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3400000039

第39章 苦心周旋(1)

NO.1 皇帝亲征

正德皇帝喜欢到处嬉游,一年倒有大半年不呆在北京城。即便是呆在北京,也只会呆在豹房等地方,而不会呆在皇宫中。

江彬、许泰等人原本是边将,由于武勇受到了尚武的皇帝的青睐。正是在这些人的鼓惑下,一向不喜欢拘束、好舞枪弄棒的皇帝便经常到边塞出游,还试图建立一番“功业”。

就在正德十二年十月,当守仁用兵横水、桶岗时,正德皇帝也没有闲着,他居然在大同一带亲自指挥着军队同一帮蒙古人较量了一番。虽然没什么战果,但还是令皇帝兴奋不已。

当时,蒙古小王子部侵掠应州,驻跸顺圣川的皇帝乃亲督诸军前往抵御,双方交战五日,蒙古军队见无利可图,不得不引去。在此战中,皇帝表现得相当勇敢,明军士兵也受此鼓舞一时士气大振,但是其战斗力毕竟稍逊一筹,结果共斩获蒙兵首级十六颗,己方阵亡的却有五十余人,伤五百余人。

皇帝亲身搏战,自然不成体统;为了显得“名正言顺”,皇帝还别出心裁地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号:“威武大将军镇国公太师总兵官朱寿”,而且还要“岁支禄米五千石”。皇帝要内阁拟旨批准此事,可是眼见如此荒诞之举,自然没人敢批准此事。

正德十四年初,皇帝又突发奇想,想到江南游玩一番。江南乃国家财赋重地,容不得有差池,所以百官都极力阻止此事。

在将上百官员廷杖、当场杖杀数人以后,正德有感于文官们的执拗和不怕死的精神,不得不暂时打消了南巡的念头。所谓“武死战,文死谏”,正德算是真正领教了一回文官的迂忠精神。

可是当宁藩叛乱的消息传来以后,正德再次蠢蠢欲动,并且在众人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

当年汉王朱高煦谋反,身为其侄子的明宣宗曾御驾亲征,平定了此次叛乱。既然有先例可循,百官们也就没话可说了。

这次“总督军务”的还是威武大将军朱寿,尽管内阁拒不拟旨批准,但是皇帝也不在乎,毅然点起数万边军、京军于八月二十二日踏上了南下之路。

守仁预感到大事不妙,于是上疏谏止皇帝亲征。其中道:“臣于告变之后,选将集兵,振威扬武,先攻省城,虚其巢穴,继战鄱湖,击其惰归。今宸濠已擒,谋党已获,从贼已扫,闽、广赴调军士已散,地方惊搅之民已帖。窃惟宸濠擅作辟威,睥睨神器,阴谋久蓄;招纳叛亡,辇毂之动静,探无遗迹;广置奸细,臣下之奏白,百不一通。发谋之始,逆料大驾必将亲征,先于沿途伏有奸党,期为博浪、荆轲之谋。今逆不旋踵,遂已成擒。法宜解赴阙门,式昭天讨。然欲付之部下各官,诚恐潜布之徒乘隙窃发;或虞意外,臣死有余憾矣。”

守仁说路上有刺客,分明有恐吓皇帝的意思,希望他能够知难而退;可是他对于皇帝还不够了解,这是一位不怕死的主儿,他敢于同蒙古人肉搏、敢于与老虎搏斗,就已经说明了他的轻率个性,但守仁却没有充分重视起来。

此时守仁再上疏乞便道省葬,仍未获批准。他在与友人王晋溪的书信中说:“始恳疏乞归,以祖母鞠育之恩,思一面为诀。后竟牵滞兵戈,不及一见,卒抱终天之痛。今老父衰疾,又复日亟,而地方已幸无事,何惜一举手投足之劳,而不以曲全之乎?”

钱德洪后来收集阳明先生的奏疏,他发现《便道归省》与《再报濠反疏》两疏同日而上,心里有些疑惑,觉得当此国家危急存亡之日先生怎么可以顾念自己的家事呢?可是等到后来,阳明先生倡义兴师,宸濠旦夕成擒,先生仍然上疏请求朝廷命将出师,好象自己没有参与过平叛一样。

现在,当看到先生所上的《谏止亲征疏》时,钱德洪不得不感叹古人处成功之际是那样的艰难!而先生始终能够化重为轻,不愿居功,实在是用心良苦!

不过朝廷始终不批准守仁还乡,还是有些道理的:其实皇帝此来,如此兴师动众,江西方面总要有人应付一下;况且叛乱是守仁迅速镇压下去的,他总要跟皇上有个交代。

此后朝廷又命他兼巡抚江西,也是防止有变,有他在才更放心。

陪同皇帝此来的还有太监张永、张忠、安边伯许泰、都督刘晖等人,皇帝未选择走水路而走不便的旱路,于八月二十六日到达涿州。

原来这涿州是太监张忠的家乡,为了在家乡人面前显示皇帝对自己的恩宠,就跟当年的太监王振一样,张忠才特意请求皇帝到涿州走一遭。

就在这时,守仁的报捷文书也传到了涿州。叛藩既已平定,皇帝便没有了南下的借口,在京的杨廷和及随行的大学士梁储等人便力劝皇帝回头。

可是不但皇帝觉得守仁搅了自己的好事,就是那班底下人,也不甘空手而回:他们听说宁王出手阔绰,一定有油水可捞,绝对不能便宜了别人。

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借口:原来这王守仁不但与朱宸濠的重要党羽刘养正非常熟识,他还曾一度派遣门人冀元亨出入宁府讲学,所以此间一定有不可告人的勾当。

另外,朝廷是命王守仁前往福建处理军队哗变的,并没有授命他处理江西事务;他能如此神速地解决了宁王叛乱问题,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他眼见宁王不能成就大事,于是中途变卦,便在宁王背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捅了一刀……

这一次皇帝总算抓到了难得的借口,“元恶虽擒,逆党未尽,不捕必遗后患”,所以仍然坚持南下。

NO.2 两害相权

原来守仁与刘养正的确是非常熟识的,而且还是几十年的交情,此前刘养正还曾一度前往赣州向守仁请教心学;宁王后来并未对守仁的家属下手,也是刘养正从中斡旋的结果。

刘养正者,少有辞藻,能谈性理,自少年时代与守仁相交。守仁非常看重他,常说:“这是我辈的同道中人啊!”后来刘养正赴宁王朱宸濠之聘,遂成了宸濠的谋主;刘养正恭维宸濠为汤武等圣王一样的人物,宸濠听了非常受用。

刘养正正常的仕途走不通,无法做到“学成文武术,货于帝王家”,但他又不甘寂寞与贫贱,自然就幻想通过另外一种渠道博取富贵,甚至可以青史留名。这样的人是不少见的,比如唐朝有位有位名叫高尚的读书人,其自视天下奇才,但正常的仕途却容不得他;后来他在激愤之中立誓,宁为贼死,也不愿苟且余生;于是他北走燕云,投入安禄山幕中,与严庄等人成了安禄山的谋主。

据说唐朝著名诗人皮日休投奔黄巢也是出于此意,不过也有些人根本就不屑于走寻常之路,他们雄心勃勃,惟恐天下不乱,就如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一样;这些人大多有真才实学,常以帝师自期,希望辅佐一位明主天下。朱棣的谋主姚广孝(道衍和尚)就是这样。

刘养正也有一定的抱负,而且他对时世也很希望,后来的《讨正德檄》便出自他的手笔。他是铁了心要追随宁王造反,所以守仁根本无法劝说他反正。

当守仁来到南赣时,刘养正极为称道他的表现,是故二人极相慕重,馈遗不绝。不过守仁之所以这样做,还是想借助刘养正作为自己的眼线,因此他才派遣门人冀元亨往报,以探其所为。

冀元亨一向为守仁所赏识,他还是守仁养子正宪的老师,其人忠信可托;当他与朱宸濠论学时,宸濠有感于元亨的“迂腐”,于是感叹道:“人痴乃至此耶!”当即遣回了元亨。当元亨回到赣州,告知自己在宁王府的遭遇时,守仁不由叹息道:“祸在兹矣。”看来这个宁王是铁了心要造反了。

不过,在朱宸濠、刘养正却都以为守仁待自己甚厚,所以才对他疏于防备,未料义兵之遽起,故败。

刘养正被擒后,守仁一面答应照顾其母,一面令其自杀。直到后来,刘母病故,守仁将其厚葬,并祭之以文,其中道:“君臣之义,不得私于其身;朋友之情,尚可申于其母。”

可是令守仁怎么也想不到是,自己当初的用心良苦,现在却都成了自己的罪名,而且还连累了冀元亨等一干人。

正德皇帝等一行人走走停停,于九月初七日才到达山东境内的临清,此地为大运河沿岸城市。

临清是个热闹的地方,结果皇帝在这里一玩就是二十天。正玩到兴头上,这个时候皇帝突然又想起自己的宠姬刘氏来了,于是又派人前往接刘氏来会,这一来二去便到了十月中旬。

显然,皇帝能够如此拖拖拉拉,他的手下人却没有这样的好耐性,如果大家都依着皇帝这南下的速度,等到了南昌的时候,估计汤水都没得喝了。因此,在皇帝的首肯下,有两路人马便做了先锋。

一路由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和安边伯许泰率领,他们经由水路直趋南昌;另一路则由太监张永率领,沿运河下浙江,在杭州驻扎下来。时在九月中旬。

守仁在得知了相关消息后,自然心急如焚,个人的利害是小,沿路百姓尤其是江西百姓要惨遭官军蹂躏已经不难想见了。此时此刻,守仁何去何从呢?怎样才能将危害减到最低限度呢?

守仁首先想到的便是从张永与张忠、许泰等人的矛盾入手。根据守仁了解,这老太监张永为人还能顾全些大局,当初他联合杨一清扳倒刘瑾也并非完全出于私心。不仅张永与张忠因争权夺利长期不和,而且张忠与许泰等人关系密切,常在皇帝面前诋毁守仁。

两害相权取其轻,守仁决定将朱宸濠押往浙江交到张永手中,并争取让他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

九月十一日,守仁带着朱宸濠从南昌出发东下,张忠、许泰等人见势不好,便想派人将守仁等追回。

张忠、许泰等人的来使在广信追上了守仁,他对守仁说道:皇帝很想在军事上有一番作为,所以守仁必须要成全他。

守仁有些纳闷,这叛乱都已经平定了,还怎么成全?

来使道:可以考虑将朱宸濠放归鄱阳湖,令他召集自己的残余人马,直等着皇帝到来亲自与他大战一场,将其制服,而后奏凯论功。

天哪!这个想法也太荒诞了吧!守仁根本不敢想象这竟然是皇帝自己的意思,否则谁敢提出这样“石破天惊”的设想?但是放虎归山是绝不可行的,国家社稷不是儿戏,绝不能由着皇帝的性子来。

守仁乘夜过玉山、草萍驿,张永此前已经得到了消息,所以专侯守仁于杭州。

当守仁见到张永后,诉苦道:“江西之民,久遭宸濠的荼毒,如今经此大乱,继以旱灾,又要供给京军、边军的粮饷,困苦既极,必逃聚山谷为乱。过去他们帮助宸濠只是胁从,如今若为穷迫所激,必定导致乱贼群起,天下遂成土崩之势。到时候再要兴兵定乱,不是很困难吗?”

张永对此深以为然,于是缓缓地说道:“我这次出来,只是见群小在皇上身边,我想要调护左右,以默辅圣躬,并不是为了抢夺功劳而来。但皇上顺其意而行,犹可挽回,万一若逆其意,徒激群小之怒,无救于天下大计矣。”

张永也是无奈,他太熟悉皇帝的个性了,所以希望守仁能够尽量顺着皇帝的意思来;这也算是对守仁的一个善意的提醒。

守仁只得听天由命了,他什么都不想管了,他的心有点累了,所以他在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之后,遂称病西湖净慈寺,以观时变。

但他的心情可想而知:“百战西江方底定,六飞南向尚淹留。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

……

百战归来一病身,可看时事更愁人。道人莫问行藏计,已买桃花洞里春。”(《宿净慈寺四首》)

NO.3 南昌送神

其实早在南昌时,皇帝就曾以“威武大将军牌”派一位锦衣卫千户前往南昌索取朱宸濠。

守仁见于“威武大将军”乃儿戏之名,便不肯出迎来使。三司苦劝,守仁道:“人子于父母乱命,若可告语,当涕泣以从,忍从谀乎?”

由于迫不得已,守仁才令参随人员负敕同迎来使。有司向守仁询问慰劳来使的礼仪,守仁说:“只给他五两银子就好了!”才区区五两银子,太看不起人,那锦衣卫千户于是怒而不纳。

次日那来使来向守仁辞行,守仁却一反常态,亲切地拉着那人的手道:“我在正德间下锦衣狱甚久,认识了不少锦衣卫人员,却从未见过像你这样轻财重义的。昨天那点微薄之物只是小小的心意,只求备礼。听说你不纳,令我惶愧。我无他长,只是善作文字。这样吧,改日我必定上表章一份,令天下人都晓得锦衣卫中有你这样的人物!”

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个好名声,也喜欢被人恭维,所以守仁的这一番话说得那千户格外受用,算是暂时打消了对守仁的不满。

在杭州称病期间,心灰意冷的守仁本来打算坚卧不出;可是当他听闻说圣驾已到扬州时,群奸在侧,人情汹汹,守仁担心形势会变糟,迫不得已,于是准备经镇江前往扬州见圣驾。

张永受张忠等人排挤,权势大不如前,连累得杨一清也被迫致仕。一清致仕后一直在镇江养老,作为前辈老臣和国家柱石一样的重臣,守仁便在面圣之前准备先征求一下杨一清的有关建议。

杨一清对于皇帝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知道皇帝就爱找些乐子和刺激,遇上王阳明这样的正直老先生,二人一定会闹得不欢而散。到时候事情不但不会改观,也许还会恶化,所以一清力止守仁见圣驾。

“伯安哪,你在江西干得不错,无论是朝廷上下,还是我作为我个人,都是非常欣慰的!时世艰难,如果没有像你这样的干臣,局面真不知道要如何收拾!不过,皇上的性子估计你也知道一些,你是个正经人,不会轻易低头,到时候说不定就会触犯龙颜,反而把事情弄糟!依我看来,你不如到江西待命,去应付一下张忠、许泰等人,事情或许还能有一线转机!何况,他们要在江西胡闹,你怎么可以坐视不管呢……”

皇帝后来行经镇江,也临幸了一下杨一清的府邸,二人在一起乐饮两昼夜,赋诗赓和以十数。一清把皇帝哄得很高兴,于是他适机从容讽止,皇帝这才打消了原先拟订的浙江之行。王华死后,也是一清做的墓志铭。

就在这时,朝廷令守仁兼巡抚江西的圣旨下到了,守仁于是听从了一清的劝告,经湖口返回了南昌。

当时张忠、许泰等人已经率军到了南昌,他们打着搜罗朱宸濠余党的旗号,四出敲诈勒索;其军马屯聚,糜费不堪。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不但没想到大灾大乱之后南昌地区竟如此穷困,也没想到朱宸濠的财宝被藏得那么严实!

守仁回到南昌后,这些北方来的军士们都把怨气撒到了守仁头上,他们或肆坐谩骂,或寻衅滋事。但守仁不为所动,仍旧待之以礼。不过为了应对当前糟糕的局面,守仁却不能不有所对策。

他先是动员南昌市民暂时到乡下避下风头,而留下老弱病残应付北军。显然北军士兵不拿点甜头就不会轻易罢休,所以守仁准备犒赏北军;许泰等人自然看不上这些小恩小惠,他们认定自己想象中的朱宸濠的巨额财富都落到了守仁的腰包里,所以他们禁止手下士兵私自接受守仁的犒赏。

许泰等人就是准备让守仁把吃进去的骨头都给吐出来,所以他们就是赖在南昌不走。

当将官的不走没关系,守仁可以想办法让军士们动起思乡之念,让他们不想走也得走。

于是守仁传示内外,谕北军离家苦楚,居民当敦主客礼。除此之外,每次守仁自己出行,凡遇北军有丧,必停车问故,厚与之榇,嗟叹乃去。

久而久之,守仁的这种关怀、亲和的态度终于感化了北军士兵,他们开始推服其守仁来。

为了再加上一把火,守仁便来了这么一招:眼看冬至将近,守仁下令南昌全城为在宁王之乱中的死难者举奠。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民国范儿

    民国范儿

    本书特为撷取了五位民国著名人物,分别为一怪杰、一先驱、一情僧、一干才、一丈夫,他们生于天地间,杂然赋流形,或作黄钟雷鸣,为后世所感佩;或气韵流动,摇曳在历史的风景里。五种人生,展现了形神迥异的五种民国风范。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热门推荐
  • 林玉椿寓言集:滴水窥海

    林玉椿寓言集:滴水窥海

    我热爱寓言,是因为寓言可以让我们感悟,让我们幸福。我喜欢寓言,是因为寓言不但形式活泼,短小精辟,而且还可以给我们最好的启迪,给我们对人生、对社会最深刻的理解,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人生,更加追求完美。
  • 侏罗临界

    侏罗临界

    这看似祥和的世界,逐渐走向末期,祥和背后所积累的怨恨已充满它所在的空间,当空间裂开之时就是他走向毁灭之际,
  • 中国妖怪事典

    中国妖怪事典

    某天捡到一幅奇怪的古画后,宋维羽的人生从此注定会不一样。狐妖,僵尸,道士,花妖,各色各样的中国妖怪充斥在自己的生活当中。
  • 嘿,请带我走

    嘿,请带我走

    原以为世界都是黑暗的,老天在关上门的同时还给我打开了一扇窗黎明浩,如果可以我真想早点认识你这样你就可以早点是我的了‘嘘,不要说话让我仔细的看看我爱的女孩’请不要抛弃这样不好的我,因为这样的我永远是最爱你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无相灵道

    无相灵道

    天命无相,前途凶险!看我们的猪脚如何在坎坷不定的命运中,从云端跌落悬崖,从逗逼变成冷酷无情的绝世强者,如何尝尽世间冷暖,品味多种人生。没有人可以拯救自己,只有,奋起反抗,与天地人相斗。为了保护自己的所爱,为了变强,更为了与生俱来的使命,踏上一条与世人皆不同的道路!祸兮福兮,想要活着精彩,只能更强,而且要最强!!!
  • 对你的爱,你不必知道

    对你的爱,你不必知道

    我对你的爱,你不必知道,接受就好。有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却很清楚自己不要什么。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本书是澜涛专门为中学生量身打造的青春励志读本,意图传达给读者尊重生命、直面挫折、追寻成功和爱等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别说你懂写网文

    别说你懂写网文

    本书由网络文学的基本概念说起,从写作技巧到作品分析,从读者心理到营销策略,最终谈到作者的个人成长,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仅给网文作者架设了一座成长的阶梯,也为网文读者描绘了一幅网络文学的全景图。
  • 大清算

    大清算

    几个少年走出毁灭的世界,一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