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①?”
【注释】
①里、处:居住,皆作动词。知:通“智”,聪明。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能居住在行仁道的地方是最好的。如果挑选不行仁道的地方居住,哪里还算得上聪明呢?
二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①,无恶也。”
【注释】
①苟:如果,假使。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诚心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有使人厌恶的事发生。”
三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①,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④,造次必于是⑤,颠沛必于是。”
【注释】
①“不以其道得之”:即不凭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富与贵)。②去:离开。③恶:通“乌”,哪,怎么。作副词。④“终食之间”:即一顿饭的工夫的意思。违:违背。⑤造次:匆忙,急遽。
【译文】
孔子说:“财富和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凭正当的方式取得的,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困和卑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是由于本不应该贫贱而贫贱了,君子是不会摆脱这种境况的。君子如果扔掉了仁,又怎么称作君子呢?君子即使是一顿饭工夫的时间也不会违反仁,匆忙之时也总是不忘掉仁,在生活困顿、东奔西走之时也一定在实行仁。”
四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注释】
①为:治理。“何有”:即“有何”,意思是有什么困难。
【译文】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用礼让来治理国家,那又能怎样实行礼呢?”
五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
【注释】
①喻:明白,懂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
六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①。”
【注释】
①齐:平等。省:检查,反省。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当自己从内心反省一下,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
七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①。”
【注释】
①则:连词,用在并列关系的句子中,“一则……一则”即“一方面……一方面。”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记在心上,一方面为他们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日益衰老而忧虑。”
八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①数:屡次。斯:那么,就。连词。
【译文】
子游说:“侍奉君主进谏次数过多,就会遭到侮辱;对待朋友劝告次数过多,就会被朋友疏远。”
公冶长第五
一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①。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②。”以其子妻之③。
【注释】
①公冶长:人名,姓公冶,名长,孔子的学生。妻:此作动词,嫁给……做妻子。②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此指代监狱。⑨子:指孔子的女儿,古时男女小孩都称为“子”。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虽然他曾经蹲过监狱,但那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做妻子。
二
【原文】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①!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②?”
【注释】
①子贱:人名,姓宓,名不齐,字子贱,孔子的学生。“若人”:这人,指子贱。②“斯焉取斯”:前一“斯”指子贱,后一“斯”指品德,此句意思是子贱从何处获得这样的品德呢?
【译文】
孔子谈论子贱时,说:“子贱这个人是个君子呵!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从何处获得这样的好品德?”
三
【原文】
子使漆雕开仕①。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子说③。
【注释】
①漆雕开:人名,姓漆雕,名开,字子若,孔子的学生。仕:旧称做官。②“吾斯之未能信”:即“吾未能信斯”,意思是“我不相信这”。③说:通“悦”,喜悦,高兴。
【译文】
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说:“我对做官还没有自信。”孔予听了感到高兴。
四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①,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②,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③?”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④,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①赋:兵赋,指有关军事的工作。②邑:古代百姓聚居的地方,包括周围的土地。家: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采邑(即领地)。宰:一个县的长官、大夫家的总管都叫宰。③赤:人名,即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④束带:把腰带高高地紧紧束在胸口,此指整理好礼服。
【译文】
孟武伯问:“子路算得上有仁德吗?”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了一遍。孔子于是说:“仲由呵,如果有一个具备千乘兵车的诸侯大国,可以让他去执掌军事工作。至于说他有没有仁德,那我就不知道了。”
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嘛,在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一个拥有兵车百辆的县里,可以让他做县里的长官。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清楚了。”
孟武伯又问:“公西华怎么样?”孔子说:“赤呵,有宾客来往时,可以派他穿着礼服站立在朝廷上接待宾客与宾客交谈,我也不知道他有无仁德。”
五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①。于予与何诛②?”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①圬:抹墙。②诛:责问,谴责。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不可能雕刻什么了,粪土一样的土墙不可能粉刷了。对宰予,我还能责备什么呢?”孔子又说:“当初我看一个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看一个人,我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一下他的行为。这种情况,我是经过宰予的事情以后改变的。”
六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①?”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是以谓之‘文’也③。”
【注释】
①孔文子:姓孔,名圉,字仲叔,谥号“文”,卫国大夫。何以:即“以何”,凭什么。②不耻下问:即“不以下问为耻”,意思是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羞耻。③是以:即“以是”,因为这,因此。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称他‘文’呢?”孔子回答说:“他既敏捷又勤奋学习,不把向地位比他低、学识比他浅的人请教当作是可耻的,因此称他‘文’。”
七
【原文】
子谓子产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②,其事上也敬③,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①子产:人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②恭:谦逊。③事上:侍奉君主。敬:谨慎。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具有君子的四种道德品行:他自己的行为显得谦逊,他侍奉国君谨慎,他养育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合乎道义。”
八
【原文】
子曰:“臧文仲居蔡①,山节藻税②,何如其知也③?”
【注释】
①臧文仲:人名,姓臧孙,名辰,鲁国大夫。居:使之居住,有收藏的意思。蔡:指一种大乌龟,此指乌龟壳,古人用乌龟壳占卜吉凶,认为龟壳越大越灵。②山节:刻着山岳的斗拱。藻:水草。税:大梁上的短柱。藻税:上边画着水藻的梁上短柱。③知:通“智”,聪明。最后一句意思是:在当时天子才能将大龟壳藏在豪华的庙堂里,而臧文仲也这样做,孔子认为他违背礼法,是不聪明的做法。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把大龟壳藏在雕刻着山岳的斗拱、画着花草图案短柱的家庙里。这个人怎么如此聪明呢?”
九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①,无喜色;三已之②,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③,陈文子有马十乘④,弃而违之⑤。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①令尹:楚国的宰相称作令尹,官名。子文:人名,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著名贤相。三仕:多次做官。②已:免职。⑨崔子:人名,即齐国大夫崔杼,他曾杀死国君齐庄王。弑:地位低的人杀地位高的人(即臣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①陈文子:人名,齐国大夫,名须无。⑤违:离去。
【译文】
子张问道:“令尹子文多次做令尹,不见他有高兴的神色;多次被罢官,也不见他有怨恨的神色。每次卸任,一定将任上原有的政事全都告诉新上任的令尹。由此看来子文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是忠于职守了。”子张又问:“可算有仁德吧?”孔子说:“不知道,怎样才算有仁德呢?”
子张又问道:“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别国。他说:‘这里的当权者跟我们的大夫崔子一个样。’于是又离去。到了另一个国家,他又说:‘这里的当权者跟我们的崔大夫差不多。’于是又离开了这个国家。由此看来,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算是很清白了。”子张又问:“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算仁呢?”
十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①。子闻之,曰:“再②,斯可矣。”
【注释】
①季文子:人名,姓季孙,名行父,谥号“文”。三思:即反复考虑,说明办事过于谨慎。②再:第二次。
【译文】
季文子每办一件事,都要经过反复考虑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就行了。”
雍也第六
一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①。”
【注释】
①雍:人名,姓冉,名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南面:古时以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位,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听政时都南面而坐,因此南面代指人君之位。使南面:意思是可以做卿大夫一类的官。
【译文】
孔子说:“冉雍啊,有做大官的可能。”
二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①。不幸短命死矣②,今也则亡③,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迁:转移。贰:重复。过:犯过失。②短命:指颜回早逝,仅三十一岁。③亡:通“无”,没有。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学生中哪一个最爱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能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我也没有听说过有好学的人了。”
三
【原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①。子曰:“与之釜②。”
请益,曰:“与之庾③。”
冉子与之粟五秉④。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⑤。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⑥。”
【注释】
①子华:人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使:出使。粟:谷子,代指米。②与:给。釜(伯):古代量名,六斗四升为一釜。③益:增加。庾:古代量名,二斗四升为一庾。④秉:古代量名,十六斛为一秉,一斛为十斗。⑤适:往,去。衣:穿,作动词。⑥周:救济。急:穷困潦倒。继:接济。
【译文】
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给点米。孔子说:“给她一釜吧。”
冉子请求多给些,孔子说:“再给她一庾吧。”
冉子就给了子华的母亲五秉。
孔子说:“子华到齐国去,乘的是肥壮的马拉的车,穿的是轻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救济急切需要帮助的穷人,而不应该救济那些富人。”
四
【原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①,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②,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③,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①果:果断。何有:有什么困难。②达:通事理。③艺:多才多艺。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派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办事果断,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季康子又问:“子贡可以让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子贡这个人精通人情事理,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季康子再问道:“子有这个人可以用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子有这个人多才多艺,对于治理政事还会有什么困难吗?”
五
【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①。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②,则吾必在汶上矣③。”
【注释】
①闵子骞:人名,姓闵,名损,字子骞,孔子的学生。费:地名,季氏的家邑。②复我:再来召我。③汶:水名,即今山东的大汶河。汶上:指汶水的北面。暗指齐国。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做他封邑费那个地方的总管。闵子骞对来人说:“好好代我婉言谢绝吧!如果再来召我去的话,那么我肯定已逃到汶水的北边了。”
六
【原文】
伯牛有疾①,子问之,自牖执其手②,曰:“亡之③,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①伯牛:人名,姓冉,名耕,字伯牛,孔子的学生,有德行。②牖:窗户。“自牖执其手”:古代的礼节当有病的人在家里睡在北面的窗下,君主如果去看他时,就搬到南面的窗下,让君主能够从南面看他,当时伯牛家以这种礼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孔子认为不敢当,所以不到病人家,只从窗口伸手进去握住病人的手。③亡:是丧的意思,指病人将死去。
【译文】
伯牛有病,孔子去探视他,从窗口握住他的手,说:“失去这个人,真是天意啊!这样的人竟得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得了这样的病!”
七
【原文】
子曰:“孟之反不伐①,奔而殿②。将入门,策其马③,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①孟之反:人名,鲁国大夫。伐:夸耀。②奔:逃奔,败走。殿:军队撤退时走在最后叫殿,此指留在最后面掩护全军撤退,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军大败而退,孟之反留在后面掩护。③策:马鞭,此作动词,鞭打。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自我夸耀,打了败仗撤退时,他留在最后掩护。快进城门时,人们欢迎他,赞扬他,他却鞭打着马自谦地说:‘不是我敢在最后面走呀,是我的马跑不快呀’。”
八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①。”
【注释】
①罔:欺骗,不直。此指不正直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因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是由于他侥幸地躲避了灾难。”
九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经常活动,有仁德的人多很沉静。聪明的人心情愉快舒畅,有仁德的人健康长寿。”
十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①;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释】
①逝:往,去,此指去井边设法救起掉入井里的仁人。陷:陷入井中。
【译文】
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即使告诉他说‘井里有仁人掉下去在那儿’,他会跟着跳到井中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让他去井边想办法救人,但不能也让他陷入井中;君子可以被人欺骗,但不能受别人愚弄。”
十一
【原文】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①。夫子矢之曰②:“予所否者,天厌之③!天厌之!”
【注释】
①南子:卫灵公之夫人,她把持朝政,行为不正。说:通“悦”,高兴。②矢:通“誓”,发誓。③否:不对,指做事不合于礼。厌:弃绝,厌弃。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的行为不合礼、不合道的话,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述而第七
一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①。”
【注释】
①窃:私下,私自。老彭:人名,商代的贤大夫。
【译文】
孔子说:“只传述旧作,不进行创新,相信而且喜爱古文化,我私下把自己和老彭相比。”
二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
【注释】
①艺:指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术)六种技艺,这是上古时代贵族阶级教育培养子弟的内容。
【译文】
孔子说:“志向在‘道’上,执守在‘德’上,依据在‘仁’上,游娱在‘艺’上。”
三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①,不悱不发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
【注释】
①愤:思考问题时有疑难想不通的样子。②悱:想说却不能清楚地说出来的样子。发:启发。③隅:角落。反:推及,类推。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个明白而又不能弄明白的时候,我不去点拨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说不清楚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教给他某一方面,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几方面的,我就不再教他了。”
四
【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①。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①暴虎:徒手与老虎搏斗。冯河:不用船只徒步过河。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实行我的主张;不用我,就将它收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
子路说:“如果您去率领军队指挥作战,找谁与您共事?”
孔子说:“空手与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而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与他共事的。与我共事的必须是行事能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取得成功的人。”
五
【原文】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①?”子贡曰:“诺②,吾将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