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7100000004

第4章 佛教初传及各宗概况

一、佛教初传中国

有关佛教初传中国的时间,历史上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一种说法认为三皇五帝时中华古人就已经知道佛教了,另一种说法说周昭王时就知道“佛陀了”。这些说法明显出于伪造,通过佛陀的生年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当时佛陀根本就没诞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以室利防为首的大批僧人在秦始皇时代携大量经本到达秦都城,但始皇不愿接纳他们的学说,将其投入牢狱。此种说法多数学者不同意,梁启超先生却同意这个传说,从理论上讲当时“中印海路交通似已开通,有高僧至中国之事非不可能”,但即使这个传说是真实的,也不能将其断为佛教进入汉地之始,因为当时“始皇不从,遂禁利防”,此次传经并未产生任何影响。在诸种传说中伊存授经说(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及永平求法说(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为多数人采用。伊存口授《浮屠》说见载于《三国志》裴注所引鱼豢的《魏略·西戎传》:

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一作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据杜继文先生考证,大月氏于公元前130年左右迁入大夏地区,其时大夏已信奉佛教,至公元前1世纪末,大月氏受大夏佛教文化的影响并将其传进中国内地是有可能的。永平求法说,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流传。佛教界普遍把明帝夜梦金人,遣使求法作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此说最早见于《四十二章经序》及《牟子理惑论》,其后在诸多攻击佛教的文献中,此说法屡屡被采纳。例如,北魏太武帝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取缔佛教的诏令中说:“昔后汉荒君,信惑邪伪,妄假睡梦,事胡妖鬼,以乱天常,自古九州之中无此也。”唐韩愈在《论佛骨表》中则说:“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汉明帝时始有佛法……”尤其是韩愈《谏迎佛骨表》一文一出,即为后人所传诵,故此说遂认为定论。然《四十二章经》所载事件中错位者颇多,梁启超先生认为是伪经,自然经中所载永平求法说也不甚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传说前后是有事实依据的,只是在时间上难以确定。

佛教如何传入中国已不可详知,我们估计它可能从西北慢慢渗入,经由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上的两条支线在敦煌进入中国,并且从那里穿过河西走廊进入关中和华北平原,到达汉都城洛阳,由北而南渐次传播。有关佛教初传的具体时间我们也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永平年间甚至早于永平前佛教已在中国流布,一个有力的证据来自汉明帝永平八年给楚王英的诏书中,在这封诏书中用到了“伊蒲塞”、“桑门”;另一个同样的例子出现在张衡(78-130)的西京赋中,赋中写道:展季桑门,谁能不营?大约在公元1世纪末时佛教已经在中国流传。

二、佛教各宗概况

中国佛教至唐代蔚为大观,唐代佛教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八宗。以下略述各派发展流变。

(一)禅宗

禅宗乃中国佛教重要宗派之一,是佛教中国化到极致的产物。因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禅宗的基本要义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自六祖以后,禅宗发扬光大,几乎成为佛教的代名词。慧能著名的弟子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形成禅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形成沩仰、临济两宗,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五家”;其中临济、曹洞两宗流传时间最长,临济宗在宋代分为黄龙、杨岐两派。合称“五家七宗”。慧能大师禅宗一派的兴起,堪称中国佛教的革命,他简化了繁琐的教义和枯燥的打禅入定,吸引了士大夫及广大平民,也使中国文学和禅宗结下了姻缘,自唐代后所谓的佛教文学大多数与禅宗有关。

该宗所依经典,先是《楞伽经》,后为《金刚经》,《六祖坛经》是其代表作。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主要依据是达摩的“二入”、“四行”学说。“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修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这是该宗的理论基础。“行入”即“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属于修行实践部分。慧能继承这一学说,在《六祖坛经》里主张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提出了“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的一切思想,皆从此义引申扩充而来。

(二)天台宗

中国佛教宗派。慧文禅师及再传弟子智所创,因创始人智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称法华宗。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灌顶、智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该宗思想,虽肇于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他从《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关于解释《大品》“道种智”、“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之文,悟解到三智“一心中得”的道理,又结合《中论·观四谛品》的三是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确立了一心中观空、观假、观中的“一心三观”理论。慧思继承此说,并结合《妙法莲华经》要义,又阐发“诸法实相”之说。慧思兼重定慧,实为以后天台宗止观双修的起缘。后慧思传智,智再发挥,终于形成以“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独立学派。

智著作主要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世称天台三大部。弟子灌顶得其真传,作《涅槃玄义》和《涅槃经疏》,很有发挥。灌顶以后,四传到湛然,以中兴天台宗为己任,对天台三大部都有翔实注解,发挥三谛圆融的义理。又针对华严宗、法相宗和禅宗,写了《金刚》、《法华五百问论》和《止观义例》等著作,提出了无情有性的观点,虽不免门户之见,但对天台宗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湛然的弟子有道邃、行满等。经过会昌禁佛和五代之乱,典籍湮没殆尽,遂一蹶不振。道邃下五传弟子义寂,通过吴越王钱俶遣使到高丽、日本访求天台宗典籍,高丽派谛观送来教典等,才使该宗学说得以延续和发展。义寂的再传弟子知礼,因受同学之请,撰《释难扶宗记》,驳同门另一僧人晤恩等以《金光明经玄义》广本为伪作而引起了一场历时七年的山家、山外之争。争论的焦点是真心观还是妄心观,色法具否三千等问题。山家主张妄心观与色法共具三千;山外相反,主张真心观,色法不具三千。山外的主张有些接近华严宗的教观,被山家斥为不纯,不久即衰。此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

(三)华严宗

中国佛教宗派。杜顺和尚所创,贤首大师弘扬。因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

(四)其他宗派

法相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三论宗

依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而立的宗派,叫三论宗,又名法性宗、空宗、般若宗等。此宗破外道的邪见和迷执,说宇宙万事万物都无固定的自性,是随因缘的关系而变动,即所谓缘生的,因之说自性本空,主张理解佛理,使内心解脱流转,从而证入真空本性。在印度以文殊、马鸣、龙树等菩萨为祖,在中国则以东晋时鸠摩罗什为始祖。

净土宗

又名莲宗,或念佛宗,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中国以晋时慧远大师为初祖。慧远大师,雁门贾氏子,少为儒生,博览群书,深通三玄之学,师从道安,在庐山时邀刘遗民等人结白莲社于山中,取《阿弥陀》、《观无量寿》的佛教为准则,认为只要一心专念弥陀一佛名号,就能往生净土。净土法门简单易学,在民众中十分流行。

律宗

中国佛教宗派。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

密宗

又名真言宗,此宗主张身、语、意三密相应,所谓三密,就是手结印,口念咒,意作观想,靠三密的加持,可以即身成佛。中国密教宗派的形成,实始于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人空海大师来唐学法,在长安青龙寺从惠果大师受金刚界、胎藏界两部秘法,并受传法大阿闍黎位。三年后回国,以平安(今京都)东寺为中心弘传密教,并建高野山金刚峰寺为传教“根本道场”,创立真言宗,以传金刚界密法为主,亦称“东密”。

同类推荐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   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本书为陈祖芬的中国故事系列丛书,共十六本,在这十六本书里,有作者的生命脉络,这是读者朋友们能触摸得到的。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 龙凯穿越乐斗江湖

    龙凯穿越乐斗江湖

    龙凯的继续穿越啊,这次来到了武侠的世界希望大家支持,谢谢。
  • 随身空间之花开春暖

    随身空间之花开春暖

    一个貌美如花,清丽脱俗,性格内向孤僻的白领宅女,在二十五岁生日时家传古镯空间异能觉醒。
  • 婚婚欲睡:娇妻休想逃

    婚婚欲睡:娇妻休想逃

    苏子语从未想过她的人生会是一个如此雷人的剧本,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相亲,却不想意外重逢前渣男友,渣男不愧是渣男,明明早已分手,却要对她纠缠不休,众目睽睽之下,苏子语真想找块豆腐撞死!可是更让她懵逼的却是,那个“见义勇为”的陌生帅哥是谁?好想有点眼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破界录

    破界录

    黑暗中觉醒,绝望中前行,真与幻的交错中,只为那一缕曙光……
  • 北冥未央,眸留夏花

    北冥未央,眸留夏花

    “本尊知晓,这天下容不下我们,你亦殇,可本尊愿覆了这天下换你一世安好……”男子抚上眼眸中留有血泪的女子,牵强的微笑,却扯动了伤口,血,大片大片的流出。“不,不会的,你别说了,我们走,我们离开这,好不好?我们去竹海,对,你说过要和我在那里成亲的,你不能说话不算话……女子将男子抱在怀中,泪终是滑落。“好,我们还要成亲……央儿……这一世终于护了你周全……”男子的手垂下,没有了反应。女子看着怀中闭上了眼的男子,摇着他的手臂,哭喊着。男子曾说过最爱看女子的笑颜,女子想笑却笑不出,胡乱摸去眼泪,用手掐着脸,强笑,可现在他看不到了。
  • 冷少霸宠:校草大人求放过

    冷少霸宠:校草大人求放过

    她是误入贵族学院的小丑鸭,却误惹霸道冷酷的傲娇校草。坑爹的她被骗沦为女仆某少爷挥手:“从此以后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擦窗拖地都是你的活!”某女崩溃:“本小姐不干了!”某男冷笑:“语言不恭罪加一等扣三个月工资!”某女仰天长啸:“我上个学我容易吗我?”他是众人眼里的温柔天使,他护着他,宠着她,她粘着他,看他的微笑。可是某男却横插一脚,居然还恬不知耻的挑挑眉:“我乐意!没我允许不得与不轨男子接近!”某女实在忍无可忍了决定跳墙出逃。墙角下某男拿着账本:“无故出逃扣十年工资!”某女欲死!校草大人求放过!
  • 一梦千年

    一梦千年

    一次偶然的飞机事故,让平凡的一斐落入千年前的国度,慢慢的适应了古代简单的生活。温柔入他,冷漠如他,不晓却被爱情所困,能否确定自己心里最爱的那个人呢?当我发现,这一切仅仅是一场梦,情何以堪?
  • 丧尸主宰

    丧尸主宰

    末日天启,团圆之日,审判降临,人类的秩序被打破,丧尸横行,段星一枚土豪宅男,吃了一颗假药,身上发生了不为人知的变化,血雨降临之日,万物觉醒,他能否杀出重围,揭开谜团呢,且看丧尸主宰!---------------------------------------------------新人新书,欢迎大家到书友群讨论,群号:539131807
  • 万界降灵

    万界降灵

    一切都没有注定,也许还会有转机,发生过的又一次来临了,于混沌中重生,从轮回中再现,在黑暗中沉浮,屹牢笼中绽放。无形之中,掌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