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①
一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②,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⑤!”
【注释】
①子: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相当于“先生”。此指孔子,以下皆同。曰:说。时习:在一定时间温习(或实习)。②亦:也是。说(yuè):通“悦”,高兴、快乐。③朋:“同师曰朋,同志为友”。朋:即指同学,泛指朋友。自:从。来:来到,有“共同研究学问”的意思。④人不知:指自己有学问有道德,别人不知道或不了解。⑤愠(yùn):恼恨、恼怒。君子:此指学问高道德修养好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二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传不习乎④?”
【注释】
①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三:不表示确数,有多次的意思。省(xǐng):自我检查。三省:即多次进行自我检查。身:自身、自己。②为(wèi):替、给。忠:尽心竭力。③信:信实、诚心。④传:传授。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三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①,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
【注释】
①弟子:此指年纪幼小的人。②文:指古代文献。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里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四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①;学则不固②。主忠信③。无友不如己者④。过,则勿惮改⑤。”
【注释】
①重:稳重、庄重。威:威严。②固:坚固、牢固。③忠信:忠实诚恳。“主忠信”:以忠实诚恳为主要品德。④友:作动词用,是“以……为友”的意思。“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不与在各方面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⑤过:作动词,犯过失。惮(dàn):害怕。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稳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了,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牢固。应当把忠信放在主要位置。不要与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五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③?”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④。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⑤!”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kàng),字子禽。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学生。夫子:对人的敬称,凡做过大夫的人都被敬称为夫子,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沿袭称呼老师为夫子。②邦:指诸侯国家。③抑: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还是”、“或是”。④温:温和。良:善良、平和。恭:恭敬、庄重。俭:节俭、节制。让:谦逊。⑤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词,相当于“大概”。
【译文】
子禽向子贡问道:“先生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有心求人告诉他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道:“先生凭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和谦逊的态度来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人家主动把政事告诉给他。先生这种取得别人信任而获知政事的方法,与别人获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吧!”
六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①就:靠近。道:道德。正:纠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居住不讲究舒适,办事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能时常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做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七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①?”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②。”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③。’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④。”
【注释】
①谄(chǎn):巴结、奉承。何如:怎么样。②贫而乐:虽贫穷却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而:表转折,却的意思。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摘自《诗经·卫风·淇(qí)奥》。切:用刀切断;磋(cuō):用锉锉平;琢:用刀雕刻;磨:用物磨光。诗意是:加工象牙,切了还要磋,使其更加平滑;加工玉石,琢了还得磨,使其更加细腻。摘引诗句是比喻君子自我修养的高要求。④赐:孔子对子贡的称呼,孔子对学生都是直呼其名。“始可与言《诗》已矣”:即“始可与女言《诗》已矣”的省略,女即汝(rǔ),你,指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诸:相当于“之于”;往:过去的、已知的事;来者:未来的、未知的事。此句是孔子对子贡的赞扬,称赞子贡一旦领悟了此,就会知彼。
【译文】
子贡说:“虽然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虽然富有,却不傲慢自大,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这样算不错了,但是比不上贫穷却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却又崇尚礼节的。”
子贡说:“《诗经》上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像加工玉石,琢了还得磨。’大概讲的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谈《诗经》了。告诉你这一点,你就有所领悟而知道那一点。”
为政第二
一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①。”
【注释】
①以:用。北辰:即北极星。共:通“拱”;环抱、环绕的意思。所:地方。“众星共之”:指天上群星围绕北极星旋转、运行(在古代北极星被认为是天的中心)。
【译文】
孔子说:“国君用品德教化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使众多的星辰环绕着他。”
二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
【注释】
①政:法令制度。齐:作动词,使整齐。免:避免。②格:纠正。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管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百姓只能暂时地免于犯罪。但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礼教来制约他们,百姓便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自己纠正错误。”
三
【原文】
子游问孝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③;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①子游: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孔子的学生。②养:供养,赡养父母。③养:此指饲养。
【译文】
子游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称作的孝,是仅仅能供养父母就行了。然而就是狗、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如果没有对父母的一片孝敬之情,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四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①。”
【注释】
①为:做。师:老师。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新的收获,这样就可以去做别人的老师了。”
五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①。”
【注释】
①周:合群,用道义来团结人。②比:勾结,结党营私。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与人团结,而不是互相勾结,结党营私;小人是相互勾结,结党营私而不讲团结。”
六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注释】
①罔(wǎng):蒙蔽,欺骗。则:那么。殆(dài):疑惑。
【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七
【原文】
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②;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①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干:求。禄:俸禄,旧时官吏的俸给。干禄:即求仕,求官做。②阙(quē):通“缺”,空,此指暂时放在一边。阙疑:意思是把疑难问题留着,不下判断。寡:少。尤:过失。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谋得官做。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把你觉得疑惑的问题放在一边,其余的,也要谨慎小心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看看别人的行事,有疑惑不清的地方暂时搁下,其余的,也要谨慎小心地去做,那么就能减少懊悔,谋求做官的秘诀就在这里面了。”
八
【原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①?”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②;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①哀公:鲁国的国君,姓姬,名将,“哀”是谥号,他是定公的儿子。何为:为什么。服:服从。②对:臣回答君的提问或地位低的回答地位高的人的提问用对。举:选拔,举用。直:正直。错:通“措”,放置。诸:“之于”,在它的上面。枉:弯曲,不正。
【译文】
鲁哀公问道:“要如何做才能让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举用正直的人,(把他们)安置到奸邪小人的上面,老百姓就服从了;如果举用奸邪小人并把他们放置在正直人的上面,老百姓就不服了。”
九
【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①?”子曰:“临之以庄②,则敬;孝慈③,则忠;举善而教不能④,则劝。”
【注释】
①季康子:鲁国大夫,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最有权力的人。敬:恭敬。劝:劝勉。如之何:怎么办。②临:对待。庄:恭敬庄严。③孝慈:孝敬父母,慈爱百姓。④善: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能力低的人。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要使老百姓恭敬、尽忠和互相劝勉行善,应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你对老百姓态度庄重,他们就会对你敬重;你孝顺父母、慈爱百姓,他们就会对你忠心;你任用品德高尚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勤勉了。”
十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①,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②。”
【注释】
①非其鬼:不是他们应该祭祀的鬼神。②为:做。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它,这是谄媚;眼看正义的事情而不奋不顾身地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八佾第三
一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②?”
【注释】
①季氏:季孙氏,此指季平子,鲁国大夫,此时把持鲁国的国政,代鲁国国君主持祭祀。佾(yì):古代舞蹈奏乐的行列,八个人为一行,这就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共六十四人,按周礼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
用二佾。因鲁国国君是周公后代,周公曾有功于周王室,为报答周公之德,周成王赐给鲁国用天子之礼乐祭祀的特殊待遇。②是:此,这个。忍:忍心,狠心。孔子认为季平子是大夫不该忍心用天子的礼乐主持祭祀,这是对天子、国君的蔑视。孰(shú):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一个。
【译文】
孔子议论到季孙氏时说:“他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使用了周天子的八佾,这种事他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他不能忍心去做呢?”
二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①。子曰:“大哉问②!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③。”
【注释】
①林放:鲁国人。②大哉问: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啊!③易:治理,置办。戚:悲伤。
【译文】
林放问孔子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说:“你提的问题意义很大呵!就一般礼节仪式来说,与其过分奢侈,宁可朴素节俭;就办丧事而言,与其在仪式上大操大办,不如内心真正悲哀。”
三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①。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②?”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③?”
【注释】
①旅:祭名,祭祀山川称旅。当时按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资格祭祀泰山,而季氏是大夫,去祭泰山,孔子认为这一行为越礼。②冉有:姓冉(rǎn),名求,字子有,孔子的学生,季氏的家臣。弗(fú):不。救:此指设法劝阻。③曾(zēng):乃,竟。
【译文】
季孙氏要去祭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这件事吗?”冉有回答说:“不能阻止这件事。”孔子说:“哎呀!难道说泰山之神不如林放,竟会接受季氏越礼的祭祀吗?”
四
【原文】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③!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①倩(qiàn):美丽。兮(xī):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xuàn):色彩华丽。此三句诗前二句见《诗经·卫风·硕人》,后一句可能是逸诗(散失的诗)。这几句原意是赞美姑娘美丽的容貌。②绘:绘画。素:白色。③起:启发。予:我。商:指子夏,因子夏姓卜,名商,孔子称其名。
【译文】
子夏问曰:“‘漂亮的脸笑得美啊,明亮的眸子真妩媚啊,洁白的脂粉更把她装扮得楚楚动人啊。’这三句诗有什么含义呢?”孔子说:“你看绘画,先有白底,然后再着色画花。”
子夏说:“那么,这就是说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吧?”孔子说:“能对我有所启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
五
【原文】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①,何谓也?”子曰:“不然②。获罪于天,无所祷也③。”
【注释】
①王孙贾:卫国的大夫。奥:古代居室的西南角,古人认为此处有神,此指奥神。灶:指灶神。古人认为奥神比灶神尊贵,但灶神地位虽低,却能“上天言善事”,能通天。故“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意思是说,与其巴结地位高的人,不如巴结地位虽低却有实权的人。②然:对,正确。③此句意思是如果做了坏事,得罪了天,那就没地方去祈祷了(即如果做了坏事,巴结谁都没有用处;如果不做坏事,谁都可不巴结)。
【译文】
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奥神,不如巴结灶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对。要是得罪了上天,就没有可祈祷的地方了。”
六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①。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②。”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③,既往不咎④。”
【注释】
①社:土地神,古代建国必立社,用以祭祀土地神,此指社主(即木制的牌位)。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②以:用。栗(lì):前一意是栗树,后一意是害怕得发抖。使:让。③遂(suì):已经完成。谏(jiàn):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④咎(jiù):责怪。
【译文】
鲁哀公向宰我问制作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哪一种树木。宰我回答说:“夏朝的人用松树制作神主,殷朝的人用柏树制作神主,周朝的人用栗树制作神主。用意是,让老百姓害怕得发抖。”孔子听了这些话后,对宰我说:“事情已经做了,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用再规劝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责备了。”
七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①!”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②?”
“然则管仲知礼乎③?”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④。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⑤。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①管仲:齐国人,姓管,名夷吾,曾做齐桓公的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器:气量,度量。②三归:是藏钱财的府库。摄:兼职。焉:哪里。③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④邦君:诸侯国的国君。树:作动词,立。塞门:相当于萧墙、照壁、屏风之类,以使外面看不见里面。⑤坫(diàn):台名,用土筑成,放置器物的设施。反坫:古礼两君相宴,饮毕,将空酒杯放在土坫上。
【译文】
孔子说:“管仲的气量极小啊!”
有人便问:“管仲生活俭朴吗?”孔子于是说:“管仲有储放钱财的府库,他下属的官员都各司其职而不兼职,这哪里谈得上俭朴呢?”
那人又问:“既然这样,那么管仲知礼吗?”
孔子说:“国君的宫殿门前立有照壁,管仲府大门也立有萧墙。国君设宴招待贵宾在堂上设有放置酒杯的土台,管仲待客也设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吗?”
八
【原文】
仪封人请见①,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②。”从者见之③。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④?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⑤。”
【注释】
①仪:卫国地名。封人:官名,主掌典守边疆的长官。请见:请求接见。②未尝:从来没有。③从者:随从的人,此指孔子的随行弟子。④二三子:诸位,几人,此指孔子的弟子,这是仪封对他们的称呼。丧(sàng):指失去官职。⑤夫子:指孔子。木铎(duó):以木为舌的铜铃,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或有战事时召集众人所用。此用来比喻孔子。“以……为……”即“把……当作……”。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边防长官,请求孔子接见他,说:“只要是到这个地方的贤人君子,我是没有不要求会见的。”孔子的学生带他去见孔子。出来后,他对那些学生说:“诸位,不必替你们老师失去官职而忧虑,天下无道而黑暗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上天将把你们的老师作为传播正道的圣人。”
九
【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①!”
【注释】
①居上:居于高位。宽:宽宏大量。孔子认为“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都是违背礼仪的行为。
【译文】
孔子说:“处于高位的人,待下不能宽宏大量,行礼时不能恭敬严肃,居丧时没有悲痛哀伤的表情,这种行为我怎么能看下去呀!”
里仁第四
一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