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9500000013

第13章 孟子(1)

§§§第一篇(上)梁惠王章句上

§§§第一章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③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④,弑其君者⑤,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⑥,不夺不餍⑦。”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⑧。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īng),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惠是他死后的谥号。公元前362年,魏国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因而也被称为梁。②叟(sǒu):对老人的尊称。孟子见梁惠王时年已63岁,故惠王称孟子为叟。③交征:据朱熹《集注》云:“征,取也。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征。”④万乘(shèng)之国:古时一车四马叫乘,万乘之国,指能出兵车万乘的国家。其下千乘、百乘以此类推。按古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有万乘,诸侯享有千乘、百乘不等。⑤弑(shì):古代臣杀君、子女杀父母叫弑。⑥苟为:如果真是。⑦不夺不餍:夺,篡夺。餍(yàn),满足。⑧后:据朱熹《集注》云:“不急也。”意思为不照顾。

【译文】

孟子参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而来,将有什么高见,能使我国获利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何必讲利呢?只要有仁义也就够了。大王说,用什么使我国获利,大夫们说,用什么使我家获利,士和庶人们说,用什么使我自身获利,这样上下交相求利,那么,国家可就危险了。”

“能出兵车万乘的国家,谋杀他们的君主的,必然是能出兵车千乘的大夫之家族;能出兵车千乘的国家,谋杀他们的君主的,必然是能出兵车百乘的大夫之家族。从上看,万中拥有千,千中拥有百,这不能说不多了。如果真是轻义而重利,那就非闹到不夺取全部是不会满足的。重仁德的人从来不会遗弃他的亲族,重义理的人从来不会不照顾他的君主。大王您也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讲利呢?”

§§§第二章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①,顾鸿雁、麋鹿②,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③:‘经始灵台④,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⑤,庶民子来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⑦。麀鹿濯濯⑧,白鸟鹤鹤⑨。王在灵沼,于韧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难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糜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①沼:水池。②鸿雁、麋鹿:朱熹《集注》云:“鸿,雁之大者;麋,鹿之大者。”③《诗》云:此处十二句诗引自《诗经·大雅·灵台》中的第一、二章。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德行的诗歌。④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西北、郡县以东。相传周文王时所造,由于百姓的协力操作,很快落成,如有神灵相助,所以叫灵台。⑤勿亟:是说文王不加督促。⑥子来:是说百姓就如同子女来为父母出力一样。⑦麀(yōu):雌鹿。攸伏:是说母鹿安于它原来所在的地方,没有被惊动。⑧濯濯(zhuó):肥大而毛有光泽的样子。⑨鹤鹤:形容洁白的样子。牣(rèn):充满。《汤誓》:《尚书》里的篇名。是伊尹辅佐商汤王讨伐夏桀王时的誓师词。时:是,这个。害:读hé,《尚书》原文作“曷”,何时。丧:灭亡。据《尚书大传》说,夏桀暴虐无道,大臣劝谏,他居然无耻地说:“上天有太阳,如同我拥有天下,太阳会灭亡吗?太阳毁灭了,我才会灭亡呢。”于是老百姓就冲着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要是它会毁灭,那我们即使跟它一块灭亡也在所不惜。”民众对夏桀的暴虐怨恨到了极点。

【译文】

孟子进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水池边上,望着那些飞雁、驯鹿,问孟子道:“贤德的人也喜欢享受这些东西吗?”

孟子回答说:“是贤德的人然后才能享受到这些东西,不是贤德的人,尽管拥有这些东西也享受不到。《诗经》里面说:‘开始筹建灵台时,忙于测量和经营。百姓齐来建造它,没有几天便竣工。动工不用多督促,百姓如同子女一样,自动踊跃来建台。文王偶来游灵囿,母鹿安卧自悠然,母鹿长得肥又美,瑞鹤洁白世无俦。文王来到灵沼旁。满池鱼儿蹦得欢!’文王用百姓的劳力建台开沼,百姓却欢欢喜喜,称他的台为灵台,称他的沼为灵沼,为他能享受到有禽兽鱼鳖而感到高兴。古时的贤德者能够与民同乐,所以能够感到快乐。《尚书》里的《汤誓》说:‘这太阳何时陨落?我们和你一起灭亡!’民众诅咒暴君夏桀,百姓要与夏桀一起灭亡,那桀即使有高台池沼、飞禽走兽,难道说他能独自感到快乐么?”

§§§第三章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①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②!河内③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④,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⑤,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⑥,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⑦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⑧,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⑨,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

①寡人:古代王侯自我的谦称。②焉耳矣:三个语气词叠用,在于加重语气,表示恳挚的感情。③河内:魏地,相当今河南境内的黄河以北地区。④填然:鼓声冬冬直响的样子。鼓:击鼓,名词作动词用。⑤曳(yè)兵:拖着兵器。走:跑。⑥数(cù):密。罟(gǔ):网。浮(wū):低洼的地方。⑦斤:砍刀,古代常斤、斧连称。⑧豚(tún):小猪。彘(zhì):猪。畜:牲畜。⑨庠序:古代的乡学。商朝叫序,周朝叫庠。谨:认真办好。《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颁(bān)白:同“斑白”,花白头发的老人。王(wàng):拥有天下称王称帝,名词作动词用。莩(piǎo):同“殍”,饿死的人。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很尽心竭力了吧!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当河东发生灾荒时,我也是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君主办理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爱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来步住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而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不至感到什么不满足。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饥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鱼,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着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了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却说‘与我无关,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凶岁,这样,普天下的老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第四章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②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③南辱于楚。④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⑤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⑥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⑦”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使陷溺其民,⑧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⑨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指魏国。魏与韩、赵三家春秋时本是晋国的大夫,后来逐渐吞灭晋国其它世族,三分晋国。到公元前403年,东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他们为诸侯,史书多是把这一年作为战国时代的开始。战国时他们与秦楚齐燕也都称王。魏在战国初年曾因革新变法而称强一时,故此处谓“天下莫强焉”。莫强:犹言没有哪一个强过它的。②东败于齐:《史记·魏世家》载:魏惠王三十年攻打韩国,韩向齐国求救,齐宣王用孙膑的计谋,出兵救韩击魏,魏军在马陵

中计大败,魏将庞涓自杀,统帅太子申被俘,下文“长子死焉”即指此,魏国从此一蹶不振。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史记·魏世家》载,魏惠王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前342年),魏国屡败于秦,被迫割地求和,黄河天险的河西之地尽入秦国之手,即七百里。④南辱于楚:据《战国策·韩策》和《史记·楚世家》记载,梁惠王后元十二年(前323年),楚国为了迫使魏国倒向它,插手魏国的王位继承,派柱国昭阳在襄陵打败魏军,夺取魏国的八座城邑。⑤比(bì):为。一:全部。洒:洒通洗,《说文》云:“洒,涤也。”比死者一洒之:言欲为全部死者雪其耻也。⑥易耨(yí nòu):易,迅速。耨,耘田除草。⑦制:通掣(chè),提,拿。挞(tà):用鞭子打人。⑧陷溺(nì):朱熹《集注》云:“陷,陷于阱;溺,溺于水,暴虐之意。”⑨“仁者无敌”:是句古语,加上“故曰”引来作结。

【译文】

梁惠王对孟子说:“晋国的强大,当今世上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这是您老先生所知道的。但到了我这一代继承王位后,东面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还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深感耻辱,愿意替那些为国牺牲的人彻底雪耻报仇。要怎样才可以办到呢?”

孟子回答道:“国家不在大,只要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可以实行王道、使天下归心。大王您如果能够对民众实施仁政,废除严刑酷法,减免苛捐杂税,督促百姓深耕土地,抓紧时机清除杂草;青壮年人还在农闲的日子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便用来事奉父兄,出外便用来侍奉尊长,这样做好了,就能使他们哪怕是拿起木棒也足以打败秦、楚的坚甲利兵了。”

“那些国家(秦、楚、齐等)侵夺百姓的农时,使他们不能从事农耕来养活自己的父母,以至父母受冻挨饿,妻离子散,兄弟背井离乡。那些国家的民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大王您派军队前往讨伐他们,又有谁能跟您大王对抗呢?所以有句名言:‘奉行仁政的人无敌于天下。’大王啊,请您采纳仁政,不要再迟疑了。”

§§§第五章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人曰②:“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③然问曰:‘天下恶④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⑤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⑥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⑦,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⑧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⑨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①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魏惠王的儿子,公元前318-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②语(yù):告诉。③卒:通猝(cù),突然。④恶(wū)乎:怎样、如何。⑤与:此处为“归顺”之意。⑥浡(bó)然:蓬蓬勃勃生长的样子。⑦人牧:管理百姓的人,指人君。牧,收养,引申为管理。⑧引领:伸长脖子。领,即脖子。⑨由:通“犹”,好像。

【译文】

孟子见到梁襄王,出来之后,告诉别人说:“远看上去不像君主的样子,走近他面前则觉察不出能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统一才能安定。’他又问道:‘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

他再问道:‘谁会来归顺他呢?’我再回答:‘天下没有哪个不归顺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遇上干旱,禾苗就会枯萎;一旦天上布满乌云,下了滂沱大雨时,禾苗就又蓬勃地挺立起来了。要是像这样,什么力量能遏止它生长呢?现在世上那些做国君的人,没有不喜好杀人的,如若有不喜好杀人的,那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伸长脖子来盼望他了。真能如此,老百姓归顺他,就好比水往低处流,汹涌澎湃,有谁能阻挡得它们了呢?’”

§§§第一篇(下)梁惠王章句下

§§§第一章

【原文】

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②,王语暴以好乐③,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④,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⑤,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⑥‘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⑦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

①庄暴:齐国的臣子。②见于王:被王接见。王,齐宣王。③乐(yuè):音乐。④庄子:此指庄暴。⑤管龠(yuè):笙箫之类的乐器。⑥举:都。旄(máo):此指旗帜。

【译文】

庄暴见到孟子,说:“我朝见齐王,齐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一时没有话应对。”接着问道:“国君喜好音乐,到底应不应该呢?”

孟子说:“齐王要是非常喜好音乐,那么,齐国差不多就可治理好了啊!”

几天后,孟子在进见齐宣王时问道:“大王曾告诉过庄暴您喜好音乐,有这回事吗?”宣王听了脸色变得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古乐,只不过喜好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要是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就会治理得差不多了,时下流行的音乐和古代遗留下来的音乐都一样嘛。”齐宣王说:“可以把这个道理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独自一人娱乐,和别人一起娱乐,哪种更快乐?”宣王说:“不如跟别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同类推荐
  •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归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大学》《中庸》《孟子》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中英文翻译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英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菜根谭(感动中国学生的国学经典)

    菜根谭(感动中国学生的国学经典)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本书主要介绍了感动中国学生的国学经典。
  • 忍经·劝忍百箴(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忍经·劝忍百箴(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智囊(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智囊(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六韬·三略(中华国学经典)

    六韬·三略(中华国学经典)

    《六韬》和《黄石公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在宋代,与《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合称“武经七书”。宋神宗举办“武学”,培养军队的高级将领,即以“武经七书”作为军事教科书。《六韬》和《黄石公三略》从此成为军事将领的必读书,流传很广。对当代和后代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形容兵家谋略,往往以精通“六韬三略”归之,或经称谋略为“韬略”,揆其本源,即出于此。
热门推荐
  • 末世时之纹

    末世时之纹

    崩塌的世界,绝望的人类,一个努力挣扎的少年,带着他时间回溯的能力,回到了过去。“这一次,我要在茫茫众生中,杀出一条血路!”新书不易,收藏推荐打赏都很重要。(点收藏,不迷路。)
  • 别在等天亮

    别在等天亮

    狭缝中盛开花朵,何时凋零,何时落。若有天明,可否抚平那阴霾,于我阳光。我在等,天亮之前。
  • 最佳状态

    最佳状态

    “最佳状态”,就是在某种适度压力的推动下,轻松地专注于某件事情,在身心获得美好体验的同时,把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超水平发挥出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怎样轻松应对压力、活出最佳状态?本书就是一本活出人生最佳状态的指南。
  • 极尽

    极尽

    天地初始,混沌初开。一枚混沌仙金破空而出,历经无尽岁月,化做两枚奇异的灵珠。皆神奇无比。少年偶得灵珠,掀起一番血雨腥风。斩神王,踏至尊,行极尽……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冷酷堡主刁蛮妻

    冷酷堡主刁蛮妻

    她太调皮了,仗着父皇的宠爱,三不五时便出宫,她今年才刚及笄就要她嫁人……还是个好好王爷,拜托,那她不
  • 宠妻上上策

    宠妻上上策

    人人都知秦照琰有怪病,只要碰触到女人就过敏。可是,叶沉鱼就像他的过敏药,无论怎么碰触,他都不过敏,既然如此,来个亲亲游戏。她欲哭无泪,秦大少爷,你不是对女人过敏吗?他笑,女人,你是我的理想型。什么鬼?面对这样一个腹黑偏执的男人,她只想逃逃逃。然而逃过之后,他像饿狼扑食,强夺索爱,令她一步步沦陷,陷入他捧在手心的宝。某天,她脑子一抽,“你别忘了,我们还有仇。”“我不正在弥补你?”“弥补......”他张狂霸道,“女人,一生只爱你一人。”
  • 绝品废女:王牌养灵师

    绝品废女:王牌养灵师

    她是组织里最重要的骨干,她也是白家曾经最受器重的大小姐,在组织里,她因为任务不幸身亡,而在白家,她庆幸随她穿越而来的能力,让沦为废女的她,有幸能活下来。进入牧者森林与他偶遇。“被你看见了,看来你必须变成一具尸体!”他冷漠的一身杀气。“别,我跟你换换条件,我来帮你,而你让我活着……”而她却为了活着低声下气。但在珈玲学院的竞技场上。“就算是你,也无法阻碍我前进的道路!”换成是她决然杀意。“无妨,我本愿意陪你一起去!”而他却扬起从未扬起的笑脸,震惊一时。看她翻云覆雨,瞧他独宠一生。
  • 勾勒往事

    勾勒往事

    当人们仰头凝视天空时,常常会回忆起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
  • 风雨无归

    风雨无归

    一个偏远乡下小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为一方巨擘。经历了爱恨情仇、走过了千山万水、徘徊于生死之间、看透了世态炎凉;一个个惊人机遇的背后到底是上天的无意为之还是命运的刻意安排,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一段段动人的传说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虽然主角名叫李逍遥,但它绝不是《仙剑奇侠传》的续集,这是一部和《仙剑奇侠传》内容完全不同,故事却同样精彩的小说!!!