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9500000022

第22章 孟子(10)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①。‘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②。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注释】

①夷:赵注云:“伤也。”②责善:以善相责备。

【译文】

公孙丑问:“君子不亲自教育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由于在情势上行不通。教育必定要用正道,用正道没有成效,执教的人接着就会发怒。发怒就反而伤了双方的感情。儿子心里非议:‘老头用正道教育我,可自己却不按正道来做。’这就伤了父子的感情。父子间伤了感情,关系就恶化了。古时候人们交换儿子来进行教育,父子之间避免互相拿正道理来责备对方。父子之间互相拿正道理来责备对方,彼此就会因此产生隔膜,没有比隔膜更不好的了。”

§§§第十四章

【原文】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曾子养曾皙①,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②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注释】

①曾皙:名点,曾参(即曾子)的父亲。父子同是孔子的学生。②曾元:曾参的儿子。

【译文】

孟子说:“事奉,以谁最为重要呢?以事奉父母最为重要;守护,以什么最为重要呢?以守护自身的节操最为重要。不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听说过;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未曾听说过。谁不做事奉的事呢?可事奉父母却是最根本的。谁不做守护的事呢?而守护自身的节操是守护的根本。”

“曾子奉养他父亲曾皙,每餐必定有酒和肉,用完餐请示父亲,余下的酒肉给谁吃;父亲要是问还有没有剩余,一定回答说有。曾皙死后,曾元奉养父亲曾子,每餐饭也还是有酒肉,但用完膳却不请示父亲,余下的酒菜给谁吃,碰到父亲问还有没有剩余,曾元就说没有了,为的是好将剩余的酒菜下餐再次奉呈。这叫做奉养父母的口腹和身体,像曾子那样才可称为奉养父母的意愿亲情,不单是奉养口腹、身体而已。事奉父母像曾子那样,就好了。”

§§§第十五章

【原文】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①。

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②未定。”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曰:“克有罪。”

【注释】

①乐正子:名克,鲁国人,孟子的学生。子敖:即右师王罐,齐国贵臣。②舍馆:客舍。

【译文】

乐正子随从王子敖来到了齐国。乐正子去见孟子,孟子说:“你也会来见我吗?”乐正子说:“先生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孟子说:“你来了几天了?”乐正子说:“前些日子。”

孟子说:“既然是前些日子来的,那么我说这样的话,不也是应该的吗?”乐正子说:“因为客舍还没有定妥。”

孟子说:“你曾听说过,要等客舍定妥后,才去求见长者的吗?”乐正子说:“我有过错。”

§§§第十六章

【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①,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注释】

①不孝有三:赵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仕禄,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译文】

孟子说:“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没有子孙后代最为重大。娶妻室本应先告诉父母,舜帝没告诉父母而娶尧帝的二女为妻,就是因为担心绝了后代,所以明理的君子看起来,他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就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

§§§第十七章

【原文】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①;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注释】

①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前一个“乐”读yuè,音乐:后两个“乐”读lè,喜爱、快乐。

【译文】

孟子说:“仁的实质就是事奉父母,义的实质就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就是明了这两者的道理而信守不离开,礼的实质就是调节修饰这两者,乐的实质就是喜爱这两者,快乐也就自然产生了,快乐自然而生就无法遏止,无法遏止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第十八章

【原文】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①,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注释】

①瞽瞍:舜的父亲。厎(zhǐ):致。豫:乐。

【译文】

孟子说:“整个天下都非常快乐地要来归顺自己,把整个天下快乐地归顺自己看得如同草芥一样,只有舜是如此。得不到父母的欢心不可以算做人,不顺从父母的心意就不成其为儿子。舜竭尽事奉父母之道,使父亲瞽瞍高兴起来,使瞽瞍欢乐而感化了整个天下,使瞽瞍欢乐而确定了天下父子间的伦常关系,这就叫做大孝。”

§§§第四篇(下)离娄章句下

§§§第一章

【原文】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①,迁于负夏②,卒于鸣条③,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④,卒于毕郢⑤,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⑥一也。”

【注释】

①诸冯:地名,相传在今山东菏泽以南。②负夏:地名,约在今山东滋阳以西。据《史记·五帝本纪》说舜“就时于负夏”。③鸣条: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史记·五帝本纪》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④岐周:指岐山下周的旧邑,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⑤毕郢:地名,相传是周文王去世的地方,在今陕西成阳县东二十一里。⑥揆(kuí):准则。

【译文】

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逝世于鸣条,是东方边远地区的人。周文王出生在岐周,逝世于毕郢,是西方边远地区的人。地方相距一千多里,时代相隔一千多年。当他们得志后在中国实现仁政的抱负。简直如同符、节吻合那样一致。先代的圣人和后代的圣人,他们的准则都是一个样。”

§§§第二章

【原文】

子产听郑国之政①,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②。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③成,十二月舆梁④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⑤,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曰亦不足矣。”

【注释】

①子产:即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贵族,先后在简公、定公、献公、声公朝为相四十多年,著名的政治家,颇得孔子的赞许。②溱(zhēn):郑国水名,源于河南密县东北。洧(wěi):郑国水名,源于河南登封以东。东流至密县与溱水汇合。③徒扛:简陋的独木便桥。④舆梁:可通车马的大桥。⑤行辟人:辟同避,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有专人清道。

【译文】

子产在郑国当政,用自己的座车在溱水、洧水那里载行人过渡。孟子说:“子产这只是小恩小惠,但并不懂得如何治理国政。要是十一月搭好走人的便桥,十二月修好行车的梁桥,百姓就不会再为渡河的事担忧了。君子整治好自己的政务,外出时使行人避道也是可以的,又怎能去一个个地把人渡过河去呢?所以,治理国政的人要讨得每个人的欢心,那时间也是不够用的呢。”

§§§第三章

【原文】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①: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②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③。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④之,又极⑤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注释】

①礼:指《仪礼》。旧君,过去曾事奉过的君主。服:指穿丧服。②膏泽:即恩惠。③田里:指禄田和居宅。④搏执:犹言搜索拘捕。⑤极:穷困,走投无路。

【译文】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子如同手足,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腹心;君主看待臣子如同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常人,君主看待臣子如同尘土、草芥,臣子就会把君主看待如同强盗、仇敌。”

宣王说:“礼制规定,要为以往事奉过的君主服丧,君主怎样做才能使人为之服丧呢?”

孟子说:“如果臣子劝谏被接纳、进言被听取,因而恩惠下达到百姓;臣子因故要离去,君主派人引导他离开国境,并派人事先前往他所要去的地方进行妥善安排;离国后三年不回来,才收回他的采地和房屋。这叫做三有礼。君主能做到这样,臣子就会为他服孝。现今做臣子的,劝谏不被接纳,进言不被听从,因此恩惠到不了百姓;臣子因故离国去,君主就派人拘捕他的亲族,并故意到他所要去的地方为难他,离开的当天就没收他的禄田和房屋,这就叫做强盗、仇敌。对于强盗、仇敌有什么孝可服呢?”

§§§第四章

【原文】

徐子①曰:“仲尼亟②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③,不舍昼夜,盈科④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⑤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注释】

①徐子:孟子的学生徐辟。②亟(qì):屡次。③混混:滚滚。④盈科:注满坑洼地。⑤浍(kuài):田间的水沟。

【译文】

徐辟说:“孔子多次对水加以赞美,曾说:‘水啊,水啊!’请问他对于水取的是哪一点呢?”

孟子说:“从源头流出的水滚滚向前,昼夜不停,注满了低坑洼地又继续向前。一直流到大海。凡是有本源的正像这样,孔子所取的就是这一点。假如没有本源,就像七、八月间雨水滂沱,一下子沟渠都满了,可是它们的干涸是立等可待的。所以名声超过实际,有道德的君子感到可耻。”

§§§第五章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

孟子说:“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很少,一般人把它丢弃了,君子把它保留了。舜对于万物的道理能明了,对于人们的常情能洞察,所以他能自然地依从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行仁义”

§§§第六章

【原文】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①,忘远。周公思兼三王②,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注释】

①泄:狎。②三王:三代之王,指禹,汤,文、武。

【译文】

孟子说:“夏禹王厌恶人家进献美酒,却喜好听取有益的言语。商汤王坚持中庸之道,起用贤人却能打破常规。周文王看待百姓,就像他们受了伤害似的百般抚慰。接触了道却好像还没见到它那样努力。周武王不轻慢身边的近臣,也不忘怀他方的远臣。周公想要兼学夏、商、周三代的贤王,来实施禹,汤,文、武四位君主所开创的业绩,如果遇到有不符合的地方,便抬头思考,夜以继日,有幸想通得到答案,就高兴地坐着等待天亮,好立即拿去实施。”

§§§第七章

【原文】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译文】

孟子说:“圣王采诗的盛举废止了,《诗》也就散失了,《诗》散失后孔子才写出了《春秋》。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涵义是一样的,都指史书。它们所记载的事情是齐桓公、晋文公图霸之类,它们的文字也只是史书的笔法。孔子说:‘《诗》三百篇褒善贬恶的微言大义,我孔丘在作《春秋》时便借用过来了。’”

§§§第八章

【原文】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译文】

孟子说:“可以取,可以不取,取了会伤害廉洁,当然以不取为合适;可以给,可以不给,给了会伤害惠爱,还是以不给为合适;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了会伤害勇敢,就应该以不死为合适。”

§§§第九章

【原文】

逢蒙学射于羿①,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②。卫使庾公之斯追之③。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④,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⑤。”

【注释】

①逢(páng)蒙:亦作“逄蒙”,传说中羿的弟子。②孺子:郑国的大夫。③庾公:卫国的大夫。④端人:正派人。⑤乘(shèng)矢:四支箭。

【译文】

逢蒙向羿学习射箭,完全学到羿的射箭技术,他心想天下只有羿一个人胜过自己,于是就杀死了羿。孟子说:“这件事羿本身也有过错。”公明仪说:“羿似乎没有过错吧。”

孟子说:“不过轻一点罢了,怎么会没有过错呢?郑国有次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了,拿不起弓来。我将没命了!’便问他的车手说:‘追赶我的是谁?’他的车手回答:‘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说:‘我有生路了。’他的车手说:‘庾公之斯是卫国最优秀的射手,您却说有生路了,这是说的什么意思呢?’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向尹公之他学习射技,尹公之他向我学习射技。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他选取的学生必定正派。’庾公之斯追上了,说:‘您为什么不拿起弓来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了,拿不起弓来。’庾公之斯说:‘在下向尹公之他学习射技,尹公之他向您学习射技,我不忍心用您传授的技艺反过来伤害您,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情是国家的公事,我不敢完全废弃。’于是就抽出箭来,在车轮上敲打磕去箭头,一连射了四箭之后便回身走了。”

§§§第十章

【原文】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①,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②,齐戒沐浴③,则可以祀上帝。”

【注释】

①西子:指春秋末年的美女西施,又名夏姬。②恶人:此指面貌丑陋之人。③齐戒:即斋戒,古文中斋戒的斋多作齐。

【译文】

孟子说:“美女西施要是沾上了一身污秽,人们都会捂着鼻子走过去远离她。即使是相貌丑陋的人,只要是他洁净了身心,那么他就可以去祭祀上帝。”

§§§第十一章

【原文】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①。故者以利为本②。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③,可坐而致也。”

【注释】

①故:指事物的本原。②利:顺。③日至:冬夏二至的准确时刻是古代历算的重要数据。《孟子》书中的日至,有的指夏至,有的指冬至。此处指的是冬至。

【译文】

孟子说:“普天之下的人谈论的人性,那要按它的本来面目就可以了。按它的本原谈必须顺乎自然为准则。之所以厌恶聪明人是因为那种聪明人穿凿附会,如果聪明人像大禹顺势疏通水流那样,那么就不会对聪明厌恶了。大禹疏通水流,是让水流不违反自然、因势利导地流行,如果聪明人也使自己不违反自然地行事,那么也就更聪明了。苍天虽然很高,星辰虽然很远,只要能用心寻求它们远行的本原,即使千年以后的冬至,也能坐在家里运算得知的。”

§§§第十二章

【原文】

同类推荐
  • 忠孝勇烈奇女传

    忠孝勇烈奇女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章台柳

    章台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枕上晨钟

    枕上晨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认为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词的境界是如此,文学境界甚至人生追求成功的境界也是如此。古往今来,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各种各样。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提出从“境界、真情、词句”角度评判文章好坏——以境界取胜的文章千古流传,以真情动人的文章经久不衰,以词句取胜的文章也深受欢迎。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热门推荐
  • 惹火萌妃:殿下,我很乖

    惹火萌妃:殿下,我很乖

    秦衿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她一心帮他,他却一门心思只想睡她!“爱妃,为夫无以为报,只有以身相许!”“爱妃,其实我比鸡腿好吃!”“爱妃,我已经洗干净了!”“爱妃,我不只帅,还很能干!”秦衿仰天泪流,某人套路太深!她血薄,扛不住啊……
  • 天之运势

    天之运势

    站在世界顶点的人离不开超人的实力,但谁又能知道在这背后上天给了他多少特殊的眷顾呢?所谓天运到底只是一种惊人的巧合,还是创世者有意而为?拥有天运的人到底需要更多的能力,还是更多的运气?
  • 盛世惊婚,独宠小娇妻

    盛世惊婚,独宠小娇妻

    他是天之娇子,明星名媛争相结婚对象,而他不屑一顾。他曾放言:在他不曾允许的女人,一米之内不准靠近他,后果自负。在一次宴会中,一位影后与他搭讪,不过,不过从此以后,娱乐圈中就不曾出现她了,有人说她身败名裂了,从此无迹可寻。自此之后,不管名媛还是明星在没允许情况下都不敢靠近他,即使他多吸引人,她们也清楚,命重要。她是豪门遗孤,流落异乡却大放异采,成为顶级设计师,当她回a市,父母的阿谀奉承,都是为了让她嫁个了富老头,解救公司危机,且看她如何戏弄他们的,如何逃离这场婚姻,却不知道当她逃离一个地狱,却不小心进入了虎口。亲们,小虐偏宠,小虐怡情
  • 豪门血战

    豪门血战

    因父亲病危,就读大学生为了医药费出卖自己成为别人的玩偶。母亲再次的出卖,使其误嫁豪门,风流的丈夫,丈夫和其前妻勾搭,偷龙转凤,从天堂跌进地狱。爱女的离世,丈夫的无情,让她一步一步跳进复仇的深渊。
  • 从零开始的主神

    从零开始的主神

    位于顶点之上的的主神因为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世界,于是乎决定从新开始就抹了脖子,转世从玩的故事。没有无敌的实力,不过金手指什么的自然少不了,开心就好。
  • 绝品小农民

    绝品小农民

    叶凡,一个高考让人顶替上大学的悲剧人物,却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净霖空间,从此成了牛逼人物:种得一手仙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是极品菜农!”打开销路后,带领乡亲发财致富,变穷乡为富地……拥有救人利器净霖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成就一方妙医!“美女,我最拿手的就是妇科病了,你放心,我以人格担保,绝对不会占你便宜的!”村里镇上的恶霸,统统给让路,不然打得生活无法自理……泡妞也是无往不利,无论是美貌村姑,还是美女老板,抑或是富家千金,都为他倾心不已,誓死追随!“花心鬼,我讨厌你,可是我又爱你,怎么办?”
  • 十月胎教百科全书

    十月胎教百科全书

    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小宝宝是每一对年轻夫妇的共同心愿,而想保持孕前美好的体形又是每一位孕妇的良好期望。于是,大多数的初孕者都对十月怀胎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既期盼宝宝,又担心自己,可谓喜忧参半,寝食不安。然而,这一切也许是杞人忧天。只要你们掌握了怀孕与优生的科学知识,就能坦然地迎接新生命的降临。本书内容丰富,选材新颖,全面科学地介绍了十月怀胎中一些必备的常识,分述了十月怀胎中必要的保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力求对年轻的夫妇们予以更系统、更全面地指导,真正做到一书在手,心中无忧。
  • 虐恋甜恋辨真假

    虐恋甜恋辨真假

    夏长安,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爱慕凌枫多年;凌枫,驰骋球场的学校明星,得到许多女生的青睐,却对方雨希情有独钟;方雨希及其特别,她对凌枫没有任何好感方旭晨对他唯一的妹妹也照顾有加,一次偶然的相遇,方旭晨对夏长安一见钟情。经历过一些事后,方雨希对凌枫的看法也有所改变,四人的校园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 莲涌传说

    莲涌传说

    沐小莲,一个整天捉鬼、斗魔的传奇神仙,许多人敬仰她,据说她的魔法比如来佛祖、宙斯都高,算得上是冷静智慧美丽、魔法能力有强大的女神,而她却被派去了古代捉魔,在捉妖除魔的路上,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剑与笛声渐

    剑与笛声渐

    笛声渐暖绕三生。故事讲述的是东方少年一心寻仙,除魔卫道,渴望拥有更大的力量来解救苍生,路上多转折,以感情线居多,带一点悬疑。小清新不油腻,说是玄幻起初更像武侠仙侠,说是武侠又像玄幻,故事前半部分慢热,相逢就是缘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