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7100000003

第3章 佛教的创立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也是产生最早的世界性宗教,它长期以来主要在亚洲地区流传,19世纪末,开始传入欧、美、非洲和大洋洲。据统计,现在约拥有3亿多教徒。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它虽不是中国本土宗教,但自传入中国始,便与中国文化碰撞、融合,经过两千多年来的广泛传播,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影响到文学艺术、建筑绘画、节日风俗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广义地说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讲,它是指佛陀所说的教法、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佛法。“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的轨则,使人看到后便可以了解是何物。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法”。佛经中常见到的“一切法”、“诸法”字样,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万有”的意思。照佛教的解释,佛根据自己对一切法如实的了解而宣示出来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样具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一、佛教产生的背景

佛教产生的年代是一个经济空前发展、社会变化剧烈、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急剧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商品交换频繁,对外贸易活跃。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在佛陀时代,出现了比较大的城市,如王舍城、舍卫城、波罗奈城。国家以城市为中心进行统治,兼控周围的聚落、村落等农牧业地区。王权日益巩固,阶级分化明显,争霸战争不断。

早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000年间,原居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向东进入印度恒河流域定居,对原来的土著居民实行压迫和剥削,土著居民大多沦为种族奴隶。以吠陀为代表的雅利安文化,与西北印度土著文化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婆罗门教宣扬等级制度,以“四种姓”制度来规范社会各个等级的社会职责。其中第一等级为婆罗门,为世袭而职司祭祀的专业僧侣,是宗教文化教育的中心,自认为是创造宇宙的主宰“梵天”(天神)的代表,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第二等级是刹帝利,即王侯武士,担任各城国王和文武官职,执掌政治和军事大权,为世袭的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是从事生产活动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平民阶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及雇工、奴隶。在佛教创立前后,以国王为代表的刹帝利种姓和从吠舍种姓中形成的工商业主,对婆罗门种姓的传统统治表示不满,支持各种非婆罗门教思想,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的“沙门”(出家修道者)思潮。佛教最初就是这种沙门思潮之一,释迦牟尼应运而生,他以慈悲宏愿创立佛教,截长补短,存优去劣,破除人间的阶级观念,指示人性的升华成就。

二、释迦牟尼的生平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位于今尼泊尔国境内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前565——前485),即释迦牟尼。其时约当我国春秋战国之际,释迦牟尼和我国圣人孔子(前551——前479)大致为同一时代的人。

释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刹帝利种姓,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是古印度释迦族人,故又称为释迦牟尼。其母曰摩耶夫人。摩耶王后45岁时,一天晚上,睡梦中梦见一头白象腾空而来,闯入腹中——于是王后怀孕了。按当时古印度风俗,妇女头胎怀孕必须回娘家分娩。摩耶王后临产前夕,乘坐大象载的轿子回娘家分娩,途径兰毗尼花园时,见有一娑罗树(无忧树),花色鲜美,香气四溢,便举手摘花,不小心惊动胎气,便在无忧花树下生下了一代圣人——释迦牟尼。传说释迦牟尼诞生时自母右胁自然生出,出生时有种种瑞相,出生后“不扶而行于四方,各七步,而自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随足所蹈,出大莲花。二龙涌出,往虚空中各吐水,一冷一暖,以浴太子”。许多年后,西行求法的唐三藏来到佛陀诞生地时,仍可以见到“澄清皎镜,杂花弥漫”,“有无忧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现今西双版纳的每个傣族村寨几乎都建有寺庙,而几乎每个寺庙周围都种有无忧花。另外,有些没有生育但想得子女的人家,也常常在房前屋后种植一株无忧花。据说,只要坐在无忧花树下,任何人都会忘记所有的烦恼,无忧无愁。

相传佛诞生后七日母亲就去世了,由姨母波阇波提养育。幼年的悉达多生活优裕,极尽享受之乐。天资聪颖、相貌奇伟的太子并不因为生活的宝贵而欢娱快乐,“却经常为了寻求解脱人世间的烦恼和痛苦,在禅思寂寞中过日子。”净饭王为了打消他出家学道的念头,在他17岁(一说16岁)时为他娶邻国王女表妹耶输陀罗和瞿毗耶两位做妃子,《佛所行赞》形容耶输陀罗的美貌说:“贤妃美容貌,窈窕淑女姿。瑰艳若天后,同处日夜欢。”不久他们就生下儿子罗睺罗。

净饭王对悉达多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摆脱强邻的侵犯。作为王太子的悉达多,虽然生活优裕舒适,但也痛感世间变化无常,人人生活在苦难中。悉达多幼年时就有沉思的习惯,他所看到的许多世间现象都能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常于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又于四门出游之途上,观生老病死之相,遂有栖林遁世之志。净饭王企图用生活的享受来羁绊住王子,传说给他娶了3位夫人,6位彩女,但这些劝阻都没能动摇他出家修道的决心。于是王子在29岁时,遂令侍者车匿为伴,乘月夜跨白马犍陟出家。不顾父王劝阻,毅然别妻离子,舍弃王位,剃掉须发,披着袈裟出家修行,努力求得解除烦恼的方法。

出家后他先修习禅定,修习“无想定”,即以泯灭思想为最高方法,做到无思无虑,但认为这不是正道,后辞别而去,来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修行,“日食一麻一麦”或穿刺激皮肤的衣服,和尸体睡在一块儿,以种种苦行折磨肉体以求得精神解脱,但都未能收效。《佛本行集经》形容他:“身体羸弱,喘息甚弱,如八九十衰朽老公,全无力气。”如此历经六年,但结果还是徒劳无功,最后悟出苦行无益,就在尼连禅河洗去六年积垢,随后又接受牧女所献乳粥的供养,调养身体,恢复气力。恢复了气力的王子并未放弃寻求解脱之道。他又独自一人离开森林,渡过尼连禅河,在附近的毕钵罗树(菩提树)下双腿跏趺,端正心念,静坐思索,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觉悟),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经过七天七夜(一说四十九天),王子感到心中平静,一切烦恼不再从心头生起。他证成佛道后说:“奇哉!奇哉!奇哉!大地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此时王子已35岁,从此以后王子被人们称为“佛陀”,意思是“觉悟者”。释迦牟尼成佛以后,周游各处说法劝化他人,开始了他长达45年的传教活动。佛陀传教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用偈颂、散文、譬喻等各种形式宣讲佛法,无论什么人,照他所说的话去做,就可以解除苦恼,享受永久的快乐。

英雄可以征服世界,但难以征服自己,释迦牟尼以坚定的信念征服自己,以大无畏的精神探寻解脱生死苦海的法门,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拔苦施福,他的伟大人格光耀后世,后人为了表示对这位圣人的尊敬,把和他有关的一些日子作为佛节日。我国一般认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涅槃日,四月初八日是佛诞生日,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成道日。南方各国则以公历五月圆日(相当于我国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节日,认为佛诞生、成道、涅槃都在这一天。

同类推荐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热门推荐
  • 叶秋传奇

    叶秋传奇

    黑火焚身,灵魂转生异世。仙门宗师,魔道巨擘,千年老妖,当这世界的画卷向他展开,少年愕然发现,这竟是一个修仙的世界。崎岖仙路,多少向道者上下而求索,殒身不恤。当少年踏上这条不归路时,就注定不达巅峰,永不停止攀登的脚步。修仙就是要争,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此乃大争之世!!!——我是叶秋,这是我的故事!!!人品保证:已有230万字完本作品。
  • 受伤的芦苇不开花

    受伤的芦苇不开花

    那个芦苇坡,融进了我的爱,我的愁,我无尽的哀思。我叫林涛。出生在一个叫云泉的村子。云泉的村尾有座鸡公山,山顶乱石突兀,山脊有个大坡,路边的崖壁,山脊的大坡长满了芦苇,大片大片,有的独立地旁逸斜出,在风中飘摇。有的静静地生长在大坡上,一种恬静的内敛之美,在夏日的艳阳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很柔和,飘然自在的风姿。这个长满芦苇的大坡我们云泉人称之为芦苇坡。芦苇坡下有个芦苇地,芦苇地里有一条小路,穿过芦苇坡,直通龙溪镇。那个芦苇坡融进了我的爱,我的愁,我无尽的哀思。。。。。那条芦苇小路,载着我童年的梦奔向外面神秘的世界……
  • 武逆邪神

    武逆邪神

    一个凌家废物的崛起之路,一路上他会遇到多少美女呢~~在武道一途,凌枫必将成就顶峰!在炼丹一途,哦,我没想好。在为了寻找母亲的艰辛的路上,凌枫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呢!你看,一晃两三年,匆匆又夏天!
  • 相约那十年

    相约那十年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作品,一个傻白甜为爱奋斗,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爱的人,可是她太善良了差点就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好了先剧透到这里,请大家多多关照,886。
  • 幽灵面前卖萌

    幽灵面前卖萌

    这是以青春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所以写的也与我的理想爱情相符合,我希望广大读者喜欢
  • 天灾世界

    天灾世界

    灾难?从我来到这里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难!
  • 疯人笔记

    疯人笔记

    本书收录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雨秋风愁煞人》、《去国》、《庄鸿的姊妹》、《最后的安息》、《国旗》等20余篇小说。
  • 若爱,请到最后

    若爱,请到最后

    我在低沉的唱歌,试图延缓莫名袭来的悲伤。当走过这座城市,感受到快要溢出胸口的的凄凉,我抱紧双膝靠在这车流之上。我在你离开后的世界里,已经不知道要去何方。
  • 禁忌天书

    禁忌天书

    库凡莫名奇妙手机接收一道短信,上面显示编号A355成功进入天书空间,倒计时“3”“2”“1”,植入完毕。从此他进入一个神秘的空间,只有每次完成天书的任务,获得十张生死劵,方可离开,恐怖的鬼怪,一次次夺命杀机,离奇的世界,以及那神秘的天书背后究竟掩盖了什么?
  • 神灵后裔之我是米虫

    神灵后裔之我是米虫

    她是一个大大的米虫,现已懒癌晚期,无药可救。可就是这样,她却是医毒双绝,幻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