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文化理论基础,是关于人的活动的统一性。关于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但是只要我们把社会存在理解为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的意识就不再是社会存在的“副现象”了,因为劳动是一种目的性活动。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意识为其提供动力的方向。而且也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意识的现实性才能得到证明,所以要把社会存在看作是一个与社会意识不可分割交识在一起的总体范畴。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因此,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进化而不断进步的,比如社会主义文化优于资本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优于封建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优于奴隶主义文化等。但是由于文化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具有超前性和滞后性以及顽强的竞争性。如在封建社会初期出现“民本思想”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诞生了共产党人创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文化。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还存在一些迷信愚昧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这些腐朽落后文化,不仅滞后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而且还具有顽强的竞争性,极力腐蚀人们的思想,导致先进文化意识形态对民众失去吸引力,出现了所谓“信仰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国家政权失去了民众的社会支持和舆论拥护,而陷于孤立境地,就只能实行赤裸裸的暴力统治,从而出现没有文化领导权的专政局面。
所谓“文化领导权”是指一个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居于支配地位,控制和掌握着广大民众的头脑。统治阶级除了依靠强力来维持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以外,还通过文化意识形态领导,争取被统治者的自发同意和拥护,保护其统治的合法化。
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中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根据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引发的国内诸多矛盾,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加强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领导权。坚持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文化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也是避免陷入文化意识形态中心论的抽象空想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保证。实现了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系列创新,生动体现了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辩证法。使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得以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其先进性。
先进文化是指能够正确反映历史进步潮流,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代表人类理想社会前进方向的文化,是在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是以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引导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一致,逐步实现自然与社会对人类全面发展为目标,比资本主义更先进、更优越文化形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