部圆形,宽9~10毫米,先端露出,反曲,有突起的短刺尖;种子倒三角状椭圆形,长约1厘米,淡褐色,种翅倒三角形,长2.1~2.3厘米,淡紫黑灰色。
生态特征
资源冷杉分布区地处中亚热带中山上部,气候夏冷冬寒,雨量充沛,雪期及冰冻期较长,终年多云雾,日照少。年平均温8~l2℃,极端最低温-5~8摄℃,较强寒潮年份可出现零下13℃的低温,年降水量1800~2400毫米,相对湿度85%~90%。成土母岩多为花岗岩与砂页岩,土壤为酸性黄棕壤,pH值4.5~5,林内有大量的枯枝落叶。
资源冷杉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树冠高耸于阔叶林层之上,主要树种有南方铁杉、亮叶水青冈、多脉青冈、华南桦、交让木、银木荷、吴茱萸五加等。林下多生长茂密的南岭箭竹,在竹类或灌木较少的林地上天然更新良好,幼树耐阴,大树需要一定的光照。
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结实有间隔期。
银杉
银杉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银杉于广西(龙胜、金秀)、湖南(新宁至城步、资兴、桂东)、重庆(南川、武隆)贵州(道真、桐梓)分布于广西北部龙胜县花坪及东部金秀县大瑶山,湖南东南部资兴、桂东、雷县及西南部城步县罗汉洞,重庆金佛山、柏枝山、箐竹山与武隆县白马山,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与桐梓县白芷山。生于海拔940~1870米地带的局部山区。
生长历史
远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时,银杉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在德国、波兰、法国及前苏联曾发现过它的化石,但是,距今200~300万年前,地球覆盖着大量冰川,几乎席卷整个欧洲和北美,但欧亚的大陆冰川势力并不大,有些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袭击,而成为某些生物的避风港。银杉、水杉和银杏等珍稀植物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银杉在我国首次发现的时候,和水杉一样,也曾引起世界植物界的巨大轰动。那是1955年夏季,我圈的植物学家钟济新带领一支调查队到广西桂林附近的龙胜花坪林区进行考察,发现了一株外形很像油杉的苗木,后来又采到了完整的树木标本,他将这批珍贵的标本寄给了陈焕镛教授和匡可任教授,经他们鉴定,认为就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现在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银杉。50年代发现的银杉数量不多,且面积很小,白1979年以后,在湖南、四川和贵州等地义发现了几处,1000余株。
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尤其是在其碧绿的线形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每当微风吹拂,便银光闪闪,更加诱人,银杉的美称便由此而来!
濒危现状
松科银杉是本世纪50年代在我国发现的松科单型属植物,间断分布于大娄山东段和越城岭支脉。最初仅见于广西龙胜县花坪和四川南川县金佛山。近年不但在上述两地找到了新分布点,而且还在其毗邻的山区发现了银杉。迄今,已知银杉分布在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区)十县的三十多个分布点上,除金佛山老梯子分布较多外,其它分布点上,最多达几十株,最少仅存一株。由于银杉生于交通不便的中山山脊和帽状石山的顶部,故未遭到过多的人为破坏。银杉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在荫蔽的林下,会导致幼苗、幼树的死亡和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若不采取保护措施,将会被生长较快的阔叶树种更替而陷入灭绝的危险。
濒危等级:一级
形态特征
银杉属裸子植物,松科,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别名衫公子,是一种高十至二十几米的常绿乔小。它是我国特产的属于第三纪残遗下来的珍稀植物。
常绿乔小,具开展的枝条,高达24米,胸径通常达40厘米,稀达85厘米;树干通直,树皮暗灰色,裂成不规则的薄片;小枝上端和侧枝生长缓慢,浅黄褐色,无毛,或初被短毛,后变无毛,具微隆起的叶枕;芽无树脂,芽鳞脱落。叶呈螺旋状排列,辐射状散生,在小枝上端和侧枝上排列较密,线形,微曲或直通常长4~6厘米,宽2.5~3毫米,先端圆或钝尖,基部渐窄成不明显的叶柄,上面中脉凹陷,深绿色;无毛或有短毛,下面沿中脉两侧有明显的白色气孔带,边缘微反卷,横切面上有2个边生树脂道;幼叶边缘具睫毛。雌雄同株,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球果两年成熟,卵网形,长3~5厘米,直径1.5~3厘米,熟时淡褐色或栗褐色;种鳞13~16枚,木质,蚌壳状,近网形,背面有短毛,腹面基部着生两粒种子,宿存;苞鳞小,卵状三角形,具长尖,不露出;种子倒卵圆形,长5~6毫米,暗橄榄绿色,具不规则的斑点,种翅长10~15毫米。
生态特征
银杉分布区位于中亚热带,生于中山地带的局部山区。产地气候夏凉冬冷、雨量多、湿度大,多云雾,十壤为石灰岩、页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或黄棕壤,呈微酸性。阳性树种,根系发达,多生于土壤浅薄,岩石裸露,宽通常仪2~3米、两侧为60~70度陡坡的狭窄山脊,或孤立的帽状石山的顶部或悬岩、绝壁隙缝问。具有喜光、喜雾、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和抗风等特性。
三、濒临灭绝的松柏类植物
巧家五针松
地理分布
巧家五针松的分布区域仅限于云南东北部巧家县白鹤滩镇与中寨乡交界的山脊两侧,范围约5平方公里,生长在深切割中山上部。
巧家五针松生境分布区处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山体上部,介于温暖性针叶林与温凉性阔叶林天然分布过渡地段,土壤为红壤或黄红壤,pH值6~6.5。(图片74)
濒危等级:一级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老树树皮暗褐色,呈不规则薄片剥落,内皮暗白色;冬芽卵球形,红褐色;当年生枝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及灰褐色柔毛,稀混生腺体,2年生枝无毛。针叶5(4)针1束,长9~17厘米,纤细,两面具气孔线,边缘有细齿,断面三角形,树脂道3~5,边生,叶鞘早落。成熟球果网柱状椭圆形,长约9厘米,径约6厘米;种鳞长网状椭圆形,熟时张开,鳞盾显着隆起,鳞脐被生。凹陷,无刺,横脊明显。种子为长椭圆形或倒卵圆形,黑色,种翅长约1.6厘米,具黑色纵纹。
生存现状
巧家五针松于1992年才被发现,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因全世界仅在巧家有分布而得名。2004年还有报道指出有34株存活,而日前其野生种群总数仅剩下31株,是全世界个体数量最少的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它分布于昭通市巧家县境内的药山自然保护区,仅限于新华镇杨家湾办事处与中寨乡付山村交界的山脊两侧,其天然更新力极差。
长白松
长白松义名“美人松”,分为松科,松属,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
现在渐危种。仅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由于未严加保护,在上道白河沿岸敞生的小片纯林,逐年遭到破坏,分布区日益缩小。
濒危等级:一级
形态特征
常绿乔小,高25~32米,胸径25~100厘米;下部树皮淡黄褐色至暗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片,中上部树皮淡褐黄色到金黄色,裂成薄鳞片状脱落;冬芽卵圆形,有树脂,芽鳞红褐色;一年生枝浅褐绿色或淡黄褐色,无毛,3年生枝灰褐色、针叶2针一束,较粗硬,稍扭曲,微扁,长4~9厘米,宽l~1.2(~2)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气孔线,树脂道4~8个,边生,稀1~2个中生,基部有宿存的叶鞘。雌球花暗紫红色,幼果淡褐色,有梗,下垂。球果锥状卵网形,长4~5厘米,直径3~4.5厘米,成熟时淡褐灰色;鳞盾多少隆起,鳞脐突起,具短刺;种子呈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灰褐色至灰黑色,种翅有关节,长1.5~2厘米。
地理分布
长白松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与三道白河沿岸的狭长地段,尚存小片纯林及散生林术。
生态特性
长白松分布区的气候温凉,湿度大,积雪时间长。年平均温4.4℃,1月份平均温-15℃~-18℃,7月份平均温20~22℃以上,极端最高温37.5~,极端最低温-40℃左右;年降水量600~134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90~100天。土壤为发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及山地棕色针叶森林土,二氧化硅粉沫含量大,腐殖质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强,pH值4.7~6.2。
长白松为阳性树种,根系深长,可耐一定干旱,在海拔较低的地带常组成小块纯林,在海拔1300米以上常与红松、红皮云杉、长白鱼鳞云杉、臭冷杉、黄花落叶松等树种组成混交林。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翌年8月中旬成熟,结实间隔期3~5年。
水松
生存现状
水松属在第三纪,不仅种类多,而且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到第四纪冰期以后,欧洲、北美东亚及我国东北等地均已灭绝,仅残留水松一种,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因主产区地处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珠江三角洲及闽江下游,破坏严重,现存植株多系零散生长。
日前,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岭下乡上楼村附近的一片高山湿地之中,系目前世界唯一成林成片的水松72株,株株枝干挺拔,胸径在60~80厘米,水松是冰川世纪孑遗植物,国家一级珍贵树种,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前往考察,将水松林誉为“植物活化石群”,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成片水松林。
濒危等级:一级
形态特征
半常绿性乔术,高达25米,胸径60~120厘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裂成不规则条片。内皮淡红褐色;枝稀疏,平展,上部枝斜伸。叶延下生长,鳞形、线状钻形及线形,常二者生于同一枝上;在宿存枝上的叶甚小,鳞形,长2~3毫米,螺旋状排列,紧贴或先端稍分离;在脱落枝上的叶较长,长9~20(~30)毫米,线状钻形或线形,开展或斜展成二列或三列,有棱或两侧扁平。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雄球花有15~20枚螺旋状排列的雄蕊,雄蕊通常有5~7花药;雌球花卵球形,有15~20枚具2胚珠的珠鳞,托以较大的苞鳞。球果倒卵圆形,长2~2.5厘米,直径1.3~1.5厘米,直立;种鳞小质,与苞鳞近结合而生,扁平,倒卵形,背面接近上部边缘有6~9个微反曲的三角状尖齿,近中部有1反曲的尖头;种子下部有膜质长翅。
生长特性
分布区位于中亚热带东部和北热带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水最充沛。水松耐水湿,为阳性树种,除盐碱地外在各种土壤上均能生长。幼苗时期主根发达,10多年后主根停止生长,侧根发达,生于水边或沼泽地的树干基部膨大呈柱槽状,并有露出土面或水面的屈膝状呼吸根。种子在天然状态下不易萌发。幼苗或幼树期间需要较充足的阳光和肥沃、湿润的土壤。花期2~3月,球果9~10月成熟。
四、濒临灭绝的木兰类植物
长蕊木兰
长蕊木兰属于兰科,属双子叶植物。
濒危等级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60厘米;先端争光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上面有光泽,侧脉12~15对,末端纤细,与致密的网脉义错而不明显,中脉在背面被长柔毛或无毛;叶柄长1.5~2厘米,无托叶痕。花纯白色,芳香;花被片9~11,外轮换片长圆形,浅绿色,长5.5~6厘米,宽2~2.5厘米,内两轮倒卵状椭圆形,长约5.5厘米,宽2.5厘米;雄蕊约40枚,长约4厘米,花药长约2.8厘米,内向开裂;雌蕊群圆柱形,长约2厘米,宽约4毫米,雌蕊群柄长约l厘米。聚合果长3.5~8厘米,内向开裂;雌蕊群网柱形,长约2厘米,宽约4毫米,雌蕊群柄长约1厘米,扁圆形,直径8~9毫米,有白色皮孔。
分布与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