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9500000007

第7章 论语(2)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①?”

【注释】

①里、处:居住,皆作动词。知:通“智”,聪明。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能居住在行仁道的地方是最好的。如果挑选不行仁道的地方居住,哪里还算得上聪明呢?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①,无恶也。”

【注释】

①苟:如果,假使。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诚心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有使人厌恶的事发生。”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①,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④,造次必于是⑤,颠沛必于是。”

【注释】

①“不以其道得之”:即不凭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富与贵)。②去:离开。③恶:通“乌”,哪,怎么。作副词。④“终食之间”:即一顿饭的工夫的意思。违:违背。⑤造次:匆忙,急遽。

【译文】

孔子说:“财富和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凭正当的方式取得的,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困和卑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是由于本不应该贫贱而贫贱了,君子是不会摆脱这种境况的。君子如果扔掉了仁,又怎么称作君子呢?君子即使是一顿饭工夫的时间也不会违反仁,匆忙之时也总是不忘掉仁,在生活困顿、东奔西走之时也一定在实行仁。”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注释】

①为:治理。“何有”:即“有何”,意思是有什么困难。

【译文】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用礼让来治理国家,那又能怎样实行礼呢?”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

【注释】

①喻:明白,懂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①。”

【注释】

①齐:平等。省:检查,反省。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当自己从内心反省一下,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①。”

【注释】

①则:连词,用在并列关系的句子中,“一则……一则”即“一方面……一方面。”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记在心上,一方面为他们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日益衰老而忧虑。”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①数:屡次。斯:那么,就。连词。

【译文】

子游说:“侍奉君主进谏次数过多,就会遭到侮辱;对待朋友劝告次数过多,就会被朋友疏远。”

公冶长第五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①。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②。”以其子妻之③。

【注释】

①公冶长:人名,姓公冶,名长,孔子的学生。妻:此作动词,嫁给……做妻子。②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此指代监狱。⑨子:指孔子的女儿,古时男女小孩都称为“子”。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虽然他曾经蹲过监狱,但那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做妻子。

【原文】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①!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②?”

【注释】

①子贱:人名,姓宓,名不齐,字子贱,孔子的学生。“若人”:这人,指子贱。②“斯焉取斯”:前一“斯”指子贱,后一“斯”指品德,此句意思是子贱从何处获得这样的品德呢?

【译文】

孔子谈论子贱时,说:“子贱这个人是个君子呵!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从何处获得这样的好品德?”

【原文】

子使漆雕开仕①。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子说③。

【注释】

①漆雕开:人名,姓漆雕,名开,字子若,孔子的学生。仕:旧称做官。②“吾斯之未能信”:即“吾未能信斯”,意思是“我不相信这”。③说:通“悦”,喜悦,高兴。

【译文】

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说:“我对做官还没有自信。”孔予听了感到高兴。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①,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②,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③?”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④,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①赋:兵赋,指有关军事的工作。②邑:古代百姓聚居的地方,包括周围的土地。家: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采邑(即领地)。宰:一个县的长官、大夫家的总管都叫宰。③赤:人名,即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④束带:把腰带高高地紧紧束在胸口,此指整理好礼服。

【译文】

孟武伯问:“子路算得上有仁德吗?”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了一遍。孔子于是说:“仲由呵,如果有一个具备千乘兵车的诸侯大国,可以让他去执掌军事工作。至于说他有没有仁德,那我就不知道了。”

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嘛,在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一个拥有兵车百辆的县里,可以让他做县里的长官。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清楚了。”

孟武伯又问:“公西华怎么样?”孔子说:“赤呵,有宾客来往时,可以派他穿着礼服站立在朝廷上接待宾客与宾客交谈,我也不知道他有无仁德。”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①。于予与何诛②?”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①圬:抹墙。②诛:责问,谴责。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不可能雕刻什么了,粪土一样的土墙不可能粉刷了。对宰予,我还能责备什么呢?”孔子又说:“当初我看一个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看一个人,我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一下他的行为。这种情况,我是经过宰予的事情以后改变的。”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①?”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是以谓之‘文’也③。”

【注释】

①孔文子:姓孔,名圉,字仲叔,谥号“文”,卫国大夫。何以:即“以何”,凭什么。②不耻下问:即“不以下问为耻”,意思是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羞耻。③是以:即“以是”,因为这,因此。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称他‘文’呢?”孔子回答说:“他既敏捷又勤奋学习,不把向地位比他低、学识比他浅的人请教当作是可耻的,因此称他‘文’。”

【原文】

子谓子产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②,其事上也敬③,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①子产:人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②恭:谦逊。③事上:侍奉君主。敬:谨慎。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具有君子的四种道德品行:他自己的行为显得谦逊,他侍奉国君谨慎,他养育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合乎道义。”

【原文】

子曰:“臧文仲居蔡①,山节藻税②,何如其知也③?”

【注释】

①臧文仲:人名,姓臧孙,名辰,鲁国大夫。居:使之居住,有收藏的意思。蔡:指一种大乌龟,此指乌龟壳,古人用乌龟壳占卜吉凶,认为龟壳越大越灵。②山节:刻着山岳的斗拱。藻:水草。税:大梁上的短柱。藻税:上边画着水藻的梁上短柱。③知:通“智”,聪明。最后一句意思是:在当时天子才能将大龟壳藏在豪华的庙堂里,而臧文仲也这样做,孔子认为他违背礼法,是不聪明的做法。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把大龟壳藏在雕刻着山岳的斗拱、画着花草图案短柱的家庙里。这个人怎么如此聪明呢?”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①,无喜色;三已之②,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③,陈文子有马十乘④,弃而违之⑤。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①令尹:楚国的宰相称作令尹,官名。子文:人名,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著名贤相。三仕:多次做官。②已:免职。⑨崔子:人名,即齐国大夫崔杼,他曾杀死国君齐庄王。弑:地位低的人杀地位高的人(即臣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①陈文子:人名,齐国大夫,名须无。⑤违:离去。

【译文】

子张问道:“令尹子文多次做令尹,不见他有高兴的神色;多次被罢官,也不见他有怨恨的神色。每次卸任,一定将任上原有的政事全都告诉新上任的令尹。由此看来子文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是忠于职守了。”子张又问:“可算有仁德吧?”孔子说:“不知道,怎样才算有仁德呢?”

子张又问道:“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别国。他说:‘这里的当权者跟我们的大夫崔子一个样。’于是又离去。到了另一个国家,他又说:‘这里的当权者跟我们的崔大夫差不多。’于是又离开了这个国家。由此看来,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算是很清白了。”子张又问:“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怎么算仁呢?”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①。子闻之,曰:“再②,斯可矣。”

【注释】

①季文子:人名,姓季孙,名行父,谥号“文”。三思:即反复考虑,说明办事过于谨慎。②再:第二次。

【译文】

季文子每办一件事,都要经过反复考虑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两次就行了。”

雍也第六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①。”

【注释】

①雍:人名,姓冉,名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南面:古时以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位,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听政时都南面而坐,因此南面代指人君之位。使南面:意思是可以做卿大夫一类的官。

【译文】

孔子说:“冉雍啊,有做大官的可能。”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①。不幸短命死矣②,今也则亡③,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迁:转移。贰:重复。过:犯过失。②短命:指颜回早逝,仅三十一岁。③亡:通“无”,没有。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学生中哪一个最爱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能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我也没有听说过有好学的人了。”

【原文】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①。子曰:“与之釜②。”

请益,曰:“与之庾③。”

冉子与之粟五秉④。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⑤。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⑥。”

【注释】

①子华:人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使:出使。粟:谷子,代指米。②与:给。釜(伯):古代量名,六斗四升为一釜。③益:增加。庾:古代量名,二斗四升为一庾。④秉:古代量名,十六斛为一秉,一斛为十斗。⑤适:往,去。衣:穿,作动词。⑥周:救济。急:穷困潦倒。继:接济。

【译文】

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给点米。孔子说:“给她一釜吧。”

冉子请求多给些,孔子说:“再给她一庾吧。”

冉子就给了子华的母亲五秉。

孔子说:“子华到齐国去,乘的是肥壮的马拉的车,穿的是轻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救济急切需要帮助的穷人,而不应该救济那些富人。”

【原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①,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②,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③,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①果:果断。何有:有什么困难。②达:通事理。③艺:多才多艺。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派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办事果断,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季康子又问:“子贡可以让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子贡这个人精通人情事理,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季康子再问道:“子有这个人可以用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子有这个人多才多艺,对于治理政事还会有什么困难吗?”

【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①。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②,则吾必在汶上矣③。”

【注释】

①闵子骞:人名,姓闵,名损,字子骞,孔子的学生。费:地名,季氏的家邑。②复我:再来召我。③汶:水名,即今山东的大汶河。汶上:指汶水的北面。暗指齐国。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做他封邑费那个地方的总管。闵子骞对来人说:“好好代我婉言谢绝吧!如果再来召我去的话,那么我肯定已逃到汶水的北边了。”

【原文】

伯牛有疾①,子问之,自牖执其手②,曰:“亡之③,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①伯牛:人名,姓冉,名耕,字伯牛,孔子的学生,有德行。②牖:窗户。“自牖执其手”:古代的礼节当有病的人在家里睡在北面的窗下,君主如果去看他时,就搬到南面的窗下,让君主能够从南面看他,当时伯牛家以这种礼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孔子认为不敢当,所以不到病人家,只从窗口伸手进去握住病人的手。③亡:是丧的意思,指病人将死去。

【译文】

伯牛有病,孔子去探视他,从窗口握住他的手,说:“失去这个人,真是天意啊!这样的人竟得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得了这样的病!”

【原文】

子曰:“孟之反不伐①,奔而殿②。将入门,策其马③,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①孟之反:人名,鲁国大夫。伐:夸耀。②奔:逃奔,败走。殿:军队撤退时走在最后叫殿,此指留在最后面掩护全军撤退,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军大败而退,孟之反留在后面掩护。③策:马鞭,此作动词,鞭打。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自我夸耀,打了败仗撤退时,他留在最后掩护。快进城门时,人们欢迎他,赞扬他,他却鞭打着马自谦地说:‘不是我敢在最后面走呀,是我的马跑不快呀’。”

【原文】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①。”

【注释】

①罔:欺骗,不直。此指不正直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因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是由于他侥幸地躲避了灾难。”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经常活动,有仁德的人多很沉静。聪明的人心情愉快舒畅,有仁德的人健康长寿。”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①;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释】

①逝:往,去,此指去井边设法救起掉入井里的仁人。陷:陷入井中。

【译文】

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即使告诉他说‘井里有仁人掉下去在那儿’,他会跟着跳到井中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让他去井边想办法救人,但不能也让他陷入井中;君子可以被人欺骗,但不能受别人愚弄。”

十一

【原文】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①。夫子矢之曰②:“予所否者,天厌之③!天厌之!”

【注释】

①南子:卫灵公之夫人,她把持朝政,行为不正。说:通“悦”,高兴。②矢:通“誓”,发誓。③否:不对,指做事不合于礼。厌:弃绝,厌弃。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的行为不合礼、不合道的话,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述而第七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①。”

【注释】

①窃:私下,私自。老彭:人名,商代的贤大夫。

【译文】

孔子说:“只传述旧作,不进行创新,相信而且喜爱古文化,我私下把自己和老彭相比。”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

【注释】

①艺:指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术)六种技艺,这是上古时代贵族阶级教育培养子弟的内容。

【译文】

孔子说:“志向在‘道’上,执守在‘德’上,依据在‘仁’上,游娱在‘艺’上。”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①,不悱不发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

【注释】

①愤:思考问题时有疑难想不通的样子。②悱:想说却不能清楚地说出来的样子。发:启发。③隅:角落。反:推及,类推。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个明白而又不能弄明白的时候,我不去点拨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说不清楚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教给他某一方面,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几方面的,我就不再教他了。”

【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①。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①暴虎:徒手与老虎搏斗。冯河:不用船只徒步过河。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实行我的主张;不用我,就将它收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

子路说:“如果您去率领军队指挥作战,找谁与您共事?”

孔子说:“空手与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而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与他共事的。与我共事的必须是行事能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取得成功的人。”

【原文】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①?”子贡曰:“诺②,吾将问之。”

同类推荐
  • 元稹集

    元稹集

    元稹在其《叙诗寄乐天书》中,将他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律讽、艳诗等十体。其所重者在古讽、乐讽。实际上其主要成就在乐府诗、艳体诗。故本集所选亦侧重艳体诗、乐府诗。对于元稹文,选了《乐府古题序》、《白氏长庆集序》。传奇则选了《莺莺传》。为解评、阅读方便起见,“新题乐府序”随诗编排,《莺莺传》作为“传奇”排在诗文后,“两序”作为“文”排在“传奇”之前。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死亡典录

    死亡典录

    面对生与死,是不是只在一瞬间?有些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他(她)会把这个瞬间看得很长,很长....这是一种人,一种能够堪破时间与离别的人!这种人他们也许不会没有了追求,也许不会没有了梦想,更或许他们不会没有了感情!
  •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谁都想让自己说的话有人听,都想让自己做的事情被人重视,那么如何去说、去做就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人缘,是否受到别人的欢迎,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大力支持,不仅受到其地位和出身的影响,更取决于他是否学会了说话做事的艺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总是四处碰壁,步履维艰;而有些人尽管资质平庸,却能够步步为营,无往不利。很多人为此困惑,迷茫,而本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书从说话的技巧和做事的诀窍入手,告诉人们说话做事如何才能有效率,以生动的例子和含义深刻的评述告诉读者说话有人愿意听,做事有人重视的奥秘所在。"
  • 狐仙泪:乱世小仙狐

    狐仙泪:乱世小仙狐

    第一次到人间,被一个糖人迷倒,摸摸腰兜,没钱!有人送糖人来,却不知到底是谁,只知道自己终于可以吃糖人了。客栈,还是因为没有钱,随手掏出一个灵石,引得众人唏嘘不已。由此,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杀……人类都是这般自私自利,无情无义,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为何要抢,坚守住自己的不就行了吗!
  • 妖孽竹马:青梅女皇不要跑

    妖孽竹马:青梅女皇不要跑

    一场车祸让落千筱失去了六岁的记忆,在她十八岁的时候,京城三大世家之首帝家大少帝陌在此时对她独有情钟,上下其手,可她却发现自己毫无还手之力。落千筱面无表情地盯着面前放大的俊脸,轻启樱唇,道:“你在干什么?”帝陌眯起狭长的凤眸,嘴角勾起一抹邪肆的笑容,道:“吻你!”落千筱看着眼前浑身染血、狼狈不堪的帝陌,敛住了泛着水光的眸子里那几欲溢出的心疼。她稳住慌乱的心跳,道:“你这又是何苦?你明知道我可以逃出……”帝陌抬起修长的食指,轻轻按住了落千筱的樱唇。“因为,我爱你啊……”【本文有宠有虐,男女主身心干净,1V1结局,欢迎入坑】
  •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介绍了天人相应与生命整体观、养生方面的知识。
  • 超级便利店

    超级便利店

    一场意外,殷子墨获得了一款随身便利店系统。从此,他再也不用下楼去买零食了,超级便利店里拥有千百货物,家里缺什么,都可以在超级便利店买到。洗衣粉用完了?超级便利店里有强效洗衣粉,洗得干净不说,还能把旧衣服洗成新衣服。桶装水喝完了?超级便利店里有美味矿泉水,绝对值得一喝。……当然了,你以为这里只能买到生活用品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生活用品只不过是一楼的商品罢了,这里可不止有一层楼而已。二楼三楼的东西,绝对让你眼馋。自从有了这款超级便利店,殷子墨的生活开始混乱不堪了。毕竟,买东西需要钱啊,没钱可是万万不能的。当然了,超级便利店可不收RMB。为了想要买到东西,殷子墨不得不疲于奔命,毕竟,生活不易啊。
  • 探寻失落的禁地

    探寻失落的禁地

    1979年对于丝绸之路的狂热,由日本传入刚刚开启国门的中国。日本NHK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丝绸之路。1979年冬,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太阳墓穴被发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1980年在同一地方,一具女性干尸被发掘出,史称“楼兰美女”……这两大发现一下震动了世界。不过考古人员却始终没发现古楼国境内的另一位更赋盛名的美女——“小河公主”的踪影,直到那一天……
  • 神异王者

    神异王者

    风云变幻,人生莫测,天命不可违,人可逆天行;但他创造了一个传奇。
  • 风起,凤起

    风起,凤起

    身死,因最亲近的人身亡魂生,看见一个不一样的环境看一代风云地下继承人如何开辟历史征战天下
  • 武道天门

    武道天门

    人极长生路,一念叩仙门。这是故老相传的话,相传描述的是武道修行的最高境界。乔鸿飞,一个有着两颗心的人。一颗是自己破碎的心。一颗心里住着千百年前的魂。魂说:“你这心好啊。有这心,你就是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拯救世界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乔鸿飞说:“狗屁,证明给我看!”于是,一个武道强者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